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重型车辆制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9550发布日期:2019-11-12 21:49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重型车辆制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商用载重车及大型乘用车制动系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重型车辆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客车行业的不断进步,制动作用时间的快慢直接影响整车的安全性能。现有的重型车辆制动系统大多是双回路气制动系统,当制动总泵工作时,前制动回路和后制动回路分别控制前桥气室和后桥气室以实现制动目的。在制动管路长度过长或管路布置走向不合理的情况下,如果储能弹簧制动气室制动弹簧腔漏气,导致行车制动与驻车制动同时作用在制动器上,容易损坏制动器,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储能弹簧制动气室产品结构复杂,成本高;同时需要两个输入端,整个制动管路布置复杂,且储能弹簧制动气室空间大,相对膜片制动气室故障率高。

因此,设计一种新型重型车辆制动系统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重型车辆制动系统,提高车辆的行车安全性,不仅降低了系统阀件的成本,且减少系统阀件种类,同时简化管路连接。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重型车辆制动系统,包括气瓶组、手制动阀、第一继动阀、脚制动阀;所述第一继动阀至少为一个,多个第一继动阀共同并联设置,且气瓶组的输出端分别与手制动阀、第一继动阀、第二继动阀、脚制动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继动阀与脚制动阀输出端连接设置有梭阀,且与第一继动阀控制端连通设置、所述脚制动阀的输出端和每个第一继动阀的输出端均设置有膜片制动气室。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继动阀与脚制动阀输出端设置有梭阀,且与接第一继动阀控制端连接,且气瓶组与第二继动阀输入端之间连通设置。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一继动阀的输入端均与气瓶组连接。

进一步的,重型车辆制动系统还包括空压机和空气干燥器;所述空气干燥器安装在空压机的输出端,且空压机与气瓶组之间连接设置有四回路保护阀。

进一步的,所述气瓶组包括第一气瓶、第二气瓶和第三气瓶;所述第一气瓶分别与多个第一继动阀和脚制动阀输入端连接,第二气瓶与脚制动阀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三气瓶分别与手制动阀和第二继动阀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瓶为40升气瓶,第二气瓶和第三气瓶均为20升气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瓶、第二气瓶和第三气瓶上均置有安全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瓶、第二气瓶和第三气瓶的输出端均安装有快接出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空压机输入端均安装有过滤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继动阀为两个,且脚制动阀与每个第一继动阀的相连接的膜片制动气室均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车辆驻车时,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梭阀具有单向作用,防止通过手制动阀控制与第二继动阀内的压缩空气通过梭阀向脚制动阀排出,同时向两个第一继动阀控制端输送压缩空气,控制端压缩空气控制第一继动阀与气瓶连接的输入端压缩气压通过输出端进入到膜片制动气室,从而保证车辆实现驻车制动,替代储能弹簧制动气室的弹簧制动。

行车制动时,当脚制动阀漏气时,同理通过手制动阀向两个第一继动阀、膜片制动气室输送压缩空气,从而保证车辆的制动。

本实用新型简化了系统结构,优化管路布置,降低系统成本,不仅降低了系统阀件的成本,且减少系统阀件种类,简化管路连接,提高车辆的行车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重型车辆制动系统的系统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气瓶组,2、手制动阀,3、第一继动阀,4、脚制动阀,5、梭阀,6、膜片制动气室,7、第二继动阀,8、空压机,9、空气干燥器,10、四回路保护阀;

1a、第一气瓶,1b、第二气瓶,1c、第三气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当然的,还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另外的,还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者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所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重型车辆制动系统,包括气瓶组1、手制动阀2、第一继动阀3、脚制动阀4;所述第一继动阀3至少为一个,多个第一继动阀3共同并联连通设置,且气瓶组1的输出端分别与手制动阀2、第一继动阀3、脚制动阀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手制动阀2的输出端与第二继动阀7连通,第二继动阀3、脚制动阀4与第一继动阀之间还连接设置有梭阀5;所述脚制动阀4的输出端和每个第一继动阀3的输出端均设置有膜片制动气室6。

多个所述第一继动阀3依次连通;所述气瓶组1主要用于提供压缩空气;通过将手制动阀2输入端、第一继动阀3输入端、脚制动阀4输入端分别与气瓶组1连接,使气瓶组1分别对手制动阀2、第一继动阀3、脚制动阀4提供压缩空气;所述进入到手制动阀2内的压缩空气则可通过梭阀5进入到第一继动阀3内,采用梭阀5具有单向作用的原理,防止通过手制动阀2的压缩空气进入到脚制动阀4排出。每个所述第一继动阀3上的膜片制动气室6数量均相等,且每个第一继动阀3上的膜片制动气室6与脚制动阀4上的膜片制动气室6相等。

所述手制动阀2与梭阀5之间还连接设置有第二继动阀7,且气瓶组1与第二继动阀7之间连通设置,使进入到手制动阀2内的空气先通过第二继动阀7后再进入梭阀5内。多个所述第一继动阀3的输入端均与气瓶组1连接,方便将气瓶的压缩空气作用于膜片制动气室,并形成制动。

重型车辆制动系统还包括空压机8和空气干燥器9;所述空气干燥器9安装在空压机8的输出端,且空压机8与气瓶组1之间连接设置有四回路保护阀10;通过空压机8将空气进行压缩,从而产生压缩空气,而通过空压机8产生的压缩通气则通过空气干燥器9干燥、四回路保护阀10后直接输入到气瓶组1内,从而保证进入到气瓶组1内的压缩空气为干燥的压缩空气;通过设置四回路保护阀10,不仅方便空气干燥器9与气瓶组1之间的连接,且使气瓶组压缩空气相互不影响,保护气瓶组中第一气瓶1a、第二气瓶1b和第三气瓶的压力。

所述气瓶组1包括第一气瓶1a、第二气瓶1b和第三气瓶1c;所述第一气瓶1a分别与多个第一继动阀3和脚制动阀4连接,第二气瓶1b与脚制动阀4连接,第三气瓶1c分别与手制动阀2和第二继动阀7连接,使气瓶组1能提供足够的压缩空气,且使进入到第一继动阀3、脚制动阀4、手制动阀2、第二继动阀7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得到保证。

所述第一气瓶1a为40升气瓶,第二气瓶1b和第三气瓶1c均为20升气瓶;所述第一气瓶1a、第二气瓶1b和第三气瓶1c上均置有安全阀,使第一气瓶1a、第二气瓶1b和第三气瓶1c的压力始终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值内,使第一气瓶1a、第二气瓶1b和第三气瓶1c在供气过程中使用更加安全。所述第一气瓶1a、第二气瓶1b和第三气瓶1c的输出端均安装有快接出气口;且方便第一气瓶1a与第一继动阀3、脚制动阀4之间的连接,第二气瓶1b与脚制动阀4的连接,第三气瓶1c与手制动阀2、第二继动阀7之间的连接。

所述空压机8输入端均安装有过滤器,使进入到空压机8内的压缩空气更加干净,从而使产生的压缩空气更加干净。所述第一继动阀3为两个,且脚制动阀4与每个第一继动阀3的膜片制动气室6均为两个。

驻车制动时,控制手制动阀2内的压缩空气通过第二继动阀7向梭阀5供气,进入到梭阀5内的压缩空气分别进入到两个第一继动阀3内,控制第一继动阀3内的压缩空气则直接分别进入到四个膜片制动气室6,向四个膜片制动气室6内充气,从而使压缩空气推动膜片制动气室6内的膜片,以此实现车辆驻车制动。在车辆驻车制动过程中,由于梭阀5具有单向作用,有效防止手制动阀2进入到第二继动阀7内的压缩空气直接通过梭阀5向脚制动阀4排出。

车辆起步时,控制手制动阀2控制第二继动阀3和梭阀5,使连接设置在第一继动阀3上的膜片制动气室6内的压缩空气排出,车辆起步。

行车制动时,控制脚制动阀4,气压通过梭阀5和第一继动阀3,向连接设置在第一继动阀3上的膜片制动气室6充气,膜片制动气室6内的膜片在压缩空气作用下实现车辆行车制动。同时由于梭阀5具有单向作用,防止与脚制动阀4内的压缩空气通过梭阀5与第二继动阀7的排气口排出。

在行车过程中,如脚制动阀4漏气,可以通过手制动阀2向第二继动阀7供气,使进入到第二继动阀7内的压缩空气通过梭阀5进入到第一继动阀3内,从而向设置在第一继动阀3上的膜片制动气室6充气,以此形成制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