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车用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1473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轮车用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小型摩托车等的合适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这种小型摩托车的左右把手上分别设有制动用的手柄。
大多数小型摩托车等双轮车采用无级变速装置,因此一般没有离合器操纵杆,而是在其左右把手上分别设置有制动用的手柄。
众所周知,这种现有技术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例如由以下部件构成设在左侧把手上的左手柄;设在右侧把手上的右手柄;前制动器,它通过右手柄的回转对前轮进行制动;后制动器,它通过左手柄的回转对后轮进行制动。
另外,这种现有技术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通过握住右手柄并使其回转,而使前制动器动作,对前轮进行制动。通过握住左手柄并使其回转,而使后制动器动作,对后轮进行制动。因此,通过适当地回转操作左右手柄,可以对前轮、后轮进行制动从而使车辆减速或停止。
但是,所述的现有技术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是这样的结构,即通过操作右手柄对前制动器给以制动力,通过操作左手柄对后制动器给以制动力。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为了缩短制动距离,必须调整前制动器的制动力和后制动器的制动力,使其适当平衡,因此操作手柄时很困难。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研制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双轮车用制动装置,当操作左手柄时对前制动器和后制动器分别给予制动力,这样,可以提高操作性能和制动能力。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一种双轮车用制动装置由以下构件构成罩,它安装在车身上;回转杆,它设在所述罩上,相对于所述罩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作为回转支点,并以枢轴支承在罩上;第1连接杆,它以与所述回转杆相垂直的状态配置在所述罩上,它的沿长度方向穿设的长孔结合在所述回转杆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同时与设在右把手上的右手柄相连接进行牵拉操作;均衡部件,它以与所述回转杆相平行的状态配置在所述罩上,它在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与设在左把手上的左手柄相连接进行牵拉操作;第2连接杆,它以与该均衡部件和回转杆相垂直的状态进行配置,以枢轴方式支承在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一侧或另一侧之中的任意一侧,同时沿长度方向穿设的长孔结合在所述回转杆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前制动器,它用于对前轮给予制动力;后制动器,它用于对后轮给予制动力;第1连接构件,它将所述回转杆长度方向中间位置和前制动器之间连接起来;第2连接构件,它将所述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一侧或另一侧之中的任意一侧和后制动器之间连接起来。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握住右手柄并使其回转时,牵拉第1连接杆而使回转杆回转,与该回转杆连接的第1连接构件便动作,于是对与该第1连接构件相连接的前制动器给予制动力。这时,由于第1连接杆和第1连接构件分别连接在回转杆长度方向中间位置上,通过右手柄的回转产生的牵拉力几乎直接从第1连接杆传递给第1连接构件,故右手柄的操作量可完全用于对前制动器给予制动力。
另外,握住左手柄并使其回转时,牵拉操作均衡部件,通过与该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一侧或另一侧之中的任一侧相连接的第2连接构件,对后制动器给予制动力。同时,通过与所述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连接的第2连接杆,使回转杆回转,于是根据该回转杆的回转,第1连接构件动作,对前制动器给予制动力。
本发明的另一种双轮车用制动装置由以下构件构成主作动缸罩,它的内部设有推压制动液用的、在轴向上可移动的活塞,用于对前制动器给予制动力;回转杆,它夹着所述主作动缸罩的轴线而位于其两侧配置,该回转杆长度方向的一侧作为回转支点,并以枢轴方式支承在所述主作动缸罩上;第1连接杆,它以与所述回转杆相垂直的状态配置在所述主作动缸罩上,该第1连接杆的沿轴向穿设的长孔结合在回转杆的中间位置上,同时与设在右把手上的右手柄连接而进行牵拉操作;均衡部件,它以与所述回转杆相平行的状态配置在所述主作动缸罩上,它在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与设在左把手上的左手柄相连接而进行牵拉操作;第2连接杆,它以与所述均衡部件和回转杆相垂直的状态进行配置,以枢轴方式支承在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上,同时它的沿轴向穿设的长孔结合在所述回转杆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上;推动构件,它设在所述回转杆的中间位置和所述主作动缸罩内的活塞之间,用于推动该活塞;连接体,它将所述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一侧和后制动器之间连接起来。
根据这样的构成,为了使安装在车身上的罩对前制动器给予制动力,可由内部设有推压制动液用的、可在轴向上移动的活塞的主作动缸罩兼做所述罩,当握住右手柄并使其回转时,牵拉第1连接杆而使回转杆回转,并通过连接在该回转杆上的推动构件推动主作动缸罩内的活塞,于是该活塞推压制动液,通过该制动液压对前制动器给予制动力。这时,第1连接杆和推动构件分别连接在回转杆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通过右手柄的回转而产生的拉力几乎直接从第1连接杆传递给推动构件,因此右手柄的操作量可完全用于直接对前制动器给予制动力。
另外,握住左手柄、并使其回转时,牵拉操作均衡部件,通过连接在该均衡部件长度方向一侧上的连接体对后制动器给予制动力。同时,通过连接在所述均衡部件长度方向另一侧的第2连接杆使回转杆回转,因此可根据该回转杆的回转,由推动构件推动主作动缸罩内的活塞,对前制动器给予制动力。
另一方面,由于向前制动器供给制动液压的主作动缸的罩,是作为安装回转杆,连接体等用的主作动缸罩而使用的,故可省掉另外需要的罩。
又,由于将回转杆夹着主作动缸罩的轴线、配置在两侧,而且回转杆和均衡部件以平行状态配置,用第2连接杆将回转杆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和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连接起来,因此可有效地利用主作动缸罩的宽度,并可在轴向上重叠地配置回转杆和均衡部件,可减小安装回转杆、均衡部件所需要的空间。
另外,本发明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是这样构成的,回转杆由安装部、第1杆部和第2杆部形成叉形状,其中安装部位于长度方向的一侧,它安装在主作动缸罩上,可进行回转;第1杆部从所述安装部、并在主作动缸罩的外周侧延长到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第2杆部隔着主作动缸罩而在第1杆部相对侧延长到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将第1连接杆连接在所述第1杆部上,将第2连接杆连接在所述第2杆部上。
根据这样的构成,当牵拉第1连接杆时,回转杆的第1杆部和第2杆部以安装部作为回转支点而进行回转,当牵拉第2连接杆时,回转杆的第1杆部和第2杆部也以安装部作为回转支点而进行回转。
另外,可以将第1连接杆和把该第1连接杆连接在右手柄上的制动器钢丝等独立地配设在第1杆部侧,将均衡部件、第2连接杆及把该第2连接杆连接在左手柄上的钢丝等独立地配设在第2杆部侧。
另外,将推动构件作成在与活塞的轴线相垂直的方向上配设的推动销,可以减小推动销在主作动缸罩的轴向上的组装尺寸。
另外,通过将推动销的两端支承在回转杆的第1杆部和第2杆部上的结构,利用推动销连接第1杆部和第2杆部,可提高该第1杆部、第2杆部间的强度。
又,在主作动缸罩上是这样设置均衡部件止动面的,即用左手柄以大的力牵拉均衡部件时,均衡部件止动面便触接该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而限制其移动。
根据这样的构成,例如在因制动液的泄漏等而不能使用前制动器的状态下,当用左手柄牵拉均衡部件时,由于该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触接在均衡部件止动面上,因此可以以该触接点为支点而使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一侧回转,这样可以利用左手柄牵拉操作连接在均衡部件长度方向一侧上的连接体,对后制动器给予制动力。
另外,后制动器由圆筒式制动器构成,在主作动缸罩上是这样设置止动构件的,即通过圆筒式制动器内的弹簧力使该止动构件触接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一侧而限制该均衡部件的回转。这样,通过圆筒式制动器内的弹簧力,在均衡部件触接止动构件的状态下,可对该均衡部件进行定位。
又,将回转杆一侧的回转支点和推动构件的连接位置之间的长度,与回转杆一侧的回转支点和第2连接杆的连接位置之间的长度之比率,设定为约1∶1.3~1∶2.5。
根据这样的构成,当用左手柄牵拉操作均衡部件、通过第2连接杆使回转杆回转时,为了使该回转杆回转,虽然需要比第1连接杆大1.3-2.5倍的行程,但相应地可以用大的力使设在第1连接杆附近的推动构件动作,可以对前制动器给予所希望的制动力。
另外,将均衡部件与左手柄的连接位置和连接体的连接位置之间的长度尺寸,与均衡部件与左手柄的连接位置和第2连接杆的连接位置之间的长度尺寸之比率,设定为约1∶2-1∶3。
根据这样的构成,当用左手柄牵拉操作均衡部件时,连接在左手柄连接位置附近的连接体产生大的动作,对后制动器给予大的制动力。这时,在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在比所述连接体的连接位置还要远2-3倍的位置上所连接的第1连接杆也受到小的拉力,通过该第1连接杆使回转杆回转,并使推动构件动作,因此对前制动器也给予制动力。
本发明的又一种双轮车用制动装置由以下构件构成罩,它安装在车身上;主作动缸,它的内部设有推动制动液用的活塞,用于对前制动器给予制动力;回转杆,它夹着所述罩的轴线而位于其两侧配置,将长度方向的一侧作为回转支点,以枢轴支承在该罩上;第1连接杆,它以与该回转杆相垂直的状态配置在所述罩上,沿长度方向穿设的长孔结合在该回转杆的中间位置上,同时与设在右把手上的右手柄连接进行牵拉操作;均衡部件,它以与所述回转杆相平行的状态配置在所述罩上,在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与设在左把手上的左手柄连接进行牵拉操作;第2连接杆,它以与该均衡部件及回转杆相垂直的状态配置,以枢轴支承在该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同时沿长度方向穿设的长孔结合在所述回转杆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上;推动构件,它设在所述回转杆的中间位置和所述主作动缸内的活塞之间,用于推动该活塞;连接体,它将所述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一侧和后制动器之间连接起来。这种双轮车用制动装置是这样构成的,即将所述推动构件设在距离所述回转杆的回转支点在长度方向上为规定尺寸的位置上,使设在所述主作动缸内的活塞的轴线位于所述推动构件通过所述回转杆而回转时的切线上。
根据这样的构成,当握住右手柄并使其回转时,牵拉第1连接杆,使回转杆回转,通过连接在该回转杆上的推动构件推动主作动缸内的活塞,因此通过该活塞推压制动液,利用该制动液压对前制动器给予制动力。这时,第1连接杆和推动构件分别连接在回转杆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通过右手柄的回转而产生的拉力几乎直接从第1连接杆直接传递给推动构件,因此右手柄的操作量可原封不动地对前制动器给予制动力。
另外,当握住左手柄并使其回转时,牵拉操作均衡部件,通过连接在该均衡部件长度方向一侧上的连接体对后制动器给予制动力。同时,通过连接在所述均衡部件长度方向另一侧上的第2连接杆使回转杆回转,因此根据该回转杆的回转,由推动构件推动主作动缸内的活塞,对前制动器给予制动力。
又,使设在主作动缸内的活塞的轴线位于推动构件通过回转杆而回转时的切线上,因此通过在轴向上牵拉回转杆,并使其回转时,可使这时的力有效地作用于主作动缸内的活塞上。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的整体构造图;图2是表示图1中的主气缸罩内部的具体构造的纵断面图;图3是图1中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安装在车体上时,从前侧表示其具体构造的正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的左侧视图;图5是图3所示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的后视图;图6是图3所示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的仰视图;图7是在从作动缸孔泄漏制动液的状态下,与从表示操作左手柄的图3同样的位置看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的正视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的整体构造图;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的具体构造之正视图;图10是从表示回转杆、第1连接杆、第1制动器驱动钢丝、右制动器钢丝连接状态的图9的箭头Ⅲ-Ⅲ方向看的断面图;图11是从表示回转杆在罩子上的安装状态的图9中的箭头Ⅳ-Ⅳ方向看的断面图;图12是从表示均衡部件、第2制动器驱动钢丝、左制动器钢丝连接状态的图9中的箭头Ⅴ-Ⅴ方向看的侧视图;图13是在第1制动器驱动钢丝断了的情况下,从与表示操作左手柄的状态的图9同样的位置看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的正视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的整体构造图。
下面,根据图1-图7对本发明实施例1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详细地进行说明。实施例1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是将盘形制动器设在前轮上、将圆筒式制动器设在后轮上的情况。
1是左手柄,它设置在位于驾驰员左手侧的左把手2上,3是右手柄,它设置在位于驾驰员右手侧的右把手4上,通过握住左右手柄1、3并使其回转,可使前盘形制动器5、后圆筒式制动器6动作。
5是设在前轮(图中未示出)上的前盘形制动器,该前盘形制动器5通过制动器软管5A与主作动缸罩11的软管连接口22相连接。另外,前盘形制动器5通过活塞20推压主作动缸罩11内的制动液,从而利用制动器软管5A所供给的液压而动作,对前轮进行制动。
6是设在后轮(图中未示出)上的后圆筒式制动器,该后圆筒式制动器6是通过牵拉所述制动器驱动钢丝37而动作,对后轮进行制动的。
11是安装在双轮车的车身(图中未示出)上的主作动缸罩,该主作动缸罩11是采用铝材料等制成铸件形成的,其内部如图2所示,以该主作动缸罩11的轴线O-O为中心的向上下方向伸长的作动缸孔12是朝下开口形成的。并且轴线O-O位于所述推动销83通过回转杆23而回转时的切线上。
在此,在对主作动缸罩11的外周形状进行说明时,将该主作动缸罩11安装在车身上时的前侧、即图3所示的面作为主作动缸罩11的前侧,并且将图3的上侧、下侧、左侧、右侧作为主作动缸罩11的上侧、下侧、左侧、右侧,对其它图进行说明时也如此。
首先,在主作动缸罩11的前侧,如图3、图4所示,位于上侧的靠左侧突出地设有前侧托架13,在该前侧托架13的右侧形成插通孔13A,该插通孔13A用于插通左制动器钢丝34的套管34B。另外,前侧托架13的左侧朝下弯曲,其下端面成为与所述均衡部件31的圆弧状突部31D相触接的均衡部件止动面13B。
另外,在主作动缸罩11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位突出地设有中间托架14,它用于支承制动器驱动钢丝37的套管37B。在此,中间托架14的上端面成为止动面14A,该止动面14A构成止动构件,该止动构件是通过后圆筒式制动器6内的弹簧力而碰在由制动器驱动钢丝37牵拉的均衡部件31的一侧,对该均衡部件31进行定位的。
另外,在和前侧托架13夹着轴线O-O的主作动缸罩11的后侧,如图5所示,位于上侧的靠左侧处突出地设置后侧托架15,后述右制动器钢丝36的套管36B以插通在插通孔15A中的状态安装在该后侧托架15上。
在主作动缸罩11的下侧,位于右侧面设有可回转地安装回转杆23用的杆安装部16,位于左侧面设有固定后述拉簧38用的2个固定突起17、17。另外,在主作动缸罩11的下侧,设有在前后方向上贯穿作动缸孔12的方形的销插通槽18,该销插通槽18允许由推动销33在内推动活塞20。
另外,在主作动缸罩11上,位于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位设有筒状的软管安装部19,该软管安装部19与后述的中继软管40连接,如图2所示,该软管安装部19内与作动缸孔12连通。
20是以轴线O-O为中心、在轴向上可移动地插在主作动缸罩11的作动缸孔12内的活塞,该活塞20被插在作动缸孔12开口侧的由树脂材料构成的筒体21顶住。并且,活塞20通过推动销33的推动而推压作动缸孔12内的制动液,再通过与软管连接口22连接的制动软管5A向前盘形制动器5输送液压。
23是回转杆,它位于主作动缸罩11下侧,两侧夹着轴线O-O而沿左右方向延长设置。该回转杆23如图6所示,由安装部24、第1杆部25及第2杆部26形成叉形状。其中安装部24位于长度方向的一侧,呈コ字状弯曲;第1杆部25从所述安装部24在主作动缸罩11的后侧延长到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第2杆部26隔着主作动缸罩11而在该第1杆部25的相反侧即前侧延长到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另外,所述安装部24上设有螺栓插通孔24A,该安装部24通过插通在螺栓插通孔24A中的螺栓27和螺母28可回转地枢轴式支承在杆安装部16上。又,安装部24上一体地设有止动突起24B,该止动突起24B用于与杆安装部16相触接,止动突起24B是限定活塞20的最突出位置的,它减轻作用于由树脂材料构成的筒体21上的负荷,防止该筒体21损伤。另外,第2杆部26的尺寸比第1杆部25要长。
另外,所述第1杆部25的前端侧设有第1杆连接孔25A,该第1杆连接孔25A用于连接后述第1连接杆29,所述第2杆部26的前端侧设有第2杆连接孔26A,该第二杆连接孔26A用于连接后述第2连接杆32。又,在第1杆部25、第2杆部26的长度方向中间位置上设有用于插入推动销33的销嵌插孔25B、26B。虽然第1杆连接孔25A设在第1杆部25的前端侧,但由于第2杆部26的尺寸比第1杆部25要长,因此相对于回转杆23的全长来说,第1杆连接孔25A位于回转杆的中间位置。
在此,第1杆连接孔25A设置在距离作为回转杆23的回转支点即螺栓插通孔24A中心的尺寸(长度尺寸)为L1的位置上,销嵌插孔25B、26B设置在与螺栓插通孔24A的中心相距尺寸为L2的位置上,第2杆连接孔26A设置在与螺栓插通孔24A的中心相距L3的位置上。并且螺栓插通孔24A与第1杆连接孔25A之间的距离L1,螺栓插通孔24A与销插孔25B、26B之间的距离L2为相近尺寸,该距离尺寸L1、L2与螺栓插通孔24A和第2杆连接孔26A之间的距离L3的比率设定为例如约1∶1.3-1∶2.5的范围,最好设定为1∶1.8左右。
29是位于主作动缸罩11内的后侧的第1连接杆,它与回转杆23垂直,是沿着上下方向配设的,在该第1连接杆29的靠近下侧处设有沿着主作动缸罩11轴向延长的长孔29A。另外,在第1连接杆19的上端部设有钢丝连接孔29B,该孔用于连接右制动器钢丝36的钢丝主体36A。并且第1连接杆29的长孔29A通过销30与第1杆连接孔25A连接,该第1杆连接孔25A是在回转杆23的第1杆部25上形成的。
31是均衡部件,它位于主作动缸罩11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位,是以自由状态设置的,该均衡部件31与回转杆23相平行,并且配设在重叠于回转杆23上方的位置。另外,在均衡部件31上设有钢丝连接孔31A、钢丝连接孔31B及杆连接孔31C,其中钢丝连接孔31A位于长度方向中间部位,它与左制动器钢丝34的钢丝主体34A相连接;钢丝连接孔31B位于长度方向的一侧,它与制动器驱动钢丝37的钢丝主体37A相连接;杆连接孔31C位于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它与第2连接杆32相连接。又,在均衡部件31的另一侧设有圆弧状突部31D,当前盘形制动器5侧失灵时,该圆弧状突部31D与前侧托架13的均衡部件止动面13B相触接。
在此,与后圆筒式制动器6相连接的钢丝连接孔31B配设在与钢丝连接孔31A相距尺寸(长度尺寸)为L4的位置上,该钢丝连接孔31A与左制动器钢丝34相连接,与回转杆23侧相连接的杆连接孔31C,配设在与钢丝连接孔31A相距尺寸为L5的位置上。并且,钢丝连接孔31A和钢丝连接孔31B之间的距离尺寸L4与钢丝连接孔31A和杆连接孔31C之间的距离L5之比率,设定为例如约1∶2-1∶3的范围,最好设定为1∶2.7左右。
32是第2连接杆,它与回转杆23、平稳梁31相垂直,与第1连接杆29相平行地配置,在该第2连接杆32的靠下侧处穿设有长孔32A,该长孔32A沿着主作动缸罩11的轴向延长。并且,第2连接杆32的上端侧通过销30与设在均衡部件31长度方向另一侧的杆连接孔31C相连接,长孔32A通过销30与设在第2杆部26长度方向另一侧的第2杆连接孔26A相连接。
33是推动销,它构成推动构件,该推动构件设在回转杆23的第1杆部25与第2杆部26之间。该推动销33是与轴线O-O相垂直、沿前后方向伸长的圆柱状的销,其两侧被支承在第1杆部25的销嵌插孔25B、第2杆部26的销嵌插孔26B内。另外,推动销33长度方向中央部位为呈圆弧状鼓出的圆弧面部33A,该圆弧面部33A是推动活塞20的部位,即使推动销33产生倾斜时,也能沿着轴向笔直地推动活塞20。
在此,活塞20、回转杆23、第1连接杆29、均衡部件31、第2连接杆32、推动销33等一体地组装在主作动缸罩11上,构成双轮车用制动装置的一个部件单元。
34是左制动器钢丝,该左制动器钢丝34由钢丝主体34A和套管34B构成,其中钢丝主体34A的一端侧与左手柄1相连接,另一端侧与均衡部件31的钢丝连接孔31A相连接;套管34B设在钢丝主体34A的外周侧,该套管34B的另一端外周侧上形成螺纹部34B1。另外,套管34B的所述另一端插入前侧托架13的插通孔13A,用2个螺母35、35安装在该前侧托架13上,位置可调整。
36是右制动器钢丝,该右制动器钢丝36如图5所示,由钢丝主体36A和套管36B构成,其中钢丝主体36A的一端与右手柄3相连接,另一端与第1连接杆29的钢丝连接孔29B相连接;套管36B设在该钢丝主体36A的外周侧,在该套管36B的另一端外周侧上形成螺纹部36B1。另外,套管36B的所述另一端插入后侧托架15的插通孔15A,用2个螺母35、35安装在后侧托架15上,位置可以调整。
37是成为连接体的制动器驱动钢丝,该制动器驱动钢丝37由钢丝主体37A和设在该钢丝主体37A外周侧的套管37B构成,其中钢丝主体37A的一端与均衡部件31的钢丝连接孔31B相连接,另一端与后圆筒式制动器6相连接;套管37B的一端以定位状态嵌合在中间托架14上。
38、38是设在止动突起17、17与均衡部件31、第1连接杆29之间的拉簧,所述各拉簧38是用于防止左手柄1、右手柄3产生晃荡的。
另外,39是贮液箱,它通过中继软管与主作动缸罩11的软管安装部19相连接,在该贮液箱39内装入规定量的制动液,该贮液箱39安装在通过肉眼从外部可以确认制动液量的位置上。
本实施例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下面,对各钢丝34、36、37的安装顺序和各部分的调节方法加以说明。
首先,将制动器驱动钢丝37的钢丝主体37A连接在均衡部件31的钢丝连接孔31B上,将套管37B安装在中间托架14上。然后,将左制动器钢丝34的钢丝主体34A连接在均衡部件31的钢丝连接孔31A上,用螺母35将套管34B安装在前侧托架13上。另外,将右制动器钢丝36的钢丝主体36A连接在第1连接杆29的钢丝连接孔29B上,用螺母35将套管36B安装在后侧托架15上。
这样地安装各钢丝34、36、37的话,第1连接杆29的长孔29A和销30之间、第2连接杆32的长孔32A和销30之间没有间隙,并且通过拧在套管34B上的螺母35,调整左制动器钢丝34的钢丝主体34A的突出量,直至达到这样的位置,即通过后圆筒式制动器6内的弹簧力的作用,均衡部件31碰在中间托架14的止动面14A上。这样,各部分不产生晃荡现象,并且可以使制动器操作时的应答性能好。
下面,对按所述顺序安装了各钢丝34、36、37的制动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握住右手柄3并使其回转时,则通过右制动器钢丝36沿箭头所示A方向牵拉第1连接杆29。这样,回转杆23便沿箭头所示B方向回转,通过安装在该回转杆23上的推动销33,活塞20被沿箭头A方向推动,因此由该活塞20推压作动缸孔12内的制动液,该液压使前盘形制动器5动作,对前轮进行制动。
这时,由于第1连接杆29、推动销33连接在距作为回转支点的螺栓插通孔24A仅为L1、L2的较近距离的第1连杆连接孔25A、销嵌插孔25B、26B上,因此使右手柄3回转时的操作量,可原封不动地使前盘形制动器5动作,可以准确地调整给予前轮的制动力。
另一方面,握住左手柄1并使其回转时,则通过左制动器钢丝34,沿箭头A方向牵拉均衡部件31。这样,均衡部件31牵拉制动器驱动钢丝37而使后圆筒式制动器6动作,对后轮进行制动。
又,沿箭头A方向牵拉均衡部件31时,通过第2连接杆32使回转杆23沿箭头B方向回转,通过推动销33推动活塞20,使前盘形制动器5动作,对前轮也进行制动。
这时,由于将钢丝连接孔31A和钢丝连接孔31B之间的距离L4与钢丝连接孔31A和杆连接孔31C之间的距离L5之比率,设定为1∶2.7左右,因此能以较大的力牵拉连接在钢丝连接孔31B上的制动器驱动钢丝37,通过后圆筒式制动器6给予后轮大的制动力。另外,第2连接杆32根据所述的比率被以较小的力进行牵拉,使回转杆23沿箭头B方向回转。
其次,由于将螺栓插通孔24A和销插入孔25B、26B之间的距离L2与螺栓插通孔24A和第2杆连接孔26A之间的距离L3之比率,设定为1∶1.8左右,因此通过第2连接杆32使回转杆28回转时,以此时回转量的1/1.8行程推动推动销33。
因此,回转操作左手柄1时,由于均衡部件31的作用,其操作力可以减小到1/2.7左右,但在回转杆23上推动推动销33的力,由于销嵌插孔25B、26B和第2杆连接孔26A相对于螺栓插通孔24A的距离关系,增加到回转操作右手柄3时的1.8倍,因此可以辅助性地使前盘形制动器5动作,可以对前轮进行制动。
下面,对双轮车在运转中例如因作动缸孔12内的制动液泄漏、前盘形制动器5不能使用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在作动缸孔12内的制动液泄漏的状态下握住左手柄1并使其回转时,则通过左制动器钢丝34,沿箭头A方向拉均衡部件31。这时,如图7所示,由于回转杆23为自由状态,因此该回转杆23沿箭头方向C大幅度回转,均衡部件31的圆弧状突部31D便触接到前侧托架18的均衡部件止动面13B上。
但是,从均衡部件31的圆弧状突部31D触接到均衡部件止动面13B的状态,进一步使左手柄1回转,便可使均衡部件31的一侧沿箭头D方向回转,并且牵拉制动器钢丝37,使后圆筒式制动器6动作,可对后轮施加制动力。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回转操作左手柄1时,通过后圆筒式制动器6,可对后轮进行制动,与此同时,通过前盘形制动器5,可对前轮进行辅助性制动,因此在减速时即使仅操作左手柄1,也可对前轮和后轮进行适当的制动,易于进行杆的操作,而且可以获得稳定的制动力。
另外,通过右手柄3使前盘形制动器5动作时,该右手柄3的操作量可原封不动地使前盘形制动器5动作,因此制动时可以对承受负荷的前轮准确地进行制动,可提高制动时的稳定性。
又,操作左手柄1时,使后圆筒式制动器6优先动作,给予后轮大的制动力,通过前盘形制动器5,对前轮进行辅助性制动,因此制动时可先使后轮制动,在制动时可使车身稳定。
另外,把主作动缸罩11本身作为罩来利用,并一体地安装了活塞20、回转杆23、第1连接杆29、均衡部件31、第2连接杆32、推动销33等,因此可不采用另外的罩子来构成制动装置,可以使成本降低、制动装置小型化。
而且,主作动缸罩11是由铝材等作成铸件形成的,因此可以提高罩的刚性,在制动操作时即使承受大的负荷时,也可抑制因该负荷引起的变形,可以准确地进行制动操作,可提高操作性和耐用性。
此外,当把回转杆23安装在主作动缸罩11上时,将该回转杆23的一侧以枢轴方式安装在主作动缸罩11的杆安装部16上,并将第1连接杆29、第2连接杆32、推动销33集中连接在回转杆23的另一侧,因此,可以减小回转杆23周围的安装空间。
又,用回转杆23夹住轴线O-O,将长度方向的一侧枢轴式支承在主作动缸罩11上,同时还在该回转杆23的上方重叠配设有均衡部件31,因此均衡部件31可以收纳在回转杆23的长度范围内,可减小左右方向的安装尺寸,使制动装置的整体小型化。
此外,回转杆23由安装部24、从该安装部24向主作动缸罩11的前侧、后侧伸长的第1杆部25及第2杆部26形成叉形,将用左制动器钢丝34操作的操作系统独立地配置在前侧,将用右制动器钢丝操作的操作系统独立地配置在后侧,因此,可有效地利用主作动缸罩11的前面和后面,不仅可使装置小型化,而且还有富余地方安装各部件,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组装性和维修性能。
又,因为推动活塞20的推动销33是与轴线O-O垂直设置的,故当推动销33安装在主作动缸罩11一侧时,可减小轴向(上下方向)尺寸。
又因为推动销33的两侧支承在回转杆23的第1杆部25及第2杆部26上,故可提高回转杆23在操作时抗扭转的刚性,可提高其寿命和操作性能。
此外,由于在推动销33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设有圆弧面部33A,即使在推动销33产生倾斜的情况下,也可用推动销33将活塞20沿轴向笔直推动,可以防止产生因活塞20卡住等而引起的损坏及动作不良等。
又,即使由于制动液泄漏等造成前盘形制动器5失灵时,用左手柄1拉均衡部件31,使该均衡部件31的圆弧状突部31D与均衡部件止动面13B相碰,便可使均衡部件31以该接触点为支点进行回转,通过制动器驱动钢丝37,便可使后圆筒式制动器6制动。这样,便可从行驶状态确实减速,可确保安全性。
而且,操作左手柄1时前盘形制动器5产生的制动力,可根据各构件安装在回转杆23、均衡部件31上的位置的比率机械性地进行设定,故通过适当调整该比率便可容易地应用于各种双轮车,可扩大本制动装置的适用范围。
又,使活塞20的轴线O-O位于通过回转杆23使推动销33回转时的切线上,故将回转杆23沿轴向拉并使其转时,这时的拉力可通过推动销33有效地作用于活塞20上,可增大前盘形制动器5的制动力。
实施例是以下述设定为例的,即螺栓插通孔24A和第1杆连接孔25A间的距离L1、螺栓插通孔24A和销嵌插孔25B、26B间的距离L2,与螺栓插通孔24A和第2杆连接孔26A间的距离L3的比率设定为约1∶1.8;钢丝连接孔31A和钢丝连接孔31B之间的距离L4,与钢丝连接孔31A和杆连接孔31C之间的距离L5的比率设定为约1∶2.7。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根据车辆的性能、重量的分配等因素设定为下述范围内的值距离L1、L2与距离L3的比率可在1∶1.3~1∶2.5的范围内;距离L4与距离L5的比率,可在1∶2~1∶3的范围内。
又,在实施例中,是以主作动缸罩11为铝铸件作为例子,但主作动缸罩11也可用铸铁等其他材料制成,还可用切削加工等其他加工方法制成主作动缸罩11。
另外,实施例是用下述例子说明的,即主作动缸罩11是用内部具有作动缸孔13、外周有各托架13、14、15等形成一体的单一构件构成的,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主作动缸罩也可这样构成,例如将各托架13、14、15等形成的外罩与主作动缸分体设置,将所述主作动缸设计成内藏形(弹壳式)设在外罩内。
图8~图1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该实施例2中,对前轮侧和后轮侧分别设有圆筒式制动器的情况进行说明。
101是设在驾驶员左手侧的左把手102上的左手柄,103是设在驾驶员右手侧的右把手104上的右手柄,它们的作用是通过握住并转动左右手柄101、103,使前圆筒式制动器105、后圆筒式制动器106动作。
105是设在前轮(未图示)上的前圆筒式制动器,该前圆筒式制动器105通过后述回转杆117的回转而对前轮进行制动。
106是设在后轮(未图示)上的后圆筒式制动器,该圆筒式制动器106通过牵拉后述均衡部件121而对后轮进行制动。
111是安装在双轮车车身(未图示)上的罩子,该罩子111如图9、图10所示,是对剪切成规定形状的1张平板进行弯折加工而形成的。罩子111大体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大致呈反L字形的基板111A;从该基板111A的图中上端弯曲、延伸的左右上侧壁板111B、111C;从所述基板111A的下端弯曲、延伸的下侧壁板111D;将该下侧壁板111D弯曲,并与所述基板111A相平行地延伸的折叠板111E;从所述基板111A的上下方向中间位置的左侧延伸、与所述左侧的上侧壁板111B相对置的中间壁板111F。
所述中间壁板111F与通过后圆筒式制动器6内的弹簧力牵拉的均衡部件121的另一端相触接,这样便构成了对该均衡部件121进行定位的止动构件。
此外,在罩子111上设有下述构件第1托架112,它位于左侧的上侧壁板111B上,用于安装后述的左制动器钢丝123的套管123B;第2托架113,它位于右侧的上侧壁板111C上,用于安装后述右制动器钢丝125的套管125B;第3托架114,它位于下侧壁板111D右侧,用于安装后述的第1制动器驱动钢丝126的套管126B;第4托架115,它位于中间壁板111F上,用于安装后述的第2制动器驱动钢丝127的套管127B。而且,各托架112~115通过将罩子111的一部分折弯成コ字形或L字形而与该罩子一体形成。此外,第1托架112与其他托架113~115相比,它与上侧壁板111B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
又,如图4所示,在罩111上设有从基板111A靠近下侧的右侧及折叠板111E右侧向右方延伸的杆支承片116、116,在各杆支承片116之间,以枢轴方式支承着回转杆117。
117是安装在罩111上的回转杆,该回转杆是将剪切成规定形状的1张平板进行折弯加工而成的。此外,在回转杆117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销插通孔117A,所述回转杆117通过插通在该销插通孔117A内的销18,可回转地支承在支承片116之间。此外,在回转杆117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设有第1杆连接孔117B和钢丝连接孔117C,在另一端设有第2杆连接孔117D。此外,在第1杆连接孔117B上连接有第1连接杆119,在钢丝连接孔117C上连接有第1制动器驱动钢丝126的钢丝主体126A,在第2杆连接孔117D上连接有第2连接杆122。
这里,杆连接孔117B、钢丝连接孔117C,配置在与成为回转支点的销插通孔117A的中心只相距L1的位置上,第2杆连接孔117D配设在与销插通孔117A的中心只相距L2的位置上。此外,杆连接孔117B、钢丝连接孔117C和销插通孔117A的距离L1,与第2杆连接孔117D和销插通孔117A的距离L2的比率,例如设定为1∶1.5~1∶2.5的范围内,最好设定为1∶2左右。
119是位于罩111内的右侧、与回转杆117垂直地沿上下方向配设的第1连接杆,在靠近该第1连接杆119的下侧穿设有长度方向上延伸的长孔119A。又在第1连接杆119的上端部形成有钢丝连接孔119B,用于连接右制动器钢丝125的钢丝主体125A。而且,第1连接杆119的长孔119A通过销120与回转杆117的第1杆连接孔117B连接。
121是位于罩子111的靠上侧位置以自由状态设置的均衡部件,该均衡部件121配置成与回转杆117呈平行状态,它和回转杆117等一样,也是将1张平板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的。又,在均衡部件121上设有钢丝连接孔121A,它位于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用于连接左制动器钢丝123的钢丝主体123A;杆连接孔121B,它位于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一端,用于连接第2连接杆122;钢丝连接孔121C,它位于均衡部件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第2制动器驱动钢丝127的钢丝主体127A,在均衡部件121的一端形成有圆弧状触接部121D,当前圆筒式制动器5失灵时,该触接部便与罩子111的上侧壁板111C相触接。
这里,与后圆筒式制动器106侧相连接的钢丝连接孔121C,配设在与连接在左制动器钢丝123侧的钢丝连接孔121A仅相距L3的位置上,与回转杆117侧相连接的杆连接孔121B,配设在与钢丝连接孔121A仅相距L4的位置上。此外,钢丝连接孔121C距钢丝连接孔121A的距离L3与杆连接孔121B距钢丝连接孔121A的距离L4的比率,例如设定在1∶2~1∶3范围内,最好设定为1∶2.5。
122是与回转杆117、均衡部件121垂直、而且与第1连接杆119平行设置的第2连接杆,该第2连接杆122的靠下侧穿设有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长孔122A。此外,第2连接杆122的上端通过销120与均衡部件121的杆连接孔121B相连接,长孔122A通过销120与回转杆117的第2杆连接孔117D相连接。
这里,回转杆117、第1连接杆119、均衡部件121、第2连接杆122等与罩111组装成一体,构成双轮车用制动装置的一个部件单元。
123是左制动器钢丝,该左制动器钢丝123是由钢丝主体123A和套管123B构成的,其中钢丝主体123A的一端与左手柄101相连接,另一端与均衡部件121的钢丝连接孔121A相连接;套管123B设置在所述钢丝主体123A的外周侧,在该套管123B的另一端外周侧形成有螺纹部123B1。又,套管123B的所述另一端通过2个螺母124、124安装在第1托架112上,可调整位置。
125是右制动器钢丝,该右制动器钢丝125是由钢丝主体125A和套管125B构成的,其中钢丝主体125A的一端与右手柄103相连接,另一端与第1连接杆119的钢丝连接孔119B相连接;套管125B设在所述钢丝主体125A的外周侧,该套管125B的另一端被定位在第2托架113上。
126是成为第1连接构件的第1制动器驱动钢丝,该第1制动器驱动钢丝126是由钢丝主体126A及套管126B构成的,其中钢丝主体126A的一端与回转杆117的钢丝连接孔117C相连接,另一端与前圆筒式制动器105相连接;套管126B设在所述钢丝主体126A的外周侧,该套管126B的一端定位在第3托架114上。
127是成为第2连接构件的第2制动器驱动钢丝,该第2制动器驱动钢丝127是由钢丝主体127A和套管127B构成的,其中钢丝主体127A的一端与均衡部件121的钢丝连接孔121C相连接,另一端与后圆筒式制动器106相连接;套管127B设在所述钢丝主体127A的外周侧,该套管127B的一端定位在第4托架115上。
128是设在罩111下侧壁板111D与均衡部件121之间的拉簧,该拉簧128通过均衡部件121总是拉着左制动器123的钢丝主体123A,以防止左手柄101晃荡。
本实施例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是具有所述结构的制动装置,下面对于各钢丝123、125、126、127的安装顺序和各部分的调整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第2制动器驱动钢丝127的钢丝主体127A与均衡部件121的钢丝连接孔121C相连接,将套管127B安装在第4托架115上。此外,将第1制动器驱动钢丝126的钢丝主体126A与回转杆117的钢丝连接孔117C相连接,将套管126B安装在第3托架114上。
接着,将左制动器钢丝123的钢丝主体123A与均衡部件121的钢丝连接孔121A相连接,用螺母124将套管123B安装在第1托架112上。又,将右制动器钢丝125的钢丝主体125A与第1连接杆119的钢丝连接孔119B相连接,将套管125B安装在第2托架113上。
像这样安装各钢丝123、125、126、127,则第1连接杆119的长孔119A与销120之间,第2连接杆122的长孔122A与销120之间的间隙就消除了,并且可利用拧在套管123B上的螺母124来调整左制动器钢丝123的钢丝主体123A的突出量,直至可通过后圆筒式制动器106内的弹簧力,使均衡部件121触接到罩子111的中间壁板111F的位置为止。这样,各部分就不会产生晃荡,而且可使制动器操作时的灵敏性良好。
下面,对按照所述顺序安装了钢丝123、125、126、127的制动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握住右手柄103、并使其回转时,则通过右制动器钢丝125将第1连接杆119向箭头A方向牵拉。于是,回转杆117向箭头B方向回转,牵拉第1制动器驱动钢丝126,使前圆筒式制动器105动作,对前轮进行制动。
这时,由于第1连接杆119、制动器驱动钢丝126与第1杆连接孔117B、钢丝连接孔117C相连接,因此,右手柄103回转时的操作量可原封不动地使前圆筒式制动器105动作,可准确调整给予前轮的制动力,所述第1杆连接孔117B、钢丝连接孔117C是与回转支点即销插通孔117A相距等距离L1而配设的。
另一方面,握住左手柄101并使其回转时,通过左制动器钢丝123沿箭头A方向牵拉均衡部件121。这样,均衡部件121便牵拉第2制动器驱动钢丝127,使后圆筒式制动器106动作,对后轮进行制动。
又,在沿箭头A方向牵拉均衡部件121时,通过第2连接杆122使回转杆117沿箭头B方向回转,而牵拉制动器驱动钢丝126,使前圆筒式制动器105动作,对前轮也进行制动。
这时,钢丝连接孔121C相对于钢丝连接孔121A的距离L3与杆连接孔121B相对于钢丝连接孔121A的距离L4的比率设定为1∶2.5左右,因此,连接在钢丝连接孔121C上的第2制动器驱动钢丝127由较大的力牵引,通过后圆筒式制动器106给与后轮较大的制动力。另外,第2连接杆122受到与所述比率相应的较小的力牵引,使回转杆117沿箭头B方向回转。
接着,由于钢丝连接孔117C相对于销插通孔117A的距离L1与第2杆连接孔117D相对于销插通孔117A的距离L2的比率设定为1∶2左右,故通过第2连接杆122使回转杆117回转时,以此时回转量的2分之1行程牵引第2制动器驱动钢丝126。
因此,在对左手柄101进行回转操作时,其操作力通过均衡部件121减小到约2.5分之1左右。但,在回转杆117上,则由于钢丝连接孔117C和第2杆连接孔117D相对于销插通孔117A的距离关系,使牵引第1制动器驱动钢丝126的力增大到对右手柄103进行回转操作时的2倍,因此,可辅助性地使前圆筒式制动器105动作,可给于前轮制动力。
下面,对双轮车在运转中出现故障例如第1制动器驱动钢丝126断了,前圆筒式制动器105不能使用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在第1制动器驱动钢丝126断了的状态下,握住左手柄101并使它转动时,通过左制动器钢丝123将均衡部件往箭头A方向牵拉。这时,如图13所示,由于回转杆117成为自由状态,故该回转杆117沿箭头C方向进行大幅度回转,均衡部件121的触接部121D与罩111的上侧壁板111C相触接。
但,通过从均衡部件121的触接部121D与罩111相触接的状态,进一步使左手柄101回转,使均衡部件121的另一端沿箭头D方向回转,可牵引第2制动器驱动钢丝127,使后圆筒式制动器106动作,可给于后轮制动力。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双轮车用制动装置,对左手柄101进行回转操作时,通过后圆筒式制动器106给于后轮制动力,同时还可通过前圆筒式制动器105对前轮进行辅助性制动,因此在减速时即使只操作左手柄101,也可对前轮和后轮进行适度制动,容易进行杆操作,而且可获得稳定的制动力。
此外,在通过右手柄103使前圆筒式制动器105动作时,该右手柄103的操作量可原封不动地使前圆筒式制动器105动作,因此,在制动时可确实给于承受负荷的前轮制动力,可提高制动时的稳定性。
又,操作左手柄101时,后圆筒式制动器106优先动作,给于后轮很大的制动力,并通过前圆筒式制动器105给于前轮辅助性的制动力,因此,制动时可以使后轮先制动,可使本身稳定。
此外,将回转杆117安装在罩子111上时,将该回转杆117的一端以枢轴方式支承在罩子111的杆支承片116上,将第1连接杆119、第2连接杆122、第1制动器驱动钢丝126集中连接在回转杆117的另一侧上,故可减小回转杆117周围的安装空间,可使制动器装置整体小型化。
又,操作左手柄101时,前圆筒式制动器105所产生的制动力,是根据各构件相对于回转杆117、均衡部件121的安装位置之比率而机械设定的,因此,适宜调整该比率便可容易地适应各种双轮车的需要,可扩大这种制动装置的使用范围。
即使在前圆筒式制动器105不能使用的情况下,通过操作左手柄101也可给于后轮制动力,因此,在行驶状态下可确实减速,可保证安全性。
另一方面,由于是对切成规定形状的1张平板进行折弯加工而制成罩111、回转杆117、均衡部件121等,故可容易而且便宜地制造这些构件,可提高生产性能、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图1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在该第3实施例中,前轮和后轮分别设计为盘形制动器。又,在该实施例3中与所述实施例2相同的构件采用同一符号,不再重复说明。
151是本实施例的罩,该罩151是由基板151A、上侧壁板151B、151C、下侧壁板151D、折叠板151E构成的。又,在罩151上设有第1托架152、第2托架153、杆支承片54和55、第1作动缸托架56、第2作动缸托架57。
158是枢轴式支承在右侧杆支承片154上的第1回转杆,在该第1回转杆158上设有销插通孔158A、第1杆连接孔158B、第2杆连接孔158C,而在本实施例中在与第1杆连接孔158B离销插通孔158A中心的距离相等的位置上设有杆连接孔(未图示)。
159是安装在罩151的第1作动缸托架156上的第1主作动缸,该第1主作动缸159是通过从外部推动活塞而供给液压的,构成设在前轮上的制动器主体和前盘形制动器。而且,该前盘形制动器自所述主作动缸159将液压供给由油压软管连接的制动器主体,这样,将该制动器主体的制动凸缘向设在前轮上的制动器圆盘(均未图示)推压,便可给于该前轮制动力。
160是设在第1回转杆158和第1主作动缸159之间的、构成第1连接构件的第一推杆,该推杆160的一端可伸缩地拧在安装托架162上,另一端与主作动缸159的活塞相接,所述安装托架通过销161连接在回转杆158的杆连接孔上。这样,第1推杆160的长度便可根据回转杆158与主作动缸159之间的距离来调整。
163是枢轴式支承在左侧的杆支承片155上的第2回转杆,该第2回转杆163具有销插通孔163A、杆连接孔163B、杆连接孔(未图示)。
164是安装在罩161的第2作动缸托架157上的第2主作动缸,该第2主作动缸164通过从外部推动活塞而供给油压,构成设在后轮上的制动器主体和后盘形制动器。此外,该后盘形制动器自所述主作动缸164向油压软管连接的制动器主体供给液压,这样,将该制动器主体的制动凸缘向设在后轮上的制动圆盘(均未图示)推压,便可给于该后轮制动力。
165是设在第2回转杆163与第2主作动缸164之间的、构成第2连接构件的第2推杆,该推杆165的一端可伸缩地拧在安装托架167上,另一端与主作动缸164的活塞相接,所述安装托架通过销166连接在回转杆163的杆连接孔上。这样,第2推杆165的长度便可根据回转杆163与主作动缸164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
168是与第1连接杆119、第2连接杆122平行地并列设置的、将均衡部件121和第2回转杆163之间连接起来的第3连接杆,该第3连接杆168穿设有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长孔168A。而且,在沿箭头A方向牵拉均衡部件121时,第3连接杆168使第2回转杆163沿箭头E方向回转。
此外,169是本实施例的右制动钢丝,该右制动钢丝169基本同所述实施例2的右制动钢丝125一样,其一端连接在右手柄103上,另一端是由连接在第1连接杆119上的钢丝主体169A、以及设在该钢丝主体169A外周侧上的套管169B构成的。在该套管169B的另一端形成有螺纹部169B1,该套管169B通过螺母170、170被安装在第2托架153上,位置可以调整。
本实施例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就是这样构成的,可取得同所述实施例2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基本相同的作用效果,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可在前轮和后轮上分别设盘形制动器,故可将制动力增加到最大限度,可适用于更高性能的双轮车。
如上详述那样,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双轮车用制动装置,通过握住右手柄并使其回转,便可牵拉第1连接杆、使回转杆转动,连接在该回转杆上的第1连接构件便动作,通过该第1连接构件动作,便可将制动力给于前制动器。这时,右手柄转动而产生的拉力可由第1连接杆直接传递给第1连接构件,因此,可直接用右手柄的操作量使前制动器动作,制动时可使承受负荷的前轮确实制动,提高了制动时的稳定性。
又,通过握住左手柄、并使其回转,便可牵拉均衡部件,通过连接在该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一侧或另一侧中的任一侧上的第2连接构件,便可将制动力给于后制动器。同时,通过连接在所述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上的第2连接杆可使回转杆回转,故第1连接构件便根据该回转杆的回转而相应地动作,将制动力给于前制动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双轮车用制动装置,通过握住右手柄、并使其回转,第1连接杆被牵拉,使回转杆回转,通过连接在该回转杆上的推动构件推动主作动缸罩内的活塞、推压制动液,由该制动液压可将制动力给于前制动器。这时,自第1连接杆直接将右手柄回转而产生的拉力传递给活塞,因此,右手柄的操作量可直接使前制动器动作,制动时可使承受负荷的前轮确实制动,提高了制动时的安全性。
此外,通过握住左手柄、并使其回转,便可牵拉均衡部件,通过连接在该均衡部件长度方向一侧上的连接体,将制动力给于后制动器。同时,可通过连接在均衡部件长度方向另一侧的第2连接杆使回转杆回转,故可根据该回转杆的回转,由推动构件推动主作动缸罩内的活塞,将制动力给于前制动器。
因此,减速时即使是只操作左手柄,也可给于前后轮适当的制动力,使杆的操作容易,且可获得稳定的制动力。又,同时操作左右把手时,可将与各杆的操作力相应的制动力给于前轮和后轮。这时,在前轮上虽然左手柄操作所产生的力和右手柄操作所产生的力以重复作用于回转杆上的状态作用于前轮,但制动力是依据力量大的一方而产生的,故在操作上也不会感到不协调。
另外,由于向前制动器供给制动液压的主作动缸的罩子,是作为安装回转杆和连接体等用的主作动缸罩利用的,故不必另设安装这些构件所需要的罩子,可简化制动装置结构,有利于降低成本和装置小型化。
而且,采用例如由铝材等制成的铸件构成主作动缸罩,可提高刚性,因此,可抑制因制动器操作时的负荷所引起的变形,可确切地操作制动器,使制动器的操作性能和寿命提高。
又,由于将回转杆配置成夹着主作动缸罩轴线的状态,而且该回转杆与均衡部件成平行状态,用第2连接杆将回转杆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和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连接起来,因此,可有效地利用主作动缸罩的宽度,并可在轴向上将回转杆和均衡部件重叠配置,因此可减小安装所需要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把第1连接杆,以及将该第1连接杆连接在右手柄上的制动器钢丝等独立配设在第1杆部一侧,把均衡部件、第2连接杆,以及将该第2连接杆连接在左手柄上的钢丝等独立配设在第2杆部一侧,由于可以这样配设,故可减小左右方向的安装空间,可使整个制动器装置小型化。
又例如,可将由左手柄进行的操作系统独立配置在主作动缸罩前侧,把右手柄进行的操作系统独立配设在主作动缸罩后侧,故可有效利用主作动缸罩的前面、后面,可有效地配设零部件,使装置小型化,而且还可提高装置的组装性和维修性。
根据本发明,推动构件是采用推动销,该推动销配设在与活塞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因此,可减小将推动销组装在主作动缸罩一侧的安装空间,可使制动装置在轴向上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推动销的两端支承在回转杆的第1杆部和第2杆部上,故可用推动销将第1杆部和第2杆部连接起来,可提高第1杆部、第2杆部间抗扭转等的强度,可提高制动装置的寿命及操作性能。
根据本发明,在例如由于制动液泄漏等原因,使前制动器处于不能使用的状态时,即使是在用左手柄牵拉均衡部件的情况下,也可使该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触接均衡部件止动面,以该触接点为支点使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一侧回转,这样便可用左手柄牵拉连接在均衡部件长度方向一侧上的连接体。于是,可将制动力给于后制动器,可从行驶状态确实减速,可确保安全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在通过圆筒式制动器内的弹簧力使均衡部件触接在止动构件上的状态下,可对该均衡部件定位,故提高了安装时的作业效率,使劳动生产率提高。
根据本发明,通过用左手柄牵拉均衡部件,用第2连接杆使回转杆回转时,为了使该回转杆回转则需要比第1连接杆大1.3~2.5倍的行程,但可相应地用大力量使设在第1连接杆的连接位置附近的推动构件动作,因此,可以向前制动器提供所需的制动力,可提高制动能力。
根据本发明,通过用左手柄牵拉均衡部件,用比第2连接杆更大的力使连接在左手柄的连接位置附近的连接体动作,可将大制动力供给后制动器。这时,在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另一侧,通过连接在比连接体的连接位置远2-3倍的位置上的第2连接杆,用比连接体小的力使回转杆回转,对前制动器也可给于制动力。这样,便可把比给于前制动器的更大的制动力给于后制动器,因此,该后制动器可先行制动,提高了制动时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种双轮车用制动装置,握住右手柄、并使其回转,于是第1连接杆被牵拉,使回转杆回转,通过连接在该回转杆上的推动构件推动主作动缸内的活塞,推压制动液,通过该制动液压可将制动力给于前制动器。这时,第1连接杆和推动构件分别连接在回转杆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因此,第1连接杆可将右手柄回转所产生的拉力几乎直接地传送给推动构件,将右手柄的操作量所产生的制动力直接供给前制动器。这样,在制动时可使承受负荷的前轮确实制动,提高了制动时的稳定性。
又,握住左手柄、并使其回转,于是牵拉、操作均衡部件,可通过连接在该均衡部件长度方向一侧上的连接体将制动力给于后制动器。同时,还可通过连接在所述均衡部件长度方向另一侧上的第2连接杆使回转杆回转,因此,可根据该回转杆的回转、由推动构件推动主作动缸内的活塞,将制动力给于前制动器。
这样,减速时即使只操作左手柄,也可将适度的制动力给于前轮和后轮,容易进行杆的操作,而且可获得稳定的制动力。此外,同时操作左右手柄时,也可向前轮和后轮提供与各杆的操作力相应的制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对前轮而言,虽然操作左手柄所产生的力和操作右手柄所产生的力重复作用于回转杆上,但由于制动力是根据力量大的一方的力产生的,故在操作上也没有不协调的感觉。
此外,由于使主作动缸内的活塞的轴线位于利用回转杆使推动构件回转的切线上,因此,将回转杆朝轴向拉、并使其回转时,这时的力便可有效地作用于主作动缸内的活塞上,可增大前制动器的制动力。
权利要求
1.一种双轮车用制动装置,该装置由以下构件构成罩,它安装在车身上;回转杆,它设在所述罩上,相对于所述罩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作为回转支点,并以枢轴支承在所述罩上;第1连接杆,它以与所述回转杆相垂直的状态配置在所述罩上,该第1连接杆的沿长度方向穿设的长孔结合在回转杆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同时与设在右把手上的右手柄相连接而进行牵拉操作;均衡部件,它以与所述回转杆相平行的状态配置在所述罩上,在该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与设在左把手上的左手柄相连接而进行牵拉操作;第2连接杆,它以与所述均衡部件和所述回转杆相垂直的状态进行配置,用枢轴支承在所述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一侧或另一侧之中的任意一侧,同时沿长度方向穿设的长孔结合在所述回转杆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前制动器,它用于对前轮给予制动力;后制动器,它用于对后轮给予制动力;第1连接构件,它将所述回转杆长度方向中间位置和所述前制动器连接起来;第2连接构件,它将所述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一侧或另一侧之中的任意一侧和所述后制动器连接起来。
2.一种双轮车用制动装置,该装置由以下构件构成主作动缸罩,它的内部设有推压制动液用的、在轴向上可移动的活塞,用于对前制动器给予制动力;回转杆,它夹着所述主作动缸罩的轴线而位于其两侧配置,该回转杆长度方向的一侧作为回转支点,以枢轴方式支承在所述主作动缸罩上;第1连接杆,它以与所述回转杆垂直的状态配置在所述主作动缸罩上,该第1连接杆的沿着轴向穿设的长孔结合在所述回转杆的中间位置上,同时与设在右把手上的右手柄相连接而进行牵拉操作;均衡部件,它以与所述回转杆平行的状态配置在所述主作动缸罩上,在该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与设在左把手上的左手柄相连接而进行牵拉操作;第2连接杆,它以与所述均衡部件及所述回转杆相垂直的状态进行配置,以枢轴方式支承在所述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同时沿轴向穿设的长孔结合在所述回转杆长度方向的另一侧;推动构件,它设在所述回转杆的中间位置和所述主作动缸罩内的活塞之间,用于推动该活塞;连接体,它将所述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一侧和后制动器之间连接起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它是这样构成的,即所述回转杆由安装部、第1杆部和第2杆部构成叉形形状,其中所述安装部位于该回转杆长度方向的一侧,它安装在所述主作动缸罩上,可进行回转;所述第1杆部是从所述安装部、在所述主作动缸罩的外周侧延长到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所述第2杆部是隔着所述主作动缸罩而在所述第1杆部的相反侧延长到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将所述第1连接杆连接在所述第1杆部上,将所述第2连接杆连接在所述第2杆部上。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构件是在与所述活塞的轴线相垂直的方向上配设的推动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推动销的两端支承在所述回转杆的第1杆部和第2杆部上。
6.如权利要求2、3、4或5所述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作动缸罩上是这样设置均衡部件止动面的,即当用所述左手柄以大的力牵拉所述均衡部件时,所述均衡部件止动面便触接该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而限制其移动。
7.如权利要求2、3、4、5或6所述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制动器由圆筒式制动器构成,在所述主作动缸罩上是这样设置止动构件的,即通过所述圆筒式制动器内的弹簧力使该止动构件触接所述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一侧而限制该均衡部件的回转。
8.如权利要求2、3、4、5、6或7所述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回转杆一侧的回转支点和推动构件的连接位置之间的长度,与所述回转杆一侧的回转支点和第2连接杆的连接位置之间的长度之比率,设定为约1∶1.3-1∶2.5。
9.如权利要求2、3、4、5、6、7或8所述的双轮车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均衡部件与所述左手柄的连接位置和所述连接体的连接位置之间的长度,与所述均衡部件与所述左手柄的连接位置和第2连接杆的连接位置之间的长度之比率,设定为约1∶2-1∶3。
10.一种双轮车用制动装置,该装置由以下构件构成罩,它安装在车身上;主作动缸,它安装在所述罩上,内部设有推动制动液用的活塞,用于对前制动器给予制动力;回转杆,它夹着所述罩的轴线而位于其两侧配置,将该回转杆长度方向的一侧作为回转支点、以枢轴支承在所述罩上;第1连接杆,它以与该回转杆相垂直的状态配置在所述罩上,该第1连接杆的沿长度方向穿设的长孔结合在该回转杆的中间位置上,同时与设在右把手上的右手柄相连接而进行牵拉操作;均衡部件,它以与所述回转杆相平行的状态配置在所述罩上,在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与设在左把手上的左手柄相连接而进行牵拉操作;第2连接杆,它以与该均衡部件和回转杆相垂直的状态进行配置,以枢轴支承在该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同时沿长度方向穿设的长孔结合在所述回转杆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上;推动构件,它设在所述回转杆的中间位置和所述主作动缸内的所述活塞之间,用于推动该活塞;连接体,它将所述均衡部件长度方向的一侧和后制动器之间连接起来,这种双轮车用制动装置是这样构成的,即将所述推动构件设在距离所述回转杆的回转支点在长度方向上为规定尺寸的位置上,使设在所述主作动缸内的活塞的轴线位于所述推动构件通过所述回转杆而回转时的切线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轮车用制动装置,当操作左手柄时,分别对前制动器和后制动器给予制动力,因此使操作性和制动能力提高。本发明制动装置是这样构成的,即将左手柄(1)通过均衡部件(31)与回转杆(23)连接,该回转杆(23)与后制动器(6)和前制动器(5)连接;将右手柄(3)通过回转杆(23)与前制动器(5)连接。这样,通过操作右手柄(3),可以对前制动器给予制动力,通过操作左手柄(1),可以对后制动器(6)和前制动器(5)同时给予制动力。
文档编号B60T11/00GK1211524SQ98118550
公开日1999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1日 优先权日1997年9月18日
发明者志村幸利, 佐藤知司 申请人:东机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