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背可调节的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608711阅读:来源:国知局
设计。当然这些举例并未穷尽,因为专业人士还知道其他与此处举例不同的导轨设计可能性。
[0065]例如如图10A或10B所示,移动元件32大部分位于导轨33内,其中也具有突出的元件41位于导轨33外并布置在安装元件42上,其中靠背交叉支撑14和15借助第二末端36固定在此处的安装点上。
[0066]导轨33可设计为多部件形式,如图10C和10D所示。其中主要有两个C形部件43共同形成此移动元件。C形部件彼此并非完全连接,而是彼此相距一段距离,这样形成的空隙使得靠背交叉支撑14和15可与移动元件连接。靠背交叉支撑第二末端36的安装可位于导轨内(图10C)或导轨外(图10D)。
[0067]如图10E所示,导轨被移动元件32包围。
[0068]最后在图11和12中展示了汽车座椅1的示意俯视图。其中,靠背纵向支撑4,5和6可绕各自旋转轴22a,22b和22c旋转。图11展示了处于第一位置39的靠背,图12展示了处于第二位置40的靠背。同时,靠背纵向支撑4,5和6也可相应锁定,使得无法绕旋转轴22a,22b和22c转动。
[0069]对比图11和图12可知,旋转轴22a,22b和22c虽然处于同一平面,但彼此并不平行。特别是中间靠背纵向支撑5相比左侧靠背纵向支撑4和右侧靠背纵向支撑6在座椅纵向方向更靠后。因此在设计接合件连接时需要让接合件连接不仅绕与转动轴平行的某个轴移动,而且还可绕沿座椅宽度方向或与座椅宽度方向成一定角度的轴转动。在图示情况中,第二末端36及接合件连接围绕与转动轴平行的轴和与座椅宽度方向成一定角度的轴的组合移动。这种运动可通过球接头或万向接头实现。
[0070]通过靠背纵向支撑4,5和6的这样一种安排,也就是中间靠背纵向支撑5相比左侧靠背纵向支撑4和右侧靠背纵向支撑6在座椅纵向方向上更靠后,且转动轴相互并不平行,使得靠背3早在未转动座位位置的适应调节就已经存在,从而实现舒适的乘坐。
[0071]在申请文件中公开的所有特征要求都作为本发明所必要的,只要它们单独或组合相对于现有技术是新的。
[0072]附图标记
[0073]1汽车座椅
[0074]2座位部分
[0075]3靠背
[0076]4左侧靠背纵向支撑
[0077]5中间靠背纵向支撑
[0078]6右侧靠背纵向支撑
[0079]7下面末端区域
[0080]8下面末端区域
[0081]9下面末端区域
[0082]10座位框架
[0083]11上面区域
[0084]12靠背交叉支撑
[0085]13间距
[0086]13a变化的间距
[0087]14第一靠背交叉支撑
[0088]15第二靠背交叉支撑
[0089]16移动装置
[0090]17电机
[0091]18旋转主轴
[0092]19升降气缸
[0093]20闭锁装置
[0094]21上面末端
[0095]22a转动轴
[0096]22b转动轴
[0097]22c转动轴
[0098]23靠背的转动轴
[0099]24接合件连接
[0100]26弹簧原件
[0101]27螺纹
[0102]28工作气缸
[0103]29闭锁
[0104]30杆
[0105]31活塞
[0106]32移动元件
[0107]33导轨
[0108]34安装点
[0109]35第一末端
[0110]36第二末端
[0111]37第一限位元件
[0112]38第二限位元件
[0113]39第一位置
[0114]40第二位置
[0115]41突出的元件
[0116]42安装元件
[0117]43形部件
[0118]44填料元件
【主权项】
1.一种包含座位部分(2)和靠背(3)的汽车座椅(1),其中所述靠背(3)包含至少一个沿靠背高度方向延伸的靠背左侧纵向支撑(4)、至少一个沿靠背高度方向延伸的靠背中间纵向支撑(5)和至少一个沿靠背高度方向延伸的靠背右侧纵向支撑¢),其中所述靠背纵向支撑(4,5,6)在下面末端区域(7,8,9)与所述座位部分(2)和/或座位框架(10)固定在一起,而且含有至少一个填料元件(44),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纵向支撑(4,5,6)在其下面区域(7,8,9)与所述座位部分(2)和/或座位框架(10)灵活地连接在一起,并借助至少一个布置在靠背(3)上面区域(11)的拉长靠背交叉支撑(12)相互连接,使得通过在所述靠背上面区域内沿靠背高度方向移动至少一个靠背交叉支撑(12)可以改变至少两个靠背纵向支撑(4,5,6)之间的间距(13) 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座椅(I),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靠背交叉支撑(12)与第一末端(35)固定在靠背左侧纵向支撑(4)上,并与第二末端(36)固定在靠背右侧纵向支撑(6)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汽车座椅(1),其特征在于,左侧(4)和中间靠背纵向支撑(5)之间具有第一靠背交叉支撑(14),右侧(6)和中间靠背交叉支撑(5)之间具有第二靠背交叉支撑(15),其中第一(14)和/或第二靠背交叉支撑(15)可沿靠背高度方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汽车座椅(I),其特征在于,第一靠背交叉支撑(14)借助第一末端(35)固定在左侧靠背纵向支撑(4)上,并借助第二末端(36)固定在中间靠背纵向支撑(5)上,第二靠背交叉支撑(15)借助第一末端(35)固定在右侧靠背纵向支撑(6)上,并借助第二末端(36)固定在中间靠背纵向支撑(5)上。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汽车座椅(I),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靠背交叉支撑(12)接合和/或可移动地固定在靠背纵向支撑(4,5,6)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汽车座椅(I),其特征在于,第一(14)和第二靠背交叉支撑(15)的第二末端(36)可移动地固定。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汽车座椅(I),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靠背交叉支撑(12)可借助至少一个移动装置(16)电动和/或手动实现移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汽车座椅(I),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移动装置(16)安装在中间靠背纵向支撑(5)上。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汽车座椅(I),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移动装置(16)包含至少一个沿靠背高度方向移动的电机(17),和/或至少一个旋转主轴(18),和/或至少一个气动驱动的升降气缸(19)和/或至少一个弹簧元件(26)和/或至少一个闭锁装置(20)ο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汽车座椅(I),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靠背交叉支撑(12)可以侧向布置在靠背纵向支撑(4,5,6)的上面末端(21),靠背纵向支撑(4,5,6)上沿座椅纵向的后方和/或在靠背纵向支撑(4,5,6)的内部。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汽车座椅(I),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靠背交叉支撑(12)固定或可拆卸地与靠背纵向支撑(4,5,6)连接。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汽车座椅(I),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靠背交叉支撑(12)沿靠背高度方向布置在靠背(3)上面的三分之一区域内,优选位于上面的四分之一区域内。
【专利摘要】一种包含座位部分(2)和靠背(3)的汽车座椅(1)。所述靠背(3)包含至少一个沿靠背高度方向延伸的靠背左侧纵向支撑(4)、至少一个沿靠背高度方向延伸的靠背中间纵向支撑(5)和至少一个沿靠背高度方向延伸的靠背右侧纵向支撑(6),其中所述靠背纵向支撑(4,5,6)在下面末端区域(7,8,9)与所述座位部分(2)和/或座位框架(10)固定在一起,而且含有至少一个填料元件(44),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纵向支撑(4,5,6)在其下面区域(7,8,9)与所述座位部分(2)和/或座位框架(10)灵活地连接在一起,并借助至少一个布置在靠背(3)上面区域(11)的拉长靠背交叉支撑(12)相互连接,使得通过在所述靠背上面区域内沿靠背高度方向移动至少一个靠背交叉支撑(12)可以改变至少两个靠背纵向支撑(4,5,6)之间的间距(13)。
【IPC分类】B60N2/66, B60N2/64, B60N2/68, B60N2/44
【公开号】CN105365630
【申请号】CN201510497839
【发明人】埃尔文·哈勒
【申请人】格拉默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3日
【公告号】DE102014011884A1, EP2985178A1, US20160046222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