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客车顶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0895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模块化客车顶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顶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客车顶板。



背景技术:

现有客车顶板一般分为中顶板、多种规格的侧板组成,例如在需要进行车灯安装处采用一种侧板,在不需要进行车灯安装处采用另外一种侧板,因此在现场安装时,侧板种类多、易出现安装错误、现场较凌乱,造成工作效率低、安装错误率高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客车顶板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模块化客车顶板,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客车顶板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模块化客车顶板,安装方便,无需进行现场拼装,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模块化客车顶板,包括边梁和中顶板,其中,所述边梁包括左边梁、右边梁,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顶板的左、右两侧,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分别与所述中顶板之间留有安装通风扇的通风口,且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分别与所述中顶板通过连接件连接;

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上均设置有安装座,用于与客车车顶连接;

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上均设置有灯具安装槽。

进一步的,所述边梁与所述中顶板之间分别有三个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铝型材,且所述铝型材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边梁和所述中顶板焊接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为Z型板,依次包括第一平行面、垂直面和第二平行面,其中所述第一平行面与所述第二平行面平行,且所述第一平行面与所述第二平行面均垂直于所述垂直面,其中:

所述第一平行面固定设置在所述边梁上;

所述第二平行面上开设有贯通孔。用于与所述客车车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行面与所述垂直面之间设置有加劲肋。

进一步的,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上分别固定设置有两排所述安装座,且每排包括4个所述安装座。

进一步的,所述中顶板的中间上设置有扶手安装座,用于安装客车车顶扶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采用模块化的车顶板,克服了传统的散装板现场拼装的缺陷,安装方便、快捷,生产设备单一、无需针对不同的侧板的需求量拟定生产计划,简化了生产工序及设备。另外模块化车顶板设置有车灯安装槽、扶手安装座以及通风扇口,适应客车对车顶顶板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块化车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块化车顶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边梁,11-左边梁,12-右边梁,2-中顶板,3-通风口,4-连接件,5-安装座,51-第一平行面,52-垂直面,53-第二平行面,54-加劲肋,6-灯具安装槽,7-扶手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模块化车顶板其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客车顶板,包括边梁1和中顶板2,其中,边梁1包括左边梁11、右边梁12,左边梁11和右边梁12分别设置在中顶板2的左、右两侧,左边梁11和右边梁12分别与中顶板2之间留有安装通风扇的通风口3,且左边梁11和右边梁12分别与中顶板2通过连接件4连接,具体的,边梁1与中顶板2之间分别有三个连接件4,连接件4为铝型材,且铝型材的两端分别与边梁1和中顶板2焊接成型。

左边梁11和右边梁12上均设置有安装座5,用于与客车车顶连接;

左边梁11和右边梁12上均设置有灯具安装槽6。

如图3所示,安装座5为Z型板,依次包括第一平行面51、垂直面52和第二平行面53,其中第一平行面51与第二平行面53平行,且第一平行面51与第二平行面53均垂直于垂直面52,其中:

第一平行面51固定设置在边梁1上,具体的,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边梁1上;

第二平行面53上开设有贯通孔。用于与客车车顶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平行面51与垂直面52之间设置有加劲肋54,增加了垂直面52的抗弯折力。

进一步的,左边梁11和右边梁12上分别固定设置有两排安装座5,且每排包括4个安装座5。

进一步的,中顶板2的中间上设置有扶手安装座7,用于安装客车车顶扶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