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充气内胎及其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0063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免充气内胎及其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内胎及制造方法。该内胎特别适用于自行车的内胎。
传统的自行车内胎是用橡胶制成的中空圆环体,充气后才能使用,这种结构决定了它容易漏气,刺破瘪胎,需经常打气、修补,给用户带来麻烦,为此国内、外均相继对免充气自行车内胎进行了研究,现在已开发的免充气自行车内胎主要有1.以聚氨脂为原料制成实心圆环体而成的车内胎,虽免于充气,但其成本高。2.割取横截面为圆形或条形的橡胶作为内胎,填入外胎内,这种结构,其内、外胎之间的配合不紧密,影响了使用。
鉴于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成本低,与外胎配合紧密,弹性好,强度高的免充气自行车内胎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免充气自行车内胎是以弹性微孔发泡体制成的实心圆环体,该弹性微孔发泡体是以橡胶、塑料为基料,或者仅以塑料为基料加入发泡剂、交联剂、硫化促进剂、稳定剂而成,其基料重量份数为100,其中橡胶含量为0~50份,塑料含量为10~100份,发泡剂含量为基料的2~5%,交联剂含量为基料的0.5~3%,硫化促进剂含量为基料的0.5~2%,稳定剂含量为基料的1~3%。上述橡胶可以用天然橡胶,顺丁橡胶,丁苯橡胶或乙丙橡胶,橡胶的优选用量为20~30份;塑料可用聚乙烯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体,也可以是聚乙烯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体混合使用,聚乙烯的用量一般为10~80份,优选用量为20~30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体的用量一般为20~90份,优选用量为50~70份;发泡剂通常用偶氮二甲酰胺(简称AC),其用量由制品(弹性微孔发泡体)的密度来决定,交联剂通常采用过氧化异丙苯(简称DCP),硫化促进剂可以用氧化锌,稳定剂一般可用硬酯酸、硬酯酸锌、硬酯酸铅、三盐基硫酸铅的任一种,或者也可将它们混合使用。
由弹性微孔发泡体制造自行车内胎的方法是先将基料加到塑炼机中进行塑炼,塑炼温度以100~130℃为宜,当塑炼达均匀后,加入稳定剂,硫化促进剂继续混炼至均匀,然后加入发泡剂再混炼到均匀,最后加交联剂混炼到均匀后,进行拉片,切粒,再由挤出机挤出成坯,然后将毛坯放入模具中热压发泡成型,热压发泡成型控制温度为150℃~180℃,最好为155℃~170℃,压力为0~3.0MPa(表),最好为1.0~1.5MPa(表),时间10~50分钟,最好20~35分钟,待热压发泡成型到规定时间后,即停止加热,当模具冷却到70℃以下脱模,即得成品。
最好使本发明车内胎的横截面与充气内胎放入外胎中充气后的横截面形状一致,以便内、外胎间能紧密配合,获更好弹性。
附表一,示出了构成本发明的各成份含量的几个具体实施例,其制作方法如同上述。工艺条件见表一。
附表二,为按表一实施例形成的弹性微孔发泡体的物性测定结果。
试验表明,由于本发明的内胎与外胎配合紧密,其弹性尤好,强度也高,此外,所用的弹性微孔发泡体材料比聚氨脂价廉,故使内胎成本大为降低,其成本不到聚氨脂制的内胎的一半。本发明可广泛用于各车辆内胎,特别是自行车内胎,将给用户带来极大方便。
表一<
>
权利要求
1.一种免充气内胎,尤其用于自行车的内胎,是实心圆环体,其特征在于它是以弹性微孔发泡体制成,该弹性微孔发泡体是以橡胶,塑料为基料,或者仅以塑料为基料加入发泡剂、交联剂、硫化促进剂、稳定剂而成,其基料重量份数为100,其中橡胶含量为0~50份,塑料含量为10~100份,发泡剂含量为基料的2~5%,交联剂含量为基料的0.5~3%,硫化促进剂含量为基料的0.5~2%,稳定剂含量为基料的1~3%。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内胎,其特征在于橡胶的含量为20~30份。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塑料是聚乙烯,或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体,或为聚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体混合使用。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免充气内胎,其特征在于聚乙烯含量为10~80份,优选含量为20~30份。
5.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免充气内胎,其特征在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体的含量为20~90份,优选含量为50~70份。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内胎,其特征在于它的横截面与充气内胎放入外胎中充气后的横截面形状相一致。
7.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免充气内胎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基料放到塑炼机中在100℃~130℃温度下塑炼,达均匀后,加入稳定剂,硫化促进剂继续混炼至均匀,然后加发泡剂混炼到均匀,最后加入交联剂再混炼到均匀后,进行拉片、切粒、挤出成坯、放入模具中热压发泡成型、脱模,其热压发泡温度为150℃~180℃,压力为0~3.0MPa(表)。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免充气内胎,其特征在于热压发泡温度为155℃~170℃。
9.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免充气内胎,其特征在于热压发泡的压力为1~1.5MPa(表)。
全文摘要
“免充气内胎及其制造工艺”涉及内胎特别是自行车的内胎及其制造方法。该内胎是以橡胶、塑料或者仅以塑料为基料,加入发泡剂、交联剂、硫化促进剂、稳定剂而成的弹性微孔发泡体为材料,经塑炼、混合、拉片、切粒、挤压成坯、热压发泡成型制成的实心圆环体。该内胎成本低,与外胎配合紧密,弹性足,强度高,使用时不必打气,也不怕扎破,给用户带来极大方便。本发明的内胎能广泛用于各种车辆。
文档编号B60C7/10GK1075119SQ9211312
公开日1993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1992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1992年11月11日
发明者王庆智, 翁约翰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