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铁路车辆和站台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站台,特别是铁路车辆和站台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铁路货运量不断增加,集装箱运输以其自身的优点,现 已被广泛应用。在运送载物汽车和集装箱时,通常采用平板车装载,采用平板车装载时,汽 车只能从火车尾部的平板车开上去,然后向前开进,依次排列整齐。而集装箱采用吊车一箱 一箱吊到平板车上。采取这种方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平板车和站台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货物无法直接从站台运到平板车上,即使货物可以移送到平板车上,由于从平板车一侧上 货,势必造成平板车倾斜,严重时会发生事故。这种传统的装运汽车的方式效率较低,装运 时汽车只能一辆一辆的往平板车上开,卸车时也只能一辆一辆地倒下平板车,费时费力,安 全性也较差。传统的装运集装箱的方式,只能一个一个地吊运到平板车上,由于吊装设备 有限,因此工作效率较低。申请号为200920104767. 3的“火车货运站台辅助装置”,公开了 一种解决上述缺陷的发明创造,它由台板、侧板、铰链和液压支柱组成,台板的一边通过铰 链与侧板的上边铰接,台板的另一边为阶梯状,台板和侧板上分别装有铰轴支耳,液压支柱 两端分别与台板和侧板上的铰轴支耳铰接。由于它的全部部件均安装在站台侧墙上,因此 要占用站台通道的空间,不符合铁路站台的标准,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另外,台板升降时只 能以铰链为中心旋转升起,而台板的尺寸是固定的,因此,不能随不同宽度的平板车进行调 节,适用范围小。台板的支撑主要靠液压支柱,因此,台板的支撑方式为点支撑,台板受力不 均勻,承载力小,可靠性不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承载力大、适用范 围更广的铁路平板车站台辅互装置。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支承活动体和与支承活动体相连接的液压 装置,所述支承活动体的前端下部向前延伸呈楔形状,液压装置位于保护壳体内,保护壳体 紧固在车站站台地面上。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支承活动体与液压装置连接,液压装置位于保护壳体内,保 护壳体紧固在车站站台地面上的结构,因此,支承活动体在液压装置的带动下,可自由伸 缩,可适应不同宽度的平板车。支承活动体平躺在站台地面上,因此,支承面积大,承载力也 较大。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 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应用状态的示意图;[000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承活动体1和与支承活动体1相连接的液压装置3, 支承活动体1的前端下部向前延伸呈楔形状,液压装置3位于保护壳体4内,保护壳体4紧 固在车站站台地面上。使用前,本实用新型在车站站台地面上并排连续安装。
图1所示,工 作时,启动液压装置3,液压活塞杆2带动支承活动体1向平板车车板伸出,直到支承活动 体1的前端楔入车板下端将车板夹紧并施加一定的举升力为止,这样可以防止卸货时车板 倾斜导致货物滑落。工作完成后,回缩液压装置3,液压活塞杆2带动支承活动体1回缩到 保护壳体4内。
权利要求一种铁路车辆和站台的连接装置,包括支承活动体(1)和与支承活动体(1)相连接的液压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活动体(1)的前端下部向前延伸呈楔形状,液压装置(3)位于保护壳体(4)内,保护壳体(4)紧固在车站站台地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承载力大、适用范围更广的铁路车辆和站台的连接装置。包括支承活动体和与支承活动体相连接的液压装置,所述支承活动体的前端下部向前延伸呈楔形状,液压装置位于保护壳体内,保护壳体紧固在车站站台地面上。本实用新型采用支承活动体与液压装置连接,液压装置位于保护壳体内,保护壳体紧固在车站站台地面上的结构,因此,支承活动体在液压装置的带动下,可自由伸缩,可适应不同宽度的平板车。支承活动体平躺在站台地面上,因此,支承面积大,承载力也较大。
文档编号B61B1/00GK201756120SQ20102024704
公开日2011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9日
发明者范永进, 范铭坤 申请人:范永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