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翻转的折叠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8790发布日期:2020-06-20 14:15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翻转的折叠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翻转的折叠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为了提升用户在乘车过程中的舒适度,越来越多的交通工具通过在座椅上安装折叠桌,并在折叠桌上安装显示设备,方便乘客在旅途中愉快的用餐和阅读和游戏体验,缓解旅途的疲劳感。申请号“cn201910296094.4”名称为“用于交通工具内的载物装置”公开了一种用于交通工具内的载物装置,包括:转接部件,能够安装于交通工具的座椅的背部上;连接于转接部件且能够在用屏位和用于桌位之间进行转换的板体,板体包括能够放置物品的第一表面和能够装载显示设备的第二表面。通过在折叠桌的基础上增加了装载显示设备的功能,以使显示设备的装配不必单独占用座椅背部的面积。但上述载物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均为手动操作,需要施加相对大力的手动操作才能实现折叠桌的打开或关闭,操作不便且手动操作会带来的传动机构的磨损,无法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了一种可自动翻转的折叠装置及车辆,其合理的利用了有限的车内空间,增加娱乐平台,给乘客带来了舒适的乘车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自动翻转的折叠装置,包括可收拢于安装座上的翻转板总成,所述翻转板总成包括第一翻转板和可合盖于所述第一翻转板的第二翻转板,所述第一翻转板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翻转板总成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翻转板相对所述第一翻转板滑动、且使所述第二翻转板在滑动时翻转的第一传动机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翻转板直线滑动的直线驱动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翻转板在直线滑动过程进行翻转的翻转组件。

可选地,所述直线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的丝杆和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的推块;

所述翻转组件包括齿条和与所述齿条啮合的轴齿轮,所述轴齿轮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翻转板连接,所述齿条对称设置于所述丝杆的两侧,所述推块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所述轴齿轮,所述齿条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翻转板的滑动行程。

可选地,所述翻转板总成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翻转板相对所述安装座旋转的第二传动机构。

可选地,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基座、旋转轴和设于所述安装基座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轴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设置的螺纹结构,所述螺纹结构螺纹连接有用于约束所述旋转轴移动的紧固螺母,所述旋转轴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翻转板旋转角度的堵转件。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动力组件、传动齿轮和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基座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旋转轴连接,所述传动齿轮套设于所述传动轴。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用于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将所述动力组件的输出传动力矩传递给所述传动轴的离合组件,所述离合组件包括离合套环、限位环和弹簧,所述离合套环和所述限位环均套设于所述传动轴,所述离合套环位于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限位环之间,所述弹簧设于所述离合套环与所述限位环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翻转板具有第一载物桌面,所述第二翻转板的相对两面上分别具有第二载物桌面和显示桌面,当所述第二翻转板合盖于所述第一翻转板上时所述显示桌面与所述第一载物桌面贴合,所述第一翻转板旋转后显示出所述第二载物桌面,所述第二翻转板相对所述第一翻转板翻转时显示出所述显示桌面和所述第一载物桌面。

可选地,所述显示桌面通过固定部件连接有显示终端;且/或,所述显示桌面还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显示终端的夹持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的座椅背面设置有上所述的可自动翻转的折叠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自动翻转的折叠装置及车辆,翻转板总成可收拢隐藏在座椅背面,能提高空间利用率,通过将在翻转板总成上设置有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实现翻转板总成不同工作状态的自动切换,进行办公、娱乐等,使用操作简单方便,且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好。其中,第二传动机构用于控制翻转板总成整体旋转,从初始的收拢状态切换打开第二载物桌面以承载乘客需要放置的物品,第二传动机构在控制翻转板总成旋转的过程中,如果翻转板总成受到外力作用(如翻转板总成的旋转路径上有障碍物),通过离合组件的作用,可以暂时解除驱动组件中传动齿轮与传动轴的连接,使得动力组件的输出传动力矩无法传递给空心轴,从而保证第二传动机构不会因过载而损坏;第一传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翻转板翻转,打开第一载物桌面和显示桌面,第一载物桌面同样可以承载乘客需要放置的物品,通过还可以显示桌面的显示终端实现视屏播放,游戏娱乐等操作,增加乘客的乘坐体验,第二传动机构通过将直线驱动组件结合翻转组件中齿条与轴齿轮啮合传动方式,只需要提供一个方向的驱动力,就可改变两个方向的自由度,即通过直线驱动组件就可以调整第二翻转板与乘客之间的距离和调节显示桌面角度,有效的提高乘客的视觉体验,改善了乘客近距离使用时容易造成眼睛疲劳和眼睛屈光不正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翻转的折叠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翻转的折叠装置中第二翻转板翻转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翻转的折叠装置中第二翻转板翻转状态的剖切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翻转的折叠装置中第二翻转板翻转时第二传动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第二翻转板翻转时第一传动机构的局部视图;

图6是第二翻转板合盖于第一翻转板时第一传动机构的局部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翻转的折叠装置中第二传动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翻转的折叠装置中第二传动机构的剖切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翻转的折叠装置中显示桌面装载有显示终端时的爆炸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翻转的折叠装置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翻转的折叠装置的第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翻转的折叠装置的第一工作状态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设置、安装、连接,也可以通过居中元部件、居中结构间接设置、连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若有“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常规放置状态或使用状态,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特征、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和各实施例,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翻转的折叠装置,包括可收拢于安装座上的翻转板总成1,翻转板总成1包括第一翻转板10和可合盖于第一翻转板10的第二翻转板20,第一翻转板10转动连接于安装座,翻转板总成1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翻转板20相对第一翻转板10滑动、且使第二翻转板20在滑动时翻转的第一传动机构3。其中,为了便于理解,定义:当翻转板总成1收拢于安装座时为该折叠装置的初始状态,当第一翻转板10旋转至设定角度(一般指第一翻转板10处于平置状态,如图11所示)时为该折叠装置的第一工作状态,当第二翻转板20相对第一翻转板10滑动并翻转至设定角度时为该折叠装置的第二工作状态(一般为第一翻转板10处于平置状态且第二翻转板20翻转的状态,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翻转的折叠装置,其不同的工作状态切换如下:可由初始状态(如图10所示)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如图11所示),可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如图12所示),可由第二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可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为初始状态。第一翻转板10转动过程中,第二翻转板20可以始终合盖于第一翻转板10上,即第一翻转板10转动实质为翻转板总成1整体转动,当第一翻转板10转动至平置状态后,通过第一传动机构3可控制第二翻转板20相对第一翻转板10进行直线滑动,且在滑动的过程中还可以相对第二翻转板20翻转至朝向于用户面部,来调整第一翻转板10的使用距离和使用角度。

本实施例中,以应用于车辆座椅5进行说明,如图10至12所示,可自动翻转的折叠装置可作为车内的折叠桌使用并固定于乘客座位前方的车辆座椅5背面,安装座可为座椅,也可以为独立且固定于座椅背面的安装基座41。其中,第一翻转板10(翻转板总成1)的下端与车辆座椅5转动连接,第一翻转板10具有第一载物桌面11,第二翻转板20的相对两面上分别具有第二载物桌面21(正面)和显示桌面22(背面),当第二翻转板20合盖于第一翻转板10上时显示桌面22与第一载物桌面11贴合,当第一翻转板10旋转后显示出第二载物桌面21,第二翻转板20相对第一翻转板10翻转时显示出显示桌面22和第一载物桌面11。初始状态下,可自动翻转的折叠装置收拢于(镶嵌于)车辆座椅5的背面,不会占用后排乘客的乘车空间,乘坐舒适度好。当用户需要使用桌子功能时,使控制第一翻转板10(即翻转板总成1整体)旋转,折叠装置由初始状态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将翻转板总成1放平,显示出第二载物桌面21,此状态下乘客能够通过第二载物桌面21来书写、阅读、放置手机、茶杯等,或者,可作为儿童的玩具桌,堆叠积木、把玩机器人等,基于第一工作状态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第一传动机构3控制第二翻转板20直线滑动、且同步翻转,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显示出第一载物桌面11和显示桌面22,乘客能够通过第二载物桌面21来书写、阅读、放置手机、茶杯等,或者,可作为儿童的玩具桌,堆叠积木、把玩机器人等;通过在显示桌面22上设置显示终端,乘客可通过显示终端进行玩网游、追剧、学习等操作,而在第二翻转板20翻转过程,既可以调节显示桌面22与乘客之间的距离,又可以调节显示桌面22面向乘客的角度,能有效的改善乘客近距离使用在使用显示终端时造成的视觉疲劳和眼睛屈光不正问题,增加了乘车的舒适度和乘车体验。

本实施例中,对翻转板总成1的方位以乘客正常乘坐于座位上为参考(参见图10至12),即: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翻转板10靠近乘客的方向为后,靠近车辆座椅5的方向为前,对应的,位于乘客左手的方向为左,位于乘客右手方向为右。

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自动翻转的折叠装置不仅可应用于车辆内部的折叠桌,还可以应用于车载折叠座椅,也可以应用于家具领域如折叠沙发,其中第一传动机构3还可以用于车辆仪表板上的显示屏上,来实现显示屏的直线滑动和在直线滑动过程同时翻转。

可选地,如图1、2、3、5所示,第一传动机构3可包括用于驱动第二翻转板20直线移动的直线驱动组件31和用于驱动第二翻转板20在直线滑动过程进行翻转的翻转组件32。其中直线驱动组件31为第二翻转板20提供直线滑动的动力,通过翻转组件32与直线驱动组件31配合,使得第二翻转板20在滑动过程又可相对第一翻转板10翻转,即只需要使用提供一个方向的动力,就能实现第二翻转板20的滑动和翻转动作,节约了额外设置旋转机构所占用的空间和成本。

具体地,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一传动机构3还可以包括安装底座33,直线驱动组件31和翻转组件32可连接于安装底座33。具体应用中,安装底座33可具有一安装腔,直线驱动组件31和翻转组件32均安装在安装腔内。

可选地,如图1至6所示,直线驱动组件31可包括第一驱动电机311、丝杆312和推块312,翻转组件32包括齿条321和轴齿轮322。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电机311处于安装腔的前方,丝杆312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驱动电机31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丝杆312的另一端指向安装腔后方,在推块312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内螺纹通孔,丝杆312穿过该内螺纹通孔与推块312实现螺纹连接,丝杆312转动时,推块312可沿着丝杆312向前或向后移动,齿条321和轴齿轮322的数量为两,两齿条321对称设置于丝杆312的左右两侧,两轴齿轮322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34与第二翻转板20固定连接,两轴齿轮322分别位于推块312的左右两端并与推块312转动连接。第一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时,推块312沿丝杆312向前移动时,两轴齿轮322随推块312向前移动,进而带动第二翻转板20向前移动,在向前移动的过程中,轴齿轮322可与齿条321啮合,从而使第二翻转板20向前移动的过程中轴齿轮322旋转,同时轴齿轮322相对齿条321向前运动,使得第二翻转板20逐渐翻开,第一驱动电机311继续运转直至第二翻转板20向前滑动的距离和翻转角度满足使用要求为止;由第二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时,推块312沿丝杆312向后移动时,两轴齿轮322随推块312向后移动,进而带动第二翻转板20向后移动,轴齿轮322与齿条321啮合,从而使第二翻转板20向后移动的过程中轴齿轮322反向旋转,同时轴齿轮322相对齿条321向后运动,使得第二翻转板20逐渐闭合,直至第二翻转板20合盖于第一翻转板10上。

具体地,如图1至6所示,推块312可呈柱状,推块312的两端端面可设置有用于与轴齿轮322转动连接的连接轴,轴齿轮322受外力(与齿条321啮合)时可相对推块312旋转。

具体地,轴齿轮322与连接轴之间存在有足够大的阻尼力,施加外力超过最大阻尼力后,轴齿轮322才能绕推块312的中心轴旋转,避免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因意外受力(如不小心碰触),导致第二翻转板20切换成第一工作状态合盖于第一翻转板10上。

可选地,如图4所示,齿条321可为弧形齿条,弧形齿条为一端连接有弧形的齿条,弧形的齿条靠近第二翻转板20的旋转端。采用弧形齿条,根据弧形齿条的弧度来控制第二翻转板20的最大翻转角度,从而避免第二翻转板20的翻转角度过大与安装座发生干涉,从而导致第二翻转板20与轴齿轮322之间的第一连接件34断裂。

可选地,如图4至6所示,齿条321的长度可小于第二翻转板20的滑动行程,使得第二翻转板20在滑动时存在一个不相对第二翻转板10发生翻转的过程。具体如下: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二翻转板20保持合盖于第一翻转板10的状态向前移动一端距离,然后轴齿轮322才与齿条321发生啮合;由第二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二翻转板20翻转合盖于第二翻转板20后,第二翻转板20继续向后移动一段距离才能回到原位,这个过程,轴齿轮322与齿条321分离。本实施例以安装座位车辆座椅5为例进行说明,通过这样设置,当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时,在乘客与车辆座椅5背面距离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第二翻转板20先向前移动一端距离,然后再使轴齿轮322与齿条321啮合,这样,第二翻转板20向前移动一端距离可单纯增加了乘客到显示桌面22的距离,然后将第二翻转板20的直线运动结合轴齿轮322与齿条321的啮合来进一步调整乘客到显示桌面22的距离和调节乘客对显示桌面22的观看角度。

具体地,第一驱动电机311可以选用直线步进电机,通过控制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来控制第二翻转板20的互动距离和翻转角度,得以满足不同的视觉角度要求。

可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翻转板总成1还可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翻转板10相对安装座旋转的第二传动机构4。通过第二传动机构4来控制第一翻转板10(翻转板总成1)旋转,能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减小了由手动操作带来的机构磨损,保证产品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或者,作为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也可以将第一翻转板10通过阻尼轴连接于安装座,通过手动的方式翻转第一翻转板10至平置状态或将第一翻转板10反向翻转至收拢于座椅背面。

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采用第二传动机构4通过电动的方式驱动第一翻转板10,第二传动机构4包括安装基座41、旋转轴42和设于安装基座41上且用于驱动旋转轴42转动的驱动组件43,旋转轴42的一端与驱动组件43传动连接,使得驱动组件43的输出传动力矩能传递给旋转轴42,旋转轴42的另一端设置的螺纹结构421,螺纹结构421螺纹连接有用于约束旋转轴42移动的紧固螺母45。本实施例中,通过安装基座41将折叠装置固定到车辆座椅5背面上,紧固螺母45可固定在车辆座椅5上,紧固螺母45与安装基座41共同作用对翻转板总成1进行约束,确保翻转板总成1只相对于车辆座椅5发生转动,旋转轴42与翻转板总成1固定连接,驱动组件43通过旋转轴42能带动翻转板总成1旋转,实现翻转板总成1初始状态和第一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

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旋转轴42上还可设置有垫片422,当旋转轴42与翻转板总成1固定连接时能起到耐磨和增加阻尼力作用。

具体地,如图7和8所示,垫片422的数量至少为二,垫片422可设于旋转轴42的中间位置处。

可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驱动组件43可包括动力组件431、传动齿轮433和传动轴432,传动轴432的一端与安装基座41转动连接,传动轴43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4322与旋转轴42连接,传动齿轮433套设于传动轴432。

本实施例中,传动轴432可以为空心轴,空心轴通过法兰以旋转轴42连接。

具体地,空心轴与安装基座41连接的一端可设置有端盖49,避免异物进入空心轴内部,传动组件还包括用于保护传动组件内部部件的前壳和后壳,保证传动组件运行的稳定性。

具体地,传动轴432与旋转轴42可为一体成型。

可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旋转轴42可设置有堵转件46,堵转件46可用于限制第一翻转板10(翻转板总成1)的旋转角度。堵转件46可设置有两个,分别设于旋转轴42的两端,其中一个与紧固螺母45限位配合,另一个和第二连接件4322限位配合。

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可设定第一翻转板10(翻转板总成1)的旋转角度90°,即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翻转板10与车辆座椅5背面的夹角为90°,紧固螺母45靠近驱动组件43的侧面上设置有一个圆心角为90°的圆弧槽,装配时该圆弧槽的一端位于车辆座椅5所在的竖直面上,另一端位于与该竖直面垂直的水平面上,第二连接件4322以相同的条件也设置有一个圆心角为90°的圆弧槽,堵转件46与圆弧槽互动配合。其中,圆弧槽的弧长决定第一翻转板10(翻转板总成1)的最大旋转角度。可以理解地,第一翻转板10(翻转板总成1)的旋转角度还可以为别的数值,如80°、100°等。当然,堵转件46也可至少只有一个,设于旋转轴42上与紧固螺母45或第二连接件4322限位配合。

可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驱动组件43还可包括用于与传动齿轮433啮合将动力组件431的输出传动力矩传递给传动轴432的离合组件44,离合组件44包括离合套环441、限位环443和弹簧442,离合套环441和限位环443均套设于传动轴432,离合套环441位于传动齿轮433与限位环443之间,弹簧442设于离合套环441与限位环443之间,当第一翻转板10(翻转板总成1)不受外力时,在弹簧442预紧力的作用下使得离合套环441压向传动齿轮433,与传动齿轮433构成啮合状态,传动齿轮433与传动轴432连接,将动力组件431的输出传动力矩传递给传动轴432从而驱动传动轴432旋转。在第一翻转板10(翻转板总成1)在旋转过程中,如果有障碍物阻挡在第一翻转板10(翻转板总成1)的旋转路径上,且障碍物对第一翻转板10(翻转板总成1)施加的阻挡力大于弹簧442的预紧力时,弹簧442受压缩,从而使得离合套环441向弹簧442压缩的方向移动,从而解除离合套环441与传动齿轮433啮合状态,动力组件431的输出传动力矩无法传递给传动轴432,第一翻转板10(翻转板总成1)停止旋转,对动力组件431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动力组件431因受过大外力而过载损坏,提高驱动组件43运行的可靠性,此时第一翻转板10(翻转板总成1)停止旋转,并保持当前位置不变。

具体地,传动齿轮433的左右两侧可分别设置有端面轴承401,来减小传动齿轮433的端面阻力和提高传动齿轮433的耐磨性能,在弹簧442的预紧力作用下,端面轴承401、传动齿轮433和离合套环441相互接触。实际应用中,端面轴承401也可替换为特氟龙垫片422。

具体地,如图7所示,传动轴432上可设置有条状凸台4321,离合套环441与传动轴432接触的内圆壁面设置有槽口,当离合套环441套设于传动轴432时,槽口与条状凸台4321相配合使离合套环441能沿条状凸台4321滑动,在离合状态时条状凸台4321对离合套环441起到导向滑动的作用,同时,条状凸台4321还能对离合套环441进行约束,防止离合套环441相对传动轴432转动。

具体地,传动轴432上可设置有槽口(图中未示出),离合套环441与传动轴432接触的内圆壁面设置有条状凸台4321,槽口与条状凸台4321相配合时,一样能起到相同的效果。

具体地,如图7所示,为了给离合套环441提供可靠、稳定的约束力,条状凸台4321的数量至少为两条,条状凸台4321或槽口以圆周阵列的方式分布于传动轴432的圆周面上。

具体地,如图7所示,离合套环441在面向传动齿轮433的一侧设置有啮合凸起,传动齿轮433在面向离合套环441的一侧设置有啮合凹槽,或者,离合套环441在面向传动齿轮433的一侧设置有啮合凹槽,传动齿轮433在面向离合套环441的一侧设置有啮合凸起,在弹簧442预紧力的作用下,啮合凸起伸入啮合凹槽内形成啮合状态,动力组件431的输出传动力矩通过传动齿轮433、离合套环441传递给传动轴432来驱动第一翻转板10(翻转板总成1)旋转,实现初始状态和第一工作状态的切换。当第一翻转板10(翻转板总成1)的旋转路径有障碍物、且障碍物对第一翻转板10(翻转板总成1)施加的阻挡力大于弹簧442的预紧力时,由于旋转轴42无法旋转,此时传动齿轮433空载转动,将离合套环441的啮合凸起顶出啮合凹槽,啮合凸起从啮合凹槽内退出,弹簧442受压缩,同时离合套环441沿条状凸台4321朝向弹簧442压缩的方向移动,离合套环441与传动齿轮433处于离合状态,动力组件431的输出传动力矩无法传递给传动轴432,翻转板总成1停止旋转,避免了因第一翻转板10(翻转板总成1)与障碍物的干涉导致动力组件431受过大外力而过载损坏。

具体地,啮合凸起设置有至少两个,对应地,啮合凹槽设置有至少两个,啮合凹槽以圆周阵列的方式分布于离合套环441或传动齿轮433的侧面上。

具体地,啮合凸起与啮合凹槽啮合接触时的面可为斜面,离合时,导向啮合凸起从啮合凹槽内滑出,啮合时,导向啮合凸起伸入啮合凹槽内。具体地,啮合凸起的形状呈等腰梯形。

可选地,动力组件431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和蜗杆,蜗杆通过连接器与第一驱动电机311的输出轴连接,蜗杆与传动齿轮433啮合构成蜗轮蜗杆结构。具体地,连接器可为联轴器。

具体地,第二驱动电机可采用普通电机,结合结构堵转的方式来控制翻转板总成1的翻转角度,或者,第二驱动电机可采用步进电机,能将电脉冲信号转变成角位移,在非超载的情况下,步进电机的转速、停止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可以通过控制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来调整第一翻转板10(翻转板总成1)的翻转角度。

可选地,如图9所示,显示桌面22通过固定部件连接有显示终端;且/或,显示桌面22还设置有用于夹持显示终端的夹持组件24。

具体地,显示终端可为车载显示屏221、手机或平板电脑,以满足乘客不同的使用需求。例如,乘客可将自己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安装在显示桌面22上,便于乘客使用自己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应用程序。

具体地,本实施例以显示桌面22上镶嵌有车载显示屏221为例,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显示桌面22上设置有用于承载车载显示屏221的安装槽25,安装槽25的底面设置有用于固定车载显示屏221的固定部件,安装槽25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夹持组件24,当车载显示屏221镶嵌于安装槽25内时,左右两侧的夹持组件24分别夹持于车载显示屏221的左右两侧,进一步对车载显示屏221进行固定,并可用于消除车载显示屏221与安装槽25壁面的间隙。

具体地,固定部件为吸盘23、磁石或重力支架。

具体地,如图9所示,夹持组件24包括设于显示终端相对两侧的夹持块241和弹性件242,夹持块241滑动连接于显示桌面22,弹性件242位于夹持块241、且背离夹持块241与显示终端接触的侧面上。

具体地,如图9所示,安装槽25的上下两侧壁面设置有滑动槽251,夹持块241的上下两端对应设置有与滑动槽251配合的凸起423,当夹持块241的上下两端的凸起423与安装槽25的上下两侧壁面的滑动槽251配合时,夹持块241能沿滑动槽251相对安装槽25滑动,安装槽25的左侧壁面与左夹持块241之间、安装槽25的右侧壁面与右夹持块241之间均设置有弹性件242,且弹性件242固定连接于夹持块241,夹持块241上还可设置有施力部件2411。当安装车载显示屏221时,通过施力部件2411对左夹持块241施加向左的外力、对右夹持块241施加向右的外力,弹性件242受压缩,左右两夹持块241之间的距离变大,方便车载显示屏221装入安装槽25内,然后撤掉对左、右夹持块241施加的外力,在弹性件242复位,使左右夹持块241相向顶出,来辅助夹紧车载显示屏221,可消除夹持块241与车载显示屏221之间的间隙。

具体地,夹持块241与车载显示屏221接触的面可设置有橡胶垫,用于保护车载显示屏221,避免滑动块磕伤车载显示屏221,或者,夹持块241可为橡胶块。

具体地,弹性件242为压缩弹簧442或橡胶块。

具体地,第一载物桌面11上可内置有键盘和可拆卸式手柄,键盘与手柄均匀车载显示屏221连接,可将车载显示屏221做显示器使用,满足乘客的游戏需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内的座椅背面设置有上的可自动翻转的折叠装置,如图10至图12所示。能合理利用车辆内部的有限空间,增加翻转板总成1,通过切换折叠装置的不同工作状态,以实现不同的情景操作,增强了乘客乘车体验,该折叠装置具有操作简便,运行可靠、稳定的优点,给乘客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可自动翻转的折叠装置及车辆,翻转板总成1可收拢隐藏在座椅背面,提高空间利用率,通过将在翻转板总成1上设置有第一传动机构3和第二传动机构4,实现翻转板总成1不同工作状态的自动切换,进行办公、娱乐等,使用操作简单方便,且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好。其中,第二传动机构4用于控制翻转板总成1整体旋转,从初始的收拢状态切换打开第二载物桌面21以承载乘客需要放置的物品,第二传动机构4在控制翻转板总成1旋转的过程中,如果翻转板总成1受到外力作用(如翻转板总成1的旋转路径上有障碍物),通过离合组件44的作用,可以暂时解除驱动组件43中传动齿轮433与传动轴432的连接,使得动力组件431的输出传动力矩无法传递给空心轴,从而保证第二传动机构4不会因过载而损坏;第一传动机构3用于驱动第二翻转板20翻转,打开第一载物桌面11和显示桌面22,第一载物桌面11同样可以承载乘客需要放置的物品,通过还可以显示桌面22的显示终端实现视屏播放,游戏娱乐等操作,增加乘客的乘坐体验,第二传动机构4通过将直线驱动组件31结合翻转组件32中齿条321与轴齿轮322啮合传动方式,只需要提供一个方向的驱动力,就可改变两个方向的自由度,即通过直线驱动组件31就可以调整第二翻转板20与乘客之间的距离和调节显示桌面22角度,有效的提高乘客的视觉体验,改善了乘客近距离使用时容易造成眼睛疲劳和眼睛屈光不正等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