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枕坐靠联动座椅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98695发布日期:2021-09-10 22:59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头枕坐靠联动座椅骨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枕坐靠联动座椅骨架。


背景技术:

2.对于小型汽车而言,后排前后的空间极为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布置舒适性良好的座椅是极需考虑的。由于需要保证乘坐时人体头部支撑,头枕是汽车座椅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头枕往往会增加座椅的纵向尺寸,而纵向尺寸的增加在座椅放倒时往往要求与前排座椅有足够的空间,这给本不充裕的车内空间的优化带来挑战。
3.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自驾外出活动频繁,随程物件较多,这就要求有足够的载物空间来摆放随程物件。除了后排座椅的放倒躺平能为载物空间的增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外,通过调节头枕与座椅靠背便能更多地增加车内空间。
4.现有的头枕与座椅靠背的放平大多为手动操作,且头枕与座椅靠背需要分开操作,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枕坐靠联动座椅骨架头枕坐靠联动座椅骨架,旨在实现对汽车座椅中的头枕及靠背实现电动联动调节翻倒放平,以增加汽车后排的载物空间。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头枕坐靠联动座椅骨架,包括靠背骨架、头枕、坐垫骨架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靠背骨架相对坐垫骨架在靠背使用状态与靠背折叠状态之间翻转,其特征在于,
8.所述头枕为自动折叠式头枕,该自动折叠式头枕在其折叠开关每一次受到拉力作用时,能够在头枕使用状态与头枕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9.所述靠背骨架设有触发件,所述的头枕坐靠联动座椅骨架还包括触发式拉力机构和拉索总成;在所述靠背骨架向前或向后翻转通过触发角度范围时,所述触发件均能够触发所述触发式拉力机构,使所述触发式拉力机构通过所述拉索总成对所述头枕的折叠开关施加一次拉力,其中,所述触发角度范围属于所述靠背使用状态与靠背折叠状态之间的翻转角度范围。
10.在本实施方式中,靠背骨架向前翻转的过程中通过出发角度范围时,所述触发件随即触发所述触发式拉力机构,触发式拉力机构通过所述拉索总成对折叠开关使头枕切换至折叠状态,实现了靠背骨架在翻倒放平时头枕也随着靠背骨架的放平而折叠;靠背骨架向后翻转的过程中,所述触发件触发所述触发式拉力机构后,触发式拉力机构通过所述拉索总成对折叠开关使头枕随靠背骨架的向后翻转而切换至使用状态。
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触发件为设置于所述靠背骨架底端的凸轮,所述触发式拉力机构位于所述触发件的下方位置,所述触发式拉力机构包括一杆身设置有第一导向槽
的摇臂杆,一杆身设置有第二导向槽的摆臂杆,与所述第一导向槽滑动配合的定位柱,用于连接所述摆臂杆底端的转轴,靠近摇臂杆顶端的挂点;所述摆臂杆与所述摇臂杆相交,且顶端连接所述拉索;所述摇臂杆倾斜设置,其顶端设置有用于被所述凸轮的上端部,其底端设置一穿过所述第二导向槽的轴杆;所述摇臂杆在接近其底端的杆身处设置一垂直于所述摇臂杆的凸片,所述凸片上设置一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挂点之间连接一弹簧,所述弹簧的中轴线平行于摇臂杆;
12.在所述靠背骨架向前或向后翻转通过触发角度范围时,所述触发件与所述摇臂杆的上端部接触,带动所述摇臂杆相对所述定位柱沿所述第一导向槽滑动。
1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开关每经拉索的一次拉扯即会实现头枕的折叠或复原,当驱动机构在旋转过程中带动凸轮击打摇臂杆的顶端,使得摇臂杆在定位柱的限制下沿第一导向槽的延伸方向向下平移,摇臂杆底端的轴杆进而带动摆臂杆沿转轴向下转动,使得摆臂杆顶端拉动拉索,通过拉索的作用最终触发折叠开关,实现靠背骨架在折叠的同时折叠头枕,同时摇臂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在复原座椅时,驱动机构往相反方向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带动凸轮再一次击打摇臂杆的顶端,使得摇臂杆在定位柱的限制下沿第一导向槽的延伸方向向下平移,摇臂杆底端的轴杆进而带动摆臂杆沿转轴向下转动,使得摆臂杆顶端拉动拉索,通过拉索的作用最终触发折叠开关,实现靠背骨架在返回原位的同时实现头枕的还原,同时摇臂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
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柱包括一内螺纹管,以及穿过所述第一导向槽且旋接于所述内螺纹管的螺栓。
15.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旋拧螺栓,实现对摇臂杆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以适应电机的扭矩,避免凸轮在击打摇臂杆时不能使得摇臂杆产生平移。
1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摇臂杆的顶端设置一弧形部。
17.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摇臂杆顶端的弧形部能够带动摇臂杆相对定位柱沿第一导向槽先克服弹簧的弹簧力平滑的向下滑动、再在在弹簧的弹簧力作用下平滑的向上滑动,以使得触发式拉力机构可靠的完成一次对拉索总成的拉力施加与撤销,确保头枕受控在头枕使用状态与头枕折叠状态之间切换的可靠性。
1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调角器和电机,还包括后支架,连杆以及底框,所述靠背骨架包括背板和设置于所述背板两侧的靠背侧板,所述坐垫骨架与所述靠背侧板铰接,底框的后部固连后支架,靠背侧板通过调角器安装在坐垫骨架上,坐垫骨架的候补与靠背侧板铰接,连杆的上部与坐垫骨架的前部铰接,连杆的下部与底框的前补铰接,电机用于驱动靠背骨架相对后支架转动。
19.在本实施方式中,靠背侧板、坐框侧板、连杆以及底框形成四连杆结构,能够在驱动靠背骨架相对坐垫骨架在靠背使用状态与靠背折叠状态之间翻转的同时,带动坐垫骨架相对底框升降。
2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被所述拉索穿过的长套管,用于将所述长套管的底端固定于后支架内侧壁上的第一卡点,用于将长套管的顶端固定于背板的第二卡点,所述拉索的两端均穿出套管,其中一端连接触发式拉力机构,另一端连接折叠开关。
2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得拉索穿过长套管,并将长套管固定,避免了拉索在拉扯过程中与骨架或汽车座椅的面料缠绕。
22.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1)实现了电动调节座椅靠背的过程中,实现了对头枕的联动调节;
24.(2)得益于头枕的自动折叠,在方便了用户操作的同时,更进一步节约了汽车的后排座椅空间。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头枕坐靠联动座椅骨架处于靠背使用状态时的立体图,图中的头枕处于使用状态;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头枕坐靠联动座椅的骨架靠背处于状态转换过程中的立体图,图中的头枕处于折叠状态;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头枕坐靠联动座椅的骨架靠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体图,图中的头枕处于折叠状态;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触发式拉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为了帮助理解本技术,在此提供在附图中找到的组件和/或零部件对应的编号如下:
[0031]1‑
靠背骨架;101

背板;102

靠背侧板;2

头枕;301

坐垫骨架;302

后支架;303

连杆;304

底框;4

电机;5

凸轮;6

触发式拉力机构;61

摇臂杆;601

第一导向槽;602

上端部;603

轴杆;604

凸片;605

通孔;62

摆臂杆;621

第二导向槽;7

调角器;8

定位柱;9

转轴;10

挂点;11

弹簧;12

拉索;13

长套管;14

第一卡点;15

第二卡点;
[0032]
应该理解的是,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显而易见地,上述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4]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5]
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36]
以下各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带折叠功能的头枕,可以采用公开号为cn110293888a所
公开的一种翻转头枕,该翻转头枕内的折叠开关,在每一次受到拉力作用时,能够在头枕使用状态与头枕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0037]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枕坐靠联动座椅骨架,包括靠背骨架1、头枕2、坐垫骨架301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能够驱动靠背骨架1相对坐垫骨架301在靠背使用状态与靠背折叠状态之间翻转,头枕2为自动折叠式头枕2,该自动折叠式头枕2在其折叠开关每一次受到拉力作用时,能够在头枕2使用状态与头枕2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0038]
靠背骨架1设有触发件,头枕坐靠联动座椅骨架还包括触发式拉力机构6和拉索12总成;在靠背骨架1向前或向后翻转通过触发角度范围时,触发件均能够触发触发式拉力机构6,使触发式拉力机构6通过拉索12总成对头枕2的折叠开关施加一次拉力,其中,触发角度范围属于靠背使用状态与靠背折叠状态之间的翻转角度范围。
[0039]
在本实施例中,靠背骨架1向前翻转的过程中通过出发角度范围时,触发件随即触发触发式拉力机构6,触发式拉力机构6通过拉索12总成对折叠开关使头枕2切换至折叠状态,实现了靠背骨架1在翻倒放平时头枕2也随着靠背骨架1的放平而折叠;靠背骨架1向后翻转的过程中,触发件触发触发式拉力机构6后,触发式拉力机构6通过拉索12总成对折叠开关使头枕2随靠背骨架1的向后翻转而切换至使用状态。
[0040]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触发件为设置于靠背骨架1底端的凸轮5,触发式拉力机构6位于触发件的下方位置,触发式拉力机构6包括一杆身设置有第一导向槽601的摇臂杆61,一杆身设置有第二导向槽621的摆臂杆62,与第一导向槽601滑动配合的定位柱8,用于连接摆臂杆62底端的转轴9,靠近摇臂杆61顶端的挂点;摆臂杆62与摇臂杆61相交,且顶端连接拉索12;摇臂杆61倾斜设置,其顶端设置有用于被凸轮5的上端部602,其底端设置一穿过第二导向槽621的轴杆603;摇臂杆61在接近其底端的杆身处设置一垂直于摇臂杆61的凸片604,凸片604上设置一通孔605,通孔605与挂点之间连接一弹簧11,弹簧11的中轴线平行于摇臂杆61;在靠背骨架1向前或向后翻转通过触发角度范围时,触发件与摇臂杆61的上端部602接触,带动摇臂杆61相对定位柱8沿第一导向槽601滑动。
[0041]
在本实施例中,折叠开关每经拉索12的一次拉扯即会实现头枕2的折叠或复原,当驱动机构在旋转过程中带动凸轮5击打摇臂杆61的顶端,使得摇臂杆61在定位柱8的限制下沿第一导向槽601的延伸方向向下平移,摇臂杆61底端的轴杆603进而带动摆臂杆62沿转轴9向下转动,使得摆臂杆62顶端拉动拉索12,通过拉索12的作用最终触发折叠开关,实现靠背骨架1在折叠的同时折叠头枕2,同时摇臂杆61在弹簧11的作用下复位;在复原座椅时,驱动机构往相反方向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带动凸轮5再一次击打摇臂杆61的顶端,使得摇臂杆61在定位柱8的限制下沿第一导向槽601的延伸方向向下平移,摇臂杆61底端的轴杆603进而带动摆臂杆62沿转轴9向下转动,使得摆臂杆62顶端拉动拉索12,通过拉索12的作用最终触发折叠开关,实现靠背骨架1在返回原位的同时实现头枕2的还原,同时摇臂杆61在弹簧11的作用下复位。
[0042]
请参阅图4,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定位柱8包括一内螺纹管,以及穿过第一导向槽601且旋接于内螺纹管的螺栓。可以通过旋拧螺栓,实现对摇臂杆61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以适应电机4的扭矩,避免凸轮5在击打摇臂杆61时不能使得摇臂杆61产生平移。
[0043]
请参阅图4,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摇臂杆61的顶端设置一弧形部。通过摇臂杆61
顶端的弧形部能够带动摇臂杆61相对定位柱8沿第一导向槽601先克服弹簧11的弹簧11力平滑的向下滑动、再在在弹簧11的弹簧11力作用下平滑的向上滑动,以使得触发式拉力机构6可靠的完成一次对拉索12总成的拉力施加与撤销,确保头枕2受控在头枕2使用状态与头枕2折叠状态之间切换的可靠性。
[0044]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驱动机构包括调角器7和电机4,还包括后支架302,连杆303以及底框304,靠背骨架1包括背板101和设置于背板101两侧的靠背侧板102,坐垫骨架301与靠背侧板102铰接,底框304的后部固连后支架302,靠背侧板102通过调角器7安装在坐垫骨架301上,坐垫骨架301的候补与靠背侧板102铰接,连杆303的上部与坐垫骨架301的前部铰接,连杆303的下部与底框304的前补铰接,电机4用于驱动靠背骨架1相对后支架302转动。靠背侧板102、坐框侧板、连杆303以及底框304形成四连杆结构,能够在驱动靠背骨架1相对坐垫骨架301在靠背使用状态与靠背折叠状态之间翻转的同时,带动坐垫骨架301相对底框304升降。
[0045]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被拉索12穿过的长套管13,用于将长套管13的底端固定于后支架302内侧壁上的第一卡点14,用于将长套管13的顶端固定于背板101的第二卡点15,拉索12的两端均穿出套管,其中一端连接触发式拉力机构6,另一端连接折叠开关。通过使得拉索12穿过长套管13,并将长套管13固定,避免了拉索12在拉扯过程中与骨架或汽车座椅的面料缠绕。
[0046]
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