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喷涂汽车保险杠的下护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1052发布日期:2020-12-25 08:0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免喷涂汽车保险杠的下护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喷涂汽车保险杠的下护板。



背景技术:

当前汽车保险杠的下护板大多数采用喷涂处理,喷涂过程使用的油漆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还可能对操作员的健康存在潜在影响,故推出了新型免喷涂工艺,下护板注塑成型后,无需喷涂即可进行组装。免喷涂保险杠工艺虽解决了环保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难以保证产品外观质量,且报废率一直居高不下,这是由于免喷涂材料中含有铝粉,铝粉不能完全在熔胶中达到混炼效果,故在注射流动中,流动的轻微改变就能导致铝粉的堆积,在产品表面形成流痕,甚至出现黑色的流动痕迹,影响产品外观质量,以致造成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免喷涂汽车保险杠的下护板。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免喷涂汽车保险杠的下护板,包括下护板本体,其关键在于:所述下护板本体具有与保险杠下本体对接的上边缘和与车身钣金件对接的下边缘,所述下护板本体的背面靠近所述下边缘设有车身连接件,所述下护板本体的背面还设有n个保险杠下本体连接件,其中n为自然数,所有所述保险杠下本体连接件沿所述上边缘以及下护板本体的两侧边缘分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护板本体与车身钣金、保险杠下本体连接处均位于边缘处,且下护板本体的大面上没有孔类结构,可以有效避免注塑时塑胶材料中铝粉堆积而造成的黑色熔接痕,由此提升了产品外观质量,降低了产品的报废率。

作为优选:

上述下护板本体的两侧边缘以及所述上边缘分别朝背面翻折形成对接翻边,所述保险杠下本体连接件为下本体连接卡扣,所有下本体连接卡扣均固定在对接翻边上。采用上述结构,卡扣结构位于视觉弱化区的对接翻边上,避免了下护板本体大面上的结构变化,塑胶填充过程中不易发生溶胶分子转向,产品外观面不易出现流痕。

上述下护板本体的背面还设有两个插块安装位点,所述插块安装位点上设有限位插块,两个所述限位插块均靠近所述下边缘,且二者分别位于所述车身连接件两侧。限位插块用于与保险杠下本体连接时限位,采用此结构,限位插块附近的下护板本体不易出现流痕。

上述插块安装位点的面积为s1,所述限位插块与所述插块安装位点的接触面的面积为s2,s1>s2,所述插块安装位点处的下护板本体厚度为d1,所述插块安装位点周围的所述下护板本体厚度为d2,d1-d2=1-2mm。采用此结构,插块安装位点处的下护板本体厚度略大于其周边的本体厚度,有利于提升注塑时塑胶材料的填充平铺效果,避免出现流痕。

上述下护板本体上具有m个浇筑位点,m为自然数,所有所述浇筑位点均位于所述下护板本体上部的对接翻边上。采用此结构,注塑时在浇筑位点处注胶成型,而浇筑位点位于对接翻边上,塑胶材料在自上而下流动成型时更平顺,不易发生溶胶分子转向,从而避免出现流痕。

m=3,相邻所述浇筑位点之间的间距为240-280mm。采用此结构,浇筑点位数量、位置分布更合理。

上述下护板本体两侧的对接翻边上分别设有一个限位凸块。采用此结构,与保险杠下本体连接时的限位凸块也位于对接翻边上,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外观质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下护板本体上基本无孔类结构,且其他结构基本分布在视觉弱化的边缘区域,在注塑过程中,塑胶材料不易发生溶胶分子转向,铝粉不易堆积,从而有效避免了产品出现流痕或黑色的溶解痕,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外观质量,降低了报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免喷涂汽车保险杠的下护板,包括下护板本体1,所述下护板本体1具有与保险杠下本体对接的上边缘101和与车身钣金件对接的下边缘102,所述下护板本体1的背面靠近所述下边缘102设有车身连接件2,所述下护板本体1的背面还设有n个保险杠下本体连接件3,其中n为自然数,所有所述保险杠下本体连接件3沿所述上边缘101以及下护板本体1的两侧边缘分布。

所述下护板本体1的两侧边缘以及所述上边缘101分别朝背面翻折形成对接翻边103,所述保险杠下本体连接件3为下本体连接卡扣,所有下本体连接卡扣均固定在对接翻边103上,所述下护板本体1两侧的对接翻边103上还分别设有一个限位凸块。

所述下护板本体1的背面还设有两个插块安装位点,所述插块安装位点上设有限位插块4,两个所述限位插块4均靠近所述下边缘102,且二者分别位于所述车身连接件2两侧,所述插块安装位点的面积为s1,所述限位插块4与所述插块安装位点的接触面的面积为s2,s1>s2,所述插块安装位点处的下护板本体1厚度为d1,所述插块安装位点周围的所述下护板本体1厚度为d2,d1-d2=1-2mm。

所述下护板本体1上具有m个浇筑位点5,m为自然数,所有所述浇筑位点5均位于所述下护板本体1上部的对接翻边103上,本实施例中,m=3,相邻所述浇筑位点5之间的间距为240-280mm,其中一个所述浇筑位点5靠近所述下护板本体1上部的对接翻边103的中部。

本实施例中,下护板本体1为后保险杠下护板,车身连接件2为插扣,所述下护板本体1、车身连接件2、保险杠下本体连接件3、限位插块4一体成型。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免喷涂汽车保险杠的下护板,包括下护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护板本体(1)具有与保险杠下本体对接的上边缘(101)和与车身钣金件对接的下边缘(102),所述下护板本体(1)的背面靠近所述下边缘(102)设有车身连接件(2),所述下护板本体(1)的背面还设有n个保险杠下本体连接件(3),其中n为自然数,所有所述保险杠下本体连接件(3)沿所述上边缘(101)以及下护板本体(1)的两侧边缘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喷涂汽车保险杠的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护板本体(1)的两侧边缘以及所述上边缘(101)分别朝背面翻折形成对接翻边(103),所述保险杠下本体连接件(3)为下本体连接卡扣,所有下本体连接卡扣均固定在对接翻边(10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免喷涂汽车保险杠的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护板本体(1)的背面还设有两个插块安装位点,所述插块安装位点上设有限位插块(4),两个所述限位插块(4)均靠近所述下边缘(102),且二者分别位于所述车身连接件(2)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免喷涂汽车保险杠的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块安装位点的面积为s1,所述限位插块(4)与所述插块安装位点的接触面的面积为s2,s1>s2,所述插块安装位点处的下护板本体(1)厚度为d1,所述插块安装位点周围的所述下护板本体(1)厚度为d2,d1-d2=1-2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免喷涂汽车保险杠的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护板本体(1)上具有m个浇筑位点(5),m为自然数,所有所述浇筑位点(5)均位于所述下护板本体(1)上部的对接翻边(10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免喷涂汽车保险杠的下护板,其特征在于:m=3,相邻所述浇筑位点(5)之间的间距为240-280mm。

7.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一种免喷涂汽车保险杠的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护板本体(1)两侧的对接翻边(103)上分别设有一个限位凸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免喷涂汽车保险杠的下护板,包括下护板本体,下护板本体具有与保险杠下本体对接的上边缘和与车身钣金件对接的下边缘,下护板本体的背面靠近下边缘设有车身连接件,下护板本体的背面还设有N个保险杠下本体连接件,所有保险杠下本体连接件沿上边缘以及下护板本体的两侧边缘分布,本实用新型的下护板本体上基本无孔类结构,且其他结构基本分布在视觉弱化的边缘区域,在注塑过程中,塑胶材料不易发生溶胶分子转向,铝粉不易堆积,从而有效避免了产品出现流痕或黑色的溶解痕,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外观质量,降低了报废率。

技术研发人员:连丹丹;周建军;高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平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3
技术公布日:2020.1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