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1625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交通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发展,城市中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已越来越不堪重负,汽车在道路上 行驶,受道路宽度、交通灯、交通事故等影响,塞车现象越来越严重。地铁虽能解决一部分路 面交通拥挤问题,但修建地铁是耗资巨大的工程,很难修建出四通八达的地铁运输系统。现 有的车辆,其动力系统都是安装在车上的,车体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地球上的土 地资源是有限的,现代汽车工业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汽车也是地球上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维护、 成本较低、占用土地资源较少,并且可避免交通拥挤的交通运输系统。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交通运输系统,包括用于将乘客运送到目的 地的主运输系统、以及用于将乘客运送到主运输系统上的副运输系统;主运输系统包括若 干恒速运行的机车链,每一条机车链包括呈封闭环状的第一轨道及第一承载器,第一轨道 上设置有第一动力系统,第一承载器可传动地装配在相应的第一轨道上;副运输系统包括 若干可加速运行的加速器,每一条机车链对应设有至少一个加速器,每一个加速器包括呈 封闭环状的第二轨道及可与第一承载器同速运行的第二承载器,第二承载器可传动地装配 在相应的第二轨道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载器布满整条第一轨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载器及第二承载器分别具有车门,交通运输系统还包括中 央控制系统,加速器与机车链同速运行时,中央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第二承载器上的车门同 时打开或关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轨道由若干第一齿轮排布而成,第一动力系统包括若干电机, 第一齿轮由电机提供动力;第一承载器底部具有与第一齿轮配合的第一齿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载器为厢体,其上设有若干供乘客乘坐的座位。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轨道上设有第二动力系统,第二动力系统包括若干电机。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轨道由若干第二齿轮排布而成,第二齿轮由电机提供动力;第 二承载器底部具有与第二齿轮配合的第二齿条。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承载器与对应的第一承载器相邻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轨道分布于各第一轨道所围成的环状区域中或者多条第一轨 道的交汇处。进一步地,所述加速器对应的位置设有方便乘客进出第二承载器的天桥或地下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上述交通运输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交通运输概念,其无需传统的汽车,其主运输系统的机车链是恒速运行的,即主运输系统是不停运行着的,这样 可避免塞车,不会出现交通拥挤的现象,并且动力系统是安装在轨道上的,相当于动力是在 “路”上,因此,承载器的结构比较简单,便于维护,而第一轨道占地面积较小,地面宽度稍大 于第一承载器宽度即可,不用像现有的道路那样,需要设置多条车道;上述副运输系统通过 加速,可使第二承载器与第一承载器同速运行,其相对速度为零,从而可解决乘客上落主运 输系统的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交通运输系统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交通运输系统一较佳实施例中的传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侧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交通运输系统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 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请参阅图1,该交通运输系统包括主运输系统及副运输系统。主运输系统恒速运 行,用于将乘客运送到目的地。副运输系统用于将乘客运送到主运输系统上,其可加速运 行,以使副运输系统与主运输系统同速运行。请一同参阅图2及图3,主运输系统包括若干恒速运行的机车链1,每一条机车链 1包括若干呈封闭环状的第一轨道11及第一承载器12。第一轨道11上设置有第一动力系 统(图中未示出),每一第一承载器12可传动地装配在相应的第一轨道11上,并且布满整 条第一轨道11。第一轨道11的数量、形状以及布设的位置等可根据城市建筑规划、绿化规 划等来设计。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该主运输系统具有四条机车链1,四条机车链1呈“十” 字状分布,于四条机车链1的交汇处形成一圆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轨道11由若干第一齿轮112排布而成,第一动力系统包括若 干电机,第一齿轮112由电机提供动力。第一承载器12底部具有第一齿条122,第一齿条 122与第一齿轮112配合实现传动。第一承载器12为厢体,其上具有可开启及关闭的车门 (图中未示出),第一承载器12上设有若干供乘客乘坐的座位124。副运输系统包括若干可加速运行的加速器2,每一条机车链1对应设有至少一个 加速器2,每一个加速器2包括呈封闭环状的第二轨道21及第二承载器22。第二轨道21 上设置有第二动力系统(图中未示出),每一第二承载器22可传动地装配在相应的第二轨 道21上,第二承载器22与第一承载器12相邻设置,其可与第一承载器12同速运行。第二 轨道21的数量及布设的位置等与现有的公交站台设计相类似,可根据人员密集程度来设 计。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轨道21由若干第二齿轮212排布而成,第二动力系统包括若 干电机,第二齿轮212由电机提供动力;第二承载器22底部具有第二齿条222,第二齿条 222与第二齿轮212配合实现传动。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承载器22亦为厢体,其上具有可开启及关闭的车门(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轨道21位于第一轨道11所围成的环状区域内,第二轨道21所 围成的环呈腰形,具有两条相对的直线段A,这两条直线段A与第一轨道11相邻,乘客可选 择在任一直线段A内上落车。第二轨道21的上述设置方式可方便乘客上落车,并且可节省 占地面积,当然,也可以将第二轨道21设置在第一轨道11所围成的环状区域外。图1及图 4所示的实施例中,于多条第一轨道11的交汇处也设有第二轨道21,这样可方便乘客换乘 不同的机车链1。可以理解,上述第一轨道11与第一承载器12传动配合的方式、以及第二轨道21 与第二承载器22传动配合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现有的传动方式来实现,并不限于齿条 与齿轮配合的方式,例如传动辊与皮带配合等。本实用新型的交通运输系统还包括中央控制系统,主、副运输系统同速运行时,中 央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第二承载器12、22上的车门同时打开或关闭,以方便乘客上落机车 链1。请参阅图4,为方便乘客进出第二承载器22,可在每一加速器2对应的位置设置天 桥或地下通道3,这样,乘客可从天桥或地下通道3进出第二承载器22。上述交通运输系统的主运输系统是不停运行着的,乘客需要乘车时,先进入副运 输系统的第二承载器22,第二承载器22从零速加速到与第一承载器12同速,这时,第一、 第二承载器12、22是相对静止的,中央控制系统在第一、第二承载器12、22同速时,控制第 一、第二承载器12、22上的车门同时打开,乘客即可穿过车门进入第一承载器12上,中央控 制系统再控制第一、第二承载器12、22上的车门同时关闭,由主运输系统将乘客运送到目 的地,副运输系统减速到零速。同样,乘客需要下车时,当中央控制系统在第一、第二承载器 12,22同速时,控制打开车门,乘客可选择进入离目的地最近的那个第二承载器22中,等第 二承载器22减速至零速时,即可离开第二承载器22前往目的地。上述交通运输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交通运输概念,其无需传统的汽车,其主运 输系统的机车链1是恒速运行的,即主运输系统是不停运行着的,这样可避免塞车,不会出 现交通拥挤的现象,并且动力系统是安装在轨道上的,相当于动力是在“路”上,因此,承载 器的结构比较简单,便于维护,而第一轨道11占地面积较小,地面宽度稍大于第一承载器 12宽度即可,不用像现有的道路那样,需要设置多条车道;副运输系统通过加速,可使第二 承载器22与第一承载器12同速运行,其相对速度为零,从而可解决乘客上落主运输系统的 问题。此外,上述第一承载器12布满了第一轨道11,即第一轨道11有多长,第一承载器 12就有多长,这样,主运输系统可随时不间断地满足上下乘客的需求。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用于将乘客运送到目的地的主运输系统、 以及用于将乘客运送到所述主运输系统上的副运输系统;所述主运输系统包括若干恒速运 行的机车链,每一条所述的机车链包括呈封闭环状的第一轨道及第一承载器,所述第一轨 道上设置有第一动力系统,所述第一承载器可传动地装配在相应的第一轨道上;所述副运 输系统包括若干可加速运行的加速器,每一条所述的机车链对应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的加速 器,每一个所述的加速器包括呈封闭环状的第二轨道及可与所述第一承载器同速运行的第 二承载器,所述第二承载器可传动地装配在相应的第二轨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器布满整条所述的 第一轨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器及第二承载器分 别具有车门,所述交通运输系统还包括中央控制系统,所述加速器与机车链同速运行时,所 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一、第二承载器上的车门同时打开或关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由若干第一齿轮排 布而成,所述第一动力系统包括若干电机,所述第一齿轮由所述电机提供动力;所述第一承 载器底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齿轮配合的第一齿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器为厢体,其上设有 若干供乘客乘坐的座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道上设有第二动力系 统,所述第二动力系统包括若干电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道由若干第二齿轮排 布而成,所述第二齿轮由电机提供动力;所述第二承载器底部具有与所述第二齿轮配合的 第二齿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器与对应的第一承 载器相邻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道分布于各第一轨道 所围成的环状区域中或多条所述的第一轨道的交汇处。
10.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器对应的位置设有 方便乘客进出所述第二承载器的天桥或地下通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运输系统,包括用于将乘客运送到目的地的主运输系统以及用于将乘客运送到主运输系统上的副运输系统;主运输系统包括若干恒速运行的机车链,每一条机车链包括呈封闭环状的第一轨道及第一承载器,第一轨道上设置有第一动力系统,第一承载器可传动地装配在相应的第一轨道上,并且布满整条第一轨道;副运输系统包括若干可加速运行的加速器,每一个机车链对应设有至少一个加速器,每一个加速器包括呈封闭环状的第二轨道及可与第一承载器同速运行的第二承载器,第二承载器可传动地装配在相应的第二轨道上。上述交通运输系统可避免塞车,不会出现交通拥挤的现象,并且承载器的结构比较简单,便于维护,第一轨道占地面积较小。
文档编号B61B13/12GK201923131SQ20102067522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1日
发明者巫松青 申请人:巫松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