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固定摆放的汽车厢内遮阳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16714发布日期:2020-11-06 12:24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固定摆放的汽车厢内遮阳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遮阳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固定摆放的汽车厢内遮阳板。



背景技术:

汽车遮阳板主要用于遮挡白天强烈的阳光对车内的照射,避免车内温度迅速上升,用的时候可以翻下来不用的时候可以翻上去,这样车主在再次进入车内时不会被高温侵袭,如果在高温阳光强烈的天气,车内处于密闭状态,不采用遮阳板进行遮挡,车内温度会迅速上升至70℃以上,车主上车时会感觉明显不适,也会增加空调使用的负担,耗能严重,另外还会造成车内设施老化加快,减少汽车使用寿命,所以在高温阳光强烈的天气,车主对遮阳板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现在通常使用的遮阳板是采用软性材质制作,如pu发泡,橡胶等,外表面设置铝箔涂层,能够发射阳光,同时可以进行折叠拿放,但是由于其质软,铺贴到车内窗上后容易掉下来,起不到遮挡效果,所以有一些遮阳板采用吸盘吸贴到窗体上进行固定,但是这类吸盘只能从外部简单按压进行固定,吸附力小,加上外部阳光灼晒,也很容易掉落,对此需要采取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固定摆放的汽车厢内遮阳板,其首先方便使用,固定方便,且固定牢靠,不易掉落,也不影响折叠。具体包括遮阳板本体,固定件,所述遮阳板本体为具备一定幅面的板体,为了满足折叠要求,一般采用软性材质制作,其外表面设置铝箔涂层,能够有效反射太阳光线,起到遮阳隔热的作用,所述固定件存在多道,其分布设置在遮阳板本体上,可以设置在遮阳板本体的角落或中心位置,用于将遮阳板本体固定在汽车前档或者车窗玻璃上,所述固定件由吸盘,连接杆,吸柱组成,所述吸盘为碗型体,其由塑料或橡胶材质制作,具备一定形变能力,吸盘的原理是,将其贴靠在光滑物体上,使其内部空气形成负压状态,从而内外形成压强差,则吸盘会牢牢贴附在物体表面,所述连接杆由竖杆与横杆组成,所述横杆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竖杆的顶端一侧组成连接杆,所述竖杆的下端固定设置在吸盘的顶部,并且吸盘处于遮阳板本体的下方,竖杆穿过遮阳板本体使得其上端处于遮阳板本体的上方,从而横杆也处于遮阳板本体的上方,所述竖杆与横杆的内部设置有连通的吸管,吸管的下端与吸盘的内部连通,其另一端与横杆的末端连通,实际上,吸管只需要在竖杆与横杆的内部设置管型空腔即可,所述横杆的末端位置设置有凸盘,所述凸盘突出于横杆的外表面,所述凸盘的外表一周设置有橡胶圈,橡胶圈即为圆环形的,凸盘与橡胶圈相当于起到活塞的作用。

所述吸柱为圆柱形状,其内部存在圆柱形状的空腔,其前侧端为敞开状态的,其后侧端为密闭状态的,其内部圆柱形空腔的内径等于橡胶圈的外径,所述吸柱从前侧端套入到凸盘与橡胶圈上,使得吸柱的内部圆柱形空腔与吸管连通,并且吸柱能够在凸盘与橡胶圈上前后抽动,形成抽吸作用,当吸柱向后抽动时,即相当于凸盘与橡胶圈对吸柱内部的圆柱形空腔进行抽吸,进而通过吸管对吸盘内部进行抽吸,使得吸盘内部形成负压效果,吸盘则会吸附在物件上,所述吸柱的前侧端位置内侧固定设置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的内径大于横杆的外径但小于凸盘的外径,从而限制吸柱向后抽吸时其不能脱离横杆与凸盘。

另外,所述竖杆顶部位置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的末端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朝向吸柱所处一侧,在未受力的情况下,顶板与吸柱的外侧面保持平行状态,且顶板的末端处于吸柱的外侧面之外并贴近吸柱的外侧面,当吸柱向后拖动至一定程度后,捏压顶板使其向内侧靠拢能够使得顶板的末端顶靠在吸柱的前侧端的限位盘的外侧面上,从而吸柱向后拖动对吸盘进行抽吸后能够保持在该状态,而需要拿开吸盘时,只需要再稍加向后拖动吸柱,顶板在弹力影响下会向两侧弹开,顶板的末端处于吸柱的外侧面之外,则吸柱失去限制,可又向前方回撤,使得吸盘内外压强平衡,则可将吸盘拿开。

本实用新型使用流程是,将遮阳板本体铺放到汽车前档或者车窗玻璃上,后将固定件上吸盘吸贴到玻璃上,吸盘的固定操作如前段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优势是,一方面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吸柱在吸取大量吸盘内的空气后,会使得吸盘牢牢贴附在玻璃上,使得遮阳板本体不会掉落,另一方便,本实用新型中横杆与吸柱相对处于横向设置,吸柱也是横向移动的,则固定件的整体没有突出于遮阳板本体外表面上方太多,则不影响遮阳板本体的折叠。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吸柱的后侧端外两侧固定设置有拨片,方便手指对吸柱进行操作向前或向后进行推动。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吸柱的前侧端位置边沿一周设置有一圈凸环,所述凸环相对限位盘外侧面向外突出,从而当吸柱向后推动且顶板向内侧靠拢顶靠在限位盘的外侧面上时,凸环会对顶板形成限制,避免使用状态下顶板向外侧弹开导致吸柱回撤。

具体的,所述凸环的截面形状具体为朝向内侧弯曲的,使其外侧面的截面形状为向内侧弯曲的弧形状,这样取下遮阳板操作时,稍加向后拖动吸柱,顶板在弹力影响下会向两侧弹开,顶板的末端处于吸柱的外侧面之外,吸柱会在气压差作用下自动回撤,而凸环的外侧面截面形状为向内侧弯曲的弧形状,若顶板末端与凸环外侧面接触会顺利滑过,有利于吸柱向前回撤时其不受顶板阻拦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及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件局部部位截面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件局部部位工作状态截面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件局部部位a-a截面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件局部部位工作状态a-a截面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便于固定摆放的汽车厢内遮阳板,如图1所示,包括遮阳板本体1,固定件2,所述遮阳板本体1为具备一定幅面的板体,为了满足折叠要求,一般采用软性材质制作,其外表面设置铝箔涂层,能够有效反射太阳光线,起到遮阳隔热的作用,所述固定件2存在多道,其分布设置在遮阳板本体1上,可以设置在遮阳板本体1的角落或中心位置,用于将遮阳板本体1固定在汽车前档或者车窗玻璃上,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件2由吸盘3,连接杆4,吸柱5组成,所述吸盘3为碗型体,其由塑料或橡胶材质制作,具备一定形变能力,吸盘3的原理是,将其贴靠在光滑物体上,使其内部空气形成负压状态,从而内外形成压强差,则吸盘3会牢牢贴附在物体表面,所述连接杆4由竖杆41与横杆42组成,如图2所示,所述横杆42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竖杆41的顶端一侧组成连接杆4,所述竖杆41的下端固定设置在吸盘3的顶部,并且吸盘3处于遮阳板本体1的下方,竖杆41穿过遮阳板本体1使得其上端处于遮阳板本体1的上方,从而横杆42也处于遮阳板本体1的上方,所述竖杆41与横杆42的内部设置有连通的吸管43,吸管43的下端与吸盘3的内部连通,其另一端与横杆42的末端连通,实际上,吸管43只需要在竖杆41与横杆42的内部设置管型空腔即可,所述横杆42的末端位置设置有凸盘44,所述凸盘44突出于横杆42的外表面,所述凸盘44的外表一周设置有橡胶圈45,橡胶圈45即为圆环形的,凸盘44与橡胶圈45相当于起到活塞的作用。

所述吸柱5为圆柱形状,其内部存在圆柱形状的空腔,如图2所示,其前侧端为敞开状态的,其后侧端为密闭状态的,其内部圆柱形空腔的内径等于橡胶圈45的外径,所述吸柱5从其前侧端套入到凸盘44与橡胶圈45上,使得吸柱5的内部圆柱形空腔与吸管43连通,并且吸柱5能够在凸盘44与橡胶圈45上前后抽动,形成抽吸作用,当吸柱5向后抽动时,即相当于凸盘44与橡胶圈45对吸柱5内部的圆柱形空腔进行抽吸,进而通过吸管43对吸盘3内部进行抽吸,使得吸盘3内部形成负压效果,如图3所示,吸盘3则会吸附在物件上,所述吸柱5的前侧端位置内侧固定设置有限位盘51,所述限位盘51的内径大于横杆42的外径但小于凸盘44的外径,从而限制吸柱5向后侧抽吸时其不能脱离横杆42与凸盘44。

另外,所述竖杆41顶部位置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凸起6,如图4中a-a截面图所示,所述凸起6的末端设置有顶板61,所述顶板61朝向吸柱5所处一侧,在未受力的情况下,顶板61与吸柱5的外侧面保持平行状态,如图4所示,且顶板61的末端处于吸柱5的外侧面之外并贴近吸柱5的外侧面,当吸柱5向后拖动至一定程度后,捏压顶板61使其向内侧靠拢能够使得顶板61的末端顶靠在吸柱5的前侧端的限位盘51的外侧面上,如图5所示,从而吸柱5向后拖动对吸盘3进行抽吸后能够保持在该状态,而需要拿开吸盘3时,只需要再稍加向后拖动吸柱5,顶板61在弹力影响下会向两侧弹开,顶板61的末端处于吸柱5的外侧面之外,则吸柱5失去限制,如图4所示,可又向前回撤,使得吸盘3内外压强平衡,则可将吸盘3拿开。

本实用新型使用流程是,将遮阳板本体1铺放到汽车前档或者车窗玻璃上,后将固定件2上的吸盘3吸贴到玻璃上,吸盘3的固定操作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优势是,一方面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吸柱5在吸取大量吸盘3内的空气后,会使得吸盘3内压强急剧减少,内外压强差大,则吸盘3能牢牢贴附在玻璃上,使得遮阳板本体1不会掉落,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中横杆42与吸柱5相对处于横向设置,吸柱5也是横向移动的,则固定件2的整体并没有突出于遮阳板本体1外表面上方太多,则不影响遮阳板本体1的折叠。

作为改进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吸柱5的后侧端外两侧固定设置有拨片52,方便手指对吸柱5进行操作向前或向后进行推动。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吸柱5的前侧端位置边沿一周设置有一圈凸环53,所述凸环53相对限位盘51外侧面向外突出,从而当吸柱5向后拖动且顶板61向内侧靠拢顶靠在限位盘51的外侧面上时,如图5所示,凸环53会对顶板61形成限制,避免使用状态下顶板61向外侧弹开导致吸柱5回撤。

具体的,所述凸环53的截面形状具体为朝向内侧弯曲的,使其外侧面的截面形状为向内侧弯曲的弧形状,如图4所示,这样取下遮阳板操作时,稍加向后拖动吸柱5,顶板61在弹力影响下会向两侧弹开,顶板61的末端处于吸柱5的外侧面之外,吸柱5会在气压差作用下自动回撤,而凸环53的外侧面截面形状为向内侧弯曲的弧形状,若顶板61末端与凸环53外侧面接触会顺利滑过,有利于吸柱5向前回撤时其不受顶板61阻拦影响。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