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防雾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79996发布日期:2020-03-27 13:50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防雾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防雾后视镜。



背景技术: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中对汽车有如下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

后视镜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直接获取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为了驾驶员操作方便,防止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后视镜安装于车体外部一侧,在车辆行驶时,用于观察后方的道路情况,在晴天时,后视镜能够清晰的反射出后方的情况,但是在雨天,后视镜镜片上会起雾,不能清晰的反射后方情况,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对驾驶员具有危险性,为此我们提供一种汽车防雾后视镜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防雾后视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防雾后视镜,包括镜壳,所述镜壳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镜壳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储风箱,每个所述储风箱的右侧面均开设有通孔,两个所述储风箱之间放置均放置有出风盘,每个所述出风盘的输入端均贯穿储风箱并延伸至储风箱的内部,两个所述储风箱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镶嵌有后视镜,所述镜壳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输风箱,所述输风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减速器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输风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发热管,所述发热管的顶端与输风箱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镜壳的内部放置有输风管,所述输风箱的左侧面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左端与输风管固定连通,所述输风管的顶端与输风管的底端分别贯穿镜壳并延伸至空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输风管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支撑板,每个所述支撑板的右端均与镜壳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挡板,且挡板的厚度至少为一厘米。

优选的,两个所述储风箱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相互靠近的一端与两个出风盘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风箱内顶壁和输风箱的内底壁分别固定连接有斜板,每个所述斜板的左侧面均与输风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承重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三角板,所述三角板的右侧面与镜壳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防雾后视镜,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汽车防雾后视镜,通过旋转电机提供的动力,达到了对扇叶进行旋转,提高了输送热量的效率,通过发热管提供的热量,达到了热量源源不断对后视镜进行输送热量,提高了除雾的效率,通过三角板达到了对承重板的稳定性,避免了承重板发生倾斜,通过支撑板达到了对输风管的固定,避免了输风管发生折断的现象,通过出风盘的输出端,达到了对后视镜机型除雾,避免了不能清晰的反射后方问题,通过旋转电机、发热管和出风盘的配合,提高了行车安全,降低了驾驶员在行车时的危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镜壳正视图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镜壳、2储风箱、3后视镜、4输风管、5挡板、6通孔、7输风箱、8支撑板、9连接管、10通风孔、11斜板、12承重板、13三角板、14支撑块、15空腔、16旋转电机、17扇叶、18发热管、19出风盘、20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包括镜壳1,镜壳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15,空腔1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挡板5,且挡板5的厚度至少为一厘米,达到了对热量的阻挡,避免了热量的散发,镜壳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储风箱2,两个储风箱2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0,两个支撑杆20相互靠近的一端与两个出风盘19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提高了出风盘19的固定,避免了出风盘19发生断裂,每个储风箱2的右侧面均开设有通孔6,两个储风箱2之间放置均放置有出风盘19,每个出风盘19的输入端均贯穿储风箱2并延伸至储风箱2的内部,两个储风箱2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1,两个固定块21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镶嵌有后视镜3,镜壳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承重板12,承重板1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三角板13,三角板13的右侧面与镜壳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达到了对承重板的稳定性,避免了承重板发生倾斜,承重板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输风箱7,输风箱7内顶壁和输风箱7的内底壁分别固定连接有斜板11,每个斜板11的左侧面均与输风箱7的内侧壁固定连接,达到了对热量的输送,避免了热量的散发,输风箱7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4,支撑块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16,旋转电机16的输出端通过减速器固定连接有扇叶17,输风箱7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发热管18,发热管18的顶端与输风箱7的内顶壁固定连接,镜壳1的内部放置有输风管4,输风管4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支撑板8,每个支撑板8的右端均与镜壳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达到了对输风管4的固定,避免了输风管4发生折断的现象,输风箱7的左侧面开设有通风孔10,通风孔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管9,连接管9的左端与输风管4固定连通,输风管4的顶端与输风管4的底端分别贯穿镜壳1并延伸至空腔15的内部。

工作原理:首先将旋转电机16和发热管18与电源相连通,通过旋转电机16提供的动力,能使扇叶17进行旋转,通过发热管18提供的热量通过扇叶17的旋转,能使发热管18散发出的热量,通过连接管9输送到输风管4的内部,通过输风管4把热量输送到空腔15的内部,热量通过空腔15从通孔6的进入到储风箱2的内部,通过储风箱2内部的压力,热量会从出风盘19的输入端进入出风盘19的内部,通过出风盘19的输出端,达到了对后视镜3机型除雾,避免了不能清晰的反射后方问题,通过旋转电机16、发热管18和出风盘19的配合,提高了行车安全,降低了驾驶员在行车时的危险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