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控制箱的滑道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7420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机车控制箱的滑道盖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车控制箱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车控制箱的滑道盖板。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铁路行业的建设也逐年加大力度,铁路行业迅猛发展。目前,所有客运列车的车厢都配有机车控制箱,对车厢内的供电、电源转换及车载电器进行控制,为了便于机车控制箱的拆卸和安装,机车控制箱的上部箱体通过滑轨安装在机车上,由于滑轨需要对上部箱体形成全面受力支撑,这样一来在加工滑轨时为了保证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就不便于对滑轨的外观做出过多的加工修饰,同时滑轨暴漏在外部也容易受到损坏,在其严重损坏的情况下会影响机车控制箱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卡接在滑轨外部,对滑轨进行遮盖保护的盖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机车控制箱的滑道盖板,包括板主体,所述板主体为矩形板状结构,所述板主体的内板面上部设置有第一L型板,板主体的内板面底端设置有第二L型板,所述第一L型板与板主体的内板面之间形成第一卡槽,所述第二L型板与板主体的内板面之间形成第二卡槽,所述板主体的内板面上设置有第一减重槽,所述板主体的外板面上设置有第二减重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L型板的长度小于板主体的长度,并且第一L型板设置在板主体水平方向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二L型板的长度与板主体的长度相等,并且第二L型板的下板面与板主体的下板面平齐。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减重槽和第二减重槽均设置在板主体的中下段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减重槽和第二减重槽均延伸至板主体的左、右端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减重槽的数量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减重槽的数量设置有三个。

作为优选,所述板主体右端面的外棱边设置为圆角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通过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将滑道盖板卡接在滑道上,滑道遮掩在盖板内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对滑道进行保护,避免其受到损坏,同时也使得机车控制箱整体结构更加美观,省略了对滑道外观的加工修饰,有利于保证滑道的整体使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中:1、板主体;11、第一减重槽;12、第二减重槽;2、第一L型板;21、第一卡槽;3、第二L型板;31、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机车控制箱的滑道盖板,包括板主体1,所述板主体1为矩形板状结构,所述板主体1的内板面上部设置有第一L型板2,板主体1的内板面底端设置有第二L型板3,所述第一L型板2与板主体1的内板面之间形成第一卡槽21,所述第二L型板3与板主体1的内板面之间形成第二卡槽31,所述板主体1的内板面上设置有第一减重槽11,所述板主体1的外板面上设置有第二减重槽12。

所述第一L型板2的长度小于板主体1的长度,并且第一L型板2设置在板主体1水平方向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二L型板3的长度与板主体1的长度相等,并且第二L型板3的下板面与板主体1的下板面平齐。

进一步为了,避免第一减重槽11和第二减重槽12与第一L型板2发生干涉,所述第一减重槽11和第二减重槽12均设置在板主体1的中下段位置,采用结构不会影响第一L型板2的连接使用强度。

在保证本滑道盖板整体使用强度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减重槽11和第二减重槽12均延伸至板主体1的左、右端面,所述第一减重槽11的数量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减重槽12的数量设置有三个,这种结构能在较大程度上减轻滑道盖板的整体重量。

再进一步为了避免本主体1外侧的一端刮伤人体或者列车上的其他物品,所述板主体1右端面的外棱边设置为圆角结构。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