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厢侧墙结构和列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7987发布日期:2018-08-24 19:24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车厢侧墙结构和列车。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列车由于其安全性能好、舒适度高、速度快、价格合理,越来越多的旅客选择乘坐高速列车出行。

为了提高铁路客运动车组的载客能力,合理利用车内空间,双层动车组列车逐渐成为列车设计的方向之一。对于列车来说,侧墙是高速动车组列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侧墙主要采用中空长大型材焊接而成,侧墙分为一位二位侧墙,其与车顶和底架、端墙等组装成为一个车体组成。现有侧墙结构采用6块长大型材焊接而成,然而,对车体的大部件之间的配合公差要求严格,由于公差累计往往体现在接口位置,即侧墙边梁与二层地板连接处,间隙过大或者过小,都极大影响地板与侧墙的连接,如果累计公差过大,可能造成二层地板无法正常安装。同时,由于车厢上层地板型材壁较厚,在焊接过程中热输入量大,极易造成焊接后地板波浪变形,平面度严重超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厢侧墙结构,应用于双层列车车厢,该结构包括:衔接型材8、第一过渡型材9、第二过渡型材10 和墙体型材11;

所述衔接型材8的一侧用于与车顶连接,其另一侧与所述第一过渡型材9 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过渡型材9的另一侧与承重段连接;

所述第二过渡型材10的一侧与所述承重段连接,其另一侧与所述底架衔接段的墙体型材11连接;所述底架衔接段的墙体型材11的另一侧用于与车体底架连接;

所述第一过渡型材9和第二过渡型材10通过墙体型材11连接。

优选地,所述衔接型材8和第一过渡型材9的外轮廓为垂直方向的弧面,且所述弧面向外凸出;

所述衔接型材8和第一过渡型材9的内轮廓分别为两个不同倾角的平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渡型材10的内轮廓和外轮廓均为垂直方向的弧面,且所述弧面向外凸出;

所述墙体型材11的内轮廓和外轮廓均为平面。

优选地,所述各型材之间通过焊接方式或铆接方式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各型材通过金属材料挤压加工制成。

优选地,所述各型材的边缘处设有用于与另一型材连接用的搭接部5。

优选地,所述各型材均包括:由多个沿垂直方向构成的三角形框架组成的主体框架6。

优选地,所述车厢侧墙结构还包括:用于与双层列车上层车厢的地板结构 2固定连接的转接结构1。

优选地,所述转接结构1与所述双层列车中上层车厢的地板之间采用铆接方式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接结构包括:

承重部3,用于与车厢侧墙连接固定,并承载转接部4和上层车厢地板结构2;和,

转接部4,用于与上层车厢的地板结构2固定连接;

所述承重部3和转接部4为一体化成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转接结构1为沿列车行进方向设置的条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转接部4水平设置,其一端用于固定连接上层车厢地板结构 2,另一端与所述承重部3固定。

优选地,所述承重部3和所述转接部4均为平面结构,所述承重部3与所述转接部4之间具有预设角度。

优选地,所述承重部3的两端设有与车厢侧墙连接的搭接部5。

优选地,所述转接部4的与上层车厢的地板结构2固定连接的一端设有搭接部5。

优选地,所述搭接部5为“L”型型材,所述“L”型型材与地板结构2一端匹配搭接固定;或,

所述搭接部5为插头结构,所述插头结构与地板结构2的一端的插槽结构匹配连接;或,

所述搭接部5为插槽结构,所述插槽结构与地板结构2的一端的插头结构。

优选地,所述转接结构1包括:由多个沿铅垂方向构成的三角形框架的主体框架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列车,该列车包括:如上所述的车厢侧墙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所述技术方案在侧墙墙体上增加一体化的转接结构,避免由于侧墙安装过程中出现的累计公差,影响二层车厢地板结构与侧墙固定连接的问题,保证二层车厢地板结构的正常安装。本方案中二层车厢地板采用铆接方式与转接结构固定,防止由于焊接过程热量过大,导致地板变形,同时用于使用转接结构,能够进一步避免地板与侧墙直接连接造成的局部应力问题和焊接过程中对侧墙强度影响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方案所述转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方案所述车厢侧墙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方案所述车厢截面的示意图;

图4为本方案所述转接结构与地板结构搭接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

1、转接结构,2、地板结构,3、承重部,4、转接部,5、搭接部,6、主体框架,7、蒙皮,8、衔接型材,9、第一过渡型材,10、第二过渡型材,11、墙体型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路是利用转接结构1进行调整过度,弥补由于侧墙安装过程中产生的配合公差累计问题,使二层车厢的地板结构2能够顺利的与侧墙固定连接,同时,避免地板结构2与侧墙直接连接过程中造成的局部应力问题或焊接等工艺对侧墙的强度造成的局部影响。

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申请公开了应用于双层列车中上层车厢地板结构 2安装固定的转接结构1,该转接结构1为沿列车行进方向设置的条状型材,列车的两个侧墙上均设置一个转接结构1。所述转接结构1包括:用于与车厢侧墙连接固定,并承载所述转接部4和上层车厢地板结构2和用于与上层车厢地板结构2固定连接的转接部4;所述承重部3和转接部4为一体化成型结构。转接结构1通过一体化成型不但保证的转接结构1的强度,并且能够避免由于侧墙的安装公差积累导致无法正常安装上层车厢地板结构2安装的问题,同时,避免由于上层车厢地板结构2与侧墙直接焊接或卡接时,对侧墙的局部强度有所破坏或地板结构2与侧墙安装点的稳固性问题。

本方案中,所述转接部4水平设置,其一端用于固定连接上层车厢地板结构2,另一端与所述承重部3固定。所述承重部3和所述转接部4均为平面结构,所述承重部3与所述转接部4之间具有预设角度。具体的,由于考虑车厢的风阻、强度或与其他部件配合安装等问题,车厢侧墙可能会与水平面有顶的夹角,而车厢地板通常均会设计为与水平面平行,因此,转接部4与承重部3 连接的位置会出现一定的预定夹角,这样能够满足承重部3与侧墙其他部分的匹配连接。

本方案中,为了便于转接结构1与其他部件的连接固定,在所述承重部3 的两端和转接部4的与上层车厢地板结构2固定连接的一端设有搭接部5,利用所述搭接部5与其他部件进行焊接、铆接等固定。

本方案中,所述转接结构1的实体结构主要包括:主体框架6和包裹在主体框架6外部的蒙皮7;所述主体框架6由多个沿铅锤方向构成的三角形框架组成。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特性,对主体框架6进行性能强化,使结构更加稳固,承重能力更强。优选地,本方案中,所述转接结构1通过金属材料挤压加工成型。

所述转接结构1在使用时,利用承重部3两端的搭接部5与侧墙主体结构固定连接,利用转接部4的搭接部5与上层车厢地板结构2铆接固定,从而实现对上层车厢的连接。

如图2,本方案进一步公开了一种车厢侧墙结构,该结构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车顶衔接段、承重段和底架衔接段。其中,承重段包括如上所述的转接结构1。本方案中,利用铆接或焊接的方式,从上至下依次将车顶衔接段、承重段和底架衔接段进行连接固定,形成完整的车厢侧墙。本方案中,承重段可以只包括转接结构1,利用转接结构1的承重部3分别与车顶衔接段和底架衔接段连接;也可以在承重段增加平面结构的墙体型材11,利用墙体型材11与转接结构1配合与车顶衔接段和底架衔接段连接。具体排布方式,可以根据侧墙的强度要求进行调整。

本方案中,所述车顶衔接段包括:衔接型材8和第一过渡型材9;所述衔接型材8的一侧用于与车顶连接,其另一侧与所述第一过渡型材9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过渡型材9的另一侧与承重段中的转接结构1或墙体型材11连接。其中,所述衔接型材8和第一过渡型材9的外轮廓为垂直方向的弧面,且所述弧面向外凸出;所述衔接型材8和第一过渡型材9的内轮廓分别为两个不同倾角的平面。

本方案中,所述底架衔接段包括:第二过渡型材10和墙体型材11;所述第二过渡型材10的一侧与所述承重段的转接结构1或墙体型材11连接,其另一侧与所述底架衔接段的墙体型材11连接;所述底架衔接段的墙体型材11的另一侧用于与车体底架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过渡段的内轮廓和外轮廓均为垂直方向的弧面,且所述弧面向外凸出;所述墙体型材11的内轮廓和外轮廓均为平面。本方案中,所述第二过渡型材10和墙体型材11可以为两个单独部件,也可以为一体化结构。

本方案中,所述各型材之间通过焊接方式或铆接方式固定连接,优选地,利用铆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以避免由于焊接温度过高对墙体强度的不良影响。此外,所述各型材的边缘处设有用于与另一型材连接用的搭接部5,通过搭接部5进行焊接或铆接的固定可以更好避免链接位置对墙体主体框架6的不良影响。另外,所述各型材均包括:由多个沿垂直方向构成的三角形框架组成的主体框架6,以增强型材的稳固性和承重能力。

如图3所示,本方案进一步公开了一种列车,该列车包括:如上所述的车厢侧墙结构。如图4所示,为转接结构1与上层车厢地板结构2的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方式是:转接结构1的搭接部5设计为一个与转接结构1主体框架连接的“L”型型材,地板结构2的一端设计为与转接结构1的“L”型型材相匹配的匹配段,使转接结构1的搭接部5与和地板结构2的连接端能够搭接上,在通过铆接的方式固定转接结构1和地板结构2;另一种方式是:将转接结构1 的搭接部5的主体框架设计为插槽的形式,将地板结构2的连接端设计为插头的形式,使得转接结构1和地板结构2实现插接固定,再通过铆接的方式进一步固定转接结构1和地板结构2。转接结构1的搭接端和地板结构2的搭接端可以设计为其他搭接形式,以能够实现两者能够搭接上,并且留有铆接空间为准。

本申请所述技术方案在侧墙墙体上增加一体化的转接结构1,避免由于侧墙安装过程中出现的累计公差,影响二层车厢地板结构2与侧墙固定连接的问题,保证二层车厢地板结构2的正常安装,同时,避免地板结构2与侧墙直接连接过程中造成的局部应力问题或焊接等工艺对侧墙的强度造成的局部影响。本方案中二层车厢地板采用铆接方式与转接结构1固定,防止由于焊接过程热量过大,导致地板变形。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