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器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91552发布日期:2020-05-01 17:2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汽车电器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电器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电器(如电机控制器、高压电器件、直流变换器和充电机等)一般放置于汽车后备箱中,由于这些电器部件分散分布于后备箱中,使得电线连接错综复杂,容易带来安全隐患,特别当汽车发生尾部碰撞时,可能导致电器部件碰撞产生高压电危险。

我国专利申请文献(申请号:201410094716.2)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的集成式驱动系统,包括电器箱体,该电器箱体内统一集成组装有高压盒、电机控制器、充电机、直流变换器,同时驱动电机直接固定在电器箱体上形成整体吊装和拆卸,并安装在轿车前机舱内,通过对所有高压电器部件进行集成,降低了车辆碰撞短路燃烧的可能性。该技术方案中的电器箱体作为汽车电器的支撑结构安装在前机舱内,由于前机舱内放置有发动机等部件,可布置空间较为狭小,因此将该电器箱体放入时,需要调整前机舱内的其它部件,使得该集成式驱动系统的适用性窄,同时不利于该集成式驱动系统的便捷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电器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保障汽车电器支撑结构的安全性同时提高汽车电器支撑结构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车电器支撑结构,包括用于固定支撑汽车电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倾斜设置,且所述支撑板的前端低于后端,所述支撑板的左侧设有用于连接汽车左后纵梁的连接板一,所述支撑板的右侧设有用于连接汽车右后纵梁的连接板二,所述支撑板的前端设有用于连接车底中部横梁的连接杆。现有汽车的左后纵梁、右后纵梁和车底中部横梁均位于车身底部,且车底中部横梁的左端与汽车左后纵梁前端相连,车底中部横梁的右端与汽车左后纵梁前端相连,因此本专利用于安装在车身底板下方,固设于支撑板上的汽车电器位于支撑板与车身底板之间。

本专利的工作原理为:支撑板左侧通过连接板一与汽车左后纵梁连接,支撑板右侧通过连接板二与汽车右后纵梁连接,支撑板前端通过连接杆与车底中部横梁相连,使本专利设置于车身底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汽车电器支撑结构设置于后备箱或前车舱中,本专利可直接安装于车身底部,提高了汽车电器支撑结构的适用性,同时无需对车身底部部件进行调整,提高了汽车电器支撑结构的安装便捷性。支撑板倾斜设置且支撑板的前端低于后端,使得安装在汽车车身底部的支撑板的前端低、后端高,不仅使支撑板与车身底板之间形成供汽车电器安装的空间,而且当汽车尾部发生碰撞时,使支撑板上的汽车电器具有朝向运动的趋势,避免支撑板上的汽车电器与车身前部结构(如车底中部横梁)发生碰撞产生高压电危险,从而保障汽车电器支撑结构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汽车电器支撑结构中,所述连接杆包括倾斜设置的杆体,且所述杆体的前端高于后端,所述支撑板的前端设有向前延伸的凸块一,所述杆体的后端与凸块一呈钝角相连。凸块一的设置,使杆体后端与支撑板前端形成折弯诱导结构,当汽车碰撞时有利于引导支撑板上的汽车电器随支撑板一起向下运动势,避免汽车电器与车身前部结构发生碰撞产生高压电危险,同时有利于缓冲车辆发生碰撞时支撑结构上力的传递,使杆体后端与凸块一的连接处发生稳定形变,均有利于保障汽车电器支撑结构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汽车电器支撑结构中,所述杆体的前端设有朝前延伸的凸块二,所述杆体的前端与凸块二呈钝角相连。凸块二的设置,使杆体前端具有折弯诱导结构,当汽车碰撞时有利于引导支撑板上的汽车电器随支撑板二起向下运动势,避免汽车电器与车身前部结构发生碰撞产生高压电危险,同时有利于缓冲车辆发生碰撞时支撑结构上力的传递,使杆体前端与凸块一的连接处发生稳定形变,均有利于保障汽车电器支撑结构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汽车电器支撑结构中,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连接杆分别设置于支撑板的前端两侧,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连接两根连接杆的连接板三,所述连接板三位于两根连接杆的前端。连接板三可增加连接杆与车底中部横梁的连接面积,有利于提高支撑板与车底中部横梁的连接稳固性,从而保障车底中部横梁的通孔,使连接板三与车底中部横梁可通过螺栓或螺钉相连,便于安装和拆卸,有利于提高汽车电器支撑结构的安装便捷性和适用性。

在上述的汽车电器支撑结构中,所述连接板一、连接板二分别与支撑板呈钝角相连。可保障支撑板安装于车身底板上的前端低、后端高的倾斜状态,同时连接板一、连接板二分别与支撑板呈钝角相连,可缓冲车辆发生碰撞时支撑结构上力的传递,从而有利于保障汽车电器支撑结构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汽车电器支撑结构中,所述连接板一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左后纵梁的若干安装孔一,所述连接板二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右后纵梁的若干安装孔二。使连接板一与左后纵梁、连接板二与右后纵梁可拆卸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有利于提高汽车电器支撑结构的安装便捷性和适用性。

在上述的汽车电器支撑结构中,所述支撑板的后端用于与汽车后备胎池钣金焊接相连。进一步提高支撑板的安装稳固性,保障汽车电器支撑结构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汽车电器支撑结构中,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汽车电器的安装孔三。使汽车电器可拆卸连接于支撑板上,便于安装和拆卸,有利于提高汽车电器支撑结构的安装便捷性和适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支撑板的左侧、右侧和前侧分别对应与汽车左后纵梁、汽车右后纵梁和车底中部横梁相连,使本专利可直接安装于车身底部,提高了汽车电器支撑结构的适用性,同时无需对车身底部部件进行调整,提高了汽车电器支撑结构的安装便捷性。

2、支撑板倾斜设置且支撑板的前端低于后端,使支撑板与车身底板之间形成供汽车电器安装的空间,且当汽车尾部发生碰撞时,可避免支撑板上的汽车电器与车底中部横梁发生碰撞产生高压电危险,保障汽车电器支撑结构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于汽车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板;11、凸块一;12、安装孔三2、连接板一;21、安装孔一,3、连接板二;31、安装孔二;4、连接杆;41、杆体;42、凸块二;5、连接板三;6、汽车左后纵梁;7、汽车右后纵梁;8、车底中部横梁;9、汽车后备胎池钣金;10、汽车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用于固定支撑汽车电器10的支撑板1,支撑板1的左侧设有用于连接汽车左后纵梁6的连接板一2,支撑板1的右侧设有用于连接汽车右后纵梁7的连接板二3,支撑板1的前端设有用于连接车底中部横梁8的连接杆4。现有汽车的左后纵梁、右后纵梁和车底中部横梁8均位于车身底部,且车底中部横梁8的左端与汽车左后纵梁6前端相连,车底中部横梁8的右端与汽车左后纵梁6前端相连,因此本专利用于安装在车身底板下方,提高了本实施例的适用性,同时无需对车身底部部件进行调整,提高了本实施例的安装便捷性。支撑板1倾斜设置,且支撑板1的前端低于后端,使得安装在汽车车身底部的支撑板1的前端低、后端高,不仅使支撑板1与车身底板之间形成供汽车电器10安装的空间,即固设于支撑板1上的汽车电器10位于支撑板1与车身底板之间,而且当汽车尾部发生碰撞时,使支撑板1上的汽车电器10具有朝向运动的趋势,避免支撑板1上的汽车电器10与车身前部结构(如车底中部横梁8)发生碰撞产生高压电危险,从而保障本实施例的安全性。

具体地,连接杆4包括倾斜设置的杆体41,且杆体41的前端高于后端,支撑板1的前端设有向前延伸的凸块一11,杆体41的后端与凸块一11呈钝角相连,杆体41的前端设有朝前延伸的凸块二42,杆体41的前端与凸块二42呈钝角相连。凸块一11和凸块二42的设置,使杆体41的后、前端对应与支撑板1前、后端形成折弯诱导结构,当汽车碰撞时有利于引导支撑板1上的汽车电器10随支撑板1一起向下运动势,避免汽车电器10与车身前部结构发生碰撞产生高压电危险,同时有利于缓冲车辆发生碰撞时本实施例上力的传递,使杆体41后端、前端对应与凸块一11、凸块二42的连接处发生稳定形变,均有利于保障本实施例的安全性。

连接杆4的数量为两根,两根连接杆4分别设置于支撑板1的前端两侧,本实施例还包括连接两根连接杆4的连接板三5,连接板三5位于两根连接杆4的前端,可增加连接杆4与车底中部横梁8的连接面积,有利于提高支撑板1与车底中部横梁8的连接稳固性,从而保障车底中部横梁8的通孔,使连接板三5与车底中部横梁8可通过螺栓或螺钉相连,便于安装和拆卸,有利于提高本实施例的安装便捷性和适用性。两根连接杆4、支撑板1以及凸块二42一体成型设置,便于加工制备,且可保障支撑板1与连接杆4之间电连接稳固性,从而有利于保障本实施例的安全性。

连接板一2、连接板二3均为三角板,且分别与支撑板1呈钝角相连,可保障支撑板1安装于车身底板上的前端低、后端高的倾斜状态,同时连接板一2、连接板二3分别与支撑板1呈钝角相连,可缓冲车辆发生碰撞时本实施例上力的传递,从而有利于保障本实施例的安全性。

连接板一2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左后纵梁的若干安装孔一21,连接板二3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右后纵梁的若干安装孔二31,支撑板1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汽车电器10的安装孔三12,便于安装和拆卸,有利于提高本实施例的安装便捷性和适用性。

支撑板1的后端用于与汽车后备胎池钣金9焊接相连,可进一步提高支撑板1的安装稳固性,保障本实施例的安全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支撑板;11、凸块一;12、安装孔三2、连接板一;21、安装孔一,3、连接板二;31、安装孔二;4、连接杆;41、杆体;42、凸块二;5、连接板三;6、汽车左后纵梁;7、汽车右后纵梁;8、车底中部横梁;9、汽车后备胎池钣金;10、汽车电器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