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室自动降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36126阅读:1287来源:国知局
汽车驾驶室自动降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驾驶室自动降温系统,目的在于,不消耗汽车能量,高效且安全地降低驾驶室内温度,给驾驶员及乘客营造舒适的乘车环境,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设置在车内的二硫化碳储存箱(1),二硫化碳储存箱(1)通过蒸汽流出通道(3)连接冷凝管(7),冷凝管(7)通过液体流回通道(8)连接二硫化碳储存箱(1),所述冷凝管(7)设置在冷却水存储箱(5)内,所述冷却水存储箱(5)设置在车顶。
【专利说明】
汽车驾驶室自动降温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驾驶室自动降温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驾驶室降温方式主要分两类,一是利用排气风扇将车内高温气体排出,这需要消耗大量蓄电池的能量且降温效果不理想;二是通过向驾驶室内喷酒精喷雾,使其蒸发吸热,这会使驾驶室内残留大量酒精,被驾驶员及乘客吸入会危害健康,还会带来安全隐串
■/Ql、O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不消耗汽车能量,高效且安全地降低驾驶室内温度,给驾驶员及乘客营造舒适的乘车环境的汽车驾驶室自动降温系统。
[0004]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设置在车内的二硫化碳储存箱,二硫化碳储存箱)通过蒸汽流出通道连接冷凝管,冷凝管通过液体流回通道连接二硫化碳储存箱,所述冷凝管设置在冷却水存储箱内,所述冷却水存储箱设置在车顶。
[0005]所述的二硫化碳储存箱的外部设置为便于吸热的栅版状结构。
[0006]所述的冷却水存储箱的上表面设置有遮光板或涂有反光涂料。
[0007]所述的冷却水存储箱和遮光板设置为用于减少空气阻力的流线型。
[0008]所述的冷却水存储箱内的冷凝管呈螺旋状,且冷凝管呈向车前端向下角度的倾斜。
[0009]所述的冷凝管的螺旋半径从车后端向车前端方向逐渐减小,冷凝管的螺旋半径小的一端与液体流回通道连接,螺旋半径大的一端与蒸汽流出通道连接。
[0010]所述的冷却水存储箱内设置至少一根螺旋冷凝管。
[0011]所述的蒸汽流出通道与二硫化碳储存箱接触处设置为用于增大蒸汽流通面积的喇叭状。
[0012]所述的液体流回通道的一端与冷凝管连接,另一端伸入二硫化碳储存箱的底部。
[0013]所述的二硫化碳储存箱设置在汽车B柱内侧,即乘客舱内前后门之间的车架上。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当车内温度升高至二硫化碳沸点后,二硫化碳储存箱内的二流化碳液体开始蒸发,使二硫化碳储存箱内的压强增大,压强及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二硫化碳蒸汽进入蒸汽流出通道内,冷凝管设置在冷却水存储箱内,被冷却水包围,在冷凝管内蒸汽所携带的热量大量被冷却水吸收,蒸汽温度降低液化,在重力作用下流进液体流回通道内,最后进入二硫化碳储存箱中,再次参与循环。本实用新型利用二硫化碳较低的沸点,在车内温度较高时使其汽化吸热并流出驾驶室,在驾驶室外部冷凝散热后由于重力流回车内,在不断的循环过程中将驾驶室内气温逐渐降低,不消耗汽车能量,高效且安全地降低驾驶室内温度,给驾驶员及乘客营造舒适的乘车环境,可将两套该系统对称布置于汽车两B柱处,既提高降温效率,又增加美感。
[0015]进一步,二流化碳存储箱加工成栅板状,类似暖气片,能够增大与车内空气接触面积,便于吸收车内热量。
[0016]进一步,冷却水存储箱加装遮光板或涂设反光涂料,使冷却水存储箱避免阳光的照射,从而使冷却水保持在较低温度,提高与二硫化碳蒸汽换热的效率。
[0017]更进一步,冷却水存储箱和遮光板安装在车顶,其上表面加工成流线型,减少空气阻力。
[0018]更进一步,冷凝管呈螺旋状增大与冷却水接触面积便于散热,冷凝管整体呈向车前端向下角度的倾斜,且冷凝管的螺旋半径从车后端向车前端方向逐渐减小,这样更加便于冷凝的二硫化碳液体回流至二硫化碳储存箱。
[0019]进一步,蒸汽流出通道与二硫化碳存储箱接触处设置为喇叭状,增大了蒸汽流通面积,便于二硫化碳蒸汽进入冷凝管内。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21 ]其中,1-二硫化碳储存箱、2-栅板状结构、3-蒸汽流出通道、4-冷却水、5-冷却水存储箱、6-遮光板、7-冷凝管、8-液体流回通道、9-二硫化碳液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0023]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车内的二硫化碳储存箱1,二硫化碳储存箱I具体设置在乘客舱内前后门之间的车架上,即B柱内侧,二硫化碳储存箱I的外部加工成便于吸热的栅板状结构2,二硫化碳储存箱I通过蒸汽流出通道3连接冷凝管7,蒸汽流出通道3与二硫化碳储存箱I接触处设置为用于增大蒸汽流通面积的喇叭状,冷凝管7通过液体流回通道8连接二硫化碳储存箱I,液体流回通道8的一端与冷凝管7连接,另一端伸入二硫化碳储存箱I的底部。所述冷凝管7设置在冷却水存储箱5内,冷凝管7呈螺旋状,且冷凝管7呈向车前端向下角度的倾斜,冷凝管7的螺旋半径从车后端向车前端方向逐渐减小,冷凝管7的螺旋半径小的一端与液体流回通道8连接,螺旋半径大的一端与蒸汽流出通道3连接,冷却水箱内可设置多于一套的螺旋冷凝管,以便提高传热效率,冷却水存储箱5设置在车顶,冷却水存储箱5的上表面设置有遮光板6或涂有反光涂料,冷却水存储箱5和遮光板6设置为用于减少空气阻力的流线型。
[0024]本实用新型使用的热量运输介质为二硫化碳,其在常温下为液态,沸点为46.5°C,其储存在二硫化碳储存箱I中,或者热量运输介质采用只要沸点在40到60摄氏度的物质或者是几种物质的混合物。二硫化碳储存箱I安装在轿车B柱内侧,即乘客舱内前后门之间的车架上。冷却水存储箱5安装在车架上面,与二硫化碳储存箱I通过蒸汽流出通道3和液体流回通道8相连。该安装方式以四侧门汽车为例,其他安装方式随车型变化。
[00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当车内温度升高至二硫化碳沸点后,二硫化碳储存箱I内二流化碳液体9开始蒸发,使二硫化碳储存箱I内压强增大,压强及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蒸汽进入蒸汽流出通道3内,并随管路流至车外的冷却水存储箱5内,在螺旋状的冷凝管7内,蒸汽所携带的热量大量被冷却水4吸收,蒸汽温度降低液化,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液体流回通道8内,最后进入二硫化碳储存箱I中,再次参与循环。
[0026]二流化碳存储箱I外加工成栅板状结构2,类似暖气片,增大与车内空气接触面积,二硫化碳储存箱I的高度为340mm,厚度为30mm,宽度为160mm,二硫化碳储存箱的I内部是贯通的。蒸汽流出通道3与二硫化碳存储箱I接触处做成吸盘状的喇叭口,增大蒸汽流通面积。在冷却水存储箱5内的冷凝管7做成螺旋状,增大散热面积。液体流回通道8—段插入二流化碳液体9的内部,防止蒸汽从流回通道逸出。冷却水存储箱5加装遮光板6或涂设反光涂料,使冷却水存储箱5避免阳光的照射,从而使冷却水保持在较低温度,冷却水存储箱5和遮光板6安装在车顶,其上表面加工成流线型,减少空气阻力。冷却水存储箱5整体向车前端倾斜,以充分利用重力使二硫化碳蒸汽及二硫化碳液体流回二硫化碳储存箱I,冷却水存储箱5的长度为420mm,宽度为320mm,高度为50mm,将冷却水存储箱5加工成扁平状以增加其与空气接触面积,加快散热。
[0027]本实用新型使用二硫化碳作为热量运输介质,二流化碳存储箱加工成栅板状,增大与车内空气接触面积,冷却水存储箱加装遮光板,使水箱避免阳光的照射,从而降低冷却水温升,遮光板加工成流线型,减少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利用气体压力及重力实现介质的循环,不需消耗汽车能量。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不需额外消耗能量,节省能源,可实现自动控制,且降温效率高,不产生噪声等副作用,不会危害车内人员身体健康。
【主权项】
1.一种汽车驾驶室自动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车内的二硫化碳储存箱(I),二硫化碳储存箱(I)通过蒸汽流出通道(3)连接冷凝管(7),冷凝管(7)通过液体流回通道(8)连接二硫化碳储存箱(I),所述冷凝管(7)设置在冷却水存储箱(5)内,所述冷却水存储箱(5)设置在车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驾驶室自动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硫化碳储存箱(I)的外部设置为便于吸热的栅板状结构(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驾驶室自动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水存储箱(5)的上表面设置有遮光板(6)或涂有反光涂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驾驶室自动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水存储箱(5)和遮光板(6)设置为用于减少空气阻力的流线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驾驶室自动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水存储箱(5)内的冷凝管(7)呈螺旋状,且冷凝管(7)整体呈向车前端向下角度的倾斜。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驾驶室自动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管(7)的螺旋半径从车后端向车前端方向逐渐减小,冷凝管(7)的螺旋半径小的一端与液体流回通道(8)连接,螺旋半径大的一端与蒸汽流出通道(3)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驾驶室自动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水存储箱(5)内设置至少一根冷凝管(7)。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驾驶室自动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汽流出通道(3)与二硫化碳储存箱(I)接触处设置为用于增大蒸汽流通面积的喇叭状。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驾驶室自动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流回通道(8)的一端与冷凝管(7)连接,另一端伸入二硫化碳储存箱(I)的底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驾驶室自动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硫化碳储存箱(I)设置在乘客舱内前后门之间的车架上。
【文档编号】B60H1/32GK205417091SQ201620239478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5日
【发明人】武迎双, 崔臣, 纪人桓
【申请人】长安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