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安装点刚度加强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3548发布日期:2019-08-20 23:57阅读:7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座椅安装点刚度加强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座椅安装点刚度加强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的制造生产过程中,座椅的有效固定对汽车乘员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座椅安装点的刚强度性能是检验座椅固定点的重要指标。座椅一般安装在地板上的座椅横梁上,一些车型的座椅横梁上的安装点的刚度未达到设计指标,通常采用增加横梁的钣金厚度使横梁上的安装点的刚度达到设计指标。然而,增加的横梁的钣金厚度提高了汽车的自重,减低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座椅安装点刚度加强件结构,使得横梁上的安装点的刚度达到了设计指标,提高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安装点刚度加强件结构,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呈矩形,且加强板的四个边分别设有向下翻折的第一翻边、第二翻边、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第一翻边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翻边和第四翻边的同侧端连接,第三翻边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翻边和第四翻边的另一同侧端连接;所述加强板上设有座椅安装孔和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的中部设有U形槽,U形槽的两端与第四翻边对齐,U形槽的两条长边与第一翻边或者第三翻边平行;U形槽在加强板上围成的区域记为定位板,定位孔设置在定位板的中部,座椅安装孔的中心与定位孔的中心的连接线为加强板的对称中心线。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上设有两个加强凹槽,两个加强凹槽分布在座椅安装孔的中心与定位孔的中心的连接线的两侧且呈对称分布,且U形槽上的弧形边和长边的连接处分别与对应的加强凹槽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翻边和第四翻边分别设有开口向下第一应力分散口和第二应力分散口。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分别与第一翻边、第二翻边、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焊接连接;或者加强板分别与第一翻边、第二翻边、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呈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翻边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翻边和第四翻边的同侧端焊接连接,第三翻边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翻边和第四翻边的另一同侧端焊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翻边、第二翻边、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相互连接成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通过在加强板的周向上设置第一翻边、第二翻边、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提高了加强板的承载强度,再将加强板通过螺栓穿过座椅安装孔安装在横梁上,定位孔便于通过定位销在横梁上进行安装定位,使得横梁上的安装点的刚度达到了设计指标,提高了实用性;

2、通过在加强板上设置U形槽,进一步的提高了加强板的屈服强度,避免了在定位板处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且将定位孔设置在U形槽在加强板上围成的定位板上,合理利用了加强板上的空间;同时保证了加强板与横梁连接后对横梁受力时的良好承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

1-加强板,11-第一翻边,12-第二翻边,121-第一应力分散口,13-第三翻边,14-第四翻边,15-座椅安装孔,16-定位孔,17-U形槽,18-定位板,19-加强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安装点刚度加强件结构,包括加强板1;加强板1呈矩形,且加强板1的四个边分别设有向下翻折的第一翻边11、第二翻边12、第三翻边13和第四翻边14;第一翻边1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翻边12和第四翻边14的同侧端连接,第三翻边1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翻边12和第四翻边14的另一同侧端连接;加强板1上设有座椅安装孔15和定位孔16。

本座椅安装点刚度加强件结构通过在加强板1的周向上设置第一翻边11、第二翻边12、第三翻边13和第四翻边14,提高了加强板1的承载强度,再将加强板1通过螺栓穿过座椅安装孔15安装在横梁上,定位孔16便于通过定位销在横梁上进行安装定位,使得横梁上的安装点的刚度达到了设计指标,提高了实用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加强板的结构强度,加强板1的中部设有U形槽17,U形槽17的两端与第四翻边14对齐,U形槽17的两条长边与第一翻边11或者第三翻边13平行;U形槽17在加强板1上围成的区域记为定位板18,定位孔16设置在定位板18的中部,座椅安装孔15的中心与定位孔16的中心的连接线为加强板1的对称中心线。座椅安装孔15、定位孔16和U形槽17的位置布置,进一步的提高了加强板1的屈服强度,避免了在定位板18处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且将定位孔16设置在U形槽17在加强板1上围成的定位板18上,合理利用了加强板1上的空间;同时保证了加强板1与横梁连接后对横梁受力时的良好承载。

为了进一步加强了加强板1在U形槽17处的结构强度,在加强板1上设有两个加强凹槽19,两个加强凹槽19分布在座椅安装孔15的中心与定位孔16的中心的连接线的两侧且呈对称分布,且U形槽17上的弧形边和长边的连接处分别与对应的加强凹槽19连通。加强凹槽19和U形槽17的配合设计,保证了加强板1的整体结构强度;其次,加强凹槽19的设计,避免了U形槽17受力时在其长边和弧边的连接处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延长了加强板1的使用寿命。

此外,第二翻边12和第四翻边14分别设有开口向下第一应力分散口121和第二应力分散口;一方面保证了第二翻边12和第四翻边14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节省了第二翻边12和第四翻边14的用料,节约了成本。

具体地,加强板1分别与第一翻边11、第二翻边12、第三翻边13和第四翻边14焊接连接;或者加强板1分别与第一翻边11、第二翻边12、第三翻边13和第四翻边14呈一体结构。同时,第一翻边1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翻边12和第四翻边14的同侧端焊接连接,第三翻边1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翻边12和第四翻边14的另一同侧端焊接连接;或者第一翻边11、第二翻边12、第三翻边13和第四翻边14相互连接成一体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