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硅自动保护闪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8971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控硅自动保护闪光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信号装置,即具体讲涉及机动车辆行驶转向信号用闪光器。
在现有技术中,机动车辆转向用闪光器基本分两种,一种为机械式,多用于国产汽车,另一种为电子式,多用于进口汽车。对于机械式闪光器来说,它具有价格低廉的优点,但其缺点则是频率不稳定,易受环境、温度、负荷及电源电压等影响,更严重的是它的转向灯线路极易发生短路(俗称搭铁),致使闪光器被烧毁。有些闪光器加设了保险丝以助保护,然而某些司机常有加大保险熔丝的现象,因而也不能解决闪光器易损问题。电子式闪光器虽比前者(机械式闪光器)频率稳定,也加有短路保护装置,但其结构十分复杂,成本高、体积大、安装难、寿命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频率稳定、且在短路时能自动保护自身和有关线路的闪光器。
本闪光器的结构是在外壳内装有由三极管BG1、可控硅BG2与继电器J配合二极管D1D2D3和一些电阻电容形成对信号灯线路短路的自动保护和自身保护电路。
现结合线路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保护原理当电源接通后,三极管BG1由于基极电位高于发射极电位而截止,C点电位为零,BG2因无触发电压,又无电流通路而关断。车辆转向时,K闭合,A点电位变为零,BG1的基极由于A点电位的下降而下降,BG1导通,C点电位由零变为正,经R3给C1充电,当C1上的电压高于BG2的触发电压时,BG2导通,电流分两路,一路经继电器J给C2充电,另一路经L、D2、R4、K和灯丝接铁,流过L的电流能使继电器吸合J,A点电位跃变为正,信号灯发光。发光时间取决于L的数值及C2的容量,同时,BG1因基极电位大于或等于发射极电位而截止,C1经R3、R2放电,为下一工作循环作准备。当C2的充电电流小于BG2的维持电流时,BG2因另一条通路中的D2反偏而关断、J断开,转向信号灯熄灭,C2经D2、R4、K和信号灯丝放电,为下一次充电作好准备。信号灯熄灭时间由R2、R3、C2所确定。R6和D3分别为BG2的保护电阻和二极管。本电路如此不断循环,发生一亮一灭的信号,直至K被关断。
当信号灯线路发生短路时,A点电位在J闭合时仍为零,D2正偏导通,BG2因存在着维持电流而不能关断,C2上的电流无法泄放,L中就不再有C2的充电电流通过,且B点电位因A点电位为零而瞬间降为5V左右,使L中的电流进一步减小,导致J迅速释放并不再吸合,起到了保护自身和保护信号灯线路的作用。此外,当电源反接时,因BG1发射极串联有D1而无电流,BG2则因极性反接而无电流通过,因此不会损坏。
本实用新型较已有的电子式或机械式闪光器有明显的优点,因短路时只有30MA的电流通过,所以能有效地保护自身和有关线路;它的使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各种国产车辆,改变接头后还可以用于进口车辆;频率稳定,不受任何环境、温度的影响,甚至电源电压,及负荷对其频率也影响极小。本闪光器使用寿命长,对社会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其主要性能为闪光频率1.3次/秒,工作电流120MA,保护动作时间不到0.2秒,保护电流为20MA左右,负荷为20-60W,静态电流小于5MA。
权利要求一种可控硅自动保护闪光器,包括信号灯,其特征在于在信号灯电路中按电气连接接有可控硅BG2、三极管BG1和继电器J,该可控硅BG2极性反接,并串接有保护电阻R6和二极管D3,该三极管BG1发射极串接有二极管D1。
专利摘要一种可控硅自动保护闪光器属于信号装置,用于各种机动车辆行驶转向发光信号装置,它主要由三极管BG
文档编号B60Q1/34GK2041267SQ8820656
公开日1989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1988年6月1日 优先权日1988年6月1日
发明者杨如鸿 申请人:杨如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