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车身底罩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25901阅读:来源:国知局
保险杠A及前保险杠B双方安装同一车身底罩1。
[0048]此外,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作为车身底罩1的前端部的保险杠安装面27安装在前保险杠31的下壁面33,但是,也可以安装在前保险杠以外的车体部件。
[0049]下面,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0050](1)本实施方式的车身底罩1 (车辆用车身底罩)覆盖汽车车体前部3的下部,并且将保险杠安装面27 (前端部)固定在前保险杠31的下壁面33 (车体前部的固定部)。该车身底罩具备:设置面13,其安装在托架15 (车体部件);纵壁面19,其从该设置面13的前端13a弯曲并向下方延伸;以及底壁面23,其从该纵壁面19的下端19a弯曲并向车辆前方延伸。在所述设置面13与纵壁面19之间的第一角部41及纵壁面19与底壁面23之间的第二角部43,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有容易使该第一及第二角部41、43弯曲的易变形部45、47。
[0051]因此,在障碍物与车辆前部碰撞的前碰撞时,输入到前保险杠31的负荷传递到车身底罩1,对车身底罩1施加在前后方向进行压缩的负荷。这时,由于车身底罩1在易变形部45、47容易弯曲,从而不会阻碍前保险杠1的向后方的移动。由此,能够抑制对障碍物施加过度反作用力(负荷)的情况。
[0052]另外,若将前保险杠替换为不同的规格,则前保险杠的下壁面与车身底罩1的保险杠安装面27 (前端部)的固定位置也在前后方向发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共用使用同一车身底罩1,因此能够实现部件数的削减及成本降低。
[0053](2)所述纵壁面19构成为,随着趋向车辆前方而逐渐向斜下方延伸的倾斜面21。
[0054]在将设置面13与底壁面23之间的上下高度设定为相同的情况下,与将纵壁面19设为在铅直方向延伸的铅直面相比,设为倾斜面21则能够较长地设定纵壁面19的沿上下方向的长度。因此,即使在前保险杠31的下壁面33与车身底罩1的前端部的固定位置在前后方向上较大地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利用同一车身底罩1进行共用。即,作为车身底罩1的共用对象的前保险杠31的种类变多。
[0055][第二实施方式]
[0056]接着,使用图6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位,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0057]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身底罩101中,在底壁面23与纵面25之间形成有第三角部103,在纵面25与保险杠安装面27之间形成有第四角部105。
[0058]在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除第一角部41及第二角部43之外,还在第三角部103及第四角部105,沿车辆宽度方向形成有容易使该第三角部103及第四角部105弯曲的易变形部107、109。具体而言,在第三角部103,通过削薄该第三角部103的上侧面,而使该部位形成为比其他一般部壁厚薄。在第四角部105,通过削薄该第四角部105的下侧面,而使该部位形成为比其他一般部壁厚薄。
[0059]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0060](1)除第一角部41及第二角部43以外,还在第三及第四角部103、105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有易变形部107、109。
[0061]因此,在障碍物与车辆前部碰撞的前碰撞时,车身底罩101的弯曲变形更容易。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对障碍物施加过度反作用力(负荷)的情况。
[0062][第三实施方式]
[0063]接着,使用图7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对于与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位,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0064]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身底罩201中,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身底罩相比,不同点在于,底壁面的上下位置配置在比设置面靠上侧的位置。
[0065]也就是说,纵壁面219形成为在设置面13的前端13a弯曲并随着趋向前方而逐渐向斜上方延伸的斜面221。底壁面223在纵壁面219的前端219a弯曲而向前方延伸。纵面225在底壁面223的前端223a弯曲而向斜下方延伸。保险杠安装面27在纵面225的前端225a弯曲而向前方延伸。
[0066]另外,在所述设置面13与纵壁面219之间的第一角部41及纵壁面219与底壁面223之间的第二角部43,沿车辆宽度方向形成有容易使该第一角部41及第二角部43弯曲的易变形部245、247。具体而言,在第一角部41,通过削薄该第一角部41的上侧面,而使该部位形成为比其他一般部壁厚薄。在第二角部43,通过削薄该第二角部43的下侧面,而使该部位形成为比其他一般部壁厚薄。
[0067]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0068](1)将底壁面223的上下位置配置在比设置面13靠上侧的位置。因此,在底壁面223的下侧形成有空间,能够有效利用该空间。
[0069][第四实施方式]
[0070]接着,使用图8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对于与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位,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0071]在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身底罩301中,车身底罩整体的剖面形状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几乎相同。
[0072]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角部41及第二角部43设置了易变形部345、347,但是,不是如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那样为薄壁形状,而是作为易变形部345、347,为在板厚几乎固定的状态下使其局部性地弯曲的弯曲形状。
[0073]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0074](1)作为易变形部345、347为在板厚几乎固定的状态下使其局部性地弯曲的弯曲形状。
[0075]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由于作为易变形部设为薄壁化的部位,因此,在输入碰撞负荷时,易变形部有可能受到损伤等。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易变形部345、347是与一般部相同的板厚,因此抑制了受到损伤等的可能性。
【主权项】
1.一种车辆用车身底罩,其覆盖汽车车体前部的下部,并且其前端部固定在所述车体前部的固定部,其特征在于, 该车辆用车身底罩具备:设置面,其安装在车体部件;纵壁面,其从该设置面的前端弯曲并向上方或下方延伸;以及底壁面,其从该纵壁面的上端或下端弯曲并向车辆前方延伸,至少在所述设置面与纵壁面之间的角部及纵壁面与底壁面之间的角部,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有使该角部易于弯曲的易变形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车身底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壁面构成为随着趋向车辆前方而逐渐向斜下方延伸的倾斜面。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车辆用车身底罩,该车身底罩抑制在车辆碰撞时对被碰撞物施加过度冲击。该车辆用车身底罩具备:设置面(13),其安装在托架(15);纵壁面(19),其从设置面(13)的前端弯曲并向下方延伸;底壁面(23),其从纵壁面(19)的下端弯曲并向汽车前方延伸。在设置面(13)与纵壁面(19)之间的第一角部(41)及纵壁面(19)与底壁面(23)之间的第二角部(43),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有使该第一及第二角部(41、43)易于弯曲的易变形部(45、47)。
【IPC分类】B60R19/54, B60R13/08
【公开号】CN105383408
【申请号】CN201510515430
【发明人】安倍良辅
【申请人】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0日
【公告号】US2016005255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