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式轨道小车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7391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挂式轨道小车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悬挂轨道小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挂式轨道小车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机动车发展过快,导致能源紧缺、能源价格昂贵,城市交通日益拥堵,城市环境恶化,轨道公交系统被国际公认是应对上述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世界上交通拥堵状况严重的城市,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正在纷纷实施轨道公交系统。

现有的轨道公交系统中主要应用的轨道交通,例如火车、地铁,主要用于解决长距离运输或者市内长距离运输,建造周期长、造价昂贵,主要用于干线交通。申请人提出一种应用于区域范围内的个人快速轨道系统,用于在区域范围内个人快速交通,一般在轨道上设置若干小车,每辆小车可以搭载的乘客1~2名,轨道可以设置多条,无论是否涉及换轨,乘客都无需换乘,乘客选择目的站点,小车自动运行到目的站,实现个人快速交通的需求与轨道交通的便利与快速的结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悬挂式轨道小车驱动系统,旨在实现个人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中,悬吊小车在轨道上运行更平稳、更舒适的目的。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悬挂式轨道小车驱动系统,包含小车箱体、第一支架组件、轨道,所述小车箱体悬挂在第一支架组件的下方,所述第一支架组件设置在轨道上方并沿轨道移动;所述第一支架组件包含第一支架本体、前轮组与后轮组,所述前轮组与后轮组中至少有一对是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在电机驱动下带动小车箱体沿轨道运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组件还包含转向轮与导向轮组,所述转向轮设置在第一支架本体的上方并通过连接臂与第一支架本体连接;所述导向轮组包含四个导向轮,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架本体的四个角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组件的前轮组为驱动轮,后轮组为从动轮。

进一步的,还包含第二支架组件,所述第二支架组件与第一支架组件一前一后设置并通过球接杆连接;所述小车箱体通过悬挂装置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组件与第二支架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架组件包含第二支架本体、前轮组与后轮组;所述前轮组和后轮组中至少有一对是从动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架组件的前轮组为驱动轮,后轮组为从动轮。

进一步的,还包含减速机,所述减速机与驱动轮同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悬挂装置为减震装置,设置在小车箱体与第一支架组件之间以及小车箱体与第二支架组件之间。

以上实现的悬挂式轨道小车驱动系统,通过设置独特的支架组件实现小车在悬吊运行过程中,小车被有效驱动、减少晃动,运行快速平稳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小车驱动系统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小车驱动系统整体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架组件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架组件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球连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球连杆与第一支架组件连接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架组件通过减震装置与小车箱体连接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清楚的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悬挂式轨道小车驱动系统,应用于个人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是个人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图1和图2所示,包含小车箱体100、所述小车箱体内容纳乘客1-2人,或者5人以内,根据小车箱体的体积大小决定;第一支架组件200、轨道,所述小车箱体100悬挂在第一支架组件200的下方;所述第一支架组件200设置在轨道上方并沿轨道移动。所述轨道为间距较小的刚性轨道。为了进一步增强小车箱体的稳定性以及动力,设置与第一支架组件200结构对应的第二支架组件300,将第一支架组件200与第二支架组件300通过球连杆400连接起来,小车箱体均衡的悬吊在第一支架组件200和第二支架组件300的下方,球连杆400可以增强第一支架组件200与第二支架组件300对轨道的适应性。

如图5所示,球连杆400包含杆部401和球部402,球部402分布在杆部401的两端。所述球部402的中心穿孔形成球孔403,所述球孔403内可以设置螺纹,用于与螺钉连接。所述球连杆400与第一支架组件或第二支架组件的连接方式如图6局部放大示意图所示,球 连杆400的球孔403对应第一支架组件或第二支架组件上的对应连接孔,然后螺钉404穿过球孔403和第一支架组件或第二支架组件上的对应连接孔并螺纹固定连接或者铆接。

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支架组件200包含第一支架本体201、前轮组202与后轮组203,所述前轮组202与后轮组203中至少有一对是驱动轮;即前轮组为驱动轮、后轮组为从动轮;或者前轮组为从动轮、后轮组为驱动轮;或者前轮组和后轮组全部为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在电机驱动下沿轨道转动运行。电机设置在第一支架本体201内,电机通过与轨道并行的滑触线取电运行。本实施例中,优选前轮组202为驱动轮,后轮组203为从动轮。如图3所示,前轮组202进一步包含第一驱动轮2021和第二驱动轮2022,所述第一驱动轮2021和第二驱动轮2022通过驱动轮轴2023连接,所述驱动轮轴2023穿过第一支架本体201上的对穿通孔,然后通过螺母、垫片等连接件将第一驱动轮2021和第二驱动轮2022固定在两端。如图4所示,后轮组203进一步包含第一从动轮2031和第二从动轮2032,所述第一从动轮2031和第二从动轮2032通过从动轮轴2033连接在第一支架本体201的两端。

所述第一支架组件还包含转向轮与导向轮组,所述转向轮设置在第一支架本体的上方靠近从动轮的位置,并通过连接臂与支架本体连接,所述转向轮用于在轨道切换时调整小车的行驶方向;所述导向轮组包含四个导向轮,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架本体的四个角上,用于引导小车沿着轨道移动。

第二支架组件300的结构与第一支架组件200对应,第二支架组件包含第二支架本体、前轮组与后轮组;第二支架组件中的前轮组和后轮组中至少有一对是从动轮,即前轮组与后轮组可以全部是从动轮,本实施例中优选前轮组为驱动轮,后轮组为从动轮。

为了更好的控制小车的行驶,本实用新型驱动系统还包含减速机,如图3所示,减速机500与驱动轮轴2023同轴连接。以及为了使小车降低振动带来的不适感。

本实用新型驱动系统还包含减震装置600,所述减震装置600作为悬挂装置设置在小车箱体与第一支架组件之间以及小车箱体与第二支架组件之间,并靠近驱动轮的位置,以便使车厢重量加强驱动轮与轨道的摩擦力。减震装置600与小车箱体100的连接方式如图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所示,减震装置600端部设置连接孔,小车箱体100顶部设置对应连接孔,通过连接轴穿过减震结构600端部的连接孔和小车箱体100顶部的连接孔,从而将减震装置600与小车箱体100固定连接起来。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实质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