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装饰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33043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车辆装饰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车辆装饰板,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背掀门或行李箱盖上的车辆装饰板。
【背景技术】
[0002]在现代车辆上,背掀门或行李箱盖上通常会安装装饰板,以起到装饰车身尾部的作用。但是,这些装饰板也同时需要承担部分功能,例如用于安装车辆牌照、用于开启或关闭背掀门或行李箱盖、用以保护背掀门或行李箱盖等。
[0003]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装饰板被安装到背掀门或行李箱盖上时,虽然能起到相应的装饰和功能需求,但是在车辆碰撞时,尤其是低速碰撞时,无法有效溃缩或断裂而不能减轻碰撞对车身后部的伤害。具体来讲,由于装饰板与背掀门或行李箱盖安装牢固,在碰撞过程中,该装饰板会挤压背掀门或行李箱盖,或者挤压保险杠及其他车身部件,从而装饰板与车身之间没有缓冲,而形成对车辆后部的损害,从而无法满足欧洲汽车修理研究协会(RCAR)和德国撞车修理费用试验规范(AZT)等低速后部碰撞的要求。
[0004]因此,行业内一直在寻求和研究一种即可满足既有的装饰和功能需求、又能满足行业协会或规范所规定的低速后部碰撞的要求,提高车辆安全性的车辆装饰板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车辆的安全性的车辆装饰板。
[0006]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0007]—种车辆装饰板,安装在背掀门或行李箱盖上,包括:纵长型本体、设置在本体下部的把手凹槽、设置在本体内侧的第一安装部及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有与本体内壁连接的第一连接筋,所述第二安装部设有与本体内壁连接的第二连接筋,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筋包括设置在与本体内壁的连接处的第一弱化槽;所述第二连接筋包括设置在与本体内壁的连接处的第二弱化槽。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在本体的上部,而第二安装部设置在本体的下部。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筋连接在本体的侧面内壁上,包括上第一连接筋以及下第一连接筋。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弱化槽设置在下第一连接筋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筋连接在本体的底部内壁。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筋为多个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排列,其中所述每一连接筋上均设置了第二弱化槽。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车辆装饰板安装到车身上后,所述第二弱化槽朝向车头方向。
[0014]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内壁上设有第三弱化槽;所述第三弱化槽设置在所述本体的靠近外侧的底部内壁上。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弱化槽沿着所述本体纵长型方向上设置,为长条状。
[0016]进一步地,所述设置把手凹槽的本体上,设有加强筋。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上设有与背掀门或行李箱盖的车身钣金固定的卡扣结构或螺杆连接结构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车辆装饰板的结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融合了功能件和安全件的功能,工艺简单,无需增加繁琐的机械结构,产品成本相对较低。进一步地,本申请车辆装饰板配合车辆后防撞梁和后保险杠一起使用,在通过欧洲汽车修理研究协会(RCAR)和德国撞车修理费用试验规范(AZT)等低速后部碰撞规定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节省车辆使用者的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申请车辆装饰板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2为本申请车辆装饰板安装到车辆上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3为本申请车辆装饰板安装到车辆上另一角度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车辆装饰板100,安装在背掀门或行李箱盖9上,包括纵长型本体1、设置在本体I下部的把手凹槽2、设置在本体I内侧的第一安装部3及第二安装部4。
[0023]所述第一安装部3与第二安装部4排布在所述本体I上。所述第一安装部3和第二安装部4上均设有卡扣结构71或螺杆连接结构72,从而与背掀门或行李箱盖9的车身钣金91安装固定,进而将所述车辆装饰板100与背掀门或行李箱盖9安装在一起。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3设置在本体I的上部,而第二安装部4设置在本体I的下部。
[0024]所述第一安装部3上设有第一连接筋31。所述第一安装部3通过第一连接筋31与本体I的内壁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接筋31包括设置在与本体I内壁连接处的第一弱化槽3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筋31连接在本体I的侧面内壁11上,包括上第一连接筋311以及下第一连接筋312。优选地,所述第一弱化槽310设置在下第一连接筋312上。诚然,也可以设置在上第一连接筋311以及下第一连接筋312均设置第一弱化槽310,此可根据具体结构所需而设计。
[0025]所述第二安装部4上设有第二连接筋41。所述第二安装部4通过第二连接筋41与本体I的内壁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连接筋41包括设置在与本体I内壁连接处的第二弱化槽410。所述第二连接筋41与本体I的底部内壁12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筋41为多个,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排列。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所述第二连接筋41为三个。所述车辆装饰板100安装到背掀门或行李箱盖(即车身)上后,所述第二弱化槽410朝向车头方向。
[0026]进一步地,所述本体I内壁上还设有第三弱化槽5。所述第三弱化槽5设置在本体I靠近外侧的底部内壁12上。所述第三弱化槽5沿着本体I纵长型方向上设置,为长条状。
[0027]在所述车辆装饰板100的关键部位,例如安装部与本体的连接处、关键内壁等,设置弱化槽。当车辆受到后部碰撞时,会在设置弱化槽的相应位置处进行溃缩或断裂,以此吸收部分碰撞能量来达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尾部车身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弱化槽的朝向设计,例如所述第二弱化槽410朝向车头方向,也有助于当所述车辆装饰板100受到碰撞后,进行更为有效的溃缩或断裂。同时,在关键部位设置多个连接筋,例如第二连接筋41,从而使得在未发生碰撞时,所述车辆装饰板100可以牢固的与车身钣金9连接在一起。
[0028]继续参考图2所示,在设置所述把手凹槽2的本体I上,设有加强筋21。这样设置,使得在提拉所述把手凹槽2时,不会发生所述把手凹槽2与本体I的连接处因应力过大而发生断裂等的风险。
[0029]本申请车辆装饰板100可使用一体或分体式注塑而成。优选地,为一体式注塑而成。
[0030]本申请车辆装饰板100的结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融合了功能件和安全件的功能,工艺简单,无需增加繁琐的机械结构,产品成本相对较低。进一步地,本申请车辆装饰板100配合车辆后防撞梁和后保险杠(参照图2或图3中标号8的部件)一起使用,在通过欧洲汽车修理研究协会(RCAR)和德国撞车修理费用试验规范(AZT)等低速后部碰撞规定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节省车辆使用者的维修成本。
[0031]本申请车辆装饰板100,安装在背掀门或行李箱盖上,其不仅可以根据不同的造型需要来装饰车身尾部,还可以作为背掀门或行李箱盖上的开启/关闭把手,同时在车辆后碰撞中,辅助车辆后部防撞装置和保险杠来减轻车身后部在低速碰撞中受到的伤害,以提高车辆安全性和节省维修成本的目的。
[0032]综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内容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车辆装饰板,安装在背掀门或行李箱盖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纵长型本体、设置在本体下部的把手凹槽、设置在本体内侧的第一安装部及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有与本体内壁连接的第一连接筋,所述第二安装部设有与本体内壁连接的第二连接筋,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筋包括设置在与本体内壁的连接处的第一弱化槽;所述第二连接筋包括设置在与本体内壁的连接处的第二弱化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在本体的上部,而第二安装部设置在本体的下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筋连接在本体的侧面内壁上,包括上第一连接筋以及下第一连接筋。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弱化槽设置在下第一连接筋上。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筋连接在本体的底部内壁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筋为多个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排列,其中所述每一连接筋上均设置了第二弱化槽。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装饰板安装到车身上后,所述第二弱化槽朝向车头方向。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壁上设有第三弱化槽;所述第三弱化槽设置在所述本体的靠近外侧的底部内壁上。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弱化槽沿着所述本体纵长型方向上设置,为长条状。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把手凹槽的本体上,设有加强筋。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上设有与背掀门或行李箱盖的车身钣金固定的卡扣结构或螺杆连接结构。
【专利摘要】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装饰板,安装在背掀门或行李箱盖上,包括:纵长型本体、设置在本体下部的把手凹槽、设置在本体内侧的第一安装部及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有与本体内壁连接的第一连接筋,而所述第二安装部设有与本体内壁连接的第二连接筋,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筋包括设置在与本体内壁的连接处的第一弱化槽。所述第二连接筋包括设置在与本体内壁的连接处的第二弱化槽。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车辆装饰板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IPC分类】B60R13/04
【公开号】CN204801676
【申请号】CN201520528246
【发明人】刘晓勤, 罗杰·罗尼, 邱晨曦, 陈志伟
【申请人】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