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自助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2519发布日期:2019-05-15 23:09阅读:6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自助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自助充电桩。



背景技术:

电动车作为环保能源车,越来越受到欢迎,目前大体可以包括以纯电能为动力,及以电能和其它能源混合动力的两种。作为电动车的辅助设施——充电桩,也逐步的在城市、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地方普及起来。

目前的充电桩需要在车停好后,人为的将充电枪连接到车辆的充电口上,然后等待充电结束,再取下充电枪。目前电动车充电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有时候会出现充电完毕后,驾驶员因为忽略了充电枪依然插接在车辆上,而直接启动车辆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车辆和充电桩本身都有可能受到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自助充电桩。

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固定设置在地表的主体,主体通过充电线连接充电枪,所述充电枪包括壳体,壳体前端设置充电口,后端设置把手,所述壳体周壁外围设置外框架,外框架包括平行设置的前部框与后部框,前部框靠近充电枪的充电口一侧,后部框靠近充电枪的把手一侧;

后部框与前部框之间通过弹簧组件连接。

当充电时,前部框和后部框之间的弹簧组件处于被压缩状态,当汽车开动时,可能充电枪会被强行拔下,此时前部框在弹簧组件的作用下前移,瞬间移动至充电口外围,起到充电枪被无意中拔出后,落地前保护充电枪及确保充电口部分不受损坏的效果。

优选为,所述前部框、后部框的外围周壁设置有弹性垫体。弹性垫体可由橡胶、硅胶或者气囊制成,起到充电枪落地时的缓冲作用。

优选为,所述前部框、后部框均为矩形框体;

所述弹簧组件包括设置在后部框竖直杆中部的伸缩杆,伸缩杆插接在所述后部框竖直杆中部,竖直杆上开设有供伸缩杆尾端插入的凹孔,且伸缩杆的尾端与凹孔内部通过弹簧连接;伸缩杆的前端与所述前部框朝向所述后部框的一侧球铰连接;所述伸缩杆对称设置两个;

所述前部框朝向所述后部框的一侧固定连接压簧的一端,压簧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且压簧的自由端设置圆形垫片;

所述压簧设置有四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前部框的四个角部。

通过弹簧组件,可以让前部框在充电时与车体相抵,且球铰连接的结构形式,能让前部框一定程度的适应不同车体外表面的造型。弹簧组件令前部框抵在车体上,在充电枪正常插入的情况下,弹簧组件中弹簧的力度不会使充电枪自行弹出。当汽车在插有充电枪的情况下开动时,弹簧组件在充电枪受拉扯的情况下,能辅助推动充电枪离开车体,尽量减小充电枪被强行拔出的损坏。

优选为,所述壳体外侧水平设置滑槽,所述后部框朝向所述壳体一侧与所述滑槽对应固定设置滑杆,所述后部框通过滑杆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

所述后部框和壳体之间设置有驱动所述后部框沿滑槽移动的驱动机构。

优选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后部框的竖直杆朝向所述壳体一侧的齿条,齿条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后部框竖直杆的中部;与齿条啮合、设置有齿轮,齿轮的齿轮轴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齿轮的轮面延伸至壳体外侧,齿轮由设置在壳体内的蜗轮蜗杆组合驱动,蜗杆由同样设置在壳体内的驱动机构电机驱动。

所述齿轮与蜗轮蜗杆组合中的蜗轮同轴,蜗轮与蜗杆啮合。

齿条、齿轮及蜗轮蜗杆组合中的蜗轮均对称设置两组,蜗杆设置一个、且蜗杆位于两个蜗轮之间。

驱动机构电机与主体内的主控制器连接,构成控制回路;主控制器还连接有充电计量模块,充电计量模块判定电动车是否到达指定充电时间,当充电完成后,充电计量模块反馈至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电机执行充电枪弹出动作。关于该控制部分,采用现有技术即可实现,此方面不是本方案重点,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为,所述主体的下部设置空腔,空腔前端预留充电线通孔;充电线通孔朝向所述空腔内部的两侧、对称竖直设置两个夹辊,两个夹辊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充电线由间隙中穿出,所述充电线的尾端固定设置与主体内部;所述夹辊由设置在主体内部的夹辊电机驱动。

夹辊电机同样与主控制器连接,构成控制回路。当充电完毕后,夹辊电机驱动夹辊转动,从而拉动充电线,充电枪在前后框架的作用下与车体分离后,可由夹辊拖动至主体处。

优选为,所述充电线通孔外侧设置u形槽体,u形槽体远离主体的一侧设置朝向地面倾斜的倾斜板。u形槽体便于收纳被拖回至主体处的充电枪。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结构简单,且本方案结构可以适应性的改造在现有充电枪上。通过本方案起到对充电枪的保护和智能脱出。一定程度避免了人为可能误操作导致充电枪未拔出时开动车辆带来的设备损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智能自助充电桩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就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主体;2、充电线;3、充电枪;31、壳体;32、把手;4、外框架;41、前部框;42、后部框;51、伸缩杆;52、压簧;61、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当然,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见图1与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自助充电桩,包括固定设置在地表的主体1,主体1通过充电线2连接充电枪3,充电枪3包括壳体31,壳体31前端设置充电口,后端设置把手32,壳体31周壁外围设置外框架4,外框架4包括平行设置的前部框41与后部框42,前部框41靠近充电枪3的充电口一侧,后部框42靠近充电枪3的把手32一侧;

后部框42与前部框41之间通过弹簧组件连接。

当充电时,前部框41和后部框42之间的弹簧组件处于被压缩状态,当汽车开动时,可能充电枪3会被强行拔下,此时前部框41在弹簧组件的作用下前移,瞬间移动至充电口外围,起到充电枪3被无意中拔出后,落地前保护充电枪3及确保充电口部分不受损坏的效果。

前部框41、后部框42的外围周壁设置有弹性垫体。弹性垫体可由橡胶、硅胶或者气囊制成,起到充电枪3落地时的缓冲作用。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前部框41、后部框42均为矩形框体;

弹簧组件包括设置在后部框42竖直杆中部的伸缩杆51,伸缩杆51插接在后部框42竖直杆中部,竖直杆上开设有供伸缩杆51尾端插入的凹孔,且伸缩杆51的尾端与凹孔内部通过弹簧连接;伸缩杆51的前端与前部框41朝向后部框42的一侧球铰连接;伸缩杆51对称设置两个;

前部框41朝向后部框42的一侧固定连接压簧52的一端,压簧5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且压簧52的自由端设置圆形垫片;

压簧52设置有四个,分别设置在前部框41的四个角部。

通过弹簧组件,可以让前部框41在充电时与车体相抵,且球铰连接的结构形式,能让前部框41一定程度的适应不同车体外表面的造型。弹簧组件令前部框41抵在车体上,在充电枪正常插入的情况下,弹簧组件中弹簧的力度不会使充电枪自行弹出。当汽车在插有充电枪的情况下开动时,弹簧组件在充电枪受拉扯的情况下,能辅助推动充电枪3离开车体,尽量减小充电枪3被强行拔出的损坏。

实施例3

参见图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壳体31外侧水平设置滑槽,后部框41朝向壳体31一侧与滑槽对应固定设置滑杆,后部框41通过滑杆与壳体31滑动连接;

后部框41和壳体31之间设置有驱动后部框41沿滑槽移动的驱动机构。

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后部框41的竖直杆朝向壳体31一侧的齿条61,齿条61水平固定设置在后部框41竖直杆的中部;与齿条61啮合、设置有齿轮,齿轮的齿轮轴竖直固定设置在壳体31内部,齿轮的轮面延伸至壳体31外侧,齿轮由设置在壳体31内的蜗轮蜗杆组合驱动,蜗杆由同样设置在壳体31内的驱动机构电机驱动。

齿轮与蜗轮蜗杆组合中的蜗轮同轴,蜗轮与蜗杆啮合。

齿条61、齿轮及蜗轮蜗杆组合中的蜗轮均对称设置两组,蜗杆设置一个、且蜗杆位于两个蜗轮之间。

驱动机构电机与主体1内的主控制器连接,构成控制回路;主控制器还连接有充电计量模块,充电计量模块判定电动车是否到达指定充电时间,当充电完成后,充电计量模块反馈至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电机执行充电枪弹出动作。当主体1接收到充电指令后,驱动机构驱动电机反转,将后部框42移动至靠近把手32的位置。关于该控制部分,采用现有技术即可实现,此方面不是本方案重点,在此不再赘述。

当驱动机构电机启动后,蜗轮蜗杆组合启动,从而在齿轮的作用下后部框42向充电枪3前部移动,该过程中压迫伸缩杆51,直至伸缩杆51后部与竖直框内壁相抵,且后部框42继续运动,推动前部框41抵住车体外壁,从而将充电枪3缓缓拔出。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主体1的下部设置空腔,空腔前端预留充电线通孔;充电线通孔朝向空腔内部的两侧、对称竖直设置两个夹辊,两个夹辊之间留有间隙,充电线2由间隙中穿出,充电线2的尾端固定设置与主体1内部;夹辊由设置在主体1内部的夹辊电机驱动。

夹辊电机同样与主控制器连接,构成控制回路。当充电完毕后,夹辊电机驱动夹辊转动,从而拉动充电线2,充电枪3在前后框架的作用下与车体分离后,可由夹辊拖动至主体1处。而充电线2则在夹辊的作用下被拖至主体1下部的空腔内。

充电线通孔外侧设置u形槽体,u形槽体远离主体1的一侧设置朝向地面倾斜的倾斜板。u形槽体便于收纳被拖回至主体1处的充电枪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