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密封形式的汽车全景天窗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95611发布日期:2021-04-30 13:36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密封形式的汽车全景天窗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天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密封形式的汽车全景天窗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天窗安装于车顶,能够有效地使车内空气流通,增加新鲜空气的进入,同时汽车天窗也可以开阔视野以及移动摄影摄像的拍摄需求。汽车全景天窗一般包括固定面板、运动面板以及用于驱动运动面板的驱动装置,并且的,在车顶还需要设置轨道以使运动面板能够稳定的进行关闭、起翘和打开动作。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汽车天窗总成,其需要在车顶的开口位置额外设置密封构件,以使得在运动面板关闭状态时,起到对车顶开口的密封,但该种方式由于是在车顶上安装密封构件,需要保证车顶开口翻边清洁干燥、保证密封构件与车顶开口粘接牢靠,导致车顶的安装工序过于复杂,且车顶操作不便,成本较高且密封性能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密封形式的汽车全景天窗总成,有效增加运动面板与车顶开口的密封性。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密封形式的汽车全景天窗总成,包括具有开口的车顶、设于开口两侧的导轨以及设于导轨上的运动面板和固定面板,所述运动面板和固定面板底部均设有支承组件,所述导轨上设有用于驱动运动面板的连接臂,还包括:

第一密封组件,固定于开口并围合在所述固定面板周侧,在运动面板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一密封组件靠近运动面板的一端被密封的挤压在两个支承组件之间;

第二密封组件,设于所述导轨上,且所述第二密封组件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密封组件和开口相抵,在打开过程中,所述连接臂被挤压在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之间行进;

第三密封组件,所述第三密封组件至少围合在所述运动面板的两侧和远离固定面板的一端,所述第三密封组件在运动面板在关闭状态与车顶开口弹性相抵。

进一步,所述车顶开口垂直向上或向下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与第一密封组件、第二密封组件和第三密封组件相抵,通过翻边实现密封组件与车顶开口的密封,节省车身加工工序,作为优选的,翻边向下设置,方便车身顶部成型。

进一步,所述第二密封组件被设置呈沿运动面板的打开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二密封组件的两端在关闭状态分别与第一密封组件和车顶开口相抵,所述第二密封组件的两端在打开状态与连接臂和车顶开口相抵,第二密封组件和第一密封组件在运动面板的打开过程、关闭状态下,使得固定面板的两侧始终保持密封。

进一步,所述支承组件包括用于支承固定面板或运动面板的安装架体,所述安装架体上一体式成型有pu架,所述pu架上设有供固定面板或运动面板嵌入的安装座,增加固定面板、安装面板的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支承组件包括供固定面板置入的第一pu架和供运动面板置入的第二pu架,且所述第一pu架上位于所述运动面板的运行终止端设有向外突出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pu架远离运动面板的一端衔接;

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条,包覆在所述限位部外侧及第一pu架远离运动面板的一端;

第二密封条,包覆在第一pu架另一端并延伸在所述第一pu架的两侧,且所述第二密封条端部定位的抵接在限位部端部较内侧,且所述第二密封条在运动面板关闭状态与第二pu架弹性相抵;

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两个第三密封条,所述第三密封条的内侧与第二密封条外侧相抵,所述第三密封条的一端抵接在限位部的较外侧,所述第三密封条的另一端与第二pu架相、第四密封条相抵接;

所述第三密封组件包括:第四密封条,所述第四密封条包覆在第二pu架外侧。

进一步,所述第一密封条沿第一方向伸出设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二密封条包括设于第一pu架两侧的侧密封部和设于第一pu架靠近运动面板一端的端密封部,所述侧密封部沿第一方向伸出设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端密封部沿第二方向伸出设有第三插接部,所述第四密封条沿第一方向伸出设有第四插接部,所述第一方向关于第二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一密封条背离第一插接部设有挤压部,所述第二密封条背离第二插接部和第三插接部设有挤压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插接部、第二插接部和第三插接部的两侧设有第一限位凸边,且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凸边之间形成导向端;

所述第一pu架的两侧内凹设有供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插接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一pu架靠近运动面板的一端内凹设有供第三插接部的第二凹部。

进一步,所述第三密封条包括与导轨紧密连接的连接槽、延伸在连接槽两侧的挤压部,所述挤压部具有背离连接槽凸出的趋势。

进一步,所述导轨上伸出设有第五插接部,所述第五插接部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凸边,所述第五插接部插入所述连接槽,所述第二限位凸边限制所述第二密封组件与导轨相互脱出。

进一步,所述第一凹部内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挡部,所述侧密封部对应定位挡部设有定位插槽,且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的开口端设有导向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在固定面板外周设置第一密封组件,在导轨上设置第二密封组件,在运动面板外周设置第三密封组件,在运动面板关闭状态下,第三密封组件和车顶开口的翻边挤压的紧密配合,第二密封组件的一侧与第一密封组件相互挤压的紧密配合,第二密封组件的另一侧与车顶开口的翻边相互挤压的紧密配合,从而保证运动面板关闭状态下的密封性;

密封组件设置在第一pu架和第二pu架上,从而无需在车顶开口处额外设置密封条,简化车身加工工序,且将密封构件设置在外形相对较小的第一pu架和第二pu架上,操作更加简单,增加装配效率;

在运动面板关闭状态下,第二密封条和第三密封条上的挤压部处于未完全挤压,即在第二密封条和第三密封条之间仍具有供连接臂挤压进入的空间,使得在运动面板打开过程中,保证连接臂的密封性,同时增加了运动面板的打开行程,给予运动面板更大的开启尺寸,从而提高使用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车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运动面板和支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固定面板、支承组件、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5中c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5中d处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密封组件和固定面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二密封条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第二密封条与第一pu架、第二pu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顶;11、开口;12、翻边;2、导轨;21、第五插接部;22、第二限位凸边;

3、运动面板;31、连接臂;

4、固定面板;

5、支承组件;51、安装架体;52、第一pu架;521、限位部;522、第一凹部;523、第二凹部;524、定位挡部;525、定位凹槽;526、斜挡块;527、垂直块;

53、第二pu架;54、导向面;

6、第一密封组件;61、第一密封条;611、第一插接部;

62、第二密封条;621、侧密封部;622、端密封部;623、第二插接部;624、第三插接部;625、定位凸块;626、定位插槽;63、第一限位凸边;631、导向端;

7、第二密封组件;71、第三密封条;72、连接槽;

8、第三密封组件;81、第四密封条;82、第四插接部;

9、挤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中出现了术语上、中、下、顶端、一端等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元件彼此区分开以便于理解,而不是用于定义任何方向或顺序上的限制。

如图1-12所示,一种新型密封形式的汽车全景天窗总成,包括具有开口11的车顶1、设于开口11两侧的导轨2以及设于导轨2上的运动面板3和固定面板4,所述运动面板3和固定面板4底部均设有支承组件5,所述导轨2上设有用于驱动运动面板3的连接臂31,固定面板4和运动面板3指的是包含钢化玻璃、夹层玻璃、透明塑料等具有透明、刚性的面板,还包括:

第一密封组件6,固定于开口11并围合在所述固定面板4周侧,在运动面板3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一密封组件6靠近运动面板3的一端被密封的挤压在两个支承组件5之间;

第二密封组件7,设于所述导轨2上,且所述第二密封组件7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密封组件6和开口11相抵,在打开过程中,所述连接臂31被挤压在第一密封组件6和第二密封组件7之间行进;

第三密封组件8,所述第三密封组件8至少围合在所述运动面板3的两侧和远离固定面板4的一端,所述第三密封组件8在运动面板3在关闭状态与车顶1开口11弹性相抵。

其中,第一密封组件6、第二密封组件7和第三密封组件8可采用的,由epdm材质挤出、裁切、注射、模压等工艺成型。

具体的,所述车顶1开口11垂直向上或向下设有翻边12,所述翻边12与第一密封组件6、第二密封组件7和第三密封组件8相抵,通过翻边12实现密封组件与车顶1开口11的密封,节省车身加工工序,作为优选的,翻边12向下设置,方便车身顶部成型。

具体的,所述第二密封组件7被设置呈沿运动面板3的打开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二密封组件7的两端在关闭状态分别与第一密封组件6和车顶1开口11相抵,所述第二密封组件7的两端在打开状态与连接臂31和车顶1开口11相抵,第二密封组件7和第一密封组件6在运动面板3的打开过程、关闭状态下,使得固定面板4的两侧始终保持密封。

具体的,所述支承组件5包括用于支承固定面板4或运动面板3的安装架体51,所述安装架体51上一体式成型有pu架,所述pu架上设有供固定面板4或运动面板3嵌入的安装座,增加固定面板4、安装面板的安装稳定性,为了增加pu架和安装架体51之间的结构稳定性,保证运动面板3行进时的可靠性,减少其抖动,安装架体51是指通过将钢质材料通过冲压、折弯、冲切等工艺成型的架体,pu架与安装架体51通过注塑工艺结合为一体。其中,安装架体51的外端设有延伸边,延伸边具有向下的一次弯折和相对垂直的二次弯折,pu架一体成型在延伸边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支承组件5包括供固定面板4置入的第一pu架52和供运动面板3置入的第二pu架53,且所述第一pu架52上位于所述运动面板3的运行终止端设有向外突出的限位部521,所述限位部521与所述第一pu架52远离运动面板3的一端衔接;

所述第一密封组件6包括:第一密封条61,包覆在所述限位部521外侧及第一pu架52远离运动面板3的一端;

第二密封条62,包覆在第一pu架52另一端并延伸在所述第一pu架52的两侧,且所述第二密封条62端部定位的抵接在限位部521端部较内侧,且所述第二密封条62在运动面板3关闭状态与第二pu架53弹性相抵,并且,所述第二密封条62的端部设有凸出设有定位凸块625,在限位部521上设有与定位凸块625插接配合的定位凹槽525;

所述第二密封组件7包括:两个第三密封条71,所述第三密封条71的内侧与第二密封条62外侧相抵,所述第三密封条71的一端抵接在限位部521的较外侧,所述第三密封条71的另一端与第二pu架53相、第四密封条81相抵接;

所述第三密封组件8包括:第四密封条81,所述第四密封条81包覆在第二pu架53外侧;

所述第二密封条62和第三密封条71的表面覆有涂层,所述涂层采用大颗粒涂层,从而增加耐摩擦性和使用寿命。

具体的,所述第一密封条61沿第一方向伸出设有第一插接部611,所述第二密封条62包括设于第一pu架52两侧的侧密封部621和设于第一pu架52靠近运动面板3一端的端密封部622,所述侧密封部621沿第一方向伸出设有第二插接部623,所述端密封部622沿第二方向伸出设有第三插接部624,所述第四密封条81沿第一方向伸出设有第四插接部82,所述第一方向关于第二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一密封条61背离第一插接部611设有挤压部9,所述第二密封条62背离第二插接部623和第三插接部624设有挤压部9。其中,第一方向指的是朝向固定面板4或是运动面板3宽度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竖直方向,挤压部9指得是呈半圆弧状的弹性体,在构成的半圆弧状的外边可以是空心结构,作为可选的,在空心结构内放置有填充物,以增加挤压部9的配合紧密性。

具体的,所述第一插接部611、第二插接部623、第三插接部624和第四插接部82的两侧设有第一限位凸边63,且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凸边63的前端形成箭头状的导向端631,两个第一限位凸边63的后端设有垂直边以防止脱出;

所述第一pu架52的两侧内凹设有供第一插接部611和第二插接部623插接的第一凹部522,所述第一pu架52靠近运动面板3的一端内凹设有供第三插接部624插接的第二凹部523,所述第二pu架53的两侧和远离固定面板4的一端上设有供第四插接部82插接的第三凹部。

具体的,所述第三密封条71包括与导轨2紧密连接的连接槽72、延伸在连接槽72两侧的挤压部9,所述挤压部9具有背离连接槽72凸出的趋势。

作为一种实施例,限位部521包括斜挡块526和延伸在斜挡块526外侧的垂直块527,垂直块527相对于固定面板4的长度方向垂直,即垂直块527与固定面板4的宽度方向相同,所述斜挡块526与第二密封条62的端部相抵,且所述定位凹槽525设于所述斜挡块526上,所述第三密封条71的一侧挤压部9的端部与垂直块527相抵,所述第三密封条71的另一侧挤压部9的端部与第一密封条61的端部相抵。

具体的,所述导轨2上伸出设有第五插接部21,所述第五插接部2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凸边2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凸边2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五插接部21插入所述连接槽72,所述第二限位凸边22限制所述第二密封组件7与导轨2相互脱出。

具体的,所述第一凹部522内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挡部524,所述侧密封部621对应定位挡部524设有定位插槽626,且所述第一凹部522和第二凹部523的开口11端设有导向面54,导向面54的设置,方便密封组件安装,定位挡部524增加第二密封条62在第一pu架52上的稳定性,其中,定位插槽626设于靠近运动面板3的一端,定位凸部设于远离运动面板3的一端。

在固定面板4外周设置第一密封组件6,在导轨2上设置第二密封组件7,在运动面板3外周设置第三密封组件8,在运动面板3关闭状态下,第三密封组件8和车顶1开口11的翻边12挤压的紧密配合,第二密封组件7的一侧与第一密封组件6相互挤压的紧密配合,第二密封组件7的另一侧与车顶1开口11的翻边12相互挤压的紧密配合,从而保证运动面板3关闭状态下的密封性;

密封组件设置在第一pu架52和第二pu架53上,从而无需在车顶1开口11处额外设置密封条,简化车身加工工序,且将密封构件设置在外形相对较小的第一pu架52和第二pu架53上,操作更加简单,增加装配效率;

在运动面板3关闭状态下,第二密封条62和第三密封条71上的挤压部9处于未完全挤压,即在第二密封条62和第三密封条71之间仍具有供连接臂31挤压进入的空间,使得在运动面板3打开过程中,保证连接臂31的密封性,同时增加了运动面板3的打开行程,给予运动面板3更大的开启尺寸,从而提高使用舒适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