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铁路岔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7010阅读:10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铁路岔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道轨枕,尤其属于道岔轨枕。
众所周知,目前铁路上所采用的轨枕有三种一种是木枕,其不足是需大量木材,不符合国家有关环保的政策规定,且容易腐烂,维护量也大;另一种是采用混凝土整体预制而成的,此种轨枕虽解决了不使用木材的问题,由于为整体预制而成,使火车在行驶中造成岔枕的中部负弯矩过大,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且其体重、规格多(多达数十种),给制造、运输,安装施工、更换带来许多困难,劳动强度及维护量也很大;还有一种虽曾试图采用铰接式拼接短岔枕,但由于其连接方式为横向的,使道床应力不能得到改善,仍存在岔枕的中部负弯矩过大的问题,故未曾得到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岔枕中部无负弯矩、使用寿命长、制造规格少、易制造、运输,安装施工、更换的新型铁路岔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主要包括混凝土轨枕板、安装在混凝土轨枕板上的辙叉和钢轨、混凝土轨枕板与辙叉和钢轨之间的连接垫板、连接垫板上的连接孔等新型铁路岔枕,在于一根岔枕上,为使岔枕中部负弯矩小、使用寿命长,易制造、运输,安装施工、更换,采用将其混凝土轨枕板由2块或3块枕板拼接而成且为无“肩”形,枕板至少有一端近端头处有一横向内孔,内孔内装有钢筋,钢筋长于枕板的宽度,钢板通过设置于其两端上的孔装在钢筋上将每两块枕板连接起来。
为保证轨道之间的距离,可通过钢板或扣板与枕板上的连接孔的设置位置进行调节。
本新型铁路岔枕中部负弯矩小、使用寿命长、制造规格少(仅6种规格)、易制造、运输,安装施工、更换,劳动强度小、维护量小,机车运行平稳。


如下图1为新型铁路岔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新型铁路岔枕为由两段拼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新型铁路岔枕为由三段拼接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述如下主要包括混凝土轨枕板(1)、安装在混凝土轨枕板(1)上的辙叉(2)和钢轨(3)、混凝土轨枕板(1)与辙叉(2)和钢轨(3)之间的连接垫板(4)、连接垫板(4)上的连接孔(5)等新型铁路岔枕,在于一根岔枕上,为使岔枕中部负弯矩小、使用寿命长,易制造、运输,安装施工、更换,采用在岔道窄处即转辙器和连接部分混凝土轨枕板(1)的长度在2.6米~3.4米段内的每个混凝土轨枕板(1)均由2块枕板(6)拼接而成,且每块枕板(6)的长度为其段每根混凝土轨枕板(1)总长度的二分之一。在此段,每块枕板(6)仅有一端离端头处预埋有一横向内孔(7),内孔(7)内装有钢筋(8),两者属于固定配合。且由于在此段每根混凝土轨枕板(1)的长度不同,故预埋的纵向内孔(7)离端头处的距离为30~50毫米。钢筋(8)两端伸出枕板(6)的长度为20~25毫米,钢板(9)通过预埋在其两端上的孔(10)固定铰接在钢筋(8)上将每两块枕板(6)连接起来。
在岔道宽处即辙叉及护轨部分混凝土轨枕板(1)的长度在3.6米~4.8米段内,每根混凝土轨枕板(1)均由3块枕板(6)拼接而成,且每块枕板(6)的长度为每根所需混凝土轨枕板(1)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在此段,每根混凝土轨枕板(1)两端的每块枕板(6)仅有一端离端头处预埋有一横向内孔(7),中间的枕板(6)两端离端头处均预埋有横向内孔(7)。同样,内孔(7)内装有钢筋(8),两者属于固定配合。且由于在此段每根混凝土轨枕板(1)的长度不同,故预埋的纵向内孔(7)离端头处的距离为30~50毫米。钢筋(8)两端伸出枕板(6)的长度为20~25毫米,钢板(9)通过预埋在其两端上的孔(10)固定铰接在钢筋(8)上将每两块枕板(6)连接起来。钢轨(3)或辙叉(2)与枕板(6)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在连接垫板(4)上。每块根由枕板(6)拼接的混凝土轨枕板(1)均为无“肩”形。为保证轨道之间的距离,通过钢板(9)或扣板(11)与枕板(6)上的连接孔(12)的所设置位置进行调节。注意,一旦这个位置设定好,则就再无法改变。
权利要求1.新型铁路岔枕,主要包括混凝土岔枕(1)、安装在混凝土岔枕(1)上的辙叉(2)和钢轨(3)、混凝土岔枕(1)与辙叉(2)和钢轨(3)之间的垫板(4)、垫板(4)上的连接孔(5)等,其特征在于一根岔枕上,其混凝土岔枕(1)是由2块或3块枕板(6)拼接而成且为无“肩”形,枕板(6)至少有一端轨枕头处有一横向内孔(7),内孔(7)内装有钢筋(8),钢筋(8)长于枕板(6)的宽度,钢板(9)通过设置于其两端上的孔(10)装在钢筋(8)上将每两块枕板(6)连接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铁路岔枕,其特征在于在道岔转辙及连接部分每根混凝土岔枕(1)由2块枕板(6)拼接而成,且每块枕板(6)的长度可为所需混凝土岔枕(1)总长度的二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铁路岔枕,其特征在于在道岔辙叉及护轨部分每根混凝土岔枕(1)由3块枕板(6)拼接而成,且每块枕板(6)的长度可为所需混凝土岔枕(1)总长度的三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铁路岔枕,其特征在于枕板(6)上的连接孔(12)的位置是根据混凝土岔枕(1)与辙叉(2)连接的位置需要设定。
专利摘要新型铁路岔枕,主要包括混凝土岔枕(1)、安装在混凝土岔枕(1)上的辙叉(2)和钢轨(3)、混凝土岔枕(1)与辙叉(2)和钢轨(3)之间的垫板(4)、垫板(4)上的连接孔(5)等,其特征在于一根岔枕上,其混凝土岔枕(1)是由2块或3块枕板(6)拼接而成且为无“肩”形,枕板(6)至少有一端轨枕头处有一横向内孔(7),内孔(7)内装有钢筋(8),钢筋(8)长于枕板(6)的宽度,钢板(9)通过设置于其两端上的孔(10)装在钢筋(8)上将每两块枕板(6)连接起来。
文档编号E01B3/28GK2483420SQ0124988
公开日2002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20日
发明者熊学政, 李伟, 樊嘉谦, 欧阳荣庆, 林栋材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