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升降的安全带锁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64017发布日期:2021-01-08 11:04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升降的安全带锁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安全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升降的安全带锁扣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带又可以称之为座椅安全带,是乘员约束装置的一种,能够在碰撞时对乘员进行约束以及避免碰撞时乘员与方向盘及仪表板等发生二次碰撞或避免碰撞时冲出车外导致死伤。汽车安全带是公认的最廉价也是最有效的安全装置,在车辆的装备中很多国家是强制装备安全带的。汽车安全带的固定机构包括带扣、锁舌、固定销和固定座等,其中,带扣及锁舌是系紧和解开座椅安全带的装置。

现有技术中安全带锁扣装置是固定的,乘客在使用安全带时需要自行寻找安全带锁扣的位置。然而由于乘客的体型和外界客观因素往往导致乘客在佩戴安全带的过程中难以找到安全带锁扣,给乘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降低了乘客的乘车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升降的安全带锁扣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安全带佩戴时锁扣装置寻找不便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自动升降的安全带锁扣装置,包括传感器感应单元、控制单元和调节单元;

所述传感器感应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与所述调节单元连接;

所述调节单元包括步进电机与连接装置;所述传感器感应单元检测座椅上乘客的乘坐状态,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传感器感应单元电连接,所述传感器感应单元将检测信号传送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步进电机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步进电机的传动丝杆与所述连接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装置的另一端与安全带锁扣装置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步进电机带动所述连接装置运动,对所述安全带锁扣装置的升降进行调节。

可选的,所述传感器感应单元为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号转为电压信号传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可选的,所述传感器感应单元还可以为红外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感应单元通过电压类型接口将检测信号传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可选的,所述连接装置的主体为金属杆,所述金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中空套管,所述中空套管套装于所述步进电机的传动丝杆上,所述金属杆的另一端设有固定连接件,所述固定连接件与所述安全带锁扣装置的金属基座固定连接。

所述中空套管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步进电机的传动丝杆的外螺纹相匹配。

可选的,所述调节单元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安全带锁扣装置之间,一端通过弹簧端子与所述连接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全带锁扣装置的金属基座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金属杆为圆柱状或棱柱状。

可选的,所述安全带锁体的上升高度为5-15厘米。

可选的,所述安全带锁扣装置上设置有声光提示装置,所述声光提示装置包括蜂鸣器与led灯,所述声光提示装置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传感器感应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调节单元位于座椅下方,所述安全带锁扣装置位于座椅侧边。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为微型控制器,型号为sg2-20hr-d。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够自动升降的安全带锁扣装置,能够在乘客坐下时控制安全带锁扣装置自动上升,同时启动声光提示装置提醒乘客安全带锁扣的位置,更加方便了不同乘客佩戴安全带。在乘客下车后能够自动控制安全带锁扣装置下降到原来位置,避免了安全带锁扣装置突出所带来的不便。而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的压力阈值,并设置红外传感器检测,提高了对乘客的坐下离开检测的精确度,能够更好地为乘客提供服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自动升降的安全带锁扣装置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传感器感应单元;2:微型控制器;3:步进电机;4:连接装置;5:弹簧;6:安全带锁扣装置;3-1:传动丝杆;4-1:中空套管;4-2:金属杆;4-3:固定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升降的安全带锁扣装置,通过传感器、微型控制器、步进电机等技术实现安全带锁扣的自动控制,能够在乘客使用安全带时自动升起安全带锁扣,解决安全带使用过程中锁扣装置难以寻找的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升降的安全带锁扣装置6,包括传感器感应单元1、控制单元和调节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具体为微型控制器2,所述微型控制器2的具体型号可以为sg2-20hr-d。所述传感器感应单元1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与所述调节单元连接;所述传感器感应单元1、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调节单元位于座椅下方,所述安全带锁扣装置6位于座椅侧边。

所述调节单元包括步进电机3与连接装置4;所述步进电机3的具体型号可以为ot-sm08l-595,所述步进电机3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步进电机3的传动丝杆3-1与所述连接装置4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装置4的另一端与安全带锁扣装置6连接;所述传感器感应单元1检测座椅上乘客的乘车状态,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传感器感应单元1电连接,所述传感器感应单元1将检测信号传送给控制单元,当乘客坐下和离开座位时,控制单元发出控制信号驱动所述步进电机3带动所述连接装置4运动,对所述安全带锁扣装置6的升降进行调节。

所述传感器感应单元1可以为压力传感器,具体型号可以选择bf801m。应当注意的是,对装置型号的说明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具体限定。

具体的,当乘客坐上座椅时,位于座椅下方的压力传感器感受到乘客由于自身重力向座椅施加的压力,检测到的压力发生变化,进一步判断压力值是否增加,确定压力值增加时,将增加后的压力值传输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将得到的压力值与预先设定的压力阈值做对比,当增加的压力值大于等于压力阈值时,即判定有乘客坐到座椅上,进而发出控制信号到调节单元。调节单元接收到控制信号后,驱动步进电机3顺时针转动,带动连接装置4上升,实现安全带锁扣装置6的上升,安全带锁扣装置6上升到指定高度时,控制单元发出停止上升指令。此时乘客可以轻易发现安全带锁体的位置,进而将锁舌插入锁体,完成安全带的佩戴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预先设定的压力阈值可以分为多级压力阈值,所述多级压力阈值根据乘客的平均重量进行设置,例如,第一级压力阈值可以为392n(体重40kg),第二级压力阈值可以为588n(体重60kg),第三级压力阈值可以为784n(体重80kg)。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列举的具体压力数值仅作为参考,任何能够将乘客体型进行区分的阈值设置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检测到增加的压力大于第一级压力阈值且小于第二级压力阈值时,所述调节单元调节安全带锁扣装置6上升5厘米,当检测到增加的压力大于第二级压力阈值且小于第三级阈值时,所述调节单元调节安全带锁扣装置6上升10厘米,当检测到增加的压力大于第三级压力阈值时,所述调节单元调节安全带锁扣装置6上升15厘米。通过设置不同的压力阈值,能够大致对乘客的体型进行分类,使得安全带锁扣装置6上升的高度更加符合乘客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方便了乘客对安全带的使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传感器感应单元1还可以为红外传感器,能够直接检测人体温度,更加直观的判断有乘客坐到座椅上。还可以将红外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相结合,避免乘客将行李物品放置到空座椅上时引起的压力变化导致的误判断,提高传感器检测的精确度,更好的把握乘客坐到座椅上的时机,提升乘客的使用体验。

具体的,所述连接装置4的主体为圆柱状或棱柱状的金属杆4-2,所述金属杆4-2的一端固定连接中空套管4-1,中空套管4-1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步进电机3的传动丝杆3-1的外螺纹相匹配,使得中空套管4-1套装于所述步进电机3的传动丝杆3-1上。所述金属杆4-2的另一端设有固定连接件4-3,所述固定连接件4-3与所述安全带锁扣装置6的金属基座固定连接。

其中,安全带锁扣装置6和金属杆4-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弹簧5,优先选用硬度较大的弹簧5直接将安全带锁扣装置6与金属杆4-2相连。弹簧5同时发挥支撑与减震缓冲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减少升降时带来的震动,提高使用次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全带锁扣装置6上还可设置有声光提示装置,声光提示装置与控制单元连接,当控制单元判定有乘客坐到座椅上时,所述声光提示装置启动,以便于乘客更加方便的寻找到安全带锁扣装置6的位置,进一步提升安全带使用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自动升降的安全带锁扣装置6还具备在乘客离开时自动降下的功能。当乘客离开时,压力传感器感应到座椅上压力的减小,控制单元驱动步进电机3逆时针转动,带动安全带锁扣装置6下降,在安全带锁扣装置6下降至初始位置时,发出停止转动指令,实现锁体回收。避免了乘客离开后安全带锁扣装置6回收不及时为乘客带来的不便。

可选的,当压力传感器感应到座椅上压力减小时,控制单元判断压力是否减小为0,当座椅上压力减小为0时执行降下安全带锁扣装置6的操作。避免了由于乘客将行李物品等放置到一旁时引起的压力减小引起的误判断,提高了传感器检测精度,使得安全带锁扣装置6的升降更加贴合实际情况。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