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夹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0236发布日期:2020-12-25 08:00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充气夹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充气夹头。



背景技术:

对于充气轮胎而言,需要在轮胎上安装气门嘴,在轮胎气压不足的时候,需要将充气夹头与气门嘴进行对接,通过充气泵对轮胎充气。

现有的充气过程是:按压外套筒使外套筒克服弹簧压力后缩,夹持件向外退开,气门嘴插入充气夹头,松开外套筒,在弹簧作用下夹持件径向向内将气门嘴的外螺纹夹紧,并进行充气。

对于现有充气夹头而言,在充气时,弹簧的弹力作用于夹持件,并产生径向向内的分解力,通过该分解力将气门嘴夹紧;另一方面,由于气门嘴上外螺纹的螺牙尺寸均比较少,外界的轻微受力,外螺纹的螺牙就容易从夹持件中脱出,导致夹持不紧,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夹头,本实用新型可以对充气夹头进行更可靠的更紧,可靠性更高。

其技术方案如下:

充气夹头,包括夹头主体、夹持件、控制件、外套筒,外套筒套设于夹头主体之外,并与夹头主体轴向活动配合;夹头主体具有进气端及出气端,夹头主体中部设有充气通道,该充气通道贯穿进气端及出气端;夹头主体上设有导向槽,夹持件置于导向槽内,并能通过控制件控制所述夹持件在导向槽内至少在径向方向的位移;外套筒的内壁至少部分区域具有变径段,该变径段的位置与夹持件的位置相对应,外套筒内壁具有大小不同的收缩直径及扩张直径,夹持件与收缩直径的内壁相配合时为第一工作位置,夹持件与扩张直径的内壁相配合时为第二工作位置,第一工作位置相对于第二工作位置更靠近所述夹头主体的轴心。

进一步的,所述夹头主体包括内套筒及进气接头,所述内套筒与进气接头轴向相对且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导向槽设于该内套筒上。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槽均沿所述夹头主体的外壁向内斜切并朝向出气端方向,所述导向槽为两个,且两个导向槽在所述夹头主体上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件为中套筒,在中套筒上设有导引槽,所述导引槽均沿所述中套筒的外壁向内斜切并朝向进气端方向;所述夹持件同时与所述导向槽及导引槽配合。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弹性件,该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夹头主体的进气端与所述中套筒之间,所述外套筒套设于所述中套筒之外,其一侧被所述中套筒抵压,另一侧被所述夹头主体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筒的内壁包括扩张段、收缩段及过渡段,扩张段的内径为所述扩张直径,收缩段的直径为所述收缩直径,过渡段的内径由收缩段向过渡段逐渐变大。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筒靠出气端一侧的内壁设有内凸台,内凸台靠所述出气端一侧设有限位台,在所述夹头主体的出气端设有限位件,该限位台被限位件限位;内凸台靠进气端一侧内径急剧增大而形成所述扩张段,该扩张段沿进气端方向依次为过渡段、收缩段。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件为杆状,其两端为导向端,中部为夹持部,夹持部朝向充气通道一侧形成有至少两个夹持齿。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件具有夹持面、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第三表面,第一表面、第三表面分别位于所述夹持件的两个相反表面,第二表面、夹持面分别位于所述夹持件的两个相反表面,至少两个所述夹持齿设于该夹持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齿具有第一齿面、第二齿面,第一齿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呈0至10度夹角,所述第一齿面相与所述第二表面呈50至70度夹角。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夹头的外套筒的内径采用变径结构,通过控制件控制夹持件的移动,当夹持件与收缩直径的内壁相配合时,夹持件更靠近于夹头主体的轴心,而将气门嘴夹紧,由于此时夹持件是通过外套筒的内壁进行限位,夹持件对气门嘴的夹持非常紧固,在受外力的情况下,也不会轻易从夹持件中脱出,可靠性得到非常显著的提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充气夹头的轴向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充气夹头的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充气夹头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外套筒的结构图;

图6是内套筒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套筒的结构图;

图8是夹持件在第一方向的视图;

图9是夹持件在第二方向的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充气夹头的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夹头主体,11、内套筒,111、进气端,112、出气端,113、充气通道,114、导向槽,115、扩张段,116、收缩段,117、过渡段,118、内凸台,119、限位台,12、进气接头,20、夹持件,21、导向端,22、夹持部,221、第一表面,222、第二表面,223、第三表面,224、夹持面,2241、夹持齿,2242、第一齿面,2243、第二齿面,30、中套筒,31、导引槽,40、外套筒,50、弹性件,60、卡圈,70、中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结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现实场景的情况下,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也可以具有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相对应的含义。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被认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是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安装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安装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述”、“该”为相应位置之前所提及或描述的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该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与其所提及的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相似的。

毫无疑义,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相违背,或者明显矛盾的技术内容或技术特征,应被排除在外。

实施例一

充气夹头如图1至图9所示,其包括夹头主体10、夹持件20、中套筒30、外套筒40及弹性件50,外套筒40套设于夹头主体10之外,并与夹头主体10轴向活动配合,本实施例中,控制件为中套筒30;夹头主体10具有进气端111及出气端112,夹头主体10中部设有充气通道113,该充气通道113贯穿进气端111及出气端112;夹头主体10上设有导向槽114,夹持件20置于导向槽114内,并能通过中套筒30控制所述夹持件20在导向槽114内至少在径向方向的位移;外套筒40的内壁至少部分区域具有变径段(如图5所示),该变径段的位置与夹持件20的位置相对应,外套筒40内壁具有大小不同的收缩直径及扩张直径,夹持件20与收缩直径的内壁相配合时为第一工作位置,夹持件20与扩张直径的内壁相配合时为第二工作位置,第一工作位置相对于第二工作位置更靠近所述夹头主体10的轴心。

所述夹头主体10包括内套筒11及进气接头12,所述内套筒11与进气接头12轴向相对且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导向槽114设于该内套筒11上。

如图6所示,所述导向槽114为两个,所述导向槽114均沿所述夹头主体10的外壁向内斜切并朝向出气端112方向,两个导向槽114在所述夹头主体10上相对设置。如图7所示,在中套筒30上设有导引槽31,所述导引槽31均沿所述中套筒30的外壁向内斜切并朝向进气端111方向;所述夹持件20同时与所述导向槽114及导引槽31配合。

如图8、图9所示,所述夹持件20为杆状,其两端为导向端21,中部为夹持部22,夹持部22具有夹持面224、第一表面221、第二表面222及第三表面223,第一表面221、第三表面223分别位于所述夹持件20的两个相反表面,第二表面222、夹持面224分别位于所述夹持件20的两个相反表面,至少两个所述夹持齿2241设于该夹持面224上,在夹持面224上朝向充气通道113一侧形成有至三个夹持齿2241。其中,各夹持齿2241具有第一齿面2242、第二齿面2243,第一齿面2242与所述第一表面221呈0至10度夹角,所述第一齿面2242相与所述第二表面222呈50至70度夹角。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50采用螺旋弹簧,该弹性件50设置于所述夹头主体10的进气端111与所述中套筒30之间,所述外套筒40套设于所述中套筒30之外,其一侧被所述中套筒30抵压,另一侧被所述夹头主体10上的卡圈60限位。

所述外套筒40的内壁包括扩张段115、收缩段116及过渡段117,扩张段115的内径为所述扩张直径,收缩段116的直径为所述收缩直径,过渡段117的内径由收缩段116向过渡段117逐渐变大。所述外套筒40靠出气端112一侧的内壁设有内凸台118,内凸台118靠所述出气端112一侧设有限位台119,在所述夹头主体10的出气端112设有限位件,该限位台119被限位件限位;内凸台118靠进气端111一侧内径急剧增大而形成所述扩张段115,该扩张段115沿进气端111方向依次为过渡段117、收缩段116。

采用本实施例所述充气夹头进行充气的过程如下:

1、气门嘴插入充气夹头

对外套筒40向进气端111施力,外套筒40抵压中套筒30,并与中套筒30一起克服弹性件50的弹力后向进气端111移动,夹持件20在中套筒30的作用下也向进气端111斜移,并在导向槽114及导引槽31的导引下向两侧分离,同时,外套筒40的扩张段115让出足够的空间,以便给外移的夹持件20让位,两个夹持件20在充气通道113处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供气门嘴插入。

2、充气夹头将气门嘴夹紧

松开外套筒40,中套筒30在弹性件50的作用下向出气端112回移,两个夹持件20在导向槽114及导引槽31的作用下向中部靠拢并将气门嘴夹紧,外套筒40及中套筒30向出气端112移动,外套筒40的收缩段116将夹持件20的两端卡紧,此时,夹持件20无法向外侧移动,而达到可靠将气门嘴夹紧的效果。

3、气门嘴的取出

对外套筒40向进气端111施力,外套筒40抵压中套筒30并与中套筒30一起向进气端111移动,同前面步骤1所述,夹持件20向两侧分离,同时,外套筒40的扩张段115让出足够的空间,以便给外移的夹持件20让位,两个夹持件20在充气通道113处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供气门嘴脱出。

本实施例的充气夹头的外套筒40的内径采用变径结构,通过中套筒30控制夹持件20的移动,当夹持件20与收缩直径的内壁相配合时,夹持件20更靠近于夹头主体10的轴心,而将气门嘴夹紧,由于此时夹持件20是通过外套筒40的内壁进行限位,夹持件20对气门嘴的夹持非常紧固,在受外力的情况下,也不会轻易从夹持件20中脱出,可靠性得到非常显著的提高。

夹持件20的夹持面224上具有三个夹持齿2241,当两个夹持件20向内靠拢时,三个夹持件20与气门嘴上的三个螺牙进行配合夹紧,多齿夹紧的可靠性提到提高,避免单齿夹紧时存在的滑移,可靠性更好;另一方面,现有结构采用的单齿夹持,其与气门嘴之间是单点接触,采用多齿夹持时为多点接触,气门嘴在气门夹头内不易发生偏移,同时,由于是多点接触,其单个夹持齿2241的受力也更小,磨损更小,不易出现滑丝现象。

以上实施例的目的,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的再现与推导,并以此完整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及效果,其目的是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

1、本实施例中,导向槽114沿所述夹头主体10的外壁向内斜切并朝向出气端112方向,导引槽31均沿所述中套筒30的外壁向内斜切并朝向进气端111方向;基于本实用新型中导向槽114对夹持件20进行导引的目的,以及导引槽31对于夹持件20进行移动控制的目的,其导向槽114、导引槽31的形状也不限定于本实施例所述方向,如:可以根据弹性件50的设置位置,可以对其方向进行调整;其形状也不限于直槽。

2、本实施例所采用夹持件20采用杆状,可以根据导向槽114或导引槽31的形状设置与其相配合的夹持件20的形状。

3、本实施例中,夹持件20上的夹持齿2241的数量,可以采用2个,3个或更多,齿的数量不作具体的严格要求。

4、中套筒的结构可以不限于本申请实施例一所述结构,如在实施例二中,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中套筒结构。

实施例二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中套筒70上不设有导引槽,其结构更为简单,采用本实施例所述充气夹头仍然具有本申请所强调的技术效果,其原理与优点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例也并非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穷尽性列举,在此之外,还可以存在多个未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