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51644发布日期:2021-05-07 19:48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和具有该防护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特别是载货汽车(例如卡车车型),后下部防护装置对追尾碰撞的车辆在平行于车辆纵轴的方向应具有足够的阻挡能力,以防止发生钻入碰撞。后下部防护装置,特别是对于小型汽车对卡车车型发生追尾碰撞时,能够有效提供保护作用,防止小型汽车追尾后钻入卡车车底,降低事故对人员的伤害和车辆损失。根据相关的防护要求,在车辆空载状态下,车辆在其全部宽度范围内的后下部防护的下边缘的离地高度不大于500mm。

现有轻卡车型一般配置有7.5r16规格轮胎(直径805mm)和8.25r16(直径855mm)规格轮胎,为满足这两种规格轮胎车辆后下部防护下边缘离地高度不大于500mm要求,需要开发至少两种尺寸不同的后下部防护装置,造成零件通用化程度低,生产过程中容易混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因无法自行调节离地高度,而导致需要开发不同尺寸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从而造成零件通用化程度低,生产过程中容易混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现有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的整体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辆,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通用化程度低,生成过程容易混淆的问题。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用于设在车架尾端,所述后下部防护装置包括:

防护横梁;

至少一个防护支架,设在所述防护横梁上,所述防护支架上设有调节部,所述车架上设有与所述调节部对应的配合部,所述后下部防护装置构造成,通过调整所述调节部与所述配合部的安装位置,来调节所述后下部防护装置中的所述防护横梁至地面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支架为两个,两个所述防护支架间隔开布置在所述防护横梁上,每个所述防护支架上的朝向所述车架的一侧均设有所述调节部,以调节所述防护横梁至地面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部形成为所述防护支架上的至少两组安装孔,至少两组所述安装孔沿所述防护支架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布置,所述车架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孔对应的螺栓孔,以通过安装不同的每组所述安装孔,调节所述防护横梁至地面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防护支架的朝向所述车架一侧的宽度尺寸大于其远离所述车架一侧的宽度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支架沿所述车架尾端的后下方倾斜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后下部防护装置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在所述防护支架上,且与所述防护横梁连接,以增加所述后下部防护装置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为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截面为倒l形。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支架与所述防护横梁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支架为一体成型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在防护支架上加工有调节部,通过调节部可以调节后下部防护装置中的防护横梁的离地距离,保证该防护装置可以满足不同规格轮胎对防护横梁的下边缘的离地高度要求,当车辆发生追尾碰撞时,可以有效防止车辆(主要指小型汽车)追尾后钻入卡车车底,降低事故对人员的伤害和车辆损失。同时还能实现不同规格轮胎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的防护通用,降低生产成本,无需生产各种不同规格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避免生产过程中容易混淆。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通过在防护支架上加工加强件,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的整体结构强度,满足车辆的碰撞要求。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的防护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与车架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

防护横梁10;

防护支架20;调节部21;

加强件30;

车架40。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主要用于安装在载货汽车(例如轻卡车型)的车架40尾端。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能够对追尾碰撞的车辆在平行于车辆纵轴的方向提供足够的阻挡能力,以防止发生钻入碰撞。特别是对于小型汽车对卡车车型发生追尾碰撞时,能够有效提供保护作用,防止小型汽车追尾后钻入卡车车底,降低事故对人员的伤害和车辆损失。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现有轻卡车型一般配置有7.5r16规格轮胎(直径805mm)和8.25r16(直径855mm)规格轮胎,根据相关的防护要求,在车辆空载状态下,车辆在其全部宽度范围内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的下边缘的离地高度不应该超过500mm。

参见图1和图2,后下部防护装置主要由防护横梁10和至少一个防护支架20组成。其中,至少一个防护支架20安装在防护横梁10上,防护支架20上加工有调节部21,车架40上加工有与调节部21对应的配合部,后下部防护装置可以构造成,通过调整调节部21与配合部的安装位置,来调节后下部防护装置中的防护横梁10至地面之间的距离,保证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的下边缘的离地高度不应该超过500mm,有效防止车辆发生追尾碰撞时,该防护装置能够为后方碰撞车辆提供有效保护作用,防止车辆(主要指小型汽车)追尾后钻入卡车车底,降低事故对人员的伤害和车辆损失。同时通过设置具有调节部21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保证该防护装置可以满足不同规格轮胎对防护横梁10的下边缘的离地高度要求,实现不同规格轮胎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的防护通用,降低生产成本,无需生产各种不同规格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避免生产过程中容易混淆。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在防护支架20上加工有调节部21,通过调节部21可以调节后下部防护装置中的防护横梁10的离地距离,保证该防护装置可以满足不同规格轮胎对防护横梁10的下边缘的离地高度要求,实现不同规格轮胎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的防护通用,降低生产成本,无需生产各种不同规格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避免生产过程中容易混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参见图1,防护支架20可以为两个,两个防护支架20可以间隔开安装在防护横梁10上,每个防护支架20上的朝向车架40的一侧均加工有调节部21,通过调节部21来调节防护支架20在车架40尾部的安装位置,以此来调整防护横梁10的离地距离,保证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的下边缘的离地高度不超过500mm,有效防止车辆发生追尾碰撞时,该防护装置能够为后方碰撞车辆提供有效保护作用,防止车辆(主要指小型汽车)追尾后钻入卡车车底,降低事故对人员的伤害和车辆损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至图3,调节部21可以加工成防护支架20上的至少两组安装孔,至少两组安装孔沿防护支架20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布置,车架40上加工有与安装孔对应的螺栓孔,以通过安装不同的每组安装孔,调节防护横梁10至地面之间的距离。具体来说,本申请中可以将调节部21优选为加工成两组在防护支架20长度方向间隔开布置的安装孔,例如,第一组安装孔在防护支架20上的位置位于第二组安装孔的上部,如图2中的矩形框所示,保证每组安装孔在防护支架20上具有不同高度,同时每组安装孔可以加工有四个,四个安装孔可以呈矩形状分布。当车辆配置有7.5r16规格轮胎(直径805mm)时,可以将位于防护支架20下部的第二组安装孔与车架40上的螺栓孔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保证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的下边缘(防护横梁10下边缘)的离地高度不超过500mm。当车辆配置有8.25r16(直径855mm)规格轮胎时,可以将位于防护支架20上部的第一组安装孔(如图3中椭圆形标记所示)与车架40上的螺栓孔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保证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的下边缘(防护横梁10下边缘)的离地高度不超过500mm。

因此,通过在本申请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上加工至少两组安装孔作为调节部21,以此调节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的下边缘的离地高度,保证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的下边缘的离地高度不超过500mm,有效防止车辆发生追尾碰撞时,该防护装置能够为后方碰撞车辆提供有效保护作用,防止车辆(主要指小型汽车)追尾后钻入卡车车底,降低事故对人员的伤害和车辆损失。同时通过设置可调节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保证该防护装置可以满足不同规格轮胎对防护横梁10的下边缘的离地高度要求,实现不同规格轮胎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的防护通用,降低生产成本,无需生产各种不同规格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避免生产过程中容易混淆。当然,本申请的调节部21中安装孔的组数、每组安装孔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设定,在本申请中不再详细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参见图3,每个防护支架20的朝向车架40一侧的宽度尺寸大于其远离车架40一侧的宽度尺寸。防护支架20沿车架40尾端的后下方倾斜延伸。也就是说,每个防护支架20的与车架40连接的一侧的宽度尺寸大于其与防护横梁10连接的一侧,可以有效提高防护支架20的支撑刚度。并且通过将防护支架20安装成沿车架40尾端的后下方延伸的支架,可以有效提高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的防护性能,防止车辆发生追尾碰撞时,发生钻底现象,降低事故对人员的伤害和车辆损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后下部防护装置还包括加强件30,加强件30加工在防护支架20上,并且加强件30可以延伸至防护横梁10上,通过在后下部防护装置上加工加强件30可以进一步增加后下部防护装置的结构强度。优选地,加强件30可以加工成加强筋,加强筋的截面可以加工成倒l形,通过有限元分析,本申请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的整体强度满足车辆碰撞要求,有效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防护支架20可以与防护横梁10焊接连接。也就是说,防护支架2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防护横梁10上,保证防护支架20与防护横梁10连接稳固。防护支架20可以一体注塑成型,一体成型的防护支架20可以提高防护支架20的整体的结构稳固性,同时还能降低防护支架20的成型难度和成型成本。

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在防护支架20上加工有调节部21,通过调节部21可以调节后下部防护装置中的防护横梁10的离地距离,保证该防护装置可以满足不同规格轮胎对防护横梁10的下边缘的离地高度要求,当车辆发生追尾碰撞时,可以有效防止车辆(主要指小型汽车)追尾后钻入卡车车底,降低事故对人员的伤害和车辆损失。同时还能实现不同规格轮胎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的防护通用,降低生产成本,无需生产各种不同规格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避免生产过程中容易混淆。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也应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即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采用该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可以满足不同规格轮胎对防护横梁10的下边缘的离地高度要求,当车辆发生追尾碰撞时,可以有效防止车辆(主要指小型汽车)追尾后钻入卡车车底,降低事故对人员的伤害和车辆损失。同时还能实现不同规格轮胎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的防护通用,降低生产成本,无需生产各种不同规格的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避免生产过程中容易混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