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空气悬架用板簧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1177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的空气悬架用板簧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空气悬架用板簧安装结构,它是将前端形成的卷耳部安装在车架上所设置的角撑板上,将后端安装在车架上所设置的气垫下部的。
以前、已知的车辆悬架装置是把板簧和气垫组合的空气悬架。由于这个空气悬架通过组合气垫,与金属弹簧方式相比,能较低设定弹簧上共振点,而且能吸收细微的振动,因而能提高乘坐的舒适感。
虽然这种空气悬架是将板簧的前端部安装在车架上所设置的角撑板上,后端安装在车架上所设置的气垫的下部,但根据板簧支持轮轴的位置,大致可区别为上悬架方式和悬挂方式。
由于上悬架方式是使板簧的中间部配置在轮轴的上部而将板簧安装在轮轴上,板簧的后端部位于车轴后方的气垫下部,因而板簧的后部在轮轴的后方折弯成曲臂状。
另一方面,图3所示的悬挂方式是使板簧2的中间部配置在车轴3的下部而将板簧2安装在车轴3上的。用这个悬挂方式,板簧2的前部向上方弯曲地形成,支持车轴3的板簧2的后部仍保持原状地向后方延长并安装在气垫4的下部。因此,不必将板簧2的后部加工成弯曲状,悬挂方式与上悬架方式相比较,有比较便宜的特点。
虽然有时根据车辆重量将板簧2多层重叠使用,但在如图所示地把2层板簧2重叠时,则是使上侧和下侧的板簧8、9的前端位于固紧在车架6上的角撑板7的销7a下部,通过折回到销7a的上侧而形成卷耳部8a、9a。这样,由于上侧的板簧8使主要的荷重传递给销7a,因而把上侧的板簧8保持原状地延伸到后方,将它的后端部8b安装在气垫4的下部。
但是,当车辆的后轴上采用悬挂方式的空气悬架时,有倾向于过度转向的问题。即、为了将板簧2的前部向上方弯曲地形成,当把板簧2的中间部仍按原样配置在车轴3的下部时,车轴3的中心就位于比板簧2的前端部低。当车架6在这状态下进行上下移动时,板簧2以卷耳部8a、9a为支点进行摆动,车轴3根据图3的点划线所示轨迹R移动,由这移动使车轴3更向车辆前后方向移动。这样,在车辆进行例如左转弯时,由离心力的作用使右侧车高降低而左侧车高上升。因此,车高上升的车轴3的左侧比车高降低的车轴3的右侧更向车辆前方移动,就产生使整个车轴3向左转弯倾斜的问题。
为了解决车轴的中心处于接近板簧前端部的高度的问题,曾提出过这样的方案,即、把安装板簧2的前端的角撑板7加大并向车架6下方延伸,使板簧2的前端下降到车轴3的中心,或者如图3所示,在板簧2和车轴3之间设置把车轴3抬起的插件5,使车轴3的中心上升。但是,把角撑板7增大和设置插件5会使车辆重量增大,设置插件5还会使安装工时增加,使生产率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减少过度转向趋势的悬挂方式的空气悬架用板簧的安装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生产率且廉价的空气悬架用板簧的安装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空气悬架用的板簧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1板簧13和比第1板簧13长的第2板簧14上下重叠;在第1和第2板簧13、14的前端部形成的卷耳部13a、14a安装在车架16上所设置的角撑架17上;下侧的所述第2板簧14的后端14b安装在前述车架16上所设置的气垫11的下部;将上侧的上述第1板簧(13)的后部或中间部配置在车轴21下部,把上述第1和第2板簧13、14安装在上述车轴21上。
本发明的空气悬架用的板簧安装结构如

图1所示,第1板簧13和比第1板簧13长的第2板簧14上下重叠,在第1和第2板簧13、14的前端部形成的卷耳部13a、14a安装在车架16上所设置的角撑板17上,下侧的第2板簧14的后端14b安装在车架16上所设置的气垫11的下部,将上侧的第1板簧13的后部或中间部配置在车轴21下部地把第1和第2板簧13、14安装在车轴21上。
通过将2层板簧重叠,把比第1板簧13长的下侧第2板簧14后端14b安装在气垫11的下部,将上侧的第1板簧13的后部或中间部配置在车轴21下部地将第1和第2板簧13、14安装在车轴21上,不用以前的插件就可使车轴21的中心上升。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是把2层板簧重叠,把比上侧第1板簧长的下侧第2板簧的后端安装在气垫的下部,把上侧第1板簧的后部或中间部配置在车轴的下部地将第1和第2板簧安装在车轴上,因而能不用以前的插件、能使车轴的中心上升。结果,能使车轴的中心接近板簧的前端部的高度位置,能减少过度转向的趋势。
由于本发明不加大安装板簧前端的角撑板、或者不在板簧和车轴之间设置抬高车轴的插件就可将车轴的中心接近板簧前端部所处高度位置,因此能防止角撑板增大或因设有插件而引起生产工时数增加,而且能制成便宜的空气悬架用的板簧安装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板簧安装结构的空气悬架侧视图。
图2是表示上述的板簧安装结构的空气悬架斜视图。
图3是表示以前的与图1对应的图。
下面,参照着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空气悬架是把气垫11和板簧12组合的。板簧12是2层重叠构成,将第1板簧13和比第1板簧13长的第2板簧14上下重叠,以取得较大的弯曲强度。在第1和第2板簧13、14的前端部分别形成卷耳部13a、14a,在车架16上紧固着角撑板17,上述卷耳部13a、14a枢支在角撑板17的销17a上。
另一方面,气垫11设置在角撑板17后方的车架16上。气垫11是如图所示波纹管式的,它的上侧的上安装部11a紧固在安装配件18上,而这安装配件18是固紧在车架16上的;气垫下侧的下安装部11b由螺钉19拧紧在第2板簧14的后端14b上。
车轴21处于比板簧12的中央部稍后的部位,第1板簧13的中间部配置在车轴的下部,借助垫片22、由U字形螺柱23系紧固定。从垫片22伸出地设有杆22a(参照图2),减震器24的下端24a安装在杆22a上。减震器24的上端24b(参照图1)安装在车架16上。这个减震器24与车轴21的上下移动一起进行上下移动,使车轴的上下振动衰减。
平衡箱26借助气管26a与气垫11的上安装部11a连通地设置,在车架16上设有车高调整阀27(参照图1)。车高调整阀27通过杆27a、由连扦27b与车轴21相连接。车高调整阀27是根据车轴21相对于车架16的位移、通过把平衡箱26内的压缩空气供到气垫11内或者排出而将车高经常保持一定。
在第2板簧14的后端14b和气垫11的下安装部11b之间设有横向构件28,它连接左右的第2板簧14,横向杆29的一端29a安装在这个横向构件28上。横向杆29的另一端29b(参照图2)借助销32安装在固定构件31上,而固定构件31固紧在车架16上。横向杆29支承板簧12相对车架16的横向荷重。
由于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空气悬架用板簧的安装结构中,板簧12是2层重叠的,因而能有较大的弯曲强度。由于把比上侧第1板簧13还长的下侧第2板簧14的后端14b安装在气垫11的下部,把上侧第1板簧13的中间部配置在车辆21的下部地将第1和第2板簧13、14安装在车轴21上,因而,与图3所示的以前把上侧板簧8配置在车轴3的下面、把上侧板簧8的后部安装在气垫4下部的情况相比,使车轴21的中心上升了。因此,即使在通常行驶时,车轴21上下振动,板簧12以卷耳部13a、14a为支点而振动的情况下,也能把车轴21朝车辆前后方向的移动量缩小到比以前小。
在本发明中,上侧第1板簧13的后端部没安装在气垫11的下部,由它的卷耳部13a将主要的载荷传递到角撑板17的销17a上,但是,由于上侧第1板簧13和后端部14b安装在气垫11下部的下侧第2板簧由U字形螺栓23成一体地安装在车轴21上,因而不会降低由第1和第2板簧构成的板簧12的弯曲强度。
权利要求
1.空气悬架用的板簧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1板簧(13)和比第1板簧(13)长的第2板簧(14)上下重叠;在第1和第2板簧(13、14)的前端部形成的卷耳部(13a、14a)安装在车架(16)上所设置的角撑架(17)上;下侧的所述第2板簧(14)的后端(14b)安装在前述车架(16)上所设置的气垫(11)的下部;将上侧的上述第1板簧(13)的后部或中间部配置在车轴(21)下部,把上述第1和第2板簧(13、14)安装在上述车轴(21)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能减少过度转向、提高生产率、廉价的空气悬架用的板簧安装结构,其中,第1板簧和比第1板簧长的第2板簧上下重叠,在第1和第2板簧的前端部形成的卷耳部安装在车架上所设置的角撑架上,下侧第2板簧的后端安装在车架上所设置的气垫的下部,将上侧的第1板簧的后部或中间部配置在车轴下部地把第1和第2板簧安装在车轴上。
文档编号B60G11/32GK1207991SQ98103469
公开日1999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3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8日
发明者小林义典 申请人:日野汽车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