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式轨道小车行走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7386阅读:14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挂式轨道小车行走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挂式轨道小车行走机构。
背景技术
:由于机动车发展过快,导致能源紧缺、能源价格昂贵,城市交通日益拥堵,城市环境恶化,轨道公交系统被国际公认是应对上述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世界上交通拥堵状况严重的城市,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正在纷纷实施轨道公交系统。现有的轨道公交系统中主要应用的轨道交通,例如火车、地铁,主要用于解决长距离运输或者市内长距离运输,建造周期长、造价昂贵,主要用于干线交通。申请人提出一种应用于区域范围内的个人快速轨道系统,用于在区域范围内个人快速交通,一般在轨道上设置若干小车,每辆小车可以搭载的乘客1~2名,轨道可以设置多条,无论是否涉及换轨,乘客都无需换乘,乘客选择目的站点,小车自动运行到目的站,实现个人快速交通的需求与轨道交通的便利与快速的结合,可以成为现在长距离大轨道交通的有效补充。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挂式轨道小车行走机构,旨在使轨道小车在弯道行驶过程中更顺畅。为实现以上目的,提供一种悬挂式轨道小车行走机构,包含设置在小车箱体上方的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设置在轨道上;所述支架组件包含支架本体、前轮组与后轮组,所述前轮组与后轮组其中一对是驱动轮、另外一对是从动轮,驱动轮带动小车箱体沿轨道行走;所述从动轮的左侧轮和右侧轮分别通过左轮轴和右轮轴与支架本体固定,所述左轮轴与右轮轴不同轴。进一步的,所述前轮组为驱动轮、后轮组为从动轮。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轮连接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支架本体外。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轮在电机驱动下沿轨道带动小车箱体移动。以上实现的悬挂式轨道小车行走机构,小车在驱动轮作用下沿轨道行走,从动轮的两个轮子分别独立轮轴设置,使小车在弯道行驶时,侧向阻力较小,运行更顺畅。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从动轮结构爆炸示意图。图中:201支架本体202前轮组203后轮组2031右侧轮2032左侧轮3033右轮轴2034左侧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及实施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一种悬挂式轨道小车行走机构,包含设置在小车箱体上方的如图1所示的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设置在轨道(图中未示出)上;小车箱体能容纳1-2个乘客,通过悬吊方式与所述支架组件连接。支架组件行走在轨道上,所述轨道为相对于传统铁轨来说窄很多的微轨,轨道通过桥接方式悬空于地面设置。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组件包含支架本体201、前轮组202与后轮组203,所述前轮组202与后轮组203其中一对是驱动轮、另外一对是从动轮,本实施例中,优选前轮组202为驱动轮、后轮组203为从动轮。驱动轮连接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支架本体外,所述驱动轮在电机驱动下同轴转动并带动小车沿轨道行走。如图2所示,支架本体201上有两对对穿孔,其中一对用于固定从动轮,另外一对用于固定驱动轮。所述从动轮的左侧轮2032通过左轮轴2034穿过支架本体201上的对穿孔中一个孔与支架本体201固定,右侧轮2031通过右轮轴2033穿过支架本体201上的对穿空中另一孔与支架本体201连接,其中左轮轴2034与右轮轴2033为独立的两个轴,可以使从动轮的左侧轮和右侧轮在弯道行驶时,左侧轮与右侧轮各自绕轴转动,互不干涉,切各自以最佳转向角度适应弯曲轨道,从而使侧向阻力相对于同轴连接时较小,小车运行更顺畅。当然同理,驱动轮也可以选择不同轴连接,例如使驱动轮的左侧 轮和右侧轮分别通过左轮轴和右轮轴与支架本体固定,并使驱动轮的左侧轮和右侧轮分别连接一个电机进行驱动。以上实现的悬挂式轨道小车行走机构,为小车在弯道行驶状态提供更好的结构支持,在相同动力状态下,侧向阻力更小,使小车行驶更顺畅更节省动力。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实质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