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蹬车梯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53116发布日期:2020-07-04 04:1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蹬车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蹬车梯机构(1);

固定机构(2),其连接于车架(100);

折叠机构(3),所述折叠机构(3)包括第一旋转杆(31)、第二旋转杆(32)及弹性件(33),所述弹性件(3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杆(31)和所述第二旋转杆(32),所述弹性件(33)始终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第一旋转杆(3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机构(2),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蹬车梯机构(1),所述第二旋转杆(3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机构(2),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蹬车梯机构(1),所述第一旋转杆(31)、所述第二旋转杆(32)、所述蹬车梯机构(1)及所述固定机构(2)之间形成四边形结构,所述蹬车梯机构(1)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固定机构(2)进行翻转,使所述蹬车梯机构(1)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切换,其中所述折叠状态为所述蹬车梯机构(1)水平设置于所述固定机构(2)的上方,所述展开状态为所述蹬车梯机构(1)垂直设置于所述固定机构(2)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蹬车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

固定件(21),所述固定件(21)位于所述车架(100)的外侧并与其相连接,在展开状态时,所述蹬车梯机构(1)抵接于所述固定件(21);

工作平台(22),所述工作平台(22)位于所述车架(100)的上方并与其相连接,在折叠状态时,所述蹬车梯机构(1)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2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蹬车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蹬车梯机构(1)靠近所述工作平台(22)的一侧并远离所述固定件(21)的一侧设置有端部限位件(11),所述工作平台(22)对应所述端部限位件(11)设置有卡口(221),所述端部限位件(11)选择性穿设于所述卡口(221)和抵接于所述固定件(21)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蹬车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蹬车梯机构(1)靠近所述工作平台(22)的一侧设置有侧向限位件(12),所述工作平台(22)对应所述侧向限位件(12)设置有限位孔(222),所述侧向限位件(12)选择性穿设于所述限位孔(222)和抵接于所述固定件(21)的外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蹬车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机构(4),所述支架机构(4)设置于所述固定机构(2)上并连接于所述车架(100),所述支架机构(4)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杆(31)和所述第二旋转杆(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蹬车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机构(4)包括第一安装部(41),所述第一安装部(4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车架(100),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机构(2)。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蹬车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机构(4)还包括框架(42)和第二安装部(43),所述框架(42)设置于所述固定机构(2)的侧面并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部(43)与其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蹬车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机构(4)还包括:

第三安装部(44),所述第三安装部(44)设置于所述框架(42)上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杆(31);

第四安装部(45),所述第四安装部(45)设置于所述框架(42)上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旋转杆(3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蹬车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蹬车梯机构(1)包括踩踏部(13)及垂直设置于所述踩踏部(13)两侧的立板(14),所述立板(14)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杆(31)和所述第二旋转杆(32)。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00)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蹬车梯装置,所述蹬车梯装置设置于所述车架(100)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蹬车梯装置及车辆。该蹬车梯装置包括:蹬车梯机构;固定机构,其连接于车架;折叠机构,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旋转杆、第二旋转杆及弹性件,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弹性件始终处于拉伸状态,第一旋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机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蹬车梯机构,第二旋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机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蹬车梯机构,第一旋转杆、第二旋转杆、蹬车梯机构及固定机构之间形成四边形结构,蹬车梯机构被配置为相对于固定机构进行翻转,使蹬车梯机构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切换。该蹬车梯装置在折叠过程中具有阻尼减速效果,使用舒适性良好。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莲;张学博;丁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7
技术公布日:2020.07.0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