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彼此铰接连接的车辆部件之间的过渡部的过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2872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个彼此铰接连接的车辆部件之间的过渡部的过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例如多节式轨道车辆的两个彼此铰接连接的车辆部件之间的过渡部的过道,所述过道包括底板以及中央板,其中在每个车辆部件上布置有一个底板,其中所述中央板通过至少一个长度可变的对中装置与车辆部件相连接,其中所述中央板具有至少一个、优选两个伸缩单元对,所述伸缩单元对与两个车辆部件相连接,其中在每个车辆部件上分别布置有所述伸缩单元对的一个伸缩单元。
背景技术
由现有技术已经充分已知了作为两个彼此铰接连接的车辆部件之间的过渡部的一部分的过道。这种过渡部不仅包括过道,而且还包括U形或箱形地环绕过道的折棚。该过道本身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实施形式存在,例如设计为节段式过道或还可由过道板组成。在这方面,由现有技术EP1564101B1已知了一种过渡部的过道,其包括分别布置在一车辆部 件上的一底板以及一放在底板上的踏板。在此,底板通过铰链固定在相应车辆部件上。为了防止踏板在车辆部件相对彼此侧倾运动时从底板抬起,在踏板的底面上设有支承件,该支承件具有两个从下方接合底板的臂部。由US6443070B1得知了类似的装置,其中为了使踏板相对于两个底板对中,在车辆部件中央纵轴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形式为剪式架的对中装置。在此,该剪式架本身铰接地连接在踏板的底面上。由EP2157006B1已知了一种类似的过道结构,更确切地说,在那里同样设置有踏板,其中踏板在底面上在中央纵轴线的两侧分别具有两个能摆动的臂部,所述臂部在初始状态中从下方接合底板,以便因此避免踏板从底板抬起。还由EP10015013已知了一种类似的装置,其中放在底板上的踏板通过在车辆中央纵轴线的两侧延伸的两个双剪式结构来保持并对中。前述类型的过道尤其应用在迄今为止使用节段式过道的高速列车中。这种节段式过道(DE29500795. 6U1)的优点在于,其能够在节段之间不形成空隙的情况下驶过相对较窄的转弯处。当然,在此,净通过宽度是受限制的。此外,节段式过道昂贵且沉重。由DE2908354A1已知了前述类型的过渡部装置。其中设有两个彼此对置的转动盘,设计成板件的连接件位于所述转动盘之间。三个伸缩单元位于转动盘下方,其中两个伸缩单元铰接在一个车厢上而中间一个伸缩单元铰接在另一个车厢上。此外,这些伸缩单元与设计为板件的连接件相连接。伸缩单元是弹簧加载的。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过道,利用该过道可以驶过窄的转弯半径,而且该过道还能提供大的净过渡部宽度,并且该过道能价廉地制造。根据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该目的,在中央板上设有支承件用以接纳所述伸缩单元对,其中支承件接纳对中装置,其中对中装置包括一摆动臂和两个剪式臂,其中所述摆动臂以能转动的方式布置在所述支承件上,而剪式臂分别以能转动的方式布置在伸缩单元杆上或相应的车辆部件上。也就是说,无论摆动臂还是剪式臂都通过转动副/转动铰接装置与相对应的部件即支承件和尤其是伸缩单元杆相连接。如已经说明的,中央板在中央纵轴线的两侧各具有一伸缩单元对,其中每个伸缩单元对配设有一对中装置。在此,在过道的中央纵轴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伸缩单元对。通过把两个伸缩单元并排地布置为一对,且每个伸缩单元与一个车辆部件相连接,在转弯行驶时能在中央板的相应的宽度下提供较大的伸出宽度,也就是说,即使在转弯处很窄时也利用中央板覆盖底板而在此不产生间隙,其中当选择了较宽的中央板时,正是由于利用中央板较大面积地覆盖了底板,还得到了较大的净通过宽度。由从属权利要求得出本实用新型的有利的特征和设计方案。因此,尤其规定,伸缩单元包括一伸缩单元套筒和一穿过伸缩单元套筒的伸缩单元杆,其中伸缩单元套筒布置在中央板上。伸缩单元杆本身铰接在车辆部件上,更确切地说 尤其通过具有在安装状态中为水平的轴的转动副铰接在车辆部件上。由此实现了,尤其也能吸收/承受如当这种车辆行驶通过凹地或山顶时所出现的俯仰运动。这里在有限的范围内也能吸收侧倾运动,但其中要指出的是,尤其对高速轨道车辆来说,所出现的侧倾运动其实很小。过渡部的这种过道当然也必须能够顺从转弯运动。也就是说,当这种铰接车辆行驶通过转弯处时,过道应能够也跟随这种运动。目前已知,尤其在高速路段中转弯半径相对较大。然而一般来说,在行驶通过转弯处时、即在过渡部弯曲时,两个伸缩单元对缩小其相对于彼此的距离。也就是说,所述伸缩单元对中的至少一个如此固定在中央板上或车辆部件上,使得该至少一个伸缩单元对可以朝向另一个伸缩单元对运动。在此,根据第一实施形式,至少一个伸缩单元对的支承件可以如此设计,使得该支承件可相对于中央板侧向运动。这样可以实现,支承件具有横向于车辆纵轴线延伸的长孔,其中在中央板上设有销子,该销子被支承件中的长孔接纳。在此,支承件可以沿着长孔相对于中央板移动。另选地,伸缩单元对可以在存在侧向空隙的情况下固定在相应的车辆部件上。也就是说,每个伸缩单元对的伸缩单元以可沿侧向、即沿横向于车辆纵轴线的方向移动的方式铰接在车辆部件上。同样也可设想两者的结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特征,伸缩单元对的伸缩单元通过适配器/转接器与车辆部件连接。在此,适配器通过具有水平轴的转动副连接在车厢上,从而吸收如当这种车辆行驶通过凹地或山顶时所出现的俯仰运动。联系到之前提到的伸缩单元的横向于车辆纵轴线的侧向间隙,适配器有利地利用侧向间隙可移动地支承在所述水平轴上。当然,目前同样已知,车辆也必须能够跟随如当这种车辆例如行驶通过道岔时所出现的侧向的偏错/错位运动。在这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征,伸缩单元对在安装状态中能水平摆动。尤其是,适配器通过一在安装状态中为竖直的轴与伸缩单元相连接,因此伸缩单元对的每个伸缩单元都能水平摆动。由此得出,伸缩单元对整体能水平摆动。已经指出,底板在安装状态中平放于中央板上。底板本身通过带式铰链与相应的车辆部件相连接。在底板在中央板上的搁放区域中,设有尤其由塑料制成的滑动板条,以避免“金属在金属上”的运动。
下面根据附图示例性地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图I以俯视透视图示出过道;图2以仰视视角示出图I ;图3以仰视视角示出处于安装在中央板上的状态中的用于接纳伸缩单元对的支承件;图3a放大地示出图3中的支承件;图4放大地示出图2中的细部“X”图5示出伸缩单元在车辆部件上的连接,其中所述连接使得伸缩单元可沿侧向移 动。附图标记列表I 过道2 底板2a斜切部3a斜切部3 底板4带式铰链5带式铰链6车辆部件7车辆部件8滑动板条9滑动板条10中央板11支承件12 长孔I3 销子20伸缩单元对21伸缩单元21a伸缩单元套筒21b伸缩单元杆22伸缩单元22a伸缩单元套筒22b伸缩单元杆23适配器23a 孔24转动副24a 轴25竖直的轴26侧向间隙[0053]30中央纵轴线40对中装置41摆动臂43剪式臂45铰接件45a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整体用I表示的过道包括两个底板2、3,所述底板分别通过带式铰链4、5与相应的 车辆部件6、7相连接。底板2、3在其前端部的区域中分别具有滑动板条8、9,底板2、3利用滑动板条平放在中央板10上。底板2、3在端部区域中分别被斜切/削角(箭头2a、3a),从而在行驶通过窄的转弯处时,两个底板2、3在该区域内能相对彼此运动极远的距离。在中央纵轴线30的两侧,用20表示的伸缩单元对位于中央板的底面上。伸缩单元对20包括两个伸缩单元21、22,其中每个伸缩单元21、22具有一伸缩单元套筒21a、22a,通过伸缩单元套筒21a、22a能以可移动的方式接纳伸缩单元杆21b、22b。每个伸缩单元杆21b,22b在端侧通过适配器23通过具有水平延伸的轴24a的转动副24与相应的车辆部件
6、7相连接。伸缩单元套筒21a、22a通过支承件11保持在中央板10的底面上。过道的伸出宽度由伸缩单元的长度来确定,并且如此确定,使得两个伸缩单元提供伸出宽度的一部分。在此意义上,伸缩单元对的伸缩单元形成串联连接(结构)。用40表示的对中装置与伸缩单元对20相连接。具体地,对中装置包括一摆动臂41和两个铰接地布置在摆动臂上的剪式臂43。剪式臂在端侧与伸缩单元杆22b相连接,更确切地说,在适配器23的区域中与伸缩单元杆22b相连接。剪式臂43与伸缩单元杆21b、22b之间的连接在此同样是铰接。摆动臂41通过具有竖直转动轴45a的铰接件45铰接在支承件11上。已经指出,支承件11用于接纳伸缩单元21、22。伸缩单元经由各个伸缩单元杆21b、22b与相应的车辆部件相连接。在此重要的是,通过具有支承件11的伸缩单元对20支承地保持中央板10。也就是说,通过在车辆中央纵轴线的两侧安置在中央板下方的伸缩单元对20来承受中央板的重量和在中央板上走动的人的重量。对中装置本身不承担任何支承功能,其仅有的任务是,正如由“对中装置”的名称可知的,负责使中央板10始终位于两个底板2、3之间的中心处。由图3和3a可知,用11表示的支承件具有长孔12,该长孔12用于接纳销子,其中所述销子也可以是铰接件45的转动轴45a。转动轴45a固定在中央板10的底面上。长孔12恰位于一个伸缩单元对的两个伸缩单元21、22之间,其中尤其是每个支承件为一个伸缩单元对具有一个这种长孔12,以便能够在转弯行驶时提供支承件的进而伸缩单元对的必须的横向活动性。图5在一种变型方案中示出,具有孔23a的适配器23在存在侧向间隙26的情况下被转动副24的轴24a接纳。与在平行四边形导杆中类似,这也使得在车辆转弯行驶期间能够改变两个伸缩单元对之间的间距。在这方面,由图4不仅能看到适配器23通过转动副24的在安装状态中水平地延伸的轴24a连接在车辆部件上,而且还可以看到伸缩单元21、22通过在安装状态中竖直地延伸的轴25连接在适配器23上。也就是说,伸缩单元对的每个伸缩单元以这种方式通过适配器23与相应车辆部件6、7连接。通过水平延伸的轴能够吸收/承受如当这种车辆行 驶通过凹地或山顶时所出现的侧倾运动,而通过竖直延伸的轴能够吸收如当这种车辆行驶通过道岔时所出现的偏错运动。
权利要求1.一种两个彼此铰接连接的车辆部件(6、7)之间的过渡部的过道(1),所述过道包括底板(2、3)以及中央板(10),其中,在每个车辆部件(6、7)上分别布置一个底板,其中,所述中央板(10)通过至少一个长度可变的对中装置(40)与所述车辆部件相连接,其中,所述中央板(10)具有至少一个伸缩单元对(20),所述伸缩单元对与两个车辆部件(6、7)相连接,其中,所述伸缩单元对(20)的每个伸缩单元(21、22)分别布置在一车辆部件(6、7)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板(10)具有用于接纳所述伸缩单元对(20)的支承件(11),其中,对中装置(40)布置在所述支承件(11)上,其中,对中装置(40)包括一摆动臂(41)和两个剪式臂(43),其中,所述摆动臂(41)以能转动的方式布置在所述支承件(11)上,而所述剪式臂(43)以能转动的方式分别布置在伸缩单元的伸缩单元杆(21b、22b)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过渡部的过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部件(6、7)为多节式轨道车辆的车辆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过渡部的过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单元(21、22)具有伸缩单元套筒(21a、22a)和被引导通过所述伸缩单元套筒的伸缩单元杆(21b、22b),其中所述伸缩单元套筒(21a、22a)布置在所述中央板(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渡部的过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单元杆(21b、22b)铰接在车辆部件(6、7)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过渡部的过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单元杆(21b、22b)中的至少一个通过一转动副(24)布置在相应的车辆部件(6、7)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渡部的过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副(24)具有一在安装状态中处于水平的轴用以布置所述伸缩单元杆(21b、22b)。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过渡部的过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单元对(20)在安装状态中通过所述支承件(11)保持在所述中央板(10)的底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过渡部的过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板(10)在中央纵轴线(30)的两侧各具有一个伸缩单元对(20),其中,每个伸缩单元对(20)配设有一个对中装置(40)。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过渡部的过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3)在安装状态中平放在所述中央板(1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渡部的过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2、3)的平放在所述中央板(10)上的区域中设有滑动板条(8、9)。
11.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过渡部的过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3)以能摆动运动的方式布置在相应的车辆部件(6、7)上。
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过渡部的过道,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伸缩单元对(20)能相对于所述中央板(10)沿着横向于车辆纵轴线的方向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过渡部的过道,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伸缩单元对(20)的支承件(11)以能横向于所述纵轴线移动的方式布置在所述中央板(10)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过渡部的过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11)具有横向于中央纵轴线延伸的长孔(12)用以接纳一布置在所述中央板(10)上的销子。
1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过渡部的过道,其特征在于,伸缩单元对(20)的伸缩单元(21、22)能通过适配器(23)与所述车辆部件(6、7)相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过渡部的过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23)通过一在安装状态中处于竖直的轴(25)与所述伸缩单元(21、22)相连接,从而所述伸缩单元(21、22)能水平地摆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过渡部的过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23)通过一在安装状态中水平延伸的轴(24)与所述车辆部件(6、7)相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6中的一项所述的过渡部的过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23)在存在侧向间隙(26)的情况下与所述车辆部件(6、7)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例如多节式轨道车辆的两个彼此铰接的车辆部件(6、7)间的过渡部的过道(1),过道包括布置在每个车辆部件(6、7)上的底板(2、3)以及中央板(10),中央板(10)通过至少一个长度可变的对中装置(40)与车辆部件连接,中央板(10)具有至少一个伸缩单元对(20),伸缩单元对与两个车辆部件(6、7)连接,伸缩单元对(20)的每个伸缩单元(21、22)布置在一车辆部件(6、7)上,中央板(10)具有支承件(11)以接纳伸缩单元对(20),对中装置(40)布置在支承件(11)上,对中装置(40)包括摆动臂(41)和两个剪式臂(43),摆动臂(41)能转动地布置在支承件(11)上,而剪式臂(43)分别能转动地布置在伸缩单元杆(21b、22b)上。
文档编号B61D17/20GK202593521SQ201220098859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8日
发明者S·默尔, M·维尔纳 申请人:许布奈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