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b0轴式机车转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3935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B0+b0轴式机车转向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车转向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单节八轴机车的转向架。
背景技术
为实现铁路货运的重载运输,增加机车轴数是提高机车粘着利用率的重要方式,目前的机车转向架结构复杂,检修不方便,如何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检修方便,且具有足够的粘着利用率的机车转向架成为了该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检修方便、粘着利用率高的BfBtl轴式·机车转向架,能完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Bq+Bq轴式机车转向架,包括两个两轴转向架构架和一个中间构架,两轴转向架构架与中间构架之间采用二系悬挂连接,所述两轴转向架构架与车体之间设置牵引装置,该牵引装置采用斜牵引杆低位牵引的方式。进一步,所述牵引装置为牵引杆,牵引杆与水平面夹角为7°,名义牵引点高度为150mmo进一步,所述二系悬挂为橡胶堆旁承。进一步,所述中间构架与车体之间采用三系悬挂连接。进一步,所述三系悬挂为螺旋高圆簧和垂向、横向液压减振器。进一步,还包括安装在两轴转向架构架上的轮对,该轮对采用转臂式轴箱定位。这种结构简单,简化安装,方便检修。进一步,轮对外侧有一系悬挂。进一步,所述一系悬挂采用螺旋钢圆簧、垂向液压减振器结构。进一步,每个转向架构架上均设置八个单元制动器,且其中四个单元制动器带储能制动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检修方便,粘着利用率高,动力学性能优良,曲线通过能力强,采用该转向架的机车可通过80m曲线半径,与传统Ccr Ctl转向架机车相比轮轨横向作用力下降约70%,可大幅降低轮轨磨耗量,启动牵引力及持续牵引力提高33%以上。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和图2所示,一种BQ+BQ轴式机车转向架,包括两个两轴转向架构架I和一个中间构架2,两轴转向架构架I与中间构架2之间采用橡胶堆旁承3连接,所述构架I上连接牵引杆4,该牵引杆4采用斜牵引杆低位牵引的方式,牵引杆4与水平面夹角α为7°,名义牵引点高度为150mm。所述中间构架2与车体5之间采用三系悬挂6连接,该三系悬挂6为螺旋高圆簧和垂向、横向液压减振器。两轴转向架构架I上安装有轮对7,该轮对7采用转臂式轴箱定位。轮对7外侧有一系悬挂8,该一系悬挂8米用螺旋钢圆簧、垂向液压减振器结构。每个转向架构架I上均设置八个单元制动器,且其中四个单元制动器带储能制动功能。电机悬挂装置9为滑动抱轴结构。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式机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两轴转向架构架和一个中间构架,两轴转向架构架与中间构架之间采用二系悬挂连接,所述两轴转向架构架与车体之间设置牵引装置,该牵引装置采用斜牵引杆低位牵引的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BfBtl轴式机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为牵引杆,牵引杆与水平面夹角为7°,名义牵引点高度为15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式机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系悬挂为橡胶堆芳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BfBtl轴式机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构架与车体之间采用三系悬挂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式机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系悬挂为螺旋高圆簧和垂向、横向液压减振器。
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任一项所述的Bq+Bq轴式机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两轴转向架构架上的轮对,该轮对采用转臂式轴箱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BfBtl轴式机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轮对外侧有一系悬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式机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系悬挂采用螺旋钢圆簧、垂向液压减振器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BfBtl轴式机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每个转向架构架上均设置八个单元制动器,且其中四个单元制动器带储能制动功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B0+B0轴式机车转向架,包括两个两轴转向架构架和一个中间构架,两轴转向架构架与中间构架之间采用二系悬挂连接,所述两轴转向架构架与车体之间设置牵引装置,该牵引装置采用斜牵引杆低位牵引的方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检修方便,粘着利用率高,动力学性能优良,曲线通过能力强,采用该转向架的机车可通过80m曲线半径,与传统C0-C0转向架机车相比轮轨横向作用力下降约70%,可大幅降低轮轨磨耗量,启动牵引力及持续牵引力提高33%以上。
文档编号B61F5/08GK202686378SQ201220358290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4日
发明者计强, 张红军, 王刚强, 谢青 申请人: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