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两用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12541发布日期:2024-03-13 21:03阅读:18来源:国知局
水陆两用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陆两用摩托车设计,具体涉及一种水陆两用摩托车。


背景技术:

1、水陆两用摩托车指的是既能在陆地上行驶,又能在水面上行驶的摩托车。现有水陆两用摩托车基本都是通过在已有摩托车结构中加装额外的水中行驶驱动装置来实现水中行驶,如加装额外的螺旋桨装置。然而,加装的水中行驶驱动装置通常需要采用额外的动力源,即陆地行驶和水中行驶采用两套独立的动力系统,造成整车结构布置复杂,动力设计浪费,整车制造成本增大;在实际生产试验中驱动车轮与驱动螺旋桨之间切换需要较多连接关系技术,导致水陆两栖摩托车性能稳定性差,水陆两用摩托车陆地行驶和水中行之间的切换复杂,易出现误操作,造成安全事故。另外,现有水陆两用摩托车普遍存在实现水中转向困难,或是水中转向装置结构复杂等问题。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水陆两用摩托车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陆两用摩托车,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提到的现有水陆两用摩托车中整车结构布置相对复杂,动力设计存在浪费,整车制造成本大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陆两用摩托车,包括摩托车本体、设置于摩托车本体上用于为摩托车水中行驶提供浮力的浮体总成和用于为摩托车水陆行驶提供动力的动力系统;

3、所述摩托车本体包括车架,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后轮、后轮驱动装置和后轮转向驱动机构,所述后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后轮的运转并用于将后轮连接至车架,且所述后轮驱动装置以整体可被驱动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车架的后部,所述后轮的轮辐具有螺旋桨叶结构,所述后轮转向驱动机构设置于车架上用于驱动后轮驱动装置整体的旋转,进而带动后轮的转向,以实现后轮水中行驶姿态和陆地行驶姿态的切换,水中行驶姿态时后轮的轴向沿车身横向布置,陆地行驶姿态时后轮的轴向沿车身前后方向布置。

4、进一步,所述摩托车本体还包括安装于车架前部的前叉、安装于前叉上的前轮和前轮挡泥板,所述前轮挡泥板沿前轮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分别向下延伸形成有水中行驶导向部。

5、进一步,所述水中行驶导向部在高度方向上至少覆盖前轮高度的1/2。

6、进一步,所述浮体总成包括的前左浮体箱、前右浮体箱、后左浮体箱和后右浮体箱,所述前左浮体箱和前右浮体箱分别对应的固定于摩托车本体前部横向的两侧,所述后左浮体箱和后右浮体箱分别对应的固定于摩托车本体后部横向的两侧;且在前左浮体箱和后左浮体箱,前右浮体箱和后右浮体箱之间均留置有用于驾驶者腿部通过的间隙。

7、进一步,所述摩托车本体还包括车身覆盖件组件,所述前左浮体箱、前右浮体箱、后左浮体箱和后右浮体箱分别与车身覆盖件组件的对应部位固定连接。

8、进一步,所述车架包括车架本体和固定于车架本体后部的电机支架ⅰ,所述后轮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后叉组件和传动机构,所述驱动电机以可被驱动沿自身的电机输出轴轴线转动的方式安装于电机支架ⅰ上,所述后叉组件以可随驱动电机同步转动的方式与驱动电机连接并用于完成后轮的安装,所述后叉组件包括后叉本体,所述后叉本体具有密闭腔,所述传动机构布置于密闭腔内并用于将驱动电机的动力传递至后轮。

9、进一步,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固定于电机本体下端的电机下端盖,所述电机支架ⅰ包括底座ⅰ和设置有底座ⅰ上的轴承组件ⅰ,所述电机下端盖通过轴承组件ⅰ与底座ⅰ转动连接;所述后叉本体的顶部与电机下端盖固定连接。

10、进一步,所述后叉本体整体呈下部靠前的倾斜结构布置,且后叉本体与水平面的间所成锐角的取值范围为75~89度。

11、进一步,所述驱动电机还包括固定于电机本体上端的电机上端盖,所述后轮转向驱动机构包括蜗轮和用于驱动蜗轮转动的蜗杆组件,所述蜗轮固定连接于电机上端盖的顶部并与电机输出轴同轴布置,所述蜗杆组件安装于车架上并与蜗轮驱动连接。

12、进一步,所述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4、本发明提供的水陆两用摩托车,整车结构布置简单,利用一套动力系统,即可保证陆地和水中的行驶,进而节省了整车制造成本;同时,能够快速实现水中行驶和陆地行驶的状态切换,保证使用便利性,提升使用安全性,且能够保证水中行驶时具有足够推进力,满足使用者对于水中行驶速度的需求;另外,整车水中转向操作与陆地行驶一样,操作简单。

15、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技术特征:

1.一种水陆两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摩托车本体(15)、设置于摩托车本体(15)上用于为摩托车水中行驶提供浮力的浮体总成(19)和用于为摩托车水陆行驶提供动力的动力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本体(15)还包括安装于车架(13)前部的前叉(16)、安装于前叉(16)上的前轮(17)和前轮挡泥板(18),所述前轮挡泥板(18)沿前轮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分别向下延伸形成有水中行驶导向部(18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陆两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中行驶导向部(1801)在高度方向上至少覆盖前轮(17)高度的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总成包括的前左浮体箱(1901)、前右浮体箱(1902)、后左浮体箱(1903)和后右浮体箱(1904),所述前左浮体箱(1901)和前右浮体箱(1902)分别对应的固定于摩托车本体(15)前部横向的两侧,所述后左浮体箱(1903)和后右浮体箱(1904)分别对应的固定于摩托车本体(15)后部横向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陆两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本体还包括车身覆盖件组件(20),所述前左浮体箱(1901)、前右浮体箱(1902)、后左浮体箱(1903)和后右浮体箱(1904)分别与车身覆盖件组件(20)的对应部位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车架本体(1301)和固定于车架本体(1301)后部的电机支架ⅰ(10),所述后轮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9)、后叉组件和传动机构,所述驱动电机(9)以可被驱动沿自身的电机输出轴(301)轴线转动的方式安装于电机支架ⅰ(10)上,所述后叉组件以可随驱动电机(9)同步转动的方式与驱动电机(9)连接并用于完成后轮(1)的安装,所述后叉组件包括后叉本体(2),所述后叉本体(2)具有密闭腔(2a),所述传动机构布置于密闭腔(2a)内并用于将驱动电机(9)的动力传递至后轮(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陆两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9)包括电机本体(901)和固定于电机本体(901)下端的电机下端盖(902),所述电机支架ⅰ(10)包括底座ⅰ(1001)和设置有底座ⅰ(1001)上的轴承组件ⅰ(1002),所述电机下端盖(902)通过轴承组件ⅰ(1002)与底座ⅰ(1001)转动连接;所述后叉本体(2)的顶部与电机下端盖(902)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陆两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本体(2)整体呈下部靠前的倾斜结构布置,且后叉本体(2)与水平面的间所成锐角的取值范围为75~89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陆两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9)还包括固定于电机本体(901)上端的电机上端盖(903),所述后轮转向驱动机构(14)包括蜗轮(1401)和用于驱动蜗轮(1401)转动的蜗杆组件(1402),所述蜗轮(1401)固定连接于电机上端盖(903)的顶部并与电机输出轴(302)同轴布置,所述蜗杆组件(1402)安装于车架本体(1301)上并与蜗轮(1401)驱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陆两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陆两用摩托车,包括摩托车本体、设置于摩托车本体上用于为摩托车水中行驶提供浮力的浮体总成和用于为摩托车水陆行驶提供动力的动力系统;摩托车本体包括车架,动力系统包括后轮、后轮驱动装置和后轮转向驱动机构,后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后轮的运转并用于将后轮连接至车架,且后轮驱动装置以整体可被驱动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车架的后部,后轮的轮辐具有螺旋桨叶结构,后轮转向驱动机构设置于车架上用于驱动后轮驱动装置整体的旋转,进而带动后轮的转向,以实现后轮水中行驶姿态和陆地行驶姿态的切换,水中行驶姿态时后轮的轴向沿车身横向布置,陆地行驶姿态时后轮的轴向沿车身前后方向布置;整车结构布置简单,使用便利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亮,张玉江,舒勇,苟孝贵,刘鸿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宗申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