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轮转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4312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支撑轮转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机动车辆拖挂车所配置的支撑轮升降器上的转向结构。拖挂车与机动车头分离时,其前端带有支撑轮的升降器转到垂直位置并定位,支撑轮接触地面;拖挂车与机动车头相接被拖行时,其前端带有支撑轮的升降器必须转到水平位置,支撑轮脱离地面并保持相当距离,转向结构就是起到使升降器转动和定位的作用。使用艇尾机的小型游艇也有此类装置,便于停栖于滩头。
参考附


图1所示的现在常用的支撑轮转向结构一底板01与拖挂车体固接,该底板01上设有定位孔,一个与升降器主干管连接的转向架02覆盖在底板01的定位孔上,该转向架02与底板01由充当转轴的螺栓06连接,一骑马销04穿插于转向架02的一对凸耳及定位孔中,转向架02的定位孔和底板01的定位孔相对应,借助一对弹簧07,用骑马销04拉起或插入定位孔完成支撑轮的定位和转动。为了降低制作成本,底板01、转向架02、骑马销04都采用冲压件,故,上述结构就存在诸多缺点骑马销04的两端插销03部分很难保持平行,转向架02下平面与上凸耳的定位孔是先冲孔后弯折成型,处于上下位置的定位孔难以达到同一轴线,由此造成插销03、转向架02之间卡死,拔动插销03时,人必须面对转向架02,握紧骑马销04,用手臂及手腕施以很大力量才能完成操作;再者,骑马销04的拉手部分向外突伸,容易受到障碍物的拉扯而造成损坏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上述转向结构进行改进,克服现有的缺点,达到操作轻便、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支撑轮转向结构,包括由充当转轴的螺栓连接的底板和转向架,底板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孔,其特征在于转向架是一个由底平面向上弯折与上挡板相配合形成的框架,配合底板的第一定位孔,底平面及上挡板设有两对呈上下对应的第二、第三定位孔,在该两对第二、第三定位孔中分别插有插销,各插销均套有弹簧,一个拉手位于框架内,拉手的两端在弹簧和底平面之间分别与两插销的下端连接。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支撑轮转向结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图3是图2中底板的仰视图。
图4是图2中拉手与插销连接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图。
参考图2、图3、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一种支撑轮转向结构,包括由充当转轴的螺栓6连接的底板1和转向架2,底板1设有安装孔12与拖挂车体固接,还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孔11,其特征在于转向架2是一个由底平面21向上弯折与上挡板3相配合形成的框架,转向架2与升降器主干管连接,配合底板1的第一定位孔11,底平面21及上挡板3设有两对呈上下对应的第二、第三定位孔22、31,在该两对第二、第三定位孔22、31中分别插有插销4,各插销4均套有弹簧7,一个拉手5位于框架即转向架2内,拉手5的两端在弹簧7和底平面21之间分别与两插销4的下端连接。
拉手5与插销4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拉手5两端均设有插孔51,插销4的下端有一嵌槽41,一开口挡圈42嵌于该嵌槽41内,开口挡圈42上配置一垫圈43,弹簧7位于上挡板3与垫圈43之间,各插销4穿于拉手5的插孔51中,在弹簧7的作用下拉手5的两端被限定在开口挡圈42和底平面21之间。
在弹簧7的作用下,插销4的下端伸入底板1的第一定位孔11中,支撑轮获得垂直方向的定位;当提起拉手5压缩弹簧7,插销4从底板1的第一定位孔11退出而可转动转向架2,插销4进入底板1的另一个第一定位孔11,支撑轮获得水平方向的定位。
为了减小转向架2与底板1之间的转动摩擦力,底板1向转向架2的底平面21隆起一圈凸楞13以减小它们的接触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上挡板3与转向架2的配合形式则可有多种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上挡板3是一个条形板,其两端与转向架2的底平面21向上弯折的部分直接焊接;又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二,上挡板3是一个条形板,其两端设有连接孔32与底平面21向上弯折的两个外凸耳23用螺栓8连接;再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三,转向架2的底平面21向上弯折成两个内凸耳24,在该内凸耳24上设置第三定位孔11即可起到上挡板3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是将现有的骑马销分割成拉手5和两个插销4并将拉手5置于转向架2内,其效果是消除了骑马销的两端插销部分很难保持平行的缺点,处于上下位置的第二、第三定位孔22、31分别位于转动架2的底平面21和上挡板3上,借助单独的插销4可较方便调整它们的位置达到同一轴线后再固定上挡板3,插销03、转向架02之间不会卡死,拉手5的移动轻便灵活;同时,拉手5处于较底的位置受到上挡板3的保护,能免于障碍物的拉扯而造成损坏事故,更具有安全可靠性。
权利要求1.一种支撑轮转向结构,包括由充当转轴的螺栓连接的底板和转向架,底板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孔,其特征在于转向架是一个由底平面向上弯折与上挡板相配合形成的框架,配合底板的第一定位孔,底平面及上挡板设有两对呈上下对应的第二、第三定位孔,在该两对第二、第三定位孔中分别插有插销,各插销均套有弹簧,一个拉手位于框架内,拉手的两端在弹簧和底平面之间分别与两插销的下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轮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拉手与插销的连接方式是拉手两端均设有插孔,插销的下端有一嵌槽,一开口挡圈嵌于该嵌槽内,开口挡圈上配置一垫圈,弹簧位于上挡板与垫圈之间,各插销穿于拉手的插孔中,在弹簧的作用下拉手被限定在开口挡圈和底平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轮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底板向转向架底平面隆起一圈凸楞。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轮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挡板是一个条形板,其两端与底平面向上弯折部分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轮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挡板是一个条形板,其两端设有连接孔与底平面向上弯折的两个外凸耳用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轮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挡板即为底平面向上弯折的两个内凸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机动车辆拖挂车所配置的支撑轮升降器上的转向结构,包括底板和转向架,底板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孔,其特征在于:转向架底平面及上挡板设有两对呈上下对应的第二、第三定位孔,第二、第三定位孔中插有插销,各插销均套有弹簧,拉手位于框架内,拉手与两插销的下端连接,其效果是插销转向架之间不会卡死,拉手移动轻便灵活并受到上挡板保护,更具有安全可靠性。
文档编号B60B33/00GK2383708SQ9922789
公开日2000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1999年7月19日
发明者钱纪东 申请人:上海振伟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