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置发动机前置水箱客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3381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后置发动机前置水箱客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整体设计中的发动机与水箱的分布位置,具体为一种后置发动机前置水箱客车。
近几年来,发动机后置式客车以其载荷分布合理、车内噪音低、视野开阔,乘坐舒适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但冷却系统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现在的客车是水箱布置在发动机的侧面,靠皮带轮驱动风扇强制散热,这种布置方式致使发动机及冷却系统工作条件较为恶劣,发动机本身由于冷却力度不够和车速风的冲击冷却作用不组,因而机体温度较高,为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散热器热负荷相对增大。另外,由于散热器进风口位于车体侧面,属整车负压区,且排风压力较高,从而造成散热不良,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动力性下降。有时会造成烧瓦、拉缸。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箱与发动机之间拉开距离,具有较好的散热、通风、冷却结构,自动冷却系的后置发动机前置水箱的客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水箱后是液压马达,液压马达后是控制阀,水箱、液压马达、控制阀在车体下的车头部位,安全阀在控制阀的后面液压泵的前面,发动机的前面是液压泵,一侧是油箱,安全阀在车体下的中部,液压泵、油箱、发动机在车体下的尾部,电源与控制阀、水温控制器是串联,液压马达、控制阀、安全阀、液压泵、油箱它们之间都是导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水温低于92℃时,水温控制器不导通,控制阀不动作,风扇不旋转,节省能源。发动机后置、水箱前置使发动机达到最有力的工作温度。结构简单、安装操作使用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体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器部件连接原理图。
1-水箱、2-液压马达、3-控制阀、4-安全阀、5-液压泵、6-油箱、7-发动机、8-导管、9-水温控制器、10-电源。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控制阀、水温控制器为购买的成品。水箱后是液压马达,液压马达后是控制阀,水箱、液压马达、控制阀在车体下的车头部位,安全阀在控制阀的后面液压泵的前面,发动机的前面是液压泵,一侧是油箱,安全阀在车体下的中部,液压泵、油箱、发动机在车体下的尾部,电源与控制阀、水温控制器是串联,液压马达、控制阀、安全阀、液压泵、油箱它们之间都是导管连接。当水箱温度大于92℃时,水温控制器导通,控制阀动作,风扇接通对发动机进行风冷;当温度低于92℃时,水温控制器断开,控制阀停止动作,风扇关闭。
权利要求一种后置发动机前置水箱客车,它是由水箱(1)、液压马达(2)、控制阀(3)、安全阀(4)、液压泵(5)、油箱(6)、发动机(7)、导管(8)、水温控制器(9)、电源(10)、车架、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前桥、后桥、前轮、后轮、转向机、手制动器组成,其特征在于水箱后是液压马达,液压马达后是控制阀、水箱,液压马达、控制阀在车体下的车头部位,安全阀在控制阀的后面液压泵的前面,发动机的前面是液压泵,一侧是油箱,安全阀在车体下的中部,液压泵、油箱、发动机在车体下的尾部,电源与控制阀、水温控制器是串联,液压马达、控制阀、安全阀、液压泵、油箱它们之间都是由导管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整体设计中的发动机与水箱的分布位置,具体为一种后置发动机前置水箱客车。其特点在于水箱后是液压马达,液压马达后是控制阀,水箱、液压马达、控制阀在车体下的车头部位,安全阀在控制阀的后面液压泵的前面,发动机的前面是液压泵,一侧是油箱,安全阀在车体下的中部,液压泵、油箱、发动机在车体下的尾部,电源与控制阀、水温控制器是串联,液压马达、控制阀、安全阀、液压泵、油箱它们之间都是导管连接。
文档编号B60K11/00GK2176926SQ9322003
公开日1994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28日
发明者徐克振, 张铁军, 张德仁, 吴鹏程, 周信, 于延锌, 陈振华 申请人:哈尔滨客车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