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34615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一种轮胎。
【背景技术】
[0002] 已经提供了一种通过提高轮胎侧部的刚性来改善操纵稳定性的轮胎(例如,参见 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的轮胎具有:一对胎圈忍;横跨于左右一对胎圈忍之间的一层胎 体层;W及增强橡胶层,该增强橡胶层介于胎体层和胎侧部之间且由橡胶硬度比胎侧部的 橡胶硬度高的橡胶形成。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阳0化]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9-10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在专利文献1的轮胎中,需要用于增强胎体层的增强橡胶层来提高轮胎刚性W改 善操纵稳定性。然而,近年,存在进一步改善操纵稳定性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操纵稳定性的 方式包括通过增加构成轮胎的胎体层的厚度或者通过使胎圈填胶大型化来提高轮胎刚性。 然而,增加构成轮胎的胎体层的厚度或者使胎圈填胶大型化增加了轮胎的重量,可能使滚 动阻力劣化。
[0007] 鉴于上述问题做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抑制滚动阻力劣化的同 时提高操纵稳定性的轮胎。
[0008] 根据本发明的轮胎包括:与路面接触的胎面部;一对胎圈部,每个胎圈部均包括 胎圈忍和胎圈填胶;胎侧部,所述胎侧部在胎圈部和胎面部之间延伸;胎体层,所述胎体层 绕着所述胎圈忍折返且在所述胎圈部之间环状延伸;带束层,所述带束层配置在所述胎体 层的轮胎径向外侧,所述带束层增强所述胎面部;W及增强层,所述增强层被配置成在所述 胎体层的胎面宽度方向外侧或者在所述胎体层的胎面宽度方向内侧与所述胎体层邻接,所 述增强层增强所述胎侧部。所述胎体层包括从所述胎面部延伸到所述胎圈忍的主体帘布层 部分和绕着所述胎圈忍折返的折返帘布层部分。所述折返帘布层部分的端部延伸超过轮胎 最大宽度位置的高度。所述胎圈填胶的高度为轮胎截面高度的30%W下。所述增强层的轮 胎径向的内侧端部位于所述胎圈填胶的轮胎径向的外侧端部的轮胎径向内侧。在沿着所述 轮胎的胎面宽度方向且与轮胎周向正交的截面中,所述增强层的最大厚度比所述胎圈填胶 的最大厚度薄。作为所述胎面部的所述胎面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胎面宽度为轮胎最大宽度 的81 %W上。在沿着所述轮胎的胎面宽度方向且与轮胎周向正交的截面中,沿所述胎面宽 度方向延伸、通过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延长线上的胎体层的曲率半径为30mmW上。
[0009] 根据本发明的特征,提供了一种在抑制滚动阻力劣化的同时提高操纵稳定性的轮 胎。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轮胎的示出了沿着胎面宽度方向且与轮胎周向正交的截 面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实施方式W及比较评价进行说明。图1 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且与轮胎周向正交的截面图的一部分。 运里,轮胎具有关于赤道面0对称的结构,所W图1仅示出了由赤道面0划分的截面的一 半。在下述图的说明中,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有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然而,应注意,图 示仅是示例性的,而非按比例绘制的。
[0012] 因此,应参考W下说明确定具体尺寸等。此外,在一些情况下图还包括彼此具有不 同尺寸关系和比率的部分。
[0013] (1)轮胎的总体构造
[0014] 轮胎1包括一对胎圈部2、胎侧部4和胎面部5。
[0015] 该对胎圈部2中的每一个胎圈部2均包括胎圈忍21和胎圈填胶22。胎圈部2被 构造成在其的轮胎径向R内侧与轮辆接触。胎圈填胶22的高度22R为轮胎截面高度SR的 30 %W下。更优选地,胎圈填胶22的高度22R为轮胎截面高度SR的25 %W下。此外,优选 地,胎圈填胶22的高度22R为轮胎截面高度SR的5%W上。
[0016] 轮胎截面高度SR指在充填正规内压且无负荷的条件下轮胎的径向上的长度,即 指在充填正规内压且无负荷的条件下的轮胎最大高度。轮胎最大高度指在轮胎赤道面位置 处的从胎圈部的底面到胎面表面的轮胎径向距离。运里,胎圈底面被限定为在胎圈的底面 中的定位在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部的胎遲部化eadheelpodion)的底面。胎圈填胶的高度 22R指胎圈填胶的径向长度。
[0017] 运里,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正规内压指JATMA规定的"最大空气压力"、TRA规定的 "不同冷膨胀压力下的轮胎负荷极限灯IRELOADLIM口SATVARIOUSCOLDINFLATION PRESSURE巧"中记载的最大值或者ETRTO规定的"膨胀压力(INFLATIONPRESSURE巧"。
[0018] 胎体层3在一对胎圈忍21之间环状地延伸。胎体层3配置于该对胎圈忍21之间, 并且该胎体层3具有从胎面部延伸到胎圈忍的主体帘布层部分31和分别绕着对应胎圈忍 21向胎圈部2的轮胎径向外侧折返的折返帘布层部分32。
[0019] 胎面部5包括与路面接触的接地面。胎面部5在轮胎径向内侧设置有增强胎面部 5的带束层6。带束层6由包含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钢丝纤维的倾斜带束层和包含沿轮 胎周向延伸的有机纤维的周向带束层构成。
[0020] 带束层6的一部分与各折返帘布层的一部分重叠。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各折返 帘布层部分32的端部32WE延伸到带束层6的倾斜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内侧,同时各折返帘 布层部分32的端部32WE配置于倾斜带束层的胎面宽度方向端部6WE的胎面宽度方向T内 侧。
[0021] 然而,折返帘布层部分32的端部不限于运种形式,当该端部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 至少超过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高度时,能够得到足够的侧刚性。优选地,该端部延伸到如上 所述的带束层的端部。
[0022] 各胎侧部4与对应胎圈部2的径向外侧相连。胎侧部4在胎圈部2和胎面部5之 间延伸。胎侧部4设置有作为增强层中的一层增强层的增强橡胶层7。增强橡胶层7配置 于胎体层3的胎面宽度方向W外侧。
[0023] 增强橡胶层7被配置成在胎体层3的胎面宽度方向外侧或胎体层3的胎面宽度方 向内侧与胎体层3邻接。增强橡胶层7的设置提高了胎侧部4和胎体层3的刚性。在使用 增强帘线层代替增强橡胶层的情况下,要求将增强帘线层配置成与胎体层3邻接,优选地, 增强帘线层位于胎体层3和胎圈填胶22之间。
[0024] 增强橡胶层7与胎圈填胶22在轮胎径向上重叠。更具体地,增强橡胶层7的轮胎 径向的内侧端部7IE位于胎圈填胶22的轮胎径向的外侧端部220E的轮胎径向内侧。优选 地,增强橡胶层7的轮胎径向R的内侧端部7IE和胎圈填胶22的轮胎径向R的外侧端部 220E之间的轮胎径向长度D1为10mmW下。增强橡胶层7的轮胎径向的外侧端部70E位于 轮胎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为最长的轮胎最大宽度位置SWM的轮胎径向外侧。另外,增 强橡胶层7的轮胎径向长度为轮胎截面高度的40%W下。
[00巧]在本实施方式中,可W使用增强帘线层代替增强橡胶层7。运里,增强帘线层由包 覆橡胶的帘线层制成,该帘线层由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醋(PET)、聚糞二甲酸乙二醇醋 (PEN)或尼龙等的有机纤维形成。在使用运种增强帘线层的情况下,该增强帘线层能够在相 对于轮胎径向倾斜的情况下提高刚性,即使在该增强帘线层未延伸到最大宽度位置的情况 下也能够确保足够的刚性。从滚动阻力的观点出发,优选地使用增强橡胶层。 阳0%] 轮胎最大宽度位置SWM是轮胎的胎面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轮胎在胎面宽度方向 上的长度为最长的轮胎最大宽度位置SWM是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