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减震式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2266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减震式车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内减震式车轮(B60B),可用于自行车、摩托车、汽车、飞机、坦克等。
自行车、汽车、飞机等采用的传统车轮均是有外轮充气的橡胶轮胎,它的最大缺陷是一经砸破,便出现漏气,若在跑道上滑行的飞机或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会因此出现事故。正常状况下使用充气轮胎需经常充气和补胎,使用麻烦。此外,充气轮能源损耗大,特别是轮胎压力不足的状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充气轮胎车轮的缺陷,提出一种内减震式车轮。该车轮轮胎不用充气、不会砸破、且力学性好,节省橡胶。
本实用新型如下构成内减震式车轮,具有轮缘和支撑连接件,其特征是车轮内设置两个及以上钢性圈2、3、6、5,在任意两个钢性圈之间装弹簧4连接。弹簧可采用弧形、圆形、椭圆形、宝塔式簧、预应力筒状簧、活塞式簧等。
内减震式车轮有如下优点1、两钢性圈间装弹簧,使两圈间距离在运动中随时发生变化,即用弹簧形变和钢性圈波动实现运动中减震,使车轮不用充气也能减震。2、当轮缘用硬轮时不会被砸破,使用安全,且节约橡胶。3、硬轮力学性好,与运动相反向动摩擦系数比充气轮低1/4以下,因此,驱动能源损耗小。4、若内外尺寸与充气轮相同,这种车轮还可替换。5、此车轮适用于自行车、摩托车、汽车、飞机、坦克以及特殊场合的军车、跑车、泥宁中行驶车辆。


图1自行车的内减震式车轮(弹簧4置于钢性圈3和钢性圈5之间)实施例1。
图2自行车的内减震式车轮(弹簧4置于钢性圈3和钢性圈6之间)实施例2。
图3自行车的内减震式车轮(弹簧4置于钢性圈3和钢性圈2之间)实施例3。
图4汽车和飞机的内减震式车轮。实施例4。
图5宝塔式簧正视图。
图6图5K问视图。
图7弧形弹簧片4.1。
图8预应力筒状簧,活塞式簧。
实施例1见图1。
自行车的内减震式车轮,车轮从外到内顺次设置三个钢性圈钢性圈2、钢性圈3、钢性圈5,在钢性圈3和5之间设弧形弹簧片4(即4.1,见图7)将它两端卡在钢性圈3和5沿周向开的特制槽间,也可以采用焊接或铆接。轮缘由最外的钢性圈2(此处也可采用同尺寸原充气自行车轮缘钢圈)外,套上带齿(防滑齿)的硬橡胶圈1(也可以采有非橡胶圈)构成免充气硬轮。硬轮和钢性圈3之间仍采用穿孔眼固定的钢丝7(支撑连接件)。钢性圈5轴向外端与自行车脚踏链轮传动连接,将驱动力传入车轮。钢性圈5内装的固定心轴和滚珠用作转动钢性圈5的支撑轴承。自行车行走时,两钢性圈3和5间距离随时发生变化,由弹簧4.1形变和两钢性圈波动实现运动中减震。
实施例2见图2自行车内减震式车轮。车轮从外到内顺次设四个钢性圈2,3,6,5,在钢性圈3与钢性圈6间设弧形弹簧片4,将它的两端均固定于钢性圈6上,弧形顶点固定在钢性圈3上。钢性圈6直接套装于最内钢性圈5外。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见图3自行车内减震式车轮,车轮从外到内顺次设三个钢性圈2,3,5,在钢性圈2和钢性圈3间装弧形弹簧片4(即4.1见图7)弹簧片两端固定于钢性圈3上,弧形顶点固定在钢性圈2上。钢性圈3和钢性圈5间设置幅条8(支撑连接件)。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见图4汽车和飞机用的内减震车轮。车轮从外到内顺次设置两钢性圈2,3,在两者间装弧形弹簧4(即4.1,见图7)弹簧两端固定于钢性圈3上,弧形顶点固定在钢性圈2上,钢性圈3内装支撑连接件轮毂9,上面开有螺丝孔10。轮毂9与汽车驱动桥半轴传动连接,将驱动力传入车轮。序号1为带齿硬橡胶圈。
权利要求1.内减震式车轮,具有轮缘,支撑连接件,其特征是设置两个及以上钢性圈(2).(3).(6).(5),在任意两个钢性圈之间装设弹簧(4)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车轮,其特征是弹簧(4)采用弧形(4.1)、圆形、椭圆形、宝塔式簧、预应力筒状簧、活塞式簧。
专利摘要内减震式车轮,车轮内设置两个及以上钢性圈,在任意两个钢性圈间装设弹簧。装有弹簧的两钢性圈间距离随车轮转动随时变化,车轮用弹簧形变和钢性圈波动实现运动中减震,使车轮不用充气也能减震,当轮缘用硬轮时不会砸破,使用安全方便,且节约橡胶。驱动能源损耗小。适用于自行车、汽车、飞机、坦克以及特殊场合如军车、跑车、泥泞中行驶的车辆。
文档编号B60B9/00GK2350223SQ9822917
公开日1999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27日
发明者王昆仑, 廖晓阳 申请人:廖仲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