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轮组及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0511发布日期:2019-08-16 21:5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轮毂、轮组及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轮毂、轮组及车。



背景技术:

轮组是车辆生产加工中必不可少的部件,广泛应用在智能机器人、电动能源车,物流车轮组。轮胎轻量化的设计,是目前轮组设计的主流,但是,传统的轮组在使用时,难以保证轮组在减轻重量后仍然具备较高的强度和承载力,因此,限制轮组的使用和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传统的轮组在使用时,难以保证轮组在减轻重量后仍然具备较高的强度和承载力,因此,限制轮组的使用和推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轮毂、轮组及车;该轮毂在重量轻且承载力大的优点;该轮组能够在降低重量的前提下,提升轮组的强度,保证轮组在减轻重量后仍然具备较高的强度和承载力;该车包括上述轮组,因此该车具备重量轻,承载力大的优点。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轮毂,包括:轮毂本体,所述轮毂本体包括与所述轮胎连接的环形连接体及与所述环形连接体连接的安装体,所述安装体与所述环形连接体围成空腔结构,所述安装体设有安装孔;及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固设于所述安装体,且所述加强结构靠近所述安装孔设置。

上述轮毂在使用时,由于所述轮毂本体包括所述环形连接体及所述安装体,所述环形连接体与所述安装体围设形成空腔结构,并在所述安装体开设所述安装孔,如此,可以降低所述轮毂的重量,同时在所述安装体上增设所述加强结构,如此,实现在降低所述轮毂的重量的同时提升所述轮毂的强度和承载力,保证轮组的正常使用。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及第三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一端与所述环形连接体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环形连接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体和所述第二连接体呈夹角设置形成连接结构,所述第三连接体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结构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连接体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三连接体的一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呈U型。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轮组,包括轮毂,还包括轮胎,所述轮胎套设于所述环形连接体。

上述轮组在使用时,由于所述轮毂本体包括所述环形连接体及所述安装体,所述环形连接体与所述安装体围设形成空腔结构,并在所述安装体开设所述安装孔,如此,可以降低所述轮毂的重量,同时在所述安装体上增设所述加强结构,如此,实现在降低所述轮毂的重量的同时提升所述轮毂的强度和承载力,保证轮组的正常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胎的侧壁设有减重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轮毂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轮胎与所述轮毂本体的安装盖,所述安装盖与所述安装体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胎靠近所述安装盖的侧壁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环形连接体包括靠近所述安装盖的安装壁,所述安装壁沿所述环形连接体的轴向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缺口的底壁的高度,所述第一缺口的底壁与所述安装壁配合形成呈台阶状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盖设有与安装结构配合的第二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盖设有贯穿所述安装盖侧壁的定位孔及固设于所述安装盖的侧壁的加强凸起,所述加强凸起靠近所述定位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胎的周壁设有胎纹凸起,所述胎纹凸起包括磨损指示凸起及多个防滑凸起,所述磨损指示凸起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防滑凸起之间,所述磨损指示凸起的厚度低于所述防滑凸起的厚度。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车,包括轮组。

上述车在使用时,由于所述轮毂包括所述环形连接体及所述安装体,所述环形连接体与所述安装体围设形成空腔结构,并在所述安装体开设所述安装孔,如此,可以降低所述轮毂的重量,同时在所述安装体上增设所述加强结构,如此,实现在降低所述轮毂的重量的同时提升所述轮毂的强度和承载力,保证轮组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轮组的其中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轮组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轮组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轮组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轮组,100、轮胎,102、通孔,200、轮毂,210、环形连接体,220、安装体,222、安装孔,300、加强结构,310、第一连接体,320、第二连接体,330、第三连接体,400、安装盖,410、定位孔,420、加强凸起,500、螺杆,610、第一防滑纹,620、第二防滑纹,630、第三防滑纹,640、第四防滑纹,650、第五防滑纹,660、磨损指示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有必要指出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元件时,两个元件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两个元件之间可拆卸连接。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还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术语“下”、“上”、“前”、“后”、“左”、“右”、“内”、“外”、“顶”、“底”、“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等所指示的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第一”、“第二”等术语,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结构部件。这些术语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中的一种轮毂,包括:轮毂本体200,轮毂本体200包括与轮胎100连接的环形连接体210及与环形连接体210连接的安装体220,安装体220与环形连接体210围成空腔结构,安装体220设有安装孔222;及加强结构300,加强结构300固设于安装体220,且加强结构300靠近安装孔222设置。

上述轮毂在使用时,由于轮毂本体200包括环形连接体210及安装体220,环形连接体210与安装体220围设形成空腔结构,并在安装体220开设安装孔222,如此,可以降低轮毂本体200的重量,同时在安装体220上增设加强结构300,如此,实现在降低轮毂本体200的重量的同时提升轮毂本体200的强度和承载力,保证轮组10的正常使用。轮毂本体200与加强结构300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如此便于加工。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加强结构300包括第一连接体310、第二连接体320及第三连接体330,第一连接体310的一端与环形连接体210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体320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体320的另一端与环形连接体210的内壁连接,第一连接体310和第二连接体320呈夹角设置形成连接结构,第三连接体330的一端与连接结构连接。如此,在使用时,轮毂本体200受到的力沿连接结构及第三连接体330进行分散传递,进而实现提升轮毂本体200的承载力和强度。

如图1所示,具体到本次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体310的另一端及第二连接体320的另一端均与第三连接体330的一端连接。如此,当第三连接体330的一端同时与第一连接体310的另一端及第二连接体320的另一端连接时,可以提升加强结构300受力的均匀性;进一步,在该实施例的基础上,连接结构呈U型。如此,当连接结构呈U型时,连接结构的承载力较大;在本次实施例中,加强结构300呈鱼叉型结构,如此,加强结构300的承载力较大,当然了,在别的实施例中,加强结构300还可以呈Y型、X型、工字型等其他结构。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轮组,一实施例中的轮组包括轮毂,还包括轮胎100,所述轮胎100套设于所述环形连接体210。

上述轮组在使用时,由于轮毂本体200包括环形连接体210及安装体220,环形连接体210与安装体220围设形成空腔结构,并在安装体220开设安装孔222,如此,可以降低轮毂本体200的重量,同时在安装体220上增设加强结构300,如此,实现在降低轮毂本体200的重量的同时提升轮毂本体200的强度和承载力,保证轮组10的正常使用。轮毂本体200与加强结构300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如此便于加工。具体地,轮毂本体可以是压铸铝合金,或者A380型铝合金或者是等材料;也可以是ABS(是丙烯腈(A)-丁二烯(B)-苯乙烯(S)的三元共聚物)塑料,PA(Polyamide)塑料,PP(Polypropylene、聚丙烯)等塑料材料。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轮胎的侧壁设有减重孔。如此,可以降低轮胎100的重量,实现轻量化的目的;具体地,减重孔可以是通孔或者是盲孔,在本次实施例中,轮胎100设有贯穿轮胎100侧壁的通孔102,轮胎100为免充气轮胎100,该免充气轮胎由高弹性环保高分子材料注塑一体成型,材料可为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TPR(Thermo-Plastic-Rubber material)、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POE(Polyolefin Elastomer)等弹性材料。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轮组10还包括用于连接轮胎100与轮毂本体200的安装盖400,安装盖400与安装体220相对设置。如此,通过安装盖400来连接轮毂本体200及轮胎100,提升轮胎100安装的稳固性。安装盖400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如此便于加工。具体地,轮毂本体可以是压铸铝合金,或者A380型铝合金或者是等材料;也可以是ABS(是丙烯腈(A)-丁二烯(B)-苯乙烯(S)的三元共聚物)塑料,PA(Polyamide)塑料,PP(Polypropylene、聚丙烯)等塑料材料。

如图2至图4所示,具体到本次实施例中,轮胎100靠近所述安装盖400的侧壁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环形连接体210包括靠近所述安装盖400的安装壁,安装壁沿环形连接体210的轴向的高度大于第一缺口的底壁的高度,第一缺口的底壁与安装壁配合形成呈台阶状的安装结构,安装盖400设有与安装结构配合的第二缺口。如此,通过第二缺口和安装结构的配合连接实现安装盖400与环形连接体210及轮胎100的连接;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二缺口的侧壁包括贴合面,安装壁与贴合壁贴合,安装盖400设有与贴合面相对设置的安装端面,安装盖400同时通过螺杆500等紧固件穿过安装端面及安装壁与环形连接体210连接,如此,进一步增加轮胎100与轮毂本体200连接的稳定性,避免轮胎100脱落。

如图5所示,进一步,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安装盖400设有贯穿安装盖400侧壁的定位孔410及固设于安装盖400的侧壁的加强凸起420,加强凸起420靠近定位孔410设置。如此,通过定位孔410与外部设备连接,将加强凸起420靠近定位孔410设置,提升安装盖400在定位孔410附近的强度。在本次实施例中,一个定位孔410设置于两个间隔设置的加强凸起420之间,如此,确保安装盖400在定位孔410附近的强度满足承载要求。

如图6至图7所示,进一步,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轮胎100的周壁设有胎纹凸起,胎纹凸起包括磨损指示凸起660及多个防滑凸起,磨损指示凸起660设置于相邻两个防滑凸起之间,磨损指示凸起660的厚度低于防滑凸起的厚度。如此,磨损指示凸起660可以指示轮胎100的磨损情况,防滑凸起的设置可以起到防滑作用,在本次实施例中,防滑凸起可以分为第一防滑纹结构、第二防滑纹结构及第三防滑纹结构,第二防滑纹结构包括第一防滑纹组和第二防滑纹组,第一防滑纹610结构设置于第一防滑纹组和第二防滑纹组之间,第一防滑纹组包括多条加错设置的第一防滑纹610,第二防滑纹组包括多条交错设置的第二防滑纹620,第一防滑纹610和第二防滑纹620呈中心对称分布,第一防滑纹610结构多条间隔设置的第三防滑纹630,第三防滑纹结构包括第伞防滑纹组合第四防滑纹组,第二防滑纹结构设置于第三防滑纹组和第四防滑纹组之间,第三防滑纹组包括多条间隔设置的第四防滑纹640,第四防滑纹组包括多条间隔设置的第五防滑纹650,第四防滑纹640与第五防滑纹650以第一防滑纹610结构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如此,第一防滑纹610结构和第二防滑纹结构及第三防滑纹结构中的防滑纹的设置方向不同,进而,使防滑凸起无方向性,利于轮胎100的行驶,且防滑凸起内的防滑纹之间还可以形成排水结构,起到排水的功能。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车,一实施例中的车包括轮组10。

上述车在使用时,由于轮毂本体200包括环形连接体210及安装体220,环形连接体210与安装体220围设形成空腔结构,并在安装体220开设安装孔222,如此,可以降低轮毂本体200的重量,同时在安装体220上增设加强结构300,如此,实现在降低轮毂本体200的重量的同时提升轮毂本体200的强度和承载力,保证轮组10的正常使用。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