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7667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铸造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铸造轮,它是由轮毂、在同一轴上围绕该轮毂的轮缘和连结轮毂与轮缘的多个轮辐一体化成形构成的。
实公平4-51041号公报等公开过一种与铸造车轮有关的技术。
但是,如上所述以往的铸造轮,因为轮辐是沿轮毂与轮缘的圆周方向等间隔配置,所以轮辐相互间的间隔变得比较狭窄,维修圆盘闸等时,有时手难以进入,特别是在小型摩托车等小型车辆的车轮上,这种倾向很明显。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借鉴了相关情形的铸造轮,设法确保轮毂与轮缘之间有比较大的开口部分,既能使圆盘闸等的维修作业容易进行、又能不降低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铸造轮由轮毂、在同一轴上围绕该轮毂的轮缘和连结轮毂与轮缘的多个轮辐一体化成形构成,其特点是轮辐对由沿轮毂与轮缘的圆周方向相互接近的一对轮辐构成,将各轮辐对相互间的间隔设置成比分别构成这些轮辐对的轮辐相互间的间隔还要大,轮辐对沿前述圆周方向均等配置。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案,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之上,构成各轮辐对的一对轮辐是这样地设置在轮毂与轮缘之间的,即,随着与轮毂接近这些轮毂相互间的间隔变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前后轮用了本发明铸造轮的自动二轮车的侧面图。
图2是前轮用铸造轮的侧面图。
图3是图2中3-3线的剖面图。
图4是图2中4-4线的剖面图。
图5是后轮用铸造轮的侧面图。
图6是图5中6-6线的剖面图。
图1至6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前后轮用了本发明铸造轮的自动二轮车的侧面图,图2是前轮用铸造轮的侧面图,图3是图2中3-3线的剖面图,图4是图2中4-4线的剖面图,图5是后轮用铸造轮的侧面图,图6是图5中6-6线的剖面图。
首先在图1中,构成小型摩托车型的自动二轮车V具备的车体构架F的前部,用包含有前贷架19的前罩板20和包含有前内架21的前部后罩板22遮盖着,前轮叉5支承车体构架F的前端部,操纵手把H可使其左、右转向。在铸造轮11的外圈安装上轮胎21构成的前轮WF,由可动前挡泥板23遮盖,支承于前轮叉5的下端,在该前轮WF上装着包含有制动盘17以及卡钳式制动器18的圆盘闸BF。
车体构架F的后部由后罩板24遮盖,在后罩板24的上部设置了为将脚放在脚踏板25上的乘员的座位26。由发动机E和变速箱7组成的摆动装置S能上下自由摆动地支承于车体构架F的后部,左、右一对减振器6设置在该振动装置S与车体构架F之间。后轮WR是在铸造轮12的外圈安装上轮胎22构成的,它被从后罩板24延伸到后方的后挡泥板27遮盖,并被支承于变速箱7,在该后轮WR上装着鼓型车闸BR。而且在后轮WR的左侧、变速箱7的上部配设了空气过滤器8,在后轮WR的右侧配设了消音器9。
下面参照图2至图4,就前轮WF的铸造轮11加以说明,这种铸造轮11是用铝合金等轻合金铸造成一体,包括下列部分支承在前轮叉5的下端且能自由回转的轮毂111;在同一轴上围绕该轮毂111同时装着轮胎21的轮缘121;设置在轮毂111与轮缘121间的多个(比如3个)轮辐对131……。在轮毂111上为了安装圆盘闸BF的制动盘17,突设有多个(比如3个)安装凸台16(参照图2)。
各轮辐对131……是由沿轮毂111与轮缘121的圆周方向相互接近的成对轮辐141,151构成的,一方的轮辐141的横断面形状为向前轮WF的左侧开口的略呈U字状形状、另一方轮辐151其横断面形状为向前轮WF的右侧开口的略呈U字状形状。而且两轮辐141,151相对于轮毂111的半径方向向圆周方向一侧倾斜,同时随着这些轮辐141,151与轮毂111的接近,其相互间的间隔逐渐变小地设置在轮毂111与轮缘121之间,即略呈三角形状地设置在轮毂111与轮缘121之间。
而且各轮辐对131……沿轮毂111与轮缘121的圆周方向均等配设多处(比如3处),这些轮辐对131在相互间的间隔设置成比分别构成各轮辐对131……的两轮辐141,151相互间的间隔要大。
在图5与图6中,后轮WR的铸造轮12由铝合金等轻合金铸造成一体,它由如下部分构成可容纳鼓型车闸BR的轮毂112;在同一轴上围绕该轮毂112同时装着轮胎22的轮缘122;设置在轮毂112与轮缘122间的多个(比如3个)轮辐对132……各轮辐对132……分别由沿轮毂112与轮缘122的圆周方向互相接近的一对轮辐142,152构成。而且一方的轮辐142的横断面形状为向后轮WR的左侧开口略呈U字状形状,另一个轮辐152其横断面形状为向后轮WR的右侧开口略呈U字状形状。两轮辐142,152随着与轮毂112的接近其相互间的间隔逐渐变小地设置在轮毂112与轮缘122之间。
而且各轮辐对132……沿轮毂112与轮缘122的圆周方向均等配设在多处(比如3处),这些轮辐对132……相互间的间隔设置成比分别构成各轮辐对132……的两轮辐142,152相互间的间隔要大。
接着对该实施例的作用加以说明。在铸造轮11,12上,连结在轮毂111,112与轮缘121,122间的多个轮辐141,151;142,152,构成组合成相互接近的一对轮辐141,151;142,152而成的多数组轮辐对131……,132……,因为各轮辐对131……,132……相互间的间隔设置成比轮辐141,151;142,152相互间的间隔要大,且各轮辐对131……,132……沿圆周方向均等配置,所以能确保轮的刚性,同时能确保在各轮辐对131……,132……相互间有较大的开口部分,能容易地进行圆盘闸BF和鼓型闸BR等的维修作业。
而且因为构成轮辐对131……,132……的一对轮辐141,151;142,152,是由向车轮的左右两侧开口的略呈U字状形状,所以能谋求轻量化并能提高刚性,并且因为轮辐141,151;142,152略呈三角形地设置在轮毂111,122与轮缘121,122之间,所以依靠这一点也能提高刚性。
以上详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而且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轮辐对不是限定为3组,也可以在轮毂与轮缘间沿圆周方向设置4处。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方案1所述的发明,因为由沿轮毂与轮缘的圆周方向相互接近的一对轮辐构成的轮辐对沿圆周方向均等配置,且将轮辐对相互间的间隔设置成比分别构成这些轮辐对的轮辐相互间的间隔还要大,所以能确保轮毂与轮缘间有比较大的开口部分,从而能提高安装在车轮上的圆盘闸的维修性,且能确保车轮有足够的刚性。
而且根据本发明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本发明方案1的基础之上,因为构成各轮辐对的一对轮辐,随着与轮毂的接近这些轮辐相互间的间隔变小地配置设置在轮毂与轮缘之间,所以将两轮辐配置成三角形形状,能提高轮的刚性。
权利要求
1.一种铸造轮,它由轮毂(111,122)、在同一轴上围绕该轮毂(111,112)的轮缘(121,122)以及连结在轮毂(111,112)与轮缘(121,122)间的多个轮辐(141,151;142,152)构成一体,其特征在于由沿轮毂(111,112)与轮缘(121,122)的圆周方向相互接近的成对的轮辐(141,151;142,152)构成多个轮辐对(131,132),将各轮辐对(131,132)相互间的间隔设置成比分别构成这些轮辐对(131,132)的轮辐(141,151;142,152)相互间的间隔大,前述轮辐对沿前述圆周方向均等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轮毂(111,112)与轮缘(121,122)之间的、构成各轮辐对(131,132)的成对轮辐(141,151;142,152)相互间的间隔随着与轮毂(111,112)的接近而变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铸造轮,它由轮毂、在同一轴上围绕该轮毂的轮缘以及连结在轮毂与轮缘间的多个轮辐一体化成型,一方面确保轮毂与轮缘间有比较大的开口部分,提高圆盘闸等的维修性,同时确保车轮的刚性。多个轮辐对1文档编号B60B3/02GK1140666SQ9611063
公开日1997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1996年7月9日 优先权日1995年7月18日
发明者冈崎泰典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