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线束双环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4325发布日期:2019-08-13 20:56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汽车用线束双环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用线束双环夹。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环保性、舒适性、智能化等要求越来越高,汽车新增加的功能随之越来越多,如音响系统、导航系统、车内光缆网络等,同时带来相应的汽车导线数量及线束直径的增加。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用线束双环夹,拆装方便且固定性佳,利于提高汽车安全性及汽车内部整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用线束双环夹,包括线束夹本体,所述线束夹本体具有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用于与骨架固定的连接部;

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平面夹臂和第二平面夹臂,所述第一平面夹臂的上端和第二平面夹臂的上端通过第一弧形部连接,所述第一平面夹臂的下端向上且向第二平面夹臂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平面夹臂的下端向上且向第一平面夹臂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留有空隙;

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第一弧面夹臂和第二弧面夹臂,所述第一弧面夹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弧面夹臂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弧面夹臂可相对第一弧面夹臂运动,且所述第一弧面夹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弧面夹臂的另一端可扣合连接;

所述第一弧面夹臂的内侧和所述第二弧面夹臂的内侧分别形成有压紧块,所述压紧块上形成有若干压紧卡齿;所述第一弧面夹臂的另一端的外侧形成有卡槽,所述第二弧面夹臂的另一端形成有与卡槽匹配扣合的卡爪;

所述连接部包括一竖直方向的导向片,所述导向片的两侧对称形成有若干弧形弹片和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位于所述导向片的上端,若干所述弧形弹片皆位于所述导向块的下方,所述导向块的上表面为偏离水平线向下倾斜的倾斜面。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与第一弧面夹臂连接的第一连接臂、与第二弧面夹臂连接的第二连接臂以及连接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的折弯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折弯臂之间的夹角为135-140°,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折弯臂之间的夹角为135-140°。

进一步地说,对称的两所述弧形弹片构成一圆环,所述圆环的直径为11.5-12.5mm。

进一步地说,上下相邻两所述弧形弹片的间距为1.5-2mm。

进一步地说,所述导向块的上表面的倾斜角度为45-50°。

进一步地说,所述压紧卡齿的截面为三角形。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平面夹臂与第一弯折部之间的夹角为45-50°;所述第二平面夹臂与第二弯折部之间的夹角为45-50°。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平面夹臂偏离垂直线向右倾斜;所述第二平面夹臂偏离垂直线向左倾斜。

进一步地说,第一弧形部的半径为5.0-6.0mm。

进一步地说,所述线束夹本体为聚氨酯线束夹本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可夹持不同直径的线束,装配简单、拆卸便捷;连接部可与骨架固定连接,提高车内线束与线束双环夹固定的稳定性,避免车内线束移动造成车内线束磨损,提高汽车安全性及汽车内部的整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之一(扣合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之二(未扣合状态);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第一夹持部1、第一平面夹臂11、第二平面夹臂12、第一弧形部13、第一弯折部14、第二弯折部15、第二夹持部2、第一弧面夹臂21、第二弧面夹臂22、第一连接部23、第一连接臂231、第二连接臂232、折弯臂233、压紧块24、压紧卡齿25、卡槽26、卡爪27、连接部3、导向片31、弧形弹片32、导向块33、第一连接臂和折弯臂之间的夹角α1、第一连接臂和折弯臂之间的夹角α2、圆环的直径R1、上下相邻两弧形弹片的间距d1、导向块的上表面的倾斜角度α3、第一平面夹臂与第一弯折部之间的夹角α4、第二平面夹臂与第二弯折部之间的夹角α5和第一弧形部的半径r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种汽车用线束双环夹,如图1-图6所示,包括线束夹本体,所述线束夹本体具有第一夹持部1、第二夹持部2和用于与骨架固定的连接部3;

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平面夹臂11和第二平面夹臂12,所述第一平面夹臂的上端和第二平面夹臂的上端通过第一弧形部13连接,所述第一平面夹臂的下端向上且向第二平面夹臂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14,所述第二平面夹臂的下端向上且向第一平面夹臂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15,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留有空隙;

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第一弧面夹臂21和第二弧面夹臂22,所述第一弧面夹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弧面夹臂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部23连接,所述第二弧面夹臂可相对第一弧面夹臂运动,且所述第一弧面夹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弧面夹臂的另一端可扣合连接;

所述第一弧面夹臂的内侧和所述第二弧面夹臂的内侧分别形成有压紧块24,所述压紧块上形成有若干压紧卡齿25;所述第一弧面夹臂的另一端的外侧形成有卡槽26,所述第二弧面夹臂的另一端形成有与卡槽匹配扣合的卡爪27;

所述连接部包括一竖直方向的导向片31,所述导向片的两侧对称形成有若干弧形弹片32和导向块33,所述导向块位于所述导向片的上端,若干所述弧形弹片皆位于所述导向块的下方,所述导向块的上表面为偏离水平线向下倾斜的倾斜面。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与第一弧面夹臂连接的第一连接臂231、与第二弧面夹臂连接的第二连接臂232以及连接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的折弯臂233,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折弯臂之间的夹角α1为135-140°,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折弯臂之间的夹角α2为135-140°。

对称的两所述弧形弹片构成一圆环,所述圆环的直径R1为11.5-12.5mm。

上下相邻两所述弧形弹片的间距d1为1.5-2mm。

所述导向块的上表面的倾斜角度α3为45-50°。

所述压紧卡齿的截面为三角形。

所述第一平面夹臂与第一弯折部之间的夹角α4为45-50°;所述第二平面夹臂与第二弯折部之间的夹角α5为45-50°。

所述第一平面夹臂偏离垂直线向右倾斜;所述第二平面夹臂偏离垂直线向左倾斜。

第一弧形部的半径r1为5.0-6.0mm。

所述线束夹本体为聚氨酯线束夹本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可夹持不同直径的线束,装配简单、拆卸便捷;连接部可与骨架固定连接,提高车内线束与线束双环夹固定的稳定性,避免车内线束移动造成车内线束磨损,提高汽车安全性及汽车内部的整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