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三通道压力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3854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三通道压力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液压制动系统,具体地是一种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使用的三通道压力调节器。
车辆用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三通道压力调节器的技术情况为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车辆提供一种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使用的三通道压力调节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用三通道压力调节器,包括常开式进油电磁阀、常闭式出油电磁阀、主阀体、柱塞泵、高压储能器、低压储能器、进油阀体、压差式电机行程开关和溢流阀等。其特征在于常开式电磁阀在不通电时是开启的,在通电时是闭合的,两位两通,为向制动轮缸供油和保压用。常闭式电磁阀在不通电时是闭合的,在通电时是开启的,两位两通,供制动轮缸压力调节时卸油和保压用。主阀体上安装三组电磁阀,每组由一个常开式和一个常闭式电磁阀组成,两套高压储能器,两套低压储能器,一套柱塞泵,有三个出油孔,两个进油孔。主阀体根据调压原理,开有油道,这些油道中,进油通道与常开式电磁阀、高压储能器及柱塞泵压油腔相通,出油通道与常开式电磁阀、常闭式电磁阀、低压储能器、柱塞泵吸油腔相通。主阀体可用螺栓安装在车辆的适当位置上。柱塞泵主要由泵芯、泵体、泵座、钢球、复位弹簧、螺塞及电机等组成。高压储能器由壳体和调压橡胶组成,存储高压油。低压储能器由活塞和压缩弹簧组成,存储低压油。高压储能器和低压储能器的油路如前述。进油阀体上包括进油孔、溢流阀及压差式电机行程开关,压差式电机行程开关由压差来控制电机运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到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中,与常规的车辆制动系统相比,可有效地提高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特别在湿滑路面上或两侧附着系数不同的对开路面上制动时,这种效果更加明显。此外还可缩短制动距离。这样可较大的提高交通安全性。它是一种性能较为完备的压力调节器。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是(1)应用在货车上,可对两后轮实施独立控制(两后轮各用一个通道),两前轮实施高选控制(两前轮共用一个通道),这样可有效地保持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可操纵性和缩短制动距离。
(2)应用在中、高档轿车上,可对两前轮实施独立控制(两前轮各用一个通道),两后轮实施低选控制(两后轮共用一个通道),这样可有效地保持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可操纵性和缩短制动距离。
(3)与制动主缸、助力器分置,可直接串接在受控制动油路中,对原制动系统改动较小,便于常规制动系统的车辆实现制动防抱死系统的改装。
(4)对于新设计的车辆,容易找到合适的位置,加装制动防抱死系统。
(5)电机工作由三个通道的压差控制,结构简单,体积小,性能可靠。
(6)应用结构简单、体积小的柱塞泵,方便地实现制动轮缸的迅速增压和迅速减压,提高了制动防抱死系统的性能。
(7)两个独立控制的车轮共用一个进油孔、一个高压储能器及一个溢流阀,结构简单,性能也得到保证。
现以较佳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中显示三组进油电磁阀和出油电磁阀,两个进油孔6和8,三个出油孔1、2和3,两个高压储能器70,两个低压储能器62的相对位置。此外还显示了进油阀体在主阀体上的安装位置5等。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中显示了进油阀体17和主阀体4的相对位置,进油电磁阀和出油电磁阀的相对位置。
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该图显示了进油阀、进油电磁阀、出油电磁阀内部油道布置情况。
图4为图2的B-B剖面图,该图显示了三个出油电磁阀、低压储能器62的油道情况,柱塞泵的内部结构及油道情况。
图5为图2的C-C剖面图,该图显示了三个进油电磁阀和高压储能器70的油道情况。
图6为图2的D-D剖面图,该图显示了压差式行程开关和溢流阀的具体结构以及它们内部的油道情况。
附图编号1 左后(前)出油孔 2 右后(前)出油孔3 两前(后)出油孔 4 主阀体5 进油阀安装孔 6 两前(后)进油孔7 压力调节器总成安装位置 8 左后(前)右后(前)进油孔9 电磁阀线圈壳体安装孔 10 左后(前)进油电磁阀体装配孔11 左后(前)出油电磁阀体装配孔 12 右后(前)出油电磁阀体装配孔13 右后(前)进油电磁阀体装配孔 14 两前(后)出油电磁阀体装配孔15 两前(后)进油电磁阀体装配孔 16 进油阀体两后(前)进油孔17 进油阀体 18 压差信号输出端子19 进油阀体两前(后)进油孔 20 出油电磁阀体21 O型圈 22 出油电磁阀座23 出油电磁阀杆 24 O型圈25 卡环 26 出油电磁阀线圈内托架27 出油电磁阀线圈外托架 28 出油电磁阀电磁线圈29 复位弹簧 30 O型圈31 进油电磁阀座 32 托架33 O型圈 34 进油电磁阀体35 复位弹簧 36 进油电磁阀线圈内托架37 电磁线圈 38 进油电磁阀线圈外托架39 进油电磁阀杆 40 O型圈41 出油嘴体 42 进油嘴43 O型圈 44 出油嘴衬套45 进油阀体 46 右溢流阀芯47 复位弹簧 48 O型圈49 右柱塞泵芯 50 O型圈51 右柱塞泵体 52 钢球53 钢球 54 外复位弹簧55 右柱塞阀座 56 右柱塞阀螺塞57 复位弹簧 58 O型圈59 O型圈 60 内复位弹簧
61 外复位弹簧62 低压储能器活塞63 电机凸轮 64 右柱塞泵芯65 外复位弹簧66 内复位弹簧67 左柱塞泵体68 复位弹簧69 孔堵 70 高压储能器壳71 调压橡胶 72 低压储能器活塞73 左溢流阀螺塞 74 左溢流阀垫片75 橡胶垫76 左溢流阀芯77 压缩弹簧 78 胶木片79 左溢流阀杆80 右溢流阀单向油封81 复位弹簧 82 右溢流阀螺塞83 O型圈 84 右溢流阀芯85 O型圈 86 压差调节阀芯87 O型圈 88 滑套89 O型圈 90 压差调节阀芯胶木91 铆钉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工作原理为1 制动开始后,来自制动主缸的制动液经进油阀体17的进油口16和19进入压差调节阀芯86的两端,通过溢流阀76和84、进油嘴42后进入主阀体4的进油通道,流经常开式进油电磁阀、出油口进入制动轮缸,车辆开始制动,进入主阀体4的制动液同时进入高压储能器70。当制动轮缸需要保压时,来自电子控制装置的信号使进油电磁阀闭合,此时,制动轮缸的油液既不能进也不能出,实现保压。当制动轮缸需要减压时,常开进油电磁阀仍然闭合,而常闭出油电磁阀打开,制动轮缸向低压储能器62泄油,实现减压。
2 常开式电磁阀,两位两通,不通电时开启,它可把从进油嘴42的进来的压力油经托架32、阀杆39、阀座31之间的空隙,通过出油嘴体41、出油嘴衬套44引入到制动轮缸里,实现了向制动轮缸供油的功能。通电时,进油电磁阀线圈37产生电磁力,向上吸引进油电磁阀杆39,电磁阀杆39克服复位弹簧35的弹簧力后,闭合了进油通道,这样隔断了进油嘴42和出油嘴体41之间的油路,制动轮缸不能进油。此时若常闭式电磁阀不通电,处于闭合状态,制动轮缸不能进油也不能出油,实现了制动轮缸保压的功能,若常闭式电磁阀通电,处于打开状态,制动轮缸不能进油但可出油,实现了制动轮缸减压的功能。
常闭式电磁阀两位两通,在不通电时闭合,出油电磁阀杆23紧压在阀座22上,隔断了油路,此时可保证常开式进油电磁阀的进油功能和保压功能。在通电时,出油电磁阀线圈28产生电磁力,向上吸引出油电磁阀杆23,电磁阀杆23克服复位弹簧29的弹簧力后上移,打开了出油通道,开启了出油电磁阀。制动轮缸的压力油经出油嘴体41和出油嘴衬套44及进油电磁阀之间的环槽流经出油电磁阀,到达柱塞泵体51和67吸油腔的环槽里,然后进入低压蓄能器62,实现了制动轮缸的卸油功能。
3 低压储能器由活塞和压缩弹簧组成,通过油压和弹簧力的平衡存储低压油。它的油路和柱塞泵的吸油腔及出油道相通。
4 高压储能器由壳体70和调压橡胶71组成,靠橡胶71的变形存储高压油。高压储能器的油路和柱塞泵的压油腔及进油道相通。
5 主阀体4有压力调节器安装位置7,用三个螺栓安装在车辆的适当位置上。
6 O型圈21和24密封出油电磁阀,O型圈30和33密封进油电磁阀,O型圈40密封出油嘴体41,O型圈43密封进油嘴42,O型圈48和59密封左、右柱塞泵体51,O型圈50密封左、右柱塞泵芯49,O型圈58密封左、右柱塞泵座55,O型圈83密封左、右溢流阀螺塞73和82,O型圈85、87和89为压差式电机行程开关阀芯86上的密封件。
7 孔堵69为工艺孔堵。
8 进油电磁阀体34和出油电磁阀体20用卡环25固定在主阀体4上。
9 进油电磁阀线圈37、出油电磁阀线圈28分别用内托架36和26、外托架39和27安装好,它们和电磁阀体34和20分体结构,电磁阀线圈罩在电磁阀阀体34和20上后,用螺钉固定在主阀体4上。
10 柱塞泵由泵芯49和64、泵体51和67、泵座55、钢球52和53、内复位弹簧60、外复位弹簧61、螺塞56及电机凸轮63组成,结构简单,体积小,工作可靠。其工作原理是当电机偏心凸轮63把柱塞泵芯49压入泵体51时,泵体上钢球52把泵芯49的油道闭合,吸油腔体积减小,把油液压入压油腔,向高压储能器供油,同时泵体51通过钢球53把泵座55向右推,复位弹簧57被进一步压缩。当泵芯49从泵体51中伸出时,泵体51吸油腔体积增大,压力降低,由于外复位弹簧61的弹簧刚度大,内复位弹簧60的弹簧刚度小,造成泵芯49比钢球52复位速度快,于是钢球52与泵芯51的油孔出现间隙,吸油腔从低压储能器中吸油。同时钢球53在泵座55的复位弹簧57的弹性恢复下堵住了泵体51的出油通道,高压储能器及其柱塞泵压油腔的油液不能回流。这样随着电机的转动,柱塞泵芯往复运动,不断地把低压储能器中62的油液压向高压储能器70。
11 进油阀体17上包括进油孔16和19、溢流阀及压差式电机行程开关等。压差式电机行程开关由压差来控制电机运转,它的两端分别与前轮、后轮进油孔16和19相通。两端压力相等时,行程开关触头位于滑动阀芯86的V型槽内,当两端压力不相等时,且压差大于一定值时,阀芯86向压力较低一侧移动,这一方面使压力较高一侧压力降低,压力较低一侧压力增高,另一方面使行程开关触头位于滑动阀芯86的V型槽外,产生压差状态信号,经压差信号输出端子18输出驱动电机转动,使压力较高一侧压力迅速降低,压力较低一侧压力迅速增高,加快了制动轮缸的进油和泄油速度,提高了制动防抱死系统的性能。
12 右溢流阀由右溢流阀单向油封80、复位弹簧81、右溢流阀螺塞82、O型圈83和右溢流阀芯84等组成。当轮缸进油时,右溢流阀芯84右端比左端的压力大,阀芯84的凸肩与单向油封80之间出现空隙,制动油液可通过右溢流阀芯84进入主阀体的进油口,然后经进油电磁阀再进入制动轮缸,实现制动。当进油电磁阀突然闭合时,主阀体进油道油压突然增高,使得右溢流阀芯84左移,阀芯84左端凸肩顶住了单向油封80,主阀体中的油液无法流出,使主阀体进油道中的油液维持较高的压力,一旦进油电磁阀打开,便于轮缸迅速增压。当制动解除时,阀芯84左端压力比右端高得多,左端油压推动阀芯84克服复位弹簧81的作用力后右移,制动轮缸油液可迅速经进油口19流回制动主缸。左溢流阀的工作原理与右边类似,区别在于两制动轮缸共用一个进油口,当某一通道进油电磁阀闭合时,进油道油压不会突然增高,其原因是可向另一通道进油,即该两通道可内部调节油压,因而左溢流阀没有应用单向油封。
权利要求1 一种车辆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三通道压力调节器,包括常开式进油电磁阀、常闭式出油电磁阀、主阀体、柱塞泵、高压储能器、低压储能器、进油阀体、压差式电机行程开关和溢流阀等,其特征在于常开式电磁阀不通电时开启,通电时闭合,两位两通,常闭式电磁阀不通电时闭合,通电时开启,两位两通,主阀体上安装三组电磁阀,每组由一个常开式电磁阀和一个常闭式电磁阀组成,两套高压储能器、两套低压储能器、一套柱塞泵、三个出油孔、两个进油孔,主阀体油道中,进油通道与常开式电磁阀、高压储能器及柱塞泵压油腔相通,出油通道与常开式电磁阀、常闭式电磁阀、低压储能器、柱塞泵吸油腔相通,主阀体可用螺栓安装在车辆的适当位置上;柱塞泵主要由泵芯、泵体、泵座、钢球、复位弹簧、螺塞及电机组成;高压储能器由壳体和调压橡胶组成,低压储能器由活塞和压缩弹簧组成,高压储能器和低压储能器的油路如前述;进油阀体上包括进油孔、溢流阀及压差式电机行程开关等,压差式电机行程开关两端分别与前轮、后轮进油孔相通;进油阀体通过进油嘴与主阀体的进油孔相连,并用螺钉固定在主阀体上;进油电磁阀线圈、出油电磁阀线圈和电磁阀体为分体式结构,电磁阀线圈罩在电磁阀阀体上,用螺钉固定在主阀体上。
2 如专利要求1所述的进油阀体和主阀体的各个油道一般打直孔,然后把工艺孔堵住。
专利摘要一种车辆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三通道压力调节器,包括常开式电磁阀、常闭式电磁阀、主阀体、柱塞泵、高压储能器、低压储能器、进油阀、压差电机行程开关等。常开式和常闭式电磁阀为两位两通,由电流控制。主阀体上安装三个常开式和三个常闭式电磁阀,两套高压和低压储能器,一套柱塞泵。进油道与常开式电磁阀、高压储能器及柱塞泵压油腔相通,出油道与常开式、常闭式电磁阀、低压储能器、柱塞泵吸油腔相通。柱塞泵包括泵芯、泵体、泵座及电机。进油阀体有压差电机行程开关。
文档编号B60T8/48GK2368762SQ9921130
公开日2000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27日
发明者刘昭度, 陈思忠, 高力平 申请人:北京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