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式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8140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充气式车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充气式车轮。
在现在技术中,机动车和自行车等所用的车轮均为充气式车轮,其结构均为内外胎和轮圈结构,这种结构的充气式车轮一旦被扎,车辆便无法行走,就是自带充气装置也不能解决问题,如果车辆距维修点远,或者是深夜,或是在荒山僻岭,行车者更是苦不堪言,而目前的解决办法就是自带修理工具,但这终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为带一套修理工具对大中型机动车来说是可以的,但对于摩托车,自行车以及其他非机动车辆则显得不太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内胎被扎时也能将车辆行驶到维修地点的充气式车轮。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本实用新型由外胎、内胎和轮圈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内胎内还套装有一个备用内胎,其上有气嘴穿过内胎和轮圈与外部相通,并与内胎气嘴相距5~10cm。
奋用内胎和内胎也可以用一个气嘴,该气嘴上有两个气道,分别与内胎和备用内胎相通,相应的气针针杆的上部是螺纹导向块和密封圈,下部设有内外套筒,内套筒开口向下,外套筒开口向上,两套筒间有一弹簧,在套筒底部的延长部分有一个开口,内卡有封堵胶块,该胶块可转动,其上的斜面可封住气嘴上的一个气道。
使用时,先将内胎充气,此时,奋有内胎被压向轮圈,内胎被扎后给奋用内胎充气,便可将车辆行驶到维修地点。对于用一个气嘴的车轮,气针下方的封堵胶块通常是封住通往备用内始的气道,当给备用内胎充气时,需取下气针,将胶块转动180°,再安装好即可充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新颖,延长车轮使用寿命,并可在内胎被扎的情况下及时将车行驶到维修地点等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双气道气嘴气针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备用内胎2比内胎3短5cm,两气嘴1相距5~10cm。对于双气道气嘴8,其气道口位于一个“V”型槽的斜面上。封堵胶块7也是“V”型,并在一面切下一块。这样,当胶块的一面封堵住一个气道时,被切下一块的另一面正好对着另一个气道,上套筒5和下套筒6之间的弹簧4是压簧,它将上下两套筒用力分开,使它们分别压紧上下的两个密封胶圈9,以保证车轮的密封。
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式车轮,它由外胎、内胎和轮圈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内胎里还套装有备用内胎,该备用内胎通过气嘴与外部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备用内胎和内胎各设一个气嘴,两个气嘴的间距为5~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奋用内胎和内胎共用一个气嘴,该气嘴上有两个气道,分别与备用内胎和内胎相通,其气针针杆的上部是螺纹导向块和密封圈,下部是内外设置的两个套筒,内套筒开口向下,外套筒开口向上,两套筒间有一弹簧,外套筒的底部延长部分有一个开口,内卡有封堵胶块,该胶块可转动,其上的斜面可封住气嘴上的一个气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气式车轮,它由外胎、内胎和轮圈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内胎内还套装有一个备用内胎,该备用内胎可单独设一个气嘴,也可与原内胎共用一个气嘴,使用时,先给原有内胎充气,此时,备用内胎被压向内侧,当原有内胎被硬物扎破且漏气后,可给备用内胎充气,使车辆及时行驶到维修点或目的地,避免了行车人抛锚等待。
文档编号B60C19/00GK2261949SQ96203130
公开日1997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21日
发明者赵瑛 申请人:赵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