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前凸支撑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63207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脊柱前凸支撑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座椅靠背支架的脊柱前凸支撑物(即腰部支撑件,lordosissupport),该脊柱前凸支撑物包括和支撑板和调节装置,支撑板借助至少两个拉伸部件保持在座椅靠背的两条框架腿之间,并且在支撑板的每一侧(左侧和右侧)都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相应拉伸部件的受力点(point of attack),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拉伸部件的张力。
【背景技术】
[0002]这种类型的脊柱前凸支撑物例如设置在机动车座椅的座椅靠背上,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腰椎部位的脊柱以获得健康的坐姿。使用者施加在支撑板上的力具有向后推支撑板并使其达到相对于框架腿的平面向后偏移的位置的效果。此时,如果通过调节装置增加拉伸部件的张力(拉伸力),那么支撑板会被拉到较接近框架腿的平面的位置,从而较不顺应使用者所施加的力,并且相应地提供较强的支撑作用。
[0003]在已知的这种类型的脊柱前凸支撑物中,可以通过减小拉伸部件的有效长度的方式来增加拉伸部件的张力。
[0004]例如,EP I 190 127 BI描述了上述类型的脊柱前凸支撑物,其中拉伸部件被构造成弹性拉线,这些拉线大致在支撑板的中心位置沿着平行于框架腿的方向折曲。这些拉线的端部与能够借助调节装置而沿着平行于框架腿的方向位移的共用连接装置连接,从而改变拉线的有效长度。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以更简单的方式调节支撑力的脊柱前凸支撑物。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受力点之间的距离是可调节的,而调节装置构造成改变所述距离。
[0007]当拉伸部件被保持在张力下并因此被拉直时,两个拉伸部件形成梯形的斜边,而梯形的短底边由两个受力点的连接线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当通过调节装置减小受力点之间的距离(也就是,缩短两个受力点之间的连接线)时,受力点与框架腿之间的拉伸部件必须横跨的距离相应地增加。如果拉伸部件的长度未改变,那么该增加的距离只能够由假定处于拉直姿势的拉伸部件(其中拉伸部件与支撑板形成较小的角度)所补偿,从而使得支撑板更靠近由框架腿限定的平面。
[0008]然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拉伸部件自身的长度也可以是可变的。例如,两个拉伸部件可以由从一条框架腿经由支撑板的两个受力点延伸到相对的另一条框架腿的连续拉线形成,并且该连续拉线不固定在受力点上而是仅在此处发生折曲。那么,当受力点之间的距离减小时,由于拉线的总长度保持恒定,所以拉伸部件的长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受力点之间的连接线而具有较大长度的拉伸部件允许支撑板进一步远离框架腿位移,使得脊柱前凸支撑物变得更具顺应性。
[0009]这两种情况的优点在于,受力点之间的通过调节装置减小距离的相对运动是沿着与框架腿成直角的方向的运动。如果调节装置侧向设置在座椅靠背的一侧(出于容易接触和操作的原因,这种设置是常见的),那么调节装置因此可以构造成将受力点拉开或拉近,而不必将调节装置的力改变到其他方向。这样能够减小摩擦阻力,因而能更容易地操作调节装置。此外,本发明还能够显著简化脊柱前凸支撑物的制造过程。
[0010]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本发明的有用的细节和进一步的改进。
【附图说明】
[0011]将结合附图更详细地描述具体实施利,附图中:
[0012]图1是座椅靠背支架的两条框架腿之间的脊柱前凸支撑物的示意图;
[0013]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I1-1I截取的剖视图;
[0014]图3是除了脊柱前凸支撑物的调节位置不同以外与图1 一致的视图;
[0015]图4是沿着图3中的线IV-1V截取的剖视图;以及
[0016]图5和图6是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处于两个不同调节位置的脊柱前凸支撑物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图1所示的脊柱前凸支撑物具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通过呈弹性带形式的两个拉伸部件12保持在座椅靠背支架的两条平行框架腿14之间。支撑板10例如通过塑料注塑成型的方式形成并且由两块半板16组成,两块半板具有相同的形状并且两块半板在相对于彼此旋转180°的位置处以可位移的方式被保持为相互接合。为此,每块半板均具有突伸的舌部18,该舌部18以可位移的方式在相应的另一块半板的互补通道20中受到引导。
[0018]每块半板16在彼此背向的边缘处具有用于相应拉伸部件12的受力点22。该受力点22例如由槽状结构形成,拉伸部件12的相应的膨胀部分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固定在该槽状结构中。
[0019]在座椅靠背支架的一侧(在本实例中为在右侧框架腿14上)设置有用于调节脊柱前凸支撑物的调节装置24。调节装置具有博登拉线(Bowden cable) 26,博登拉线26的外部拉线支撑在一块半板16的配对支座(counter bearing) 28上,而博登拉线26的内部拉线固定在另一块半板的配对支座30上。
[0020]当使用者的背部经由座椅靠背的软垫(未示出)将力施加到支撑板10上时,拉伸部件12的弹性允许支撑板在一定程度上屈服,如图2所示。因此,支撑板10的主面相对于框架腿14限定的平面略微偏移(在图2中向下偏移)。拉伸部件12被拉伸,因而具有将支撑板的两块半板16拉开的趋势。然而,这种分离运动被博登拉线26抑制,使得支撑板10不会进一步屈服,并且支撑板10因而在使用者的背部施加支撑作用。
[0021]在本实例中,因为支撑板10只受到趋于将两块半板拉开的张力,所以仅要求调节装置24和博登拉线26构造成可以吸收这些张力。因此,博登拉线26的内部拉线在本实施例中不必传递任何推力。
[0022]当使用者想要将脊柱前凸支撑物调节得“更硬”时,如图3和图4所示,她/他可以通过调节装置24和博登拉线26来拉近两块半板16。这样缩短了两个受力点22之间的距离,而拉伸部件12受到额外的张力,从而支撑板被拉到更接近由框架腿14限定的平面的位置。
[0023]仅出于对比的目的,图2和图4还示出了座椅靠背的下部框架腿32,下部框架腿32示出为支撑板10位置的基准,因而有利于在图2和图4中识别支撑板的不同位置。
[0024]本文所述的结构的优点在于:支撑板的两块半板16之间的相对运动是沿水平方向,即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