一种汽车构架用前横梁保险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4354发布日期:2019-08-13 20:56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构架用前横梁保险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应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构架用前横梁保险杠。



背景技术:

汽车前后端装有保险杠,不仅有装饰功能,更重要是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保护车身及乘员安全功能的安全装置,从安全上看,汽车发生低速碰撞事故时能起到缓冲作用,保护前后车体;在与行人发生事故时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行人的作用,外观上看,具有装饰性,成为装饰轿车外型的重要部件;同时,汽车保险杠还有一定的空气动力学作用,但是当车辆遇到撞击时,仍然存在冲击压力大、缓冲效果差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缓冲冲击力问题,特提出一种汽车构架用前横梁保险杠以供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构架用前横梁保险杠,通过设置保险杠本体和吸能装置,具有压力多次分解缓冲、冲击限位的优点,解决冲击压力大、缓冲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构架用前横梁保险杠,包括安装底座、吸能装置、连接套、牵引轴和保险杠本体,所述保险杠本体内部设有第二减震弹簧和挡护板,挡护板共设有两个,挡护板与保险杠本体内壁之间位于保险杠本体两侧和中间位置通过第二减震弹簧连接,挡护板与挡护板之间位于保险杠本体两侧和中间位置通过第二减震弹簧连接,所述连接套套接在保险杠本体的两端,所述牵引轴贯穿于连接套和连接套内部的保险杠本体与吸能装置连接,所述吸能装置由钢管、第一活塞、第二活塞、主气缸、侧气缸、第一压杆、第一减震弹簧、滑块和第二压杆构成,所述主气缸位于吸能装置的中间位置,侧气缸位于主气缸两侧,所述主气缸内部上端安装有第一活塞,且第一活塞上端面连接有贯穿于主气缸上端面的第一压杆,所述吸能装置通过第一压杆与牵引轴连接,所述侧气缸上端面通过第一减震弹簧连接在连接套的下端面,所述侧气缸下端面与主气缸下端面之间通过钢管连接,所述侧气缸内部底端安装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上端面通过第二压杆连接滑块,所述吸能装置固定在安装底座的上端面,且安装底座上端面预留有与钢管适配的管槽,所述安装底座上端面位于吸能装置的外侧设有四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螺孔。

优选的,所述保险杠本体外部壳体为冲压可修复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牵引轴位于连接套外部端头处安装有轴帽。

优选的,所述主气缸与侧气缸之间固定连接,且主气缸与侧气缸等大。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杆的长度等于主气缸内部气缸深度。

优选的,所述滑块距侧气缸上端面的距离等于第一压杆长度的二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侧气缸侧端面上方设有通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保险杠本体,当保险杠本体遇到外部冲击力时,首先是保险杠本体与外部冲击力接触的壳体出现变形缓冲外部冲击压力,其次当壳部压力承受一定会在力的传到下经第二减震弹簧传递到挡护板上,挡护板再次通过第二减震弹簧传递到与冲击力相对的一侧壳体上,整个过程与现有相比中间增加了第二减震弹簧的减震作用力,使得车辆撞击时能够更好的得到缓和,具有进一步缓冲压力碰撞惯性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吸能装置,吸能装置是用来进一步缓冲保险杠本体承受撞击力的,当保险杠本体承受压力后,最终将压力通过牵引轴传递到吸能装置上,吸能装置吸收能量后,经第一减震弹簧的减震作用,缓解压力,缓解压力的同时,第一压杆在压力作用下带动第一活塞在主气缸内部向下压缩,主气缸内部的气体经钢管传递到侧气缸内部,通过压缩的气体推动第二活塞,第二活塞在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二压杆推动滑块向上运动,直至滑块在第二压杆的作用下与侧气缸上端面接触,完成限位固定,通过活塞移动,再次缓解压力,起到了压力分解、压力限位的作用、实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能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底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保险杠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底座;2、吸能装置;3、连接套;4、轴帽;5、牵引轴;6、保险杠本体;7、螺孔;8、管槽;9、钢管;10、第一活塞;11、第二活塞;12、主气缸;13、侧气缸;14、第一压杆;15、第一减震弹簧;16、滑块;17、第二压杆;18、第二减震弹簧;19、挡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汽车构架用前横梁保险杠,包括安装底座1、吸能装置2、连接套3、牵引轴5和保险杠本体6,保险杠本体6外部壳体为冲压可修复材料制成,保险杠本体6内部设有第二减震弹簧18和挡护板19,挡护板19共设有两个,挡护板19与保险杠本体6内壁之间位于保险杠本体6两侧和中间位置通过第二减震弹簧18连接,挡护板19与挡护板19之间位于保险杠本体6两侧和中间位置通过第二减震弹簧18连接,当保险杠本体6遇到外部冲击力时,首先是保险杠本体6与外部冲击力接触的壳体出现变形缓冲外部冲击压力,其次当壳部压力承受一定会在力的传到下经第二减震弹簧18传递到挡护板19上,挡护板19再次通过第二减震弹簧18传递到与冲击力相对的一侧壳体上,整个过程与现有相比中间增加了第二减震弹簧18的减震作用力,使得车辆撞击时能够更好的得到缓和,具有进一步缓冲压力碰撞惯性的作用。

进一步,连接套3套接在保险杠本体6的两端,牵引轴5贯穿于连接套3和连接套3内部的保险杠本体6与吸能装置2连接,牵引轴5位于连接套3外部端头处安装有轴帽4,连接套3、牵引轴5和轴帽4为保险杠本体6安装起连接固定作用。

进一步,吸能装置2由钢管9、第一活塞10、第二活塞11、主气缸12、侧气缸13、第一压杆14、第一减震弹簧15、滑块16和第二压杆17构成,主气缸12位于吸能装置2的中间位置,侧气缸13位于主气缸12两侧,主气缸12与侧气缸13之间固定连接,且主气缸12与侧气缸13等大,主气缸12内部上端安装有第一活塞10,且第一活塞10上端面连接有贯穿于主气缸12上端面的第一压杆14,第一压杆14的长度等于主气缸12内部气缸深度,吸能装置2通过第一压杆14与牵引轴5连接,侧气缸13上端面通过第一减震弹簧15连接在连接套3的下端面,第一减震弹簧15的自然长度等于第一压杆14的长度,侧气缸13下端面与主气缸12下端面之间通过钢管9连接,侧气缸13内部底端安装有第二活塞11,第二活塞11上端面通过第二压杆17连接滑块16,滑块16距侧气缸13上端面的距离等于第一压杆14长度的二分之一,侧气缸13侧端面上方设有通气孔,吸能装置2是用来进一步缓冲保险杠本体6承受撞击力的,当保险杠本体6承受压力后,最终将压力通过牵引轴5传递到吸能装置2上,吸能装置2吸收能量后,经第一减震弹簧15的减震作用,缓解压力,缓解压力的同时,第一压杆14在压力作用下带动第一活塞10在主气缸12内部向下压缩,主气缸12内部的气体经钢管9传递到侧气缸13内部,通过压缩的气体推动第二活塞11,第二活塞11在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二压杆17推动滑块16向上运动,直至滑块16在第二压杆17的作用下与侧气缸13上端面接触,完成限位固定,通过活塞移动,再次缓解压力,起到了压力分解、压力限位的作用、实用方便。

进一步,吸能装置2固定在安装底座1的上端面,且安装底座1上端面预留有与钢管9适配的管槽8,安装底座1上端面位于吸能装置2的外侧设有四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螺孔7,安装底座1通过螺孔7连接汽车前纵梁,为汽车部件连接提供连接基础。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