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式轮对提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1556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置式轮对提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置式轮对提吊装置,准确的说是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用的 轮对提吊装置。
背景技术
原有转向架轮对提吊装置9是设置在一系垂向减振器7和轴箱弹簧8之间,如图3 和图4所示,三者在转向架纵向方向上呈一字排开,该方式使得该部位的空间紧张,占用空 间大,不仅占用了转向架纵向方向上的间隙,且空间狭小,不易于组装、检查,当检查发现间 隙过小或干涉时,不易于处理,必须要把整套一系悬挂装置分解后方可对干涉或间隙小的 部位进行处理。另外,因为构架端提吊座与构架侧梁焊接时,由于该部位焊缝多、空间小,难 以组焊且容易产生焊接缺陷。由于制造累积公差,转臂和构架提吊座之间容易出现干涉;组 装质量难以保证,造成返工,生产效率降低,给转向架的生产制造带来了一定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内置式轮对 提吊装置,既能保持原结构功能,减小了转向架的纵向轮廓尺寸,节约制造成本和人力资 源,并且能够保证车辆运行安全。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置式轮对提吊装置,包括设置在 轨道车辆构架梁上的提吊座和与所述提吊座相连的提吊板,所述提吊板连接在轮对轴箱 上,所述提吊座安装在所述构架梁内侧,所述提吊座设置有伸出状的吊钩,所述吊钩穿入所 述提吊板的吊孔内。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为了保证提吊做的安装方便和结构强度,前述的内置式轮对提吊装置,所述提吊 座通过至少六根螺栓连接在所述构架梁内侧。进一步的,前述的内置式轮对提吊装置,所述提吊板的吊孔为长方形通孔,方便提 吊座与提吊板的连接,也有利于轴箱弹簧的高度调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简单,应用方便,能迅速有效地解 决原结构占用空间大,将原有一系垂向减振器与轴箱弹簧的间距由270mm减少到M5mm ;大 大的降低了组装检查的困难,提高转向架生产效率,节约制造成本和人力资源,并能保证车 辆运行安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视图。图3为原有提调装置结构主视图。图4为原有提调装置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置式轮对提吊装置,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设置在轨 道车辆构架梁1上的提吊座2和与所述提吊座2相连的提吊板3,所述提吊板3连接在轮对 轴箱4上,所述提吊座2通过八根螺栓连接安装在所述构架梁1内侧,所述提吊座设置有伸 出状的吊钩5,所述吊钩5穿入所述提吊板的长方形吊孔6内。新型的转向架内置式轮对提吊装置在保持装置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更改设计 使得轮对轴箱提吊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检查和维护。最大程度的减少该部位返工量, 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和人力资源消耗。新型转向架内置式轮对提吊装置通过 设置位置变动,重新布置在一系垂向减振器内测,比原结构简单、可靠,组装方便。由于较原 结构简单,从转向架端部可直接观察到该结构的全部部件,方便了组装、检查和维护。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 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内置式轮对提吊装置,包括设置在轨道车辆构架梁上的提吊座和与所述提吊座 相连的提吊板,所述提吊板连接在轮对轴箱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吊座安装在所述构架梁 内侧,所述提吊座设置有伸出状的吊钩,所述吊钩穿入所述提吊板的吊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轮对提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吊座通过至少六 根螺栓连接在所述构架梁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轮对提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吊板的吊孔为长 方形通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内置式轮对提吊装置,包括设置在轨道车辆构架梁上的提吊座和与所述提吊座相连的提吊板,所述提吊板连接在轮对轴箱上,所述提吊座安装在所述构架梁内侧,所述提吊座设置有伸出状的吊钩,所述吊钩穿入所述提吊板的长方形吊孔内。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简单,应用方便,能迅速有效地解决原结构占用空间大,降低组装检查的困难,大大提高转向架生产效率,节约制造成本和人力资源,并能保证车辆运行安全。
文档编号B61F5/30GK201882098SQ20102066295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4日
发明者孙洋洋, 孙海东, 王日艺, 鲍凯 申请人: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