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汽车防雨遮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1860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式汽车防雨遮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遮阳用的附件。
现有机动车上安装的防雨遮阳装置的结构比较复杂,使用不方便,且对车辆行驶速度有影响,如中国专利局1993年公布的公告号为CN211319411,名称为“汽车车窗遮阳板装置”,就存在着上述弊病。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有效减少和避免阳光对车内的照晒,又不影响车辆行驶,且使用方便的汽车防雨遮阳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它包括固定在车顶上兼作上遮板的壳体,置于壳体内可分别向前、后挡风玻璃移动的前遮板和后遮板。使用时,只需将前、后遮板向外拉,并盖在挡风玻璃上即可。
为了保证前、后挡风玻璃完全遮盖,在前遮板和后遮板两侧铰接三角形折板,折板的斜边与前、后挡风玻璃边缘相对齐。
本实用新型还可在前、后遮板与壳体内壁之间装有由电机带动的齿轮,在与齿轮相对应位置的前、后遮板上固定着齿条,启动电机,前、后遮板在齿轮的带动下打开或收回,从而实现遮板的自动收放。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二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带有折板的剖视图。
图4是折板展开后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装有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B部的放大图。
参见
图1、图2,板式汽车防雨遮阳装置由固定在车顶上兼作上遮板的壳体3,置于壳体3内分别向前、后挡风玻璃滑移的前遮板1和后遮板5组成。
壳体3制成扁平的长方体结构,其底面形状、大小与汽车顶面相密配。壳体3相对前、后挡风玻璃为通腔出口,其端口上设有向外定轴开启的遮流板2,壳体3内底壁上装有二条导轨6,前遮板1和后遮板5相应开有导槽,使得前、后遮板1、5在滑动过程中不发生偏移。导轨6中间设有挡块4,防止前、后遮板1、5串移,并起到分隔、定位作用。
前、后遮板1、5呈长方形,其宽度略小于壳体3内壁宽度,其长度大于前、后挡风玻璃的长度;在前后遮板1、5两侧边上用定轴10铰接着可折叠的三角形折板11。使用时,打开折板,使得挡风玻璃的边缘能完全遮盖,参见图3、图4。
图5、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它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电机9,在电机9机轴上固定着齿轮8,在前、后遮板1、5上固定着与齿轮相配合的齿条7,电机9的控制开关可设在车内;当启动电机9时,前、后遮板1、5在齿轮8的带动下,可分别向前、向后移动。从而实现自动打开或收回前、后遮板1、5之目的。
显而易见,本实用新型具有实用性强,式样美观、牢固,使用方便、安全等优点,且对车容、车貌、车速没有影响,特别适合于轿车上安装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板式汽车防雨遮阳装置包括固定在车顶上兼作了遮板的壳体(3),置于壳体(3)内可分别向前、后挡风玻璃滑移的前遮板(1)和后遮板(5)。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汽车防雨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前遮板(1)和后遮板(5)两侧铰接着三角形折板(11)。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式汽车防雨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3)内底壁与前遮板(1)和后遮板(5)之间设有导轨(6)。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汽车防雨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3)的前、后端口上装有定轴开启的遮流板(2)。
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式汽车防雨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3)内壁上装有由电机(9)带动的齿轮(8),与齿轮(8)相对位置上的前遮板(1)和后遮板(5)上固定着齿条(7),启动电机,前、后遮板(1、5)在齿轮(8)的带动下分别向前、向后移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遮阳用的附件,它包括兼作车顶遮板的壳体,置于壳体内可向前、后挡风玻璃滑移的前、后遮板。使用时,只需将前、后遮板向外拉,并盖在挡风玻璃上即可。要使前、后遮板自动收放,还可在壳体与前、后遮板之间装有电机、齿轮、齿条。它具有实用性强,使用方便、安全,式样美观、牢固等优点,且对车容、车貌、车速没有影响,特别适合于轿车上安装使用。
文档编号B60J3/02GK2326472SQ9821270
公开日1999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1998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1998年4月28日
发明者苏国庆 申请人:苏国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