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电机对置并联的动力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0401发布日期:2020-05-29 14:0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双电机对置并联的动力总成,设置于车辆的同一车轴处,所述车轴包括左半轴和右半轴,其特征在于,该动力总成包括:

壳体;

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设置于所述左半轴和所述右半轴处;

第一减速机太阳轮和第二减速机太阳轮,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

鼠笼式行星架,其两端支撑于所述壳体处,且配置成可沿所述车轴的轴线旋转;

大行星轮组一和大行星轮组二,分别固定于所述鼠笼式行星架的左右两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减速机太阳轮和所述第二减速机太阳轮啮合;

小行星轮组一和小行星轮组二,分别固定于所述鼠笼式行星架的左右两侧;

行星式差速器,包括:

齿圈,固定于所述壳体处,与所述小行星轮组一和所述小行星轮组二均啮合;

短差速器行星轮组和长差速器行星轮组,均固定于所述鼠笼式行星架;

小差速器太阳轮,固设于所述左半轴且与所述短差速器行星轮组啮合;

大差速器太阳轮,固设于所述右半轴且与所述长差速器行星轮组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套设于所述左半轴外部;

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套设于所述右半轴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行星轮组一和所述大行星轮组二均包括至少3个沿周向均布的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行星轮组一和所述小行星轮组二均包括至少3个沿周向均布的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短差速器行星轮组和所述长差速器行星轮组均包括至少3个沿周向均布的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行星轮组一、所述小行星轮组一、所述短差速器行星轮组沿车辆的左侧向中心依次布置;

所述大行星轮组二、所述小行星轮组二、所述长差速器行星轮组沿所述车辆的右侧向中心依次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短差速器行星轮组的齿轮沿其轴向的长度小于所述长差速器行星轮组的齿轮沿其轴向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差速器太阳轮的外径小于所述大差速器太阳轮的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沿所述车辆的中面对称布置;

所述大行星轮组一和所述大行星轮组二沿所述车辆的中面对称布置;

所述小行星轮组一和所述小行星轮组二沿所述车辆的中面对称布置;

所述小差速器太阳轮和所述大差速器太阳轮沿所述车辆的中面对称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鼠笼式行星架的左右两侧通过轴承支撑于所述壳体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电机对置并联的动力总成,属于电动车传动领域。动力总成包括:壳体;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减速机太阳轮和第二减速机太阳轮,套设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鼠笼式行星架;大行星轮组一和大行星轮组二,分别固定于鼠笼式行星架的左右侧,且与第一减速机太阳轮和第二减速机太阳轮啮合;小行星轮组一和小行星轮组二,固定于鼠笼式行星架的左右侧;齿圈,与小行星轮组一和小行星轮组二啮合;短差速器行星轮组和长差速器行星轮组,固定于鼠笼式行星架;小差速器太阳轮,固设于左半轴且与短差速器行星轮组啮合;大差速器太阳轮,固设于右半轴且与长差速器行星轮组啮合。本发明能够避免双电机与车桥无法通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蔡磊;李明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4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