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件、安装单元、以及铁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043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安装件、安装单元、以及铁道车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铁道车辆的构架上安装地板下设备的安装件以及安装单元。另外还涉及具备上述安装单元的铁道车辆。



背景技术:

铁道车辆的构架上安装有各种地板下设备。以往,在安装地板下设备时,对每个机器以及每个车种使用不同的安装件。使用多种安装件在工作效率以及费用方面并不是优选的。又,理想的是在使用螺栓等紧固具将地板下设备安装于构架时,用于支持地板下设备的重量的拉伸方向的力不作用于紧固具上的结构。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1中,提议将在车辆长度方向全长上延伸的梁构件重新设置于构架的车宽方向中央,由该梁构件与侧梁支持地板下设备的结构。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少安装件的种类以及数量,又,不会对固定地板下设备的紧固具施加拉伸方向的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6910428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述的结构,会增加在车辆长度方向全长上延伸的梁构件,所以存在构架的重量增加的问题。尤其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结构,相比于一般的构架减少了横梁的数量,但此时,需要使用比一般的地板强度高的地板。另一方面,使用一般的地板时,为防止地板的弯曲而需要比专利文献1所述的结构增加横梁的数量,此时,存在还包括在车辆长度方向全长上延伸的梁构件从而构架的重量大幅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形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工作效率以及费用方面较为优选,并且能够抑制构架的重量增加的安装件。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安装件,是用于在具有梁构件的铁道车辆的构架上安装地板下设备的安装件,其形成为如下结构:具备:位于突出部的下方的第一构件,该突出部在所述梁构件的下端部分向水平方向突出并且与所述梁构件一体或分开;和位于所述突出部的上方的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具有从下方叠搭并固定于所述突出部的第一支持部,所述第二构件具有从上方叠搭并固定于所述突出部的第二支持部,所述第二支持部,在与所述第一支持部之间隔着所述突出部的状态下,由其上表面支持所述地板下设备。

该安装件能够比较自由地设定固定位置,所以即使地板下设备或车种不同也能够使用,通用性较高。因此,在工作效率以及费用方面较为优选。又,能够根据地板下设备的大小等配置安装件,所以无需设置构架中本不需要的构件等,能够抑制构架的重量增加。

发明效果:

如上,根据上述安装件,在工作效率以及费用方面较为理想,并且能够抑制构架的重量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形态的安装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安装单元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构架的大致俯视图;

图5是图4的v-v剖视图;

图6是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安装单元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第三实施形态的安装单元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安装单元的侧视图;

图9是图8的ix-ix剖视图;

图10是根据第四实施形态的安装件的侧视图;

图11是根据第五实施形态的安装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见附图说明实施形态。以下对所有附图中相同或相当的要素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第一实施形态)

首先,说明根据第一实施形态的安装单元100。图1是安装单元100的立体图,图2是安装单元100的侧视图,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图2中,纸面左右方向为车辆长度方向,相对于纸面垂直的方向为车宽方向。另外,以下为了方便,将图2的纸面右边称为“前”,将纸面左边称为“后”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形态的安装单元100用于在铁道车辆101的构架102上安装地板下设备103。如图4所示,根据所配置的地板下设备103,分别在多个横梁104之间设置有安装单元100。如图1所示,安装单元100具备:桥接前后配置的横梁104(参见图2)的安装梁构件10;和固定于该安装梁构件、并支持地板下设备103的安装件30。以下依次说明安装梁构件10以及安装件30。

<安装梁构件>

安装梁构件10是通过弯曲加工板材从而形成的,具有:在车辆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上板部11;位于上板部11的车宽方向两侧的第一侧板部12以及第二侧板部13(参见图3);从第一侧板部12的下端向水平方向突出的突出部14;设置于前方部分的第一连结部15;和设置于后方部分的第二连结部16。

第一侧板部12具有车辆长度方向的尺寸向下方减小的梯形的延伸部17。突出部14从该延伸部17的下端连续并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如此,本实施形态中,突出部14与安装梁构件10(第一侧板部12)形成为一体。如图3所示,突出部14的中央部分形成有贯通铅锤方向的紧固孔18。另外,图1以及图2中,突出部14设置于从安装梁构件10的长度方向中央靠近一个端部的位置,但不限定于图示的位置,又,也可以在多处设置突出部14。

第一连结部15为与前方横梁104连结的部分,第二连结部为与后方横梁104连结的部分。如图2所示,本实施形态的横梁104具有:上板部105;与上板部105相向并位于上板部105的下方的底板部106;和连接上板部105以及底板部106的前端部分的侧板部107,并具有向后方开口的截面c字形。

如图1所示,第一侧板部12以及第二侧板部13具有在前方部分向下方延伸的脚部19,第一连结部15从该脚部19的下端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并具有相对于铅锤方向垂直的平板状的形状。如图2所示,第一连结部15与前方横梁104的底板部106的上表面接触,并在该状态下固定于横梁104。

又,如图1所示,第二连结部16以及第二侧板部13具有在后侧部分上下方向尺寸向后方变大的宽广部21,第二连结部16从该宽广部21的后端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并具有相对于车辆长度方向垂直的板状的形状。如图2所示,第二连结部16与后方横梁104的侧板部107的外表面接触,并在该状态下固定于横梁104。

<安装件>

根据本实施形态的安装件30,如图3所示,具有:设置于上述安装梁构件10的内表面侧的第一增强构件31;位于突出部14的下方的第一构件32;和位于突出部14的上方的第二构件33。

第一增强构件31为截面l字形的板材,具有:在铅锤方向上延伸的铅锤板部34;和从铅锤板部34的下端向水平方向延伸的底板部35。第一增强构件31以底板部35在安装梁构件10的下方部分与突出部14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形式配置。铅锤板部34使用紧固具20固定于安装梁构件10的第二侧板部13的内表面。另外,本实施形态中使用单面紧固件(blindfastener)作为紧固具20,但这只是一个示例,也可以是使用铆钉、锁紧螺栓(lockbolt)、其他紧固具等。

第一构件32,如图1所示,为向下方开口的截面c字形的板材,具有第一固定部36和第一支持部37。如图3所示,第一固定部36从下方叠搭固定于底板部35,第一支持部37从下方与突出部14叠搭并固定于突出部14。任意的固定均由紧固具20进行。又,第一支持部37上在与突出部14的紧固孔18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贯通铅锤方向的紧固孔38。

第二构件33,如图1所示,为截面l字形的板材,具有:在铅锤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固定部39;和从第二固定部39的下端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持部40。第二固定部39从侧方叠搭并固定于第一侧板部12,第二支持部40从上方叠搭并固定于突出部14。尤其是,第二支持部40以与第一支持部37之间隔着突出部14的形式固定于突出部14。又,如图3所示,第二支持部40上在与突出部14的紧固孔18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贯通铅锤方向的紧固孔41。

以往,有通过焊接等将安装件安装的构造,如本实施形态,构成安装件的各部件可通过按压加工或弯曲加工等机械加工制作。此外,组装这些部件构成安装件时也不需要焊接,或能够将焊接控制在最小限度,所以不会产生由焊接导致的歪斜,能够以较高的精度组装。

<安装单元的使用方法>

接着说明安装单元100的使用方法。图4是安装有地板下设备103的构架102的大致俯视图。图4中,纸面上下方向为车辆长度方向,纸面下方为前方,纸面上方为后方,纸面左右方向为车宽方向。构架102是横跨车身的地板的部分,由几个梁构件形成。图4中,图示出了作为构成构架102的梁构件的侧梁108与横梁104。侧梁108位于车宽方向两端,是在车辆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梁构件。又,横梁104是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梁构件,在车辆长度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有多个。

安装单元100固定于在车辆长度方向上并列的两个横梁104之间。彼时,根据地板下设备103的大小等设置于任意的车宽方向位置。另外,设置安装单元100时,无需对横梁104施以复杂的加工,所以能够容易根据地板下设备103的大小等变更车宽方向位置。又,本实施形态中在构架102上设置有三个安装单元100,但是设置于构架102的安装单元100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是设置多个安装单元100时,将各安装单元100设置于彼此不同的车宽方向位置。

图5是图4的v-v剖视图。图5中,纸面左右方向为车宽方向。如图5所示,地板下设备103在上方部分具有安装臂109。安装臂109形成为截面l字形,具有:从地板下设备主体110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的铅锤部111;和从铅锤部111的上端向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部112。其中,水平部112上形成有紧固孔113。另外,本实施形态的安装臂109形成为截面l字形,但也可以是具有水平部112那样的截面z字形等,并不限于这些形状。

着眼于图5的纸面右边侧的安装臂109,安装臂109的水平部112载置于安装件30的第二构件33的上表面。该状态下,使紧固螺栓114从上依次贯通安装臂109的紧固孔113、第二构件33的紧固孔41、突出部14的紧固孔18、第一构件32的紧固孔38(参见图3)。而且,从紧固螺栓114的下端将紧固螺母115紧固。借此,地板下设备103通过安装单元100安装于铁道车辆101的构架102。

(第二实施形态)

接着,说明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安装单元200。图6是根据本实施形态的安装单元200的剖视图,相当于第一实施形态的图3。根据第一实施形态的安装单元100中,突出部14与安装梁构件10形成为一体,对此,根据本实施形态的安装单元200中,突出部52与安装梁构件10分开形成。以下主要说明第二实施形态与第一实施形态的不同点。

根据本实施形态的安装单元200,与根据第一实施形态的安装单元100同样地,具备安装梁构件10和安装件30。其中,本实施形态的安装梁构件10与第一实施形态的安装梁构件10同样地,具有:上板部11、第一侧板部12、第二侧板部13、第一连结部15、第二连结部16,但是与第一实施形态的安装梁构件10不同的是不具有突出部14。即,本实施形态的安装梁构件10,除了不具有突出部14以外,形成为与第一实施形态的安装梁构件10相同的结构。

本实施形态的安装件30,与第一实施形态的安装件30同样地,具有第一增强构件31、第一构件32、第二构件33,此外还具有第一实施形态的安装件30所没有的第三构件50。本实施形态的第一增强构件31、第一构件32、以及第二构件33具有与第一实施形态的第一增强构件31、第一构件32、以及第二构件33基本相同的结构。

另一方面,第三构件50为截面l字形的板材,具有:在铅锤方向上延伸的第三固定部51;和从第三固定部51的下端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突出部52。第三固定部51在被第二构件33的第二固定部39与安装梁构件10的第一侧板部12夹住的状态下,固定于第一侧板部12的外表面,又,突出部52在被第一构件32的第一支持部37与第二构件33的第二支持部40夹住的状态下,各部分相互固定。

难以像第一实施形态那样将突出部14(参见图1等)与安装梁构件10形成为一体时,也可以是像本实施形态那样将突出部52与安装梁构件10分开形成。另外,若像本实施形态将突出部52与安装梁构件10分开形成,则能够根据地板下设备103的大小等变更突出部52的车辆长度方向位置,进而变更安装件30的车辆长度方向位置。

(第三实施形态)

接着,说明根据第三实施形态的安装单元300。图7为安装单元300的立体图,图8为安装单元300的侧视图,图9为图8的ix-ix剖视图。根据第一实施形态的安装单元100中,在从前方的横梁104延伸至后方的横梁104的安装梁构件10的主体部(上板部105、第一侧板部12、以及第二侧板部13)的车宽方向外侧支持地板下设备103,而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形态的安装单元300中在主体部的下方支持地板下设备103。以下以第三实施形态与第一实施形态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形态的安装单元300与根据第一实施形态的安装单元100同样地,具备安装梁构件10和安装件30。其中,安装梁构件10与第一实施形态的情况同样地,具有上板部11、第一侧板部12、第二侧板部13、第一连结部15、第二连结部16,但是不具有第一实施形态的安装梁构件10所具有的突出部14(参见图1)。此外,如图9所示,第一侧板部12具有延伸部17,与此相对,第二侧板部13不具有延伸部17。

又,本实施形态的安装件30具有与第一实施形态的安装件30不同的形状。如图9所示,本实施形态的安装件30具有:位于安装梁构件10的内侧的第二增强构件60;和用于支持地板下设备103的第四构件61。其中,第二增强构件60由板材形成,具有:在铅锤方向上延伸并固定于安装梁构件10的第一侧板部12的内表面的铅锤板部62;位于铅锤板部62的车辆长度方向两侧并相对车辆长度方向垂直的两个侧板部63;和从各侧板部63的上端向车辆长度方向外侧延伸并固定于安装梁构件10的上板部11的内表面的水平板部64(亦参见图8)。

另一方面,第四构件61,具有:在铅锤方向上延伸并且上方部分从侧方叠搭并固定于安装梁构件10的第一侧板部12的外表面的第四固定部65;从第四固定部65的下端向水平方向延伸位于安装梁构件10的下方的第四支持部66;和位于第四固定部65以及第四支持部66的车辆长度方向两侧的l字形的侧板部67。又,第四支持部66的中央部分上形成有贯通铅锤方向的贯通孔68。本实施形态中,该第四支持部66的上表面载置有地板下设备103,该状态下使用上述的紧固螺栓114以及紧固螺母115将地板下设备103固定于第四支持部66。

(变形例)

根据上述第一至三实施形态的安装单元100、200、300中,安装梁构件10的主体部分具有向下方开口的截面c字形的形状,但安装梁构件10不限定于这样的形状。例如,安装梁构件10可以是具有向上方或侧方开口的截面c字形,也可以是具有没有开口部分的截面矩形框的形状。这些情况下,第一以及第二实施形态中,固定第一构件32的底板部35包含于安装梁构件10(形成为一体),所以能够省略第一增强构件31。

又,也可以是第一以及第二实施形态中,以中央部分向厚度方向凸出的形式按压加工第二构件33。此时,提高了第二构件33的强度,所以第一实施形态能够省略安装梁构件10的突出部14,第二实施形态能够省略第三构件50。同样地,若第一实施形态中以中央部分向厚度方向凸出的形式按压加工突出部14,第二实施形态中以中央部分向厚度方向凸出的形式按压加工突出部52,则能够省略第二构件33。

(第四实施形态)

接着,说明根据第四实施形态的安装件70。图10是根据本实施形态的安装件70的侧视图。图10中,纸面左右方向为车宽方向,相对纸面垂直的方向为车辆长度方向。根据第一至第三实施形态的安装件30固定于安装梁构件10,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形态的安装件70固定于侧梁108。

本实施形态的侧梁108为将截面l字形的下侧梁构件116与截面大致s字形的上侧梁构件117连接而形成,是有整体具截面矩形框的形状的梁构件。下侧梁构件116具有:位于构架102的车宽方向端部侧(以下称为“车宽方向外侧”)的外侧板部118;从外侧板部118的下端向构架102的车宽方向中央侧(以下称为“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底板部119;和位于比底板部119进一步靠近车宽方向内侧的下侧梁突出部120。另一方面,上侧梁构件117具有:与底板部119相向的上板部121;从上板部121的车宽方向内侧端向下方延伸的内侧板部122;和从内侧板部122的下端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并与下侧梁突出部120接触的上侧梁突出部123。另外,下侧梁突出部120与上侧梁突出部123构成突出部124。

根据本实施形态的安装件70具有第一构件32和第二构件33。其中,第一构件32形成为与第一至第三实施形态的第一构件32相同的结构,具有从下方叠搭并固定于侧梁108的底板部119的第一固定部36;和位于侧梁108的突出部124的下方的第一支持部37。本实施形态的第一支持部37的车宽方向尺寸大于突出部124,梢端部分位于比突出部124靠近车宽方向内侧处。又,第一支持部37的中央部分形成有贯通铅锤方向的紧固孔38。

另一方面,第二构件33不形成为与第一至第三实施形态的第二构件33那样的截面l字形,而是整体形成为平板状。即,本实施形态的第二构件33具有第二支持部40,但不具有第二固定部39(参见图1)。第二支持部40位于侧梁108的突出部124的上方。第二支持部40与第一支持部37同样地,车宽方向尺寸也大于突出部124,梢端部分也位于比突出部124靠近车宽方向内侧处。第二支持部40从上方叠搭并固定于突出部124,以与第一支持部37之间隔着突出部124的形式固定于突出部124。又,第二支持部40的中央部分上在与第一支持部37的紧固孔38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紧固孔41。

另外,第一支持部37的梢端部与第二支持部40的梢端部之间,插入有与突出部124厚度相同的垫片125。垫片125可以是以与后述的紧固螺栓114互不干扰的形式避开紧固孔38、41配置,也可以是在与紧固孔38、41对应的位置形成贯通孔。通过在第一支持部37的梢端部分与第二支持部40的梢端部分之间插入垫片125,即使紧固了紧固螺栓114时也能够将第一支持部37与第二支持部40的距离维持为一定,防止第一构件32以及第二构件33歪斜。

此处,上述图5中,也示出了使用了安装件70的地板下设备103的安装方法。如图5纸面左边上的图示所示,安装臂109的水平部112载置于安装件70的第二构件33的上表面。该状态下,使紧固螺栓114从上依次贯通安装臂109的紧固孔113、第二构件33的紧固孔41、第一构件32的紧固孔38(参见图10)。而且,从紧固螺栓114的下端将紧固螺母115紧固。借此,地板下设备103通过安装件70安装于铁道车辆101的构架102。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形态的安装件70,将安装件70固定于侧梁108时无需对侧梁108施以复杂的加工。因此,能够容易根据地板下设备103的大小等变更安装件70的车辆长度方向位置(参见图4)。

(第五实施形态)

接着,说明根据第五实施形态的安装件80。图11是根据本实施形态的安装件80的侧视图。图11中,纸面左右方向为车辆长度方向,相对于纸面垂直的方向为车宽方向,纸面左边为前方,纸面右边为后方。根据本实施形态的安装件70固定于横梁104。横梁104具有如上所述的上板部105、底板部106、侧板部107,形成为向后方开口的截面c字形。

根据本实施形态的安装件80除了固定于横梁104外,具有与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安装件30基本相同的构造。具体地,根据本实施形态的安装件80具备第一构件32、第二构件33、以及第三构件50,其中,第一构件32在第一固定部36上从下方叠搭并固定于横梁104的底板部106,第三构件50的第三固定部51以及第二构件33的第二固定部39从侧方叠搭并固定于横梁104的侧板部107。又,第二支持部40在与第一支持部37之间隔着突出部52的状态下固定于突出部52,并由其上表面支持地板下设备103。

(效果等)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至第五实施形态的安装件,是用于在具有梁构件的铁道车辆的构架安装地板下设备的安装件,具备:位于在梁构件的下端部分向水平方向突出并且与梁构件一体或分开的突出部的下方的第一构件;和位于突出部的上方的第二构件,第一构件具有从下方叠搭并固定于突出部的第一支持部,第二构件具有从上方叠搭并固定于突出部的第二支持部,第二支持部在与第一支持部之间隔着突出部的状态下,由其上表面支持地板下设备。

若形成为这样的结构,则能够比较自由地设定固定位置,所以,即使地板下设备或车种等不同也能够使用,通用性较高。因此,在工作效率以及费用方面较为优选。又,能够根据地板下设备的大小等配置安装件,所以无需设置构架本不需要的构件等,能够抑制构架的重量增加。

又,根据第一、第二、第四、以及第五实施形态的安装件中,第一构件除第一支持部之外还有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从下方叠搭并固定于底板部,该底板部在所述梁构件的下方部分与所述突出部位于同一平面并与所述梁构件一体或分开。

如此,通过将第一构件的第一固定部固定于底板部,能够使由地板下设备施加的载重的一部分负荷于第一固定部。因此,安装了地板下设备时,能够抑制突出部的基端部分变形而地板下设备倾斜。

又,根据第一、第二、以及第五实施形态的安装件,第二构件除第二支持部外还具有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从侧方叠搭并固定于位于比突出部靠近上方处的梁构件的侧板部。

如此,通过将第二构件的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梁板构件的侧板部,能够使由地板下设备施加的载重的一部分负荷于第二固定部。因此,安装了地板下设备时,能够抑制突出部的基端部分变形而地板下设备倾斜。

又,根据第二以及第五实施形态的安装件还具备与第一构件分开并且具有突出部的第三构件,第三构件具有从突出部向铅锤方向上方延伸的第三固定部从而形成为截面l字形,第三固定部固定于梁构件的侧板部,第二支持部、突出部、以及第一支持部从上方依次叠搭并固定为一体。

如此,将突出部与梁构件分开时,通过使包括突出部的第三构件形成为截面l字形,在突出部的上方载置有地板下设备时能够抑制突出部的基端部分变形,进而能够防止地板下设备倾斜。

又,根据第一以及第二实施形态的安装单元是在车宽方向延伸的、设置于至少两个横梁之间,并能够通过安装件安装地板下设备的安装单元,具备:配置于两个横梁之间,在车辆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安装梁构件;和固定于安装梁构件,用于在铁道车辆的构架安装地板下设备的安装件,安装件具备:位于在安装梁构件的下端部分向水平方向突出并且与安装梁构件一体或分开的突出部的下方的第一构件;和位于突出部的上方的第二构件,第一构件具有从下方叠搭并固定于突出部的第一支持部,第二构件具有从上方叠搭并固定于突出部的第二支持部,第二支持部在与第一支持部之间隔着突出部的状态下,由其上表面支持所述地板下设备,安装梁构件形成为能够设置在两个横梁之间任意的车宽方向位置的结构。

如此,若能够将固定安装件的梁构件(安装梁构件)设置于两个横梁之间任意的车宽方向位置,就能够将安装件配置于车宽方向的任意的位置。因此,关于地板下设备的配置,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又,根据第一至第三实施形态的安装单元中,安装梁构件能够设置于具有上板部、底板部、和将上板部以及底板部的车辆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彼此连接的侧板部,形成为在车辆长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开口的截面c字形的两个横梁之间,安装梁构件具有:能够与两个横梁中的一个横梁的底板部的上表面连结的第一连结部;和能够与另一个横梁的侧板部的外表面连结的第二连结部。

如此,通过使用于将安装梁构件连结于横梁的第一连结部与第二连结部为彼此不同的构造,即使从各个方向施加载重时也能够防止安装梁构件脱落。尤其是,由于第一连结部与横梁的底板部的上表面连结,所以假设将第一连结部与横梁连结的紧固具破损,也能够防止安装梁构件脱落。

又,根据第三实施形态的安装单元,是在车宽方向延伸的、设置于至少两个横梁之间,并能够通过安装件安装地板下设备的安装单元,具备:配置于两个横梁之间,在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梁构件;和固定于安装梁构件,用于在铁道车辆的构架上安装地板下设备的安装件,安装梁构件形成为能够设置于两个横梁之间任意的车宽方向位置的结构,安装件具有:从侧方叠搭并固定于安装梁构件并从安装梁构件向下方延伸的第四固定部;和从第四固定部的下端部分向水平方向延伸并位于安装梁构件的下方的第四支持部。

如此,第三实施形态中,与其它实施形态不同,能够由梁构件的下方支持地板下设备。通过使用如上所述的安装单元,关于地板下设备的配置,能够进一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例如,根据第一以及第二实施形态的安装单元中,与地板下设备以外的其它构件互干扰时,通过使用根据第三实施形态的安装单元能够避免干扰。

又,根据第一至第五实施形态的铁道车辆具备:上述安装单元;和支持于安装单元的地板下设备。因此,根据第一至第五实施形态的铁道车辆,能够发挥上述各效果。

又,根据第一至第五实施形态的铁道车辆中,地板下设备具有包括水平部的安装臂,水平部固定于安装件的上表面。借此,地板下设备的载重施加于各安装件的上表面侧,拉伸方向的载重不施加于紧固螺栓。因此,紧固螺栓不易破损,又,即使紧固螺栓破损,或紧固螺母松动并脱落,地板下设备也会被各安装件支持而不会马上脱落。

符号说明:

10 安装梁构件(梁构件);

12 第一侧板部(侧板部);

14 突出部;

15 第一连结部;

16 第二连结部;

30 安装件;

32 第一构件;

33 第二构件;

35 底板部;

36 第一固定部;

37 第一支持部;

39 第二固定部;

40 第二支持部;

50 第三构件;

51 第三固定部;

52 突出部;

61 第四构件;

65 第四固定部;

66 第四支持部;

70 安装件;

80 安装件;

100 安装单元;

101 铁道车辆;

102 构架;

103 地板下设备;

104 横梁(梁构件);

106 底板部;

107 侧板部;

108 侧梁(梁构件);

109 安装臂;

119 底板部;

124 突出部;

200 安装单元;

300 安装单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