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主缸的真空助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1865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主缸的真空助力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应用于机动车上的真空助力器,具体地说是设计一种真空助力器带制动主缸的总成结构。
现代的汽车是将制动主缸与真空助力器设计为一体,从而在刹车时方便地获得助力增压的效果。但现在常用的真空助力器带主缸总成的结构有许多不合理之处,以桑塔纳轿车上应用的结构为例,它存在着诸多缺陷,一、主缸外露于助力器之外;结构不紧凑、体积大。二、传力叉到壳体端面尺寸不可调,对车体安装相关尺寸要求严格,互换性差。三、壳体的铆合为封闭式,铆合阻力大,影响铆合质量。四、易损件破坏后更换、维修不方便。由于存在着这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带主缸的真空助力器结构进行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合理,装机维修方便的带主缸的真空助力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真空助力器,制动主缸,油杯组成的机构来实现的。制动主缸后腔伸入真空助力器内,真空助力器入力杆与传力叉通过螺栓螺帽联接,油杯向制动主缸后腔供油的后供油孔倾斜通往主缸后腔。这种内藏式结构有效地缩小了体积,使结构变得更紧凑。
另外,真空助力器前后壳体铆合处开设均匀分布的孔洞,既利于降低铆合时的阻力,还可以从表面观察铆合的外观质量。
在现有技术中,真空助力器中控制阀活塞顶压控制阀使之与控制阀装配后的自由状态为相互压紧的状态。使控制阀长久地处于受力状态,容易损坏,为此,使真空助力器内控制阀与控制阀活塞在装配后自由状态时相互之间有0.2MM-0.7MM间隙。另外,为了便于更换如油杯中油量传感器之类的易损件,可以将油杯杯盖设计成有垂直延伸的内腔油量传感装置固定在内腔里,并能从内腔里引出探头。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它具有以下积极效果,其一,由于采用制动主缸内藏式结构,因此体积缩小,结构紧凑,减少了产品成本,重量及能耗。其二,传力叉改为并紧螺栓螺帽入力杆联接的方式,使产品有了更好的互换性与可调性,使整机装配时变得方便易行。其三,真空助力器前后壳体的铆接处开有孔洞,既利于降低铆合时阻力,又可从表面观察铆合的外观质量,方便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其四,通过改变产品的结构,使真空助力器控制阀活塞上密封件,油杯里的油量传感器等易损件延长了使用寿命或是维修成本降低,更换方便。
以下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图1是带主缸真空助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油箱杯盖结构示意图。
图1中,制动主缸4后腔伸入到真空助力器1内。5是油杯3向制动主缸4后腔供油的后供油孔,后供油孔5前高后低倾斜通往制动主缸后腔,6和8是真空助力器的前后壳体,它们之间是铆合连接的,在铆合缝处均匀开设孔洞7。控制阀12与控制阀活塞13连为一体,在装配后不受力的自由状态下二者之间有0.5MM的间隙。
图2中,油杯杯盖3有垂直盖面的内腔14,内腔14里固定着油量传感装置15。
权利要求1.带主缸的真空助力器,由真空助力器(1),制动主缸(4),油杯(2)组成,其特征在于制动主缸(4)后腔伸入真空助力器(1)内,真空助力器入力杆(9)与传力叉(11)通过螺栓螺帽(10)联接、油杯(2)向制动主缸(4)后腔供油的后供油孔(5)倾斜通往主缸后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主缸的真空助力器,其特征在于真空助力器前后壳体(6)、(8)铆合处开设均匀分布的孔洞(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主缸的真空助力器,其特征在于真空助力器(1)内控制阀(12)与控制阀活塞(13)装配后自由状态时相互之间有0.2~0.7MM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主缸的真空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油杯杯盖(3)有垂直延伸的内腔(14),油量传感装置(15)固定在内腔(14)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主缸的真空助力器,它的制动主缸后腔内藏在真空助力器内,真空助力器入力杆与传力叉用螺栓连接,油杯向制动主缸后腔供油的后供油孔倾斜通往主缸后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以往同类产品结构松散、体积宠大,安装不便的缺陷,具有维修、更换方便,加工容易,互换性好的优点。
文档编号B60T13/00GK2319280SQ9821290
公开日1999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3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3日
发明者姚瑞华 申请人:芜湖市汽车配件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