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小车悬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7405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小车悬挂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小车悬挂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机动车发展过快,导致能源紧缺、能源价格昂贵,城市交通日益拥堵,城市环境恶化,轨道公交系统被国际公认是应对上述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世界上交通拥堵状况严重的城市,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正在纷纷实施轨道公交系统。

现有的轨道公交系统中主要应用的轨道交通,例如火车、地铁,主要用于解决长距离运输或者市内长距离运输,建造周期长、造价昂贵,主要用于干线交通。申请人提出一种应用于区域范围内的个人快速轨道系统,用于在区域范围内个人快速交通,一般在轨道上设置若干小车,每辆小车可以搭载的乘客1~2名,轨道可以设置多条,无论是否涉及换轨,乘客都无需换乘,乘客选择目的站点,小车自动运行到目的站,实现个人快速交通的需求与轨道交通的便利与快速的结合,可以成为现在长距离大轨道交通的有效补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小车悬挂系统,旨在使轨道小车的乘坐体验更好。

为实现以上目的,提供一种轨道小车悬挂系统,包含小车箱体、两个行走装置,所述两个行走装置设置在轨道上,所述两个行走装置通过球连杆连接;所述小车箱体通过前后两个减震装置悬挂于所述两个行走装置下方,所述前后两个减震装置在小车行走方向的连接上一个为与小车箱体固定连接,另一个为相对小车箱体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装置包含外壳体、中心轴、弹簧,所述中心轴套设弹簧后设置于外壳体内;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中心轴上的外凸出部、另一端抵接外壳体上的内凸出部;所述中心轴连接小车箱体时,所述外壳体连接行走装置;或所述中心轴连接行走装置时,所述外壳体连接小车箱体。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连接行走装置,中心轴连接小车箱体,所述外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内凸出部,所述中心轴的上端设置有外凸出部。

进一步的,所述内凸出部为外壳体下端向内收拢的边缘;所述外凸出部为与中心轴上端固定连接的钢圈或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轴下端设置连接轴,所述连接轴末端为球结构,所述球结构中心设置用于固定小车箱体的连接孔,所述减震装置的连接孔内设置铜环。

进一步的,还包含连接销,所述连接销穿过铜环与小车箱体连接;后减震装置的连接孔前后两侧设置垫片,连接销穿过后减震装置上的连接孔以及两侧的垫片与小车箱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的上端设置外凸缘,所述外凸缘用于固定 行走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内设置弹性环,所述弹性环设置在靠近外壳体的上端或下端的位置,并与弹簧的端部抵接,所述弹性环的内径与中心轴的外径相当,弹性环的外径与外壳体的内径相当。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轨道小车悬挂系统,通过在行走装置和小车之间设置特定的减震装置,不仅使乘坐时更舒适,还减少小车的侧向震动,对提升电机寿命很有好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减震装置整体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震装置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减震装置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前减震装置与小车的局部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后减震装置与小车的局部连接示意图。

图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清楚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轨道小车悬挂系统,如图1所示,包含小车箱体100、行走装置200以及行走装置300,行走装置200和行走装置300结构相同,通过球连杆400连接。所述小车箱100体通过前后两个减震装置悬挂于所述行走装置200、300的下方,所述行走装置设置在轨道上;所述小车箱体能容纳1-2个乘客,通过悬吊方式与所述行走装置连接。行走装置行走在轨道上,所述轨道为相对于传统铁轨来说窄很多的微轨,轨道通过桥接方式悬空于地面设置。所述前后两个减震装置与在小车行走方向的连接中,一个与小车箱体固定连接,另一个与小车箱体相对滑动连接。所述由前后连个行走装置、球连杆、前后两个减震装置以及小车组成的悬挂系统,使小车在前后方向有一定的缓存调整空间,在弯路行驶或者速度调整的过程中,小车可以保持一定的平稳。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减震装置包含外壳体1,中心轴2,外壳体1套在中心轴2外面;如图3和图4所示,还包含弹簧4,所述中心轴2上套设弹簧4并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内,所述弹簧4的一端抵接中心轴2上的外凸出部6、另一端抵接外壳体上的内凸出部11,当弹簧4受力压缩时,中心轴2相对于外壳体1向下移动,当弹簧释放压力时,中心轴2相对于外壳体1向上移动。

所述外壳体1与中心轴2分别用于连接小车箱体或者行走机构,当所述中心轴连接小车箱体时,所述外壳体连接行走装置;可选的另一种连接方式,当中心轴连接行走装置时,所述外壳体连接小车箱体。

本实施例中,外壳体1连接行走装置,中心轴2连接小车箱体,所述外壳体1的下端设置内凸出部11,所述中心轴2的上端设置外凸出部6,所述内凸出部11为外壳体2下端向内收拢的边缘;所述外凸出部6为与中心轴2上端固定连接的钢圈或螺母。弹簧4即设置在内凸出部11和外凸出部6之间,中心轴2下方设置限位凸起21,用于限制中心轴2相对于外壳体1上移的最大距离。

为了使所述小车在行走过程中,中心轴2与外壳体1保持同轴心,保护中心轴的寿命以及电机的寿命,所述外壳体内设置弹性环5,弹性环5的内径与中心轴2的外径相当,弹性环5的外径与外壳体1的内径相当。所述弹性环可选的为橡胶环。所述弹性环5至少为一个,可以为两个或者多个,本实施例中,弹性环5设置有2个,分别设置在靠近外壳体的上端和下端的位置,并与弹簧4的两端抵接,弹性环5吸收了侧向振动,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在车箱受到侧向力时,对悬挂轴的侧向剪切力减少,提高了中心轴的强度。

为了使中心轴2与小车箱体100顶部连接,所述中心轴2下端设置连接轴3,如图2和图3和图4所示,连接轴3上设置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穿过连接销子与小车箱体上的对应装置连接。

具体来说,如图5和图6所示,图5所示结构属于前减震装置的一部分,图6所示结构为后减震装置的一部分,减震装置600上的连 接轴3下端为一球结构,球结构中心穿孔,并设置铜环8在内,便于销连接。其中前减震装置和后减震装置是相对关系,图中所示为其中一种位置设置关系。前减震装置的连接轴3与小车箱体100通过连接销连接,连接轴3与小车箱体为滑动连接关系,即小车箱体可以相对于连接轴3前后移动。后减震装置的连接轴3与小车箱体100为固定连接,即后减震装置的连接孔前后两侧设置垫片7,连接销穿过后减震装置上的连接孔以及两侧的垫片7,使连接销与后减震装置的连接孔位置固定。前后减震装置一个固定连接一个滑动连接,可以避免小车在弯道行驶、增速、减速行驶过程中产生过大的晃动。

为了使外壳体1与行走装置固定链接,所述外壳体的上端设置外凸缘,用于与行走装置上的对应装置卡接。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轨道小车悬挂系统,通过减震装置连接小车箱体与行走机构,使小车行走过程中,减震装置吸收上下方向的振动,有效提高了乘坐舒适度。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实质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